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可以看作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起点是对商品的范畴分析,这里已经包含了资本主义一切危机的胚芽。如果综观《资本论》的整个篇章结构,更可以清晰勾勒出其宏观的逻辑发展框架。三卷《资本论》分别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可以看作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一旦运用这一线索去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们会发现,所有原本看上去彼此分离的、单独的、零碎的材料,就都变成围绕着一个基本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并且由这个生产方式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总体。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起点是对商品的范畴分析,这里已经包含了资本主义一切危机的胚芽。“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同时必须表现为直接社会劳动的对立,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同时只是当作抽象的一般的劳动的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这种内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形式。”[10]接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外化为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对立,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发展的结果。然后,是货币向资本的蛹化,也就是剩余价值何以产生的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运动“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11],这一悖论只有当劳动力成为商品时才能解决,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意味着特定阶级关系的诞生,从此资本主义生产就建立在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之上。

以上的逻辑发展只是资本内在否定性展开的第一环节,是资本辩证运动中无数环节中的小小一环。如果综观《资本论》的整个篇章结构,更可以清晰勾勒出其宏观的逻辑发展框架。三卷《资本论》分别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从第一卷到第二卷——从资本的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这是从具体的经济现象出发,在充分占有现实材料的基础上,否定了纯粹的、抽象的生产过程本身,在理论上实现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走向理性抽象;从第二卷到第三卷——从资本的流通过程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同样在充分占有现实材料的基础上,再次否定了作为媒介的流通过程(生产与流通的统一),发展出了作为整体的资本运动总过程中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利润、平均利润、利息、地租等,从而扬弃了资本在理论上的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

资本内在否定性的逻辑发展表现为一种本体论层面的展开,它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种更高的有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12]。这需要从感性具体上升为理性抽象,再从理性抽象上升为理性具体,前一过程体现的主要是形式逻辑的功能,后一过程体现的主要是辩证逻辑的力量。这种逻辑力量源于经济现实本身的生命力,也是马克思经济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