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术后康复的内容

术后康复的内容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术后康复的内容中必须包括对患者的教育,以降低在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中发生人工关节脱位的风险。术后功能锻炼的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大家比较一致认可的全髋关节术后锻炼方案包括股四头肌锻炼、臀肌锻炼、踝泵练习和主动屈髋练习。当开始允许患者部分或完全负重的时候,才可以让患者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短弧度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在膝下放置一个软垫可以减少股四头肌伸直末期髋关节的应力。

(一)对患者的教育

术后康复的内容中必须包括对患者的教育,以降低在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中发生人工关节脱位的风险。行后外侧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后,当患肢内收超过中线、内旋及屈曲超过90°时容易发生脱位;而在前方入路术后应当避免极度外旋、内收及后伸。为了预防脱位,当患者处于坐位时,可以在两条大腿中间放置一个三角形的外展垫,患者卧床时可以在双膝之间放一个厚枕头。患者在术后至少12周以内必须遵守这些注意事项,有的医师甚至建议这段时间应当更长一些。脱位的原因除了患者未遵循这些注意事项以外,还包括假体位置不良、严重的软组织稳定结构薄弱、创伤和跌倒。

对于接受翻修手术的患者,有必要让其在6~12周内佩戴可调节式髋外展支具。髋外展支具应当对称地佩戴在骨盆上,并允许髋关节自由屈曲至60°~70°,外展的角度一般不应超过5°~10°。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穿、脱支具。

(二)功能锻炼

术前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康复治疗效果。有研究证明,术前的力量训练能够显著延长术后的行走距离。有人担心术前功能锻炼是否会加重终末期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使功能恶化,但有研究证实,术前锻炼能够改善术前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而且这种改善效果可以一直持续到手术后,并能够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但由于医保政策上的原因,术前功能锻炼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

术后功能锻炼的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大家比较一致认可的全髋关节术后锻炼方案包括股四头肌锻炼、臀肌锻炼、踝泵(ankle pump)练习和主动屈髋练习。

手术侧髋关节外展肌群的力量训练在术后即可开始,患者可于平卧位做髋关节的主动外展运动,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应当避免外展肌群的抗阻等长收缩练习,尤其是在做了大粗隆截骨的情况下。对侧髋关节外展肌群和下腰部肌群的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当开始允许患者部分或完全负重的时候,才可以让患者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短弧度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在膝下放置一个软垫可以减少股四头肌伸直末期髋关节的应力。如果在做直腿抬高练习时疼痛持续存在,可以将其分解为屈髋和伸膝两个动作来进行。

尽管患者努力地进行了肌肉力量训练,但手术侧肢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状态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术后4~5个月时这种薄弱状态仍比较明显,肌肉的耐力也无法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有研究表明,在术后6个月到1年的时间里,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肢体的力量通过肌肉力量训练都得到了增强,但手术侧增强的幅度要小于非手术侧。总之,尽管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手术侧以及非手术侧髋部肌肉力量减弱及耐力减低的状况可能持续存在。

(三)功能性活动

功能性活动包括体位转换、平地和不平地面的步态训练、上楼和穿裤子练习。首先指导患者从非手术侧上下床,上下床的时候非手术侧腿在前,然后进一步指导患者从两侧上下床,上楼梯的时候,患者应当让非手术侧脚在前,而下楼梯的时候则应当让手术侧脚在前,以更好地控制使体重经过健侧传导。穿裤子的时候,应当使用带长手柄的工具进行辅助,免得违反术后活动的注意事项。

由于目前全髋置换患者住院天数的减少,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可能无法独立的完成功能性活动。有研究表明,只有不到40%的患者在出院的时候能够独立完成功能性活动,但超过80%的患者可以在他人的监护下完成功能性活动。这就说明,在患者出院回家之前,有必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功能性活动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