首页 百科知识 日常生活场景的美

日常生活场景的美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日常生活场景不只是功利性的,还是非常平凡的。所以,除非特别注意,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是不容易产生审美兴趣的。可以说,日常生活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一面镜子。就拿上面举的《清明上河图》来说,不管是历史学家还是普通的欣赏者,都能从它所画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了解北宋社会的许多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

我们来思考这样一种现象:古今中外都有一些著名的画作,描绘的既不是美丽的山水风光、花鸟鱼虫,也不是众人皆知的才子佳人、英雄豪杰,而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单看这些普通人,并不具有突出的人体美、风度气质美,他们所做的事,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画作所呈现的平凡场景中体验到美感。那么,日常生活场景为什么能给我们美感呢?

除了人物的体貌和风度气质,我们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也能发现美。日常生活场景的美,是社会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乍听之下,这个说法好像有点儿奇怪。我们习惯到自然风光中去感受美,我们也习惯欣赏艺术美,甚至人体美、人的风度气质之美也很好理解,但是,说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总觉得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的确,日常生活的一些特点,往往把它所包含的美遮挡住了,使得我们不容易察觉。比如,日常生活是“功利性”的。就是说,我们的日常活动,都是为了很实际的生活需要,假如不是为了实际需要,我们根本就不会去做这些事。工人到工厂去做工,农民到田地里去耕作(参见图2-3-5),商贩在市场上买卖,都是如此。甚至我们走在街上,要么去上班,要么去购物,要么去做别的什么事,大都有很实际的目的。既然这样,我们观察这些场景时,也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它们所包含的实际目的,想到它们所牵涉的利害得失,而不太习惯把它们当作审美的对象。

图2-3-5 [法]米勒《拾穗者》

另外,日常生活场景不只是功利性的,还是非常平凡的。既然叫日常生活,就一定是天天发生、司空见惯的。人的审美活动一般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对少见的、罕见的东西关注,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则容易变得麻木。即便是原本感到非常美的东西,如果看得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何况日常生活场景原本就不像优美的自然风景或者艺术作品那样有冲击力。所以,除非特别注意,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是不容易产生审美兴趣的。

但是,日常生活场景确实能给我们美感。我们不是说日常生活的所有场景都是美的,只是说有些场景的确是美的,只要我们仔细去体会,就能发现其中的美。

简单概括一下,日常生活场景之所以美,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常生活场景包含着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

人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虽然人有贫富之分,社会地位上有高低之别,但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小人物对自己幸福的向往,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一样值得肯定和尊敬。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人物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珍视从生活中所得到的哪怕是一点儿的欢乐、情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与痛苦,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希望,仍然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自己的奔波、操劳来养活自己,也支撑着整个社会。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就能从日常生活的一幅幅场景当中,发现这些美的因素: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辛勤的劳动。

我们不妨结合一幅画作来体会这一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后期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传世的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参见图2-3-6)。这幅画所展示的是北宋末年京城汴梁的日常生活。画的开头部分是汴京的郊外景象:几家茅舍,一片树林,还有流水、小船,路上有一些行人,有赶毛驴的脚夫,有刚扫墓回城的妇女、仆人,妇女乘坐的轿子上还插着柳枝杂花。画面再往后,是汴河码头,一座拱桥横跨汴河两岸,河中船只来来往往,有的正逆流而上,有的正停泊靠岸,还有一只大船正试图通过桥下湍急的水流,船上许多人都在齐心协力,甚至桥上的人也探出头来观看,好像在为大船担心。画的后段是都城繁华热闹的市区街道,这里铺面密布,茶馆、酒肆、肉铺、寺庙等一应俱全,行人众多,有沿街叫卖的小贩,有骑马的官吏,有坐轿的妇女,有问道的外地游客,还有赶路的僧人。当然,享受生活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在街上浏览街景,有人在茶馆酒店里喝茶、饮酒,还有人在娱乐场所欣赏各种演出。

有人统计,在这幅高24 8厘米、长5米多的画卷里,一共有550多个人。可以说,这些人物基本上都算是小人物。整幅画展现的,就是各种小人物的日常活动,这些活动平常、琐碎,没有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这些场景包含着美:小人物的目标虽然平凡,却那样真实;生活虽然辛苦,却从不失去热情;所得的好处、快乐虽然微不足道,他们却倍加珍惜。

