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彼得大帝之破立

彼得大帝之破立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样,彼得大帝冲破了重重阻力,在这片沼泽地建起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圣彼得堡,并建都于此,把落后、封建、贫穷的俄罗斯,带向了海洋与繁荣。这个时代被史学界称为帝国时代、圣彼得堡时代、全俄罗斯时代。这个城市,就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第一个海滨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这个年轻的城市蕴涵着不凡的文化背景。

第八章 挥动鞭儿响四方:彼得大帝之破立

高傲的骏马,你奔向何方?

你将在哪里停蹄?

啊!威武强悍的命运之王,

你就如此在深渊之底,

在高峰之巅,用铁索勒激起俄罗斯腾跃向上!

这是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为彼得一世写下的长诗《青铜骑士》。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位于涅瓦河南岸,它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象征,作者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法尔科耐。1782年,他在这里完成了一生中最完美的杰作。

彼得大帝跨在马上,挥手向前,马跃长嘶,后蹄踏蛇,这条蛇象征着俄罗斯落后的阴霾,铜像下面的基座是一块1600吨重的大理石。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样,彼得大帝冲破了重重阻力,在这片沼泽地建起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圣彼得堡,并建都于此,把落后、封建、贫穷的俄罗斯,带向了海洋与繁荣。

img6

青铜骑士彼得

这位青铜骑士,就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沙皇的彼得一世。

他仪表非凡、高大魁梧——据说身高为205厘米,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皇帝。这位皇帝有着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非常潇洒欢快。

他的统治开启了俄罗斯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把俄国带入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全新方向。这个时代被史学界称为帝国时代、圣彼得堡时代、全俄罗斯时代。

他是俄罗斯历史上乃至全世界历史上最好学的皇帝。他曾刻意隐瞒帝王身份,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到西欧留学,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除了政治和军事外,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作过研究。

img7

彼得大帝

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在位期间,他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改革布新之路,是从剪胡子开始的。

他也是一个桀骜暴戾的君主,囚禁同父异母的姐姐,监斩亲生儿子,在改革进程中送命的人,据说占了当时国家人口的三分之一。普希金曾说他的很多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马克思则评价说“他用野蛮制伏了俄罗斯的野蛮”。

圣主大PK

生活在19世纪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最为褒奖的18世纪的两个伟大帝王,一个是中国的康熙大帝,另一个是俄国的彼得大帝。

就是这样两位震古烁今的千古一帝,出现在历史的同一时期的东西半球。他们不仅出生时代相同,在位时间相当,而且都具备雄才大略。他们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把各自的国家带入了鼎盛的局面:康熙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后愚昧的俄国一跃而起,成为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的封建强国。

康熙和彼得都生活在由古代转入近代的关键时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鞠躬尽瘁、勤政不怠,试图为国家开辟出一条富强之路。但康熙和彼得又都是由自己的时代所塑造出来的,他们注定将在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上并驾齐驱。

img8

续表

img9

续表

img10

康熙皇帝虽然学识渊博,雄才大略,但面对世界范围空前深刻的大变动、大转折,面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步步进逼,他不是打开国门,以改革求发展,而是妄自尊大,满足于现状,闭关锁国。他沿袭封建保守传统,限制工商业,轻视科学技术,阻碍文化传播,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当康熙和他的子孙把盛世推向繁花似锦、高潮迭起之时,大清国这架承重已达极限的大车,早已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没有人知道,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全耗竭,国家发展潜力即将陷入油尽灯枯之境。社会动荡加剧、行政体制僵化、内部调控失灵,中国已如一潭死水。

彼得的改革几乎涉及全国所有的领域。他一生主持颁布了三千多条法令,改革行政机关、军队,建立军事工业,引进千余名各类专家,建立众多实利主义性质的学校和科学院,并派出一批批年轻人到国外学习。挥舞着鞭子的彼得用铁和血不顾一切地推行他的改革,一手导演着俄罗斯高潮迭起的变革活剧。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在狂飙突进的改革风暴中,理性冲破禁锢,科学压倒愚昧,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终于紧跟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迎头赶了上来。

