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尼赫鲁执政时期

尼赫鲁执政时期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认为尼赫鲁总理过分拘泥于所谓“道义因素”和“非暴力”思想,不重视印度自治领建立后印度军队的军事战略思想发展。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典型特征是“不结盟”与“和平主义”。总之,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立足于印度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定,制定了很多正确的政策,为印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印度国内认为尼赫鲁总理国防政策不够有力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精英阶层大国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

1947年印度自治领建立之后,印度的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都受到尼赫鲁总理世界观价值观的严重影响。尼赫鲁总理从1947年到1964年的17年中担任印度总理并兼任外交部长,尼赫鲁总理的治国理念主导印度自独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对外和国防,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印度人。尼赫鲁总理逝世以后,尼赫鲁总理的外交思想仍然对印度的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印度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尼赫鲁总理的政治思想就像印度文化一样充满严重的矛盾,可以说是多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都在尼赫鲁总理的思想和治国实践中有所体现。尼赫鲁总理的外交战略中既有理想主义与和平主义的色彩,也有现实主义的本质内涵。尼赫鲁总理的思想和治国理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源于印度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植根于印度的文化内涵与特殊的历史经历。

对于印度国防战略的问题,尼赫鲁总理具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尼赫鲁总理很清楚国防的特殊意义以及自力更生的国防体系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1956年3月,尼赫鲁总理在印度国会的一次演讲中讲道:“什么等于国防?一个民族保卫其国家的力量体现在什么地方?人们也许马上就会想到国防武装力量——陆军、海军与空军……他们又如何生存?他们的基石又是什么?海陆空军事技术越先进,国家的工业及技术基础也就越显重要。你可能进口一台机器或一架飞机或其他什么技术先进的武器,你甚至可以教授他人使用方法,但这只是一个非常表面化的国防,因为你没有获得它的真正技术知识。因此,尽管你是独立的,但你却依赖别人,其依赖程度还非常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多少国家是真正独立的国家,能完全依靠自己来对付他国武装力量。因此,一个国家除去有军队之外,还得有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支持所有这一切的就是国家经济。如果国家经济不好,它就是个弱国。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国防等于你的军队加上你的工业与技术力量,还要加上第三条,即国家的经济,以及第四条,即民族精神。”[33]与此同时,尼赫鲁总理和他的继承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能产生英明的领导,他们有指导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资本。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也许就是导致婆罗门和其他上等印度人,包括尼赫鲁总理本人,占据制定政策的主流原因。[34]

尼赫鲁总理认为: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根本所在,这也是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国防政策的核心所在,即优先发展经济,建立一个不受制于人的国防工业体系。平心而论,尼赫鲁总理关于国防战略的思路完全正确,但是其具体执行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国防问题上,尼赫鲁总理并不是无法抓住问题的实质,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尼赫鲁总理所缺少的正是战略文化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的计划及其实施。[35]

对于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的印度国防战略,印度国内主要观点认为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缺乏对国防战略的重视。虽然尼赫鲁总理提出的国际和解与传统缓和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印度的国家安全,但是这并不能让印度经受住更加严峻的安全考验。[36]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认为尼赫鲁总理过分拘泥于所谓“道义因素”和“非暴力”思想,不重视印度自治领建立后印度军队的军事战略思想发展。这不仅严重拖累印度的现代化发展程度,还导致印度把国家安全寄托于国际社会。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印度外交政策的典型特征是“不结盟”与“和平主义”。尼赫鲁总理希望通过不结盟政策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中保持平衡而超然的地位,借助和平主义政策来博得广大欠发达国家的好感,以此寻求建立印度的大国地位,争取西方阵营和苏联阵营对印度的支持。印度是联合国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朝鲜战争中,印度扮演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重要角色,比较出色地完成了维和任务,获得了参战各方的认可,这也开启了印度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的先河。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尼赫鲁政府在不结盟运动中广泛支持欠发达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美苏两极格局。这些行动让印度得以维护国家尊严并提升国际地位。

另一方面认为尼赫鲁政府在印度军队的制度化和军事硬件建设的力度不够。实际情况是:在1949年到1962年期间,印度军队扩大将近一倍,即从28万人增加到55万人。印度空军在1947年分治时只有7个战斗机中队,到1962年已经扩大为18个战斗机中队。在这期间,印度成为军事硬件的一个主要进口国。这些都是尼赫鲁政府的决定。[37]

1947年印度自治领建立之初,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对印度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初期,发展良好的中印关系成为尼赫鲁总理外交政策的核心,20世纪50年代前期一度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蜜月期。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的谈判上,一方面表示要摒弃帝国主义殖民时期的遗产,而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谈判和行动中却表现出继承英帝国主义以及新的地区霸权主义的行为。随着中国和印度在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剧,导致中国和印度发生边界冲突。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局势。

总之,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立足于印度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定,制定了很多正确的政策,为印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印度国内认为尼赫鲁总理国防政策不够有力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精英阶层大国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这也是印度战略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尼赫鲁总理对大国关系的认知、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以及不结盟运动对印度国家安全的意义等都决定了印度冷战初期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实质。这表现为在冷战的第一阶段印度巧妙地利用美国、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在与中国发生冲突之时,印度同时获得了来自美国和苏联的支持。随着冷战进入第二阶段,美苏双方都要求印度在东西方阵营中选择立场。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关系直接导致印度对美国的不信任。1971年印度与苏联签订准同盟条约,标志着尼赫鲁的“不结盟”和“和平主义”外交时代的终结,印度现实主义战略的真实面目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像其他大国一样,民族利己主义一直贯穿于印度的外交政策之中。[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