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复盘的内容

复盘的内容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复盘的时候,需要谈论的内容,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清晰:①现在情况如何;②当初是怎么决定的;③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也就是说,我们问“现在情况如何”的时候,也要回顾做事之前制定的目标,通过将目前的情况与原来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就可以把握事情的进展程度,判定事情是否按照我们的预期在发展。通过问“现在情况如何”,了解当前的信息状况,与初始的目标比对,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

复盘的时候,需要谈论的内容,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清晰:①现在情况如何;②当初是怎么决定的;③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清楚地认识事情的方方面面。

“今天下午的会议,是对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看着会议室的同事,H公司的销售部主任肖会说道。

“大家手里拿到的材料,已经表明我们第一季度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和去年第四季度比差很远,也与我们年初制定的目标差很远。希望通过这次复盘,找到原因,找到办法,在第二季度,甚至是后面第三、第四季度打一个翻身仗。”

看着满屋子毫无声息的同事,肖会继续说道:“会议要讨论的事情,早就跟各位沟通过了,想来这几天的时间,也有了一些结论。现在,就请各位自由发言。”会议室一片安静:“嗯,有没有人愿意说说,我不希望点名。我们今天主要就是讨论,说出来就行,不存在说多说少说对说错的问题。这样吧,既然没有人愿意主动说,那就从我左手边开始,轮过去。”

“我觉得销售不好,主要是我们的产品种类太少,给消费者的选择不多。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的动销品种有几十种,我们只有几种,摆在店面形不成气势。”员工A说。

“我觉得我们的产品宣传不够,不但没有媒体的高空轰炸,店面的招贴画、易拉宝这样的宣传推广资料也少,消费者不知道我们,也就不会选择我们。”员工B说。

“我觉得是设计的问题。”员工C说。

“我觉得是物流的问题,我负责的片区,总是销售完后不能及时发货,单子早就做了,不知道物流怎么回事,就是迟迟不给发货。”

“前面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也很赞同,我只提一点,我们现在出差太少,见客户的机会不多,光靠电话联系,不容易让客户相信我们。”

“出差预算太低,见个客户,连吃顿饭都得节省,更不要说给客户送点礼物增进感情了。”

……

“还有谁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看到大家都发表了意见,肖会询问道:“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下一步如何做销售才能上去呢?”

“我们前面不都说了吗?把大家说的问题都解决了,销量自然就上去了。”良久,有个人嘀咕了一句。

“没用的,这些平常我们也都提过,但每次提归提,最后也没什么改变。其他部门的事情,我们也没权力去管。”有人附和了一句。

“那就没什么办法了吗?”肖会跟着问了一句。

全场一片安静。

“看来大家都没什么可说的了,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吧。散会。”

这样的会大家都开过很多,总结会、分析会、研讨会,名目不一而足,本来是希望通过开会找到解决办法,可开会的结果,不过是再一次让大家体会无力的感觉。

这是一次复盘吗?不完全是。

这是一次成功的复盘吗?肯定不是。因为它谈论的内容跟复盘中应有的内容关系不大,也没有得出该有的结论,更没有得到该有的认识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指导。

这次复盘之所以会失败,除了因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喜欢将问题推给他人外,从技术上看,是因为它没有围绕复盘的内容进行。

当我们决定对某件事情进行复盘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些什么呢?

一般来说,复盘的时候,我们需要谈论的内容,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清晰:

1)现在情况如何?

2)当初是怎么决定的?

3)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这个问题主要是帮助我们知晓事情的进展情况。一件事情,是达成了目标,还是只完成了部分,都有谁参加了,做了哪些事情,碰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这个问题要求的是纯事实呈现,只提供信息,不夹杂任何观点。目标没达到就是没达到,不要去说从一个角度讲没达到,从另一个角度讲又达到了的混乱逻辑。只能用信息来回答,这样才能以之形成确定性的基础,随后的讨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一个团队,季度销售任务是100万元,但是到季度结算的时候,只完成50万元。那么,当我们问“现在情况如何”的时候,回答就只有“只完成50万元”这个信息,而不能有“虽然只完成了50万元,表面上看没有完成任务,但实际上锻炼了队伍,为后面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类的观点性回答。

