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彼得大帝的改革

彼得大帝的改革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彼得在这次行程当中,除了见识到西方的先进、从而使他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战略方向的调整。所以,欧洲之行使彼得将战略重点由南方转向北方,开始着手建立反瑞典同盟。彼得的改革首先是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俗开始的。彼得大帝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革除传统的宽袖长袍,每一个体面人必须做一套“西装”。彼得的改革就广度来说,几乎超过了世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极为粗

到17世纪末的时候,当年那个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大公变成了沙皇,它的版图西至第聂伯河上游,东抵鄂霍次克海,北达北冰洋,南邻里海北岸,是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俄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陷——没有出海口:南方的黑海沿岸被土耳其人霸占着,北方波罗的海沿岸在强大的瑞典手里。而只要没有出海口,俄国就很难与先进的西欧国家交流,就无法改变自己野蛮的边缘国家身份。

当时,与英国、法国、荷兰等近代化国家相比,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落后极为明显。俄国实行农奴制,没有经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自然科学到文学、哲学都毫无生气。当彼得率领他的考察团抵达西欧时,他们的粗鲁无礼令当地人非常震惊:这些俄国人能喝下数量惊人的啤酒、红酒和白兰地,英王威廉一世甚至给彼得一世送去一份账单,上面记录了沙皇的扈从在英国寄宿期间对乡间房屋的破坏情况,此外,彼得一世由于命令他的随从列队穿越花园,也使美丽的风景遭到破坏。显然,俄国与西欧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俄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仍处于中世纪状态。

1689年,17岁的沙皇彼得一世亲政,打通向南、向北的出海口就成为他的首要目标。1695年和1696年彼得两次率军远征,但获得黑海出海口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对土耳其作战当中暴露出了俄国军队的落后、腐败,使彼得产生了按照西欧模式改革俄国的想法,同时他也想到西欧去寻找和土耳其作战的盟友。于是,彼得就在1697年组织了一个“大使团”访问欧洲。

彼得一世(1672~1725)

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随团出访,身份是普列奥布拉斯基军团的下士。考察团先后来到普鲁士、荷兰、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造船厂里,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学习建造军舰和驾驶船只,由于表现出色,他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在英国,他还旁听了议会辩论,研究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显然,英国的议会政治并没有令彼得产生好感,相比之下,荷兰的工场,特别是造船业给他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彼得在这次行程当中,除了见识到西方的先进、从而使他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战略方向的调整。本来彼得把重点放在南方,意在和土耳其争夺黑海出海口,因为比起控制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来说,土耳其在军事上显然要落后很多,他想在西欧寻求对土耳其作战的盟友。但是,在和勃兰登堡选侯进行结盟谈判的时候,选侯提醒他:

在国际的赌局里,土耳其的牌将要输掉了……但是瑞典却是莫斯科背后最危险的敌人。

当然,选侯这么做是有私心的,他想让俄国和他一起对付瑞典、波兰。可是这一席话却触动了彼得一世的思考。而且在欧洲周游一圈之后,他发现,西欧国家对与土耳其作战没什么兴趣,当时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迫在眉睫,各国的注意力都在这个上面。不过,对瑞典作战倒是个良机,因为大国们已经无暇东顾,瑞典的霸权政策又导致它和邻国关系紧张,俄国不难找到反瑞典的盟友。而且,波罗的海是俄国通往西欧最短的海上通道,远比黑海方便。所以,欧洲之行使彼得将战略重点由南方转向北方,开始着手建立反瑞典同盟

从后来事态的发展来看,恰恰是因为打开了通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俄国才得以跻身欧洲政治,并按照西欧模式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自身成为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强国;反之,如果俄国将战略重点放在夺取黑海出海口上,那么即便成功,对俄国崛起的促进作用也是极为有限的,毕竟,黑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控制其周围地区的土耳其也没有多少可令俄国学习、借鉴的地方。

1698年秋天彼得回国,之后立即发动了一场全方位的彻底改变国家命运的大变革。

彼得的改革首先是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俗开始的。第一件事情是剪胡子,下令全国城乡的男人都不许留胡子。据说,当几位大臣前来问候远道归来的沙皇时,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们的胡子剪了过去,从而揭开了改革的序幕。本来,胡子在俄罗斯人的观念里是“上帝赐与的装饰品”,但它已经成为与世界文明交往的障碍。后来因为阻力太大,彼得也作了些让步,一时想不通的也不会砍头,但是要出钱购买留须权。这个钱可不少,一个富商每年要缴100卢布。就是缴了钱,事情还没有完,要把政府发的、上面刻着“钱收讫”的小铜牌挂在脖子上,以备随时查验。

彼得大帝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革除传统的宽袖长袍,每一个体面人必须做一套“西装”。他认为,这种传统服装华而不实,有碍工作,必须禁止。他在宴会上自己动手,把客人的大袖袍剪个干干净净。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派遣年轻人到东欧去学习。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提高工作效率。彼得剥夺了贵族领主杜马会议的职能,代之以参政院,下设11个委员会(实际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部”)负责具体工作;划分行政区域,将全国分为50个省。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彼得认为,俄国东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故罢黜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俄罗斯的传统历法被废除,代之以欧洲通用的公元纪年;按照西欧的语言习惯改革了俄罗斯文字;彼得还建立了俄国第一座图书馆、医院、剧院、博物馆、印刷所,还出版了第一份报纸,亲自担任主编。

在北方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彼得立即着手在刚刚夺取的涅瓦河畔波罗的海边的沼泽地上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从而使自己不仅在心理上、同时也在地理上更靠近西方。圣彼得堡为俄国提供了一个“瞭望欧洲的窗口”,从此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当然,在所有的改革中,军事改革是最为重要的。彼得一共建立了正规陆军21万人,并有19万人非正规兵力作为支援。他还从零开始创建海军,创立了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军军官,修建船坞,建设港口;建造了一支共有大战船48艘、其他小船787艘的舰队,这是俄国得以战胜瑞典的最重要的资本。与英国、荷兰等国不同,彼得在完成所有这一切时,并没有一支商业船队为他提供有技术的水手和经验丰富的船长。

别尔嘉耶夫(1874~1948)

彼得的改革就广度来说,几乎超过了世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但是他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极为粗暴,“不惜以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甚至连他的儿子都反对他,最后死在狱中,为此而送命的人据说占了当时国家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一次成功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使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正如俄罗斯20世纪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所说:

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在启动改革的同时,彼得也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反瑞典的北方同盟,准备对瑞典的战争。1699年,俄国、丹麦、萨克森三国反瑞典的同盟正式形成。1700年7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和平条约,8月7日,彼得对瑞典宣战,北方战争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