其实,《清明上河图》的人物、情景在我们周围也比比皆是,只不过张择端把这些人物、情景都集中到一幅画里罢了。

图2-3-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二,日常生活场景虽然琐细,却都带有社会、历史的痕迹,有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所以,只要仔细玩味,我们会从中读出许多内容来。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来由的,即便是不起眼的东西,也都有其来龙去脉。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有自己的历史根源,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特点。社会上的所谓大人物、大事件,固然最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索,但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也可以成为我们了解社会、思考人生的素材。可以说,日常生活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一面镜子。

就拿上面举的《清明上河图》来说,不管是历史学家还是普通的欣赏者,都能从它所画的日常生活场景中了解北宋社会的许多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信息。

我们可再举一个例子。17世纪荷兰有一些画家,喜欢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作绘画题材,画了不少风俗画、肖像画之类。后来,有位著名哲学家从这些画中解读出了荷兰人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说那时的荷兰人“在富裕中能俭朴知足,在住宅和环境方面显得简单、幽美、清洁,在一切情况下都小心翼翼,能应付一切情境,既爱护他们的独立和日益扩大的自由,又知道怎样保持他们祖先的旧道德和优良品质”。

第三,日常生活的许多场景虽然平淡,却不乏情趣。这些情趣,不只使身处其中的人感觉生活的乐趣,即便旁边的观察者也会感到内心的快慰。比如,白居易曾描写过这样的生活小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蚁,新酿的酒未滤清时会浮着绿色的酒渣,像是绿色蚂蚁。醅(pēi),酿造的意思。无,相当于“吗”。这首诗描写的是,在一个将要下雪的傍晚,诗人准备了新酿好的酒,向朋友发出邀请,询问能否前来小酌。这幅场景在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但它充满人情味。再如,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过不少诗来描写农家的日常劳动场景,其中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在农家,大人耕作、纺织,孩子们还干不了活,却受大人的耳濡目染,在树底下学着做简单的农活。我们知道,农民的生活往往是辛苦的,但农家也有轻松快乐的一面。读范成大的这首诗,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面。

很多人曾谈到北京的胡同,认为单是它们千奇百怪的名字,就体现了北京独特的风情。这些名字起初是各有来历的,而在我们今天,主要是觉得富有趣味。这里引用叶朗先生的一段话:“光是胡同的名字,就引人遐想,你看:百花深处,杏花天胡同,花枝胡同,菊儿胡同,小金丝胡同,月光胡同,孔雀胡同,胭脂胡同……这些胡同的名称多么富于诗意!还有:铃铛胡同,香串胡同,豆角胡同,豆瓣胡同,竹竿胡同,轿子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帽儿胡同,茶叶胡同,烧酒胡同,干面胡同,羊肉胡同,茄子胡同,豆芽菜胡同,烧饼胡同,麻花胡同,劈柴胡同,风箱胡同,灯草胡同,蜡烛心胡同,擀面杖胡同,扁担胡同,口袋胡同,一溜儿胡同,半截胡同,月牙儿胡同,小喇叭胡同……这些胡同的名字不是把当时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都展现出来了吗?”[3]

第四,日常生活场景通常具有稳定、安宁的特征。一说到日常生活,一般意味着在这里没有社会的激烈变化,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严重冲突,也正因为这样,才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没有大人物表演的余地。所以,日常生活,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平凡、琐碎,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则是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和谐、人的精神的相对松弛。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不会出现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也不会出现万众敬仰的英雄豪杰,但在这里也少了一些动荡不安、紧张刺激。人的心灵,的确会在社会或人生的跌宕起伏中寻找刺激,但是,它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安宁、和谐的感觉。安宁、和谐的感觉,大概是日常生活场景带给人的最宝贵的东西。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所描绘的,就是初春时节山村百姓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在好年景里,百姓家里虽无山珍海味,却也衣食无忧,有酒有肉招待客人;时值春天,这里山清水秀,花红柳绿;又赶上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春社活动,百姓们虽衣着俭朴,却吹箫击鼓,欢乐喜庆。陆游描绘的景象是美的。为什么美?毫无疑问,最打动我们的是这一日常生活景象所洋溢着的浓浓的祥和气氛。

总之,日常生活场景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积极的东西,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美的体验。一旦学会品味日常生活的美,我们将会更加热爱生活、了解社会,更能体会平凡生活的乐趣,珍惜安宁祥和的生活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