事实和观点,在我们的习惯中常常搞混。比如说这个苹果很好吃,这就是个观点,但很多人常常将之作为事实。好吃不好吃,个人的口味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标准,你所谓的好吃,对别人而言可能就是难吃。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美酒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或者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说的都是这个概念。这里面的事实是:这是个苹果。观点是:很好吃。它们合起来,并不是事实,而是观点。

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犯同样的事实观点不分的错误。比如说,当有人指责我们业绩不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争辩说:“我工作很努力,每天都加班到晚上7点。”加班到7点,这是一个事实,或者更准确地说,事实是:到7点才离开公司。但是,这是否就说明工作很努力呢?不一定。因为也可能是在做私人的事情,也可能只是为了显得努力而无所事事地挨到7点才离开公司。

事实不需要辩论,只需要挖掘。或者说,事实不会带来争论。我7点才离开公司,翻一下出勤记录就知道了,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但是我是否努力,则不是那么好证明的。

当在“现在情况如何”阶段发生了争议,则可能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并不是事实,而是观点。要立刻从这种争论中脱身,回答事实或者信息本身。

通过这个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因为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自然涉及“当时定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问“现在情况如何”的时候,也要回顾做事之前制定的目标,通过将目前的情况与原来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就可以把握事情的进展程度,判定事情是否按照我们的预期在发展。

就像我们制定了一个两小时登上山顶的目标,两小时过后,我们问“现在情况如何”,可能的回答是“我们在半山腰”,“我们离山顶还有100米”,“我们就在山顶上”,“我们已经从山顶下撤了”,甚至还可能发现爬的根本不是原来计划的那座山,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回答,都暗含着与目标的关系。也就自然引出对执行的思考和对改进思路的探讨。

通过问“现在情况如何”,了解当前的信息状况,与初始的目标比对,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这是关于信息层面的问题。当复盘运用熟练的时候,这一问可以略过,因为大家早已经在复盘之前将信息了然于胸了。

当我们决定做这件事而不是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我们作出这种选择?当我们决定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我们作出这种选择?当确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是什么支撑我们设定不同的目标?

第一季度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两个月要学好太极,半年盈利1000万元,三年之内晋升到副总经理,等等,这是我们常见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背后,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作出这个设想?为什么设想的目标是这样?

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要知道做事的目的,问“做事是为了什么”并且始终牢牢记住自己的目的,不跑偏。在联想的方法论中,除了复盘之外,还有“极强的目的性”这一条,它为做事和复盘提供了判断参照。

这是复盘时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它也是复盘最主要的内容。

细分起来,这个问题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事情是如何确定的;②事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③执行得如何。

很多人认为复盘就是去找出原因和方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将复盘当做是总结反思的另一个说法,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复盘还有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通过推演,找到不同的可能性,找到成功和失败的边界,获得自己的成长。自己长本事了,找到原因和方法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复盘超越总结反思。

通过复盘,来审视“事情是如何确定的”,这是自我成长的按钮之一。它主要指向的是确定一件事情的形式,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心态和表现。

下面这些,都是复盘时要关注的:

事情是上面摊派强压的,还是自己主动思考得出的。

有没有考虑其他人的情况,尤其是下属的情况。

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

讨论的时候是一言堂,还是充分调动了其他人的积极性。

自己有没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是思考吸取他人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极力反驳其中不准确的细节。

心态是要将事情做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

……

通过对这些事情的复盘,可以认清自己的品性,深挖自己内心,看自己是否胸怀够坦荡,能否接纳不同意见。多次复盘审视自己之后,品性正了,胸怀宽了,就能团结更多的人,自然能做更大的事业。

毫无疑问,本篇开头案例所谓的复盘会议中,这一点根本没有涉及。

对“事情是如何确定的”复盘之后,可以接着复盘“事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它指向的是确定一件事情的逻辑。

为什么要学英语?是为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提高眼界、拓宽视野,还是仅仅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学?

为什么要做全国的推广,为什么采取的是网络营销?对手都在用电视广告硬砸,我们为什么要通过微博营销这种软形式?

为什么我们认为今年的销售额会达到1000万元?这个目标是按照过去三年年平均增长率自动估算出来的?还是有更充分的论证?当时支撑这个的论据是什么,现在还存在吗?

