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11月6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做了题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2012年1月5日,江苏省委召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江苏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该指标体系为江苏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是:到202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强省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江苏以“苏南模式”引领全国风气之先。进入新世纪,江苏确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后劲的地区。2011年11月6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做了题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报告提出,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和指标体系研究》作为重大调研课题之一,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联合开展研究,从国内外诸多现代化研究成果中搜集整理、遴选,首次制定了包含4大类30项指标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2012年1月5日,江苏省委召开“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江苏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该指标体系为江苏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是:到202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十二五”时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巩固发展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北地区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2020年以后逐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于2020年将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水平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三项成为指标体系中权重最高的指标。

现代化有着国际通行标准,但江苏的现代化不能照搬国外标准,既要体现“国际公认”,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江苏特点”。整套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组成。其中经济发展指标9项、人民生活7项、社会发展8项、生态环境6项。评价指标都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权重,可测算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评分。在30项指标中,有6大指标为江苏自创,分别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这套指标体系突出了注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农业和农村,民生幸福,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五个注重”,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现代化的核心是让人民得实惠。在大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同时,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年底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功夫,像安排经济工作一样安排民生工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指标,启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物价、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民生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文件中,改善民生方面的内容占了22%,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而且,“七年倍增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做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使“倍增计划”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改善民生的重点更加明确,思路也更加清晰。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后,2011年4月21日,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立即做出《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提出实施包括“民生幸福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2011年6月20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上通过了《关于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突出“四个群体”增收,拓宽“五大增收渠道”,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增加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2011年8月19日,江苏省《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江苏省将实施“一个计划”(居民收入倍增)、构建“六大体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到2017年,居民收入要实现倍增。人民网、新华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家权威媒体均以“收入倍增计划”6字作为文眼,统率“民生幸福工程”,可谓突出了江苏的“民生之重”。

为了解江苏百姓的幸福感、自豪感及对个人生活的其他感受,为幸福指数研究积累一定的数据资料,从2006年起,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2012年1月,省民调中心公布的2011年江苏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显示,有90.1%的百姓觉得自己的生活总体上看是幸福和比较幸福的。这意味着,从2006年至2011年的六年,江苏百姓的幸福感均超过了90%。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1.3%;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幅均超过一成,同比分别加快2.7个、0.1个百分点;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2.99万套、竣工8.2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56万户……这是2012年上半年江苏省“民生答卷”中的一组数据。数字无言,发展有力。江苏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自觉追求,把增进民生幸福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不断刷新民生的“幸福高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