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选择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选择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实性、选择性与艺术性的原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真、善、美的原则。因此,国家形象塑造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应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即对真实性、选择性与艺术性的追求。在哲学里面,选择性主要是作为主体活动的能动性的表现。国家形象塑造的选择性原则,是指国家为了使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对其形象表现的内容有所选择。当然,有选择性并不代表不真实,这是基于事实上的合目的性的选择。

真实性、选择性与艺术性的原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真、善、美的原则。秦启文教授在他的《形象学导论》中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善、美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的虚构,也不是与人无关的客观存在,归根到底是在人类活动中阐述和发展的,是人们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也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具体表现。”而国家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它属于一种哲学认识论范畴。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国家客观实在是认识客体,形象塑造国之外的认识主体是这一认识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国家形象形成的过程就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国家形象塑造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应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即对真实性、选择性与艺术性的追求。

1.国家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原则

所谓“真实性”,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现实状态的一种肯定,通常就是我们常说的“确实有其事”,也即“存在”;二是指人们对某种事实进行描述时,是与其客观存在的事实相符的,也即“事实是真”;三是指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这是从哲学层面上讲的,主要等同于“规律”。[2]

本节所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真实性原则,主要是指真实性的第二层含义,即“事实真”。换言之,就是要求在塑造国家形象时,一定要使国家形象的外在表现与其内在的国家客观状况相符合或者相一致,因此就要求国家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家形象定位要真,要与国家客观实在相符合。因为国家客观实在是国家形象的本源,国家形象作为国家客观实在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和评价,就不可能脱离形象的本源。因此,这就需要在定位前对国家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包括中国现所处的历史阶段、中国现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成就与瓶颈、全球共同形象塑造标准与价值取向等。只有在深入地了解中国这个客观实在的真实状况下,才能准确地把握国家形象的定位。否则,国家形象的建设将会脱离客观事实,成为沙滩上的“高楼大厦”,一推就倒。

另一方面,国家形象传播要真,要与国家客观实在相符合。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对对外传媒和工作者的最高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就一向把真实性原则看作是最高的追求之一。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把客观报道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他反对“由于成见或者出于党派考虑而对历史真相保持缄默”。[3]毛泽东也曾经不断地告诫新闻宣传工作者,“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力,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4]这些都论证了坚持真实性原则在信息传播中的极端重要性。当然,在实践中,某些假的消息反而能给宣传者带来一时的,甚至是巨大的利益,但是这些都是短视的行为。它会让国内的公民以至于国际公众对这个国家的信任在顷刻之间冰消瓦解,所有以前的国家形象构建努力都将毁于一旦。因此,真实信息的传播可以说是国家形象建设的一种未来投资,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取得巨大的收获。

但不可否认,要使国家形象在塑造过程中做到绝对的真实是不太可能的。国家形象的构建与国家形象的评价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真实性原则其实是一个“事后真实性原则”,即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之后,不断地用国家本身的行为和公众的评价来验证这个真实性。因为只有客观才能接近事实;只有不断接近并提示事实,才能得到真实。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尽量在国家形象的定位和传播中做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国家客观实在,还需要在行为上尽量地维护所建立的国家形象,这样才会使之最大可能地接近客观真实。

2.国家形象塑造的选择性原则

所谓“选择性”,其实就是行为的合目的性。“而‘善’体现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和实质,即追求‘合利’——‘合乎人的利益或需要’,是对人类实践活动所担负使命的高度概括。”[5]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性就是对“善”的追求。

在哲学里面,选择性主要是作为主体活动的能动性的表现。它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主体性能够在既定的若干不同的以至相反的行为可能性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根据主、客观的条件,作出自己的选择。这里主要指的是主体能动性方面。而在国家形象构建中,认识主体是国家形象的评价主体,国家只是一个被认识的客体,那么是不是国家在国家形象构建中就不能发挥其选择性呢?其实并不然。因为国家这个认识客体不同于其它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客体,它有其特殊性,即是一个具有人格化特征的客体。因此,国家在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能动性作用,其中就涉及选择性的原则。

国家形象塑造的选择性原则,是指国家为了使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对其形象表现的内容有所选择。众所周知,国家客观实在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具体表现哪个方面,就取决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需要了。比如在国内形象塑造方面,政府就应该选择一些有利于增强人民的信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的一些策略方法。在国际形象塑造方面,我们要秉承有利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的目的性,发挥其形象塑造的选择性原则。换句话说,既要选择深入、细致、易操作的策略和方法,又要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文化、民族特点,采取不同的形象策略。尤其是面对一些敌对势力的刻意丑化,我国形象一度被误读,这时候,就需要针对国际传播界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和报道,及时地选取一些有利的报道,以详实有效的调查数据、极具说服力的图片和文字,有力地反击这些谣言,扭转国际舆论对中国形象的误读。

鉴于此,我国在构建国家形象战略时,必须积极发挥客体能动性,牢牢坚持选择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塑造。当然,有选择性并不代表不真实,这是基于事实上的合目的性的选择。

3.国家形象塑造的艺术性原则

所谓“艺术性”是指人们利用智慧、才能和力量使事物达到更完美的程度或者是实现自身更完美的发展。在哲学上,又可称为“创造性”。“创造性”也是指主体的一种能动性,它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认识社会规律及其相关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创造社会规律赖以作用和实现的条件,加速社会规律的实现,或通过改变社会规律赖以作用和实现的条件,改变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影响社会规律作用的程度和范围。[6]因此,可以看出,不管是“艺术性”还是“创造性”,都是一种利用主观能动性来追求事物发展的一种更优的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艺术性”其实也就是追求一种“美”的过程。

对于国家形象来说,坚持艺术性原则主要是指国家形象的塑造、传播的艺术性。事实上,“对待一些国家持有的中国偏见和误读,一味的抱怨是于事无补的,期待有朝一日这些充满敌意的国家改变他们对中国虚幻的臆测,这只是一种主观的幼稚”。因此,中国需要积极主动地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这时候我们的国家形象塑造工作就不能按常规出牌,而应该在清醒认识我国国家形象现状的基础上,创造一定条件,使我国的国家形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状况。一方面,需要我国在制定国家形象战略时具有活跃的求新思维,打破以往的思维框架,变化形象塑造思维的角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另一方面,需要我国的媒介以高效的外宣工作为基础,加强传播艺术,提高信息吸引力,积极主动地塑造自身形象,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总之,国家形象塑造所要求的真实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中真实性原则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基础,后两个原则是不能脱离真实性而存在的,但是后两个原则是在第一个原则的基础上的层层递进。同时,这三个原则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真实性中包含着选择性与艺术性,选择性和艺术性又渗透着真实性,它们三者共同统一于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