对事情的论据进行复盘,看看当时的论据还存不存在,有没有变化,论据本身是不是合理,从而决定所做的事情是该继续坚持还是应改弦易辙。

如果当时的论据都还在,逻辑也依旧成立,那么要做的就是坚持,将结果交给时间,等待水到渠成的那刻即可。

如果发现论据出现了变化,或者说复盘之后发现以前的论据不合理,有新的论据出现,则自然跟着要去思考的是做法是不是要变,目标是不是要调。

TCL并购汤姆逊之后,不但发现当初支持并购的论据并不存在(汤姆逊的欧美网络以及彩电的技术优势),而且发现了新的不利于并购的因素(解聘员工很难,做事方法与国内差别大),因此在多年亏损后,清盘了欧洲汤姆逊公司。

对论据的复盘,就是对事情本身的审查。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本篇开头案例所谓的复盘会议中,这一点也根本没有涉及。

目标有没有达成,进展是好是坏,这都来自“做”,是执行的结果。这就牵涉到对执行本身进行复盘。

执行是复盘时候最容易被大家关注到的,比如开头的案例中,大多数人的思考都出于对执行的复盘,发货不及时,沟通不通畅,媒体宣传不够,位置摆放不佳,等等。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执行,想到哪里做得不好。

但是对执行的复盘,有比这些更多的内容:当初是如何对执行进行规定的,执行过程是不是严格按照计划去做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外,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情况,等等。

总之,复盘执行,不仅仅是说出做了什么或者哪里做得不够,而要看与之前的计划相比做了什么或者是哪里做得不够,如果执行都有规定,复盘中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后面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很清晰地提出来。

比如本章开头的案例中,有人提到是公司的产品种类太少,很可能当时公司预期的是少做几种产品,可以集中资源推。如果是这样,则要么产品种类的问题不用继续探讨,要么销售发现渠道的特点和消费者的特点,对当初的设想重新进行思考。

再比如有人提到发货不及时,如果当时公司对于发货的规定是提前一周做发货清单,那自然就要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他的发货清单是什么时候给库房的,究竟是发货清单给库房不及时,还是确实是库房发货不及时。而如果有新的情况,则可以继续探讨发货的流程是不是要改,要怎么改。

有了关于执行的规定,则复盘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找出原因和问题上,还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如何解决,如何落实,这才是复盘所希望达成的成果。

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必有一些隐含的假设作为确定性的前提,它们是思维的起点。正是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思考的逻辑,构想计划,提出方案。没有这些假设,我们的思考和行为将无从谈起。

一旦作为思考前提的假设发生改变,则随后的一切都应该作出相应改变。西医认为得病了要治疗,他们将病症看做是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问题的象征,因此通过药物去“压制”该部位,直到病症消失,这样就算是治好了。但是在《身体使用手册》的作者看来,这种治疗的方式并没有根除问题,因为那种压制只是使病症消失,真正的病因并没有解除。作者认为,病症虽然表明身体某个部位出了问题,但是也说明身体正在对抗疾病。治疗要看到后面一步,看看正在抵抗疾病的是什么器官,用药应该强化该器官的作用,然后等待它强大之后步步推进,将问题彻底排除。这就是对病症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治疗思路。

如果说“现在情况如何”复盘的是执行的结果,而“当初是怎么决定的”复盘的是执行的逻辑,那么,“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则复盘的是执行的基石。如果基石不对,则后面的逻辑不管多么精妙,执行多么到位,很可能都只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南辕北辙,是中国人对这种情况最熟悉的描述。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对前提的复盘,就是为了保证我们最初的理解和认识是正确的。

对前提的复盘,需要追问做事情的动机以及对事情本质的理解。

动机要纯粹,不但要“公义”,更要“正义”。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动机不纯,是说他在做事的时候有自己的私利在里面。比如争权夺利的员工,喜欢打小报告的员工,他们在这么做的时候,就是动机不纯。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是为自己争夺更多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不是从市场中通过销售带来,而是通过公司政治进行内部资源瓜分获得。上面的动机不纯,说的是他们不“公义”,因为不是出自于公心。除了“公义”外,动机更重要的是要“正义”。公义,指的是大家的利益,是人与人之间的。正义,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意思,而是说,要符合事情本来的内涵。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一些人经常在北京饭店等涉外的酒店附近转悠,希望与外国人搭上话,他们的目的不是真正与外国人建立友谊,更好地促进相互了解,而是希望通过结识外国人,再采取跟外国人结婚等手段谋求出国。这就是不“正义”。