康熙最终没能跨越封建体制,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步入落日辉煌,由一个扬扬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并遭到俄罗斯的侵略、蹂躏。对此,马克思情不自禁地发出浩叹:“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凭海临风

1693年,加冕后不久的彼得来到白海港口——当时俄国仅有的一个海港。因为冰冻,这个港口一年能使用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在这里,彼得看到:

码头上,俄国的木材、亚麻、皮毛等商品堆积如山;

外国商人拼命压价,赔本的买卖让俄国商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彼得认定:“俄国需要的是水域,没有出海口就不能生存。”为此,俄罗斯对瑞典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争。

1703年5月27日,血战之后的彼得来到一片沼泽地,剑指荒滩,自信地告诉身边的人:这里,将诞生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第一个海滨城市。

这里,人烟荒芜,狼群出没,海水泛滥。

这里,瑞典步枪子弹可以轻松地打中教堂的鸽子。这里,远离俄罗斯的中心地带,没有任何经济基础。

就是在这里,彼得要在敌人的枪口下,大张旗鼓地建造起一个帝国的首都,他要尽可能地缩短俄国与欧洲的距离,不论是地理的,还是心理的。

彼得大帝请来欧洲各国最著名的设计师进行城市规划,调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为了这个城市,不计其数的人死于饥饿、疾病和超负荷的劳动。

九年后,这里替代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帝国新的首都,彼得大帝为之命名:圣彼得堡。它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的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三个不同的起源:“圣”——源自拉丁文,意为“神圣的”;“彼得”——耶稣的弟子圣徒之名,在希腊语中解释为“石头”;“堡”——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这个年轻的城市蕴涵着不凡的文化背景。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和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古罗马紧密相关。

img11

圣彼得堡街景

22年后,圣彼得堡已建城20多平方千米,城市居民7万人,占当时俄国城市总人口的1/8,往来贸易船只180多艘。彼得实现了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的夙愿。它是彼得改革的目标,也是开放的最高物质形态,更是俄国强盛的标志。

这座城市位于芬兰湾的东岸,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共有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70多条天然河流和运河迂回其间,粼粼碧水与典雅的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呈现出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

在此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俄罗斯的首都,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大……在这里指点江山,他们共同铸就了俄罗斯的脊梁。

在此后的近300年时间里,这里走出走进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格林卡、肖斯塔科维奇……他们共同谱写了俄罗斯的灵魂与风骨。

普希金骄傲地说:“天意要我们在这里,开一扇窗户面向欧洲,叫我们在海边牢牢站立。”

从小向往大海并在荷兰学会了造船的彼得,创建了俄国海军。在圣彼得堡建设并定都的20年间,俄国拥有了48艘战舰和800多艘划艇。彼得从一个士兵做起,一步步擢升为海军中将,被视为当时欧洲最有声望的海军统帅,甚至被推举为俄国、英国、丹麦、荷兰联合舰队的指挥官。

圣彼得堡意味着俄罗斯从欧亚边缘国家向欧洲靠近的决心,俄国从这里学习欧洲,走向欧洲,也在这里向欧洲乃至全球施加影响。

在《红色风暴的起源:彼得大帝和他的帝国》一书中作者写道:“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他在自己任期内锐意改革和进取,使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彼得大帝的为政之道,他的个人性格、他的方方面面都在俄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彼得大帝为俄罗斯红色风暴的起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彼得大帝是一个神,他继往开来,鉴古托今,励精图治、霸业大成。他以自己的卓越奋斗和不懈精神成就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伟业和神话。彼得大帝是一个人,他顶天立地,豪气盖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桀骜性格创造出传世佳话。彼得大帝不仅造就了一个时代,而且成就了一个欧亚大帝国。彼得大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后来者作出了深邃的明嘱和暗喻。彼得大帝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