动机不纯,不公义或不正义,最终都要受到惩罚。TCL并购汤姆逊,就是一个动机不纯遭受惩罚的典型案例。TCL并购的动机不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是为了成为彩电行业的世界第一。这就违反了做企业的“正义”,因为做企业,其本来是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而获得生存,越满足消费者,生存得越好,表现为利润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强。TCL的动机不“正义”,导致后面一系列的手段出现偏差,TCL不得已在后来清盘了欧洲汤姆逊这家合资公司进行止损。

这并不是特例,更不是偶然。2012年,在中国出现了一波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热潮,但是到年底,各家公司基本上以惨淡收场,网易的手机项目部于7月解散,盛大的硬件负责人或将离职,老板周鸿祎亲自出马的360手机,市场反响一般。著名互联网人士李开复说,他们做手机“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而为嵌入自己服务为目标”,这或许是互联网公司做不好手机的根源,因为一开始就“心术不正”,后面的路自然就歪了。[1]

动机说的是做事的人的出发点,而对事情本质的理解,则考验的是做事人的认知能力。

很多人认为麦当劳是一家餐饮企业,但也有人研究说,麦当劳是一家表面上做餐饮,实际上靠房地产赚钱的企业;沃尔玛是一家零售公司,但很多人也认为它是一家靠物流赚钱的企业;我们认为书本是知识的载体,但是慧聪的老板郭凡生将其当做信息的载体,最终创办了慧聪这样一家网络销售平台;MP3在中国是山寨产品,但乔布斯却将iPod做成了时尚产品,从而带来了苹果的第二次高速大发展,等等。像这样通过对行业或者事情本质的重新认识,进而拓展出一片新天地的还有很多。

通过复盘,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楚事情的本质,还可能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事情的本质,这将给我们展开新的天地。

复盘的时候,要问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现在情况如何”复盘执行的结果,通过“当初是怎么决定的”复盘执行的逻辑和过程,通过“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复盘执行的基石,再结合“复盘的步骤”,我们可以做一个好的复盘,也可以期待得出好的方案,还可以期待获得好的成长。

关于复盘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工具可以起到大作用,那就是清单。清单可以避免复盘过程中的遗漏,列清单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复盘事件关键点的审视和思考过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关键点。此外,清单还可以让讨论变得更有成就感,每完成一个关键点的讨论,就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清单也能够提醒我们注意进度和控制时间。

下面是一个在复盘时候可以用的清单框架:

现在做到什么程度?

当时定的目标是多少?

现在的结果和目标对比处于什么状态?

有没有当时没预计到的结果出现?

有没有当时预计过但实际没出现的情况?

……

当初决定的时候,是大家达成共识的吗?

有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有没有让其他人畅所欲言?

我们当时是如何确定执行目标的?

支撑我们当初设置目标的依据有变化吗?

执行过程是怎么样的?

是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的?

为什么部门没有参加?

为什么活动没有做?

我们做对了什么?

我们做错了什么?

还可以采取什么新的做法?

……

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是对的吗?

我们的动机是符合事物本身规律的吗?

我们有没有想要搞什么公司政治?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失败的根源在哪里?

……

这个清单主要是作为参考,只要是围绕着三大核心内容,只要能真正解决问题,获得成长,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组织和寻找问题,也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只去进行部分内容的复盘。

如果是对成功的事情进行复盘,探讨为什么事情做成功了,则在清单中,可以包括这样一些问题:

这件事的成功,除了大家努力外,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吗?

这些外在的因素是偶然的变量,还是我们预计到的事物?

成功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和观点符合事物的规律吗?

……

如果是复盘他人,则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人做事之前的目标,而且只能观察到做事的行动,这个清单会有所不同。

可以包括这样一些问题:

他们取得了什么成绩?

他们都采取了哪些行动?

这些行动,哪些是符合规律的?

这些行动,哪些是多余的无用功?

这些行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他们思考的逻辑起点,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吗?

如果是我们来操作,方法上会有不同吗?

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吗?为什么?

大家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突破他们目前的困境?

……

人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复盘他人,除了去思考他人行为的逻辑,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加上去,通过自己的代入,获得他人做事所提供的经验,以及自己做时可能的解决方案,为日后的行动提供支持。

[1]互联网公司做手机败象毕露.http://www.huxiu.com/article/5027/1.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