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析大国在中东博弈的新趋势

浅析大国在中东博弈的新趋势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较于以往,当前大国间博弈力度进一步加剧。其中,中东局势成为世界大国和地区强国间博弈最为集中的地区。土耳其、沙特等中东重要国家在本地区的军事、外交动作频频,大国博弈更趋激烈。美国在欧亚大陆西端与南部的战略利益与中东反恐关联密切。此次沙特与伊朗方面公开角力,就是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的有力证明。

李鼎鑫[1]

“阿拉伯之春”肇始至今已有五年,国际格局在此期间深度调整,其代表性特点就是中东地区酝酿并已开始发生格局之变。这次变局的深度和波及的范围可与“9·11”事件后的世界变局相比。中东变局再次证明,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中起重大助推作用的热点地区局势演变,依然遵循大国主导逻辑,而地区国家除了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利益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化之外,鲜有其他选择。在东方,美国、日本纠结菲律宾等国,不断就南海问题寻衅滋事;在西方,美欧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立在经过连番升级后进入僵持状态,但乌克兰危机远未结束,美欧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较量看不到有结束的迹象;在东西方之间的中东地区,“伊斯兰国”武装的扩张势头虽然在外部力量的打压下暂时得以遏制,但要根除这个毒瘤,以目前的国际合作力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

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叙利亚危机

当前中东地区总体态势:大国博弈牵动全球格局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东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对世界政治、军事、贸易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战略资源看,中东是世界石油储藏量最大的区域,另外还有许多稀有矿产,对世界经济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较于以往,当前大国间博弈力度进一步加剧。其中,中东局势成为世界大国和地区强国间博弈最为集中的地区。俯瞰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版图,清晰凸显出美法俄、俄土叙、俄伊土、美俄土等大小不等的战略利益三角关系。美、法、俄、德均系战略大国,土、伊(朗)、沙特亦是战略攸关方。地缘政治竞争之利远远大于联合反恐之利。这些地缘战略迥异的国家,都已深度卷入叙利亚内战。各国当下的燃眉之急并不仅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武装构成的安全威胁,而是牵扯到更深层的地缘战略问题。

具体讲,当前在中东地区受大国支配的有两派阵营。一派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由多个国家参与的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的国际联盟。另一派看俄罗斯眼色行事。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后,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集团”已经开始安全合作。虽然这两派都以打击“伊斯兰国”武装为标榜,但事实上都有更深刻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争夺在其中,此外,宗教因素也是双方博弈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这样说,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的过程是大国在中东培养自己势力的过程,也是中东国家“站队”的过程。

近几年来,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急剧扩大,国际反恐形势牵动了地缘战略格局调整。俄罗斯在叙利亚展开积极军事行动,特别是在战机遭土耳其击落后,俄罗斯与北约国家间关系愈加复杂化,俄美中东战略分歧难以弥合。在反恐形势日益严峻、难民问题压力骤增等影响下,法国、英国、德国等欧盟大国也加大反恐力度并开始军事介入叙利亚局势,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土耳其、沙特等中东重要国家在本地区的军事、外交动作频频,大国博弈更趋激烈。

美国:不进不退,不战不和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事实上的全球霸主。20多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独占鳌头,其主导的单极秩序未遇对手。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世界大国一直加以重视并力图将其控制。冷战时期,美苏就在中东分庭抗礼。冷战后,美国一反其借以色列制约中东国家的惯常做法,披挂上阵在中东国家强行推广所谓“西方民主模式”。十几年间,以反恐为借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三度用兵,并利用“阿拉伯之春”策动地区国家反对派颠覆现政权。

但随着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概念的提出,美国战略中心历史性转移,开始从中东地区徐徐抽身,转而把军事力量更多地投放到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在美国战略地图上的地位下降,美国独扛大旗多年的“全球反恐战争”也变身为“海外反恐行动”。同时,美国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经济总体呈下行态势,全球控制力减弱,在中东地区也露出疲态,局面逐渐滑向失控,区域地缘政治力量借机纷纷谋求“上位”,意图填补美国在中东地区似乎要让出的空缺。

然而,事实上,美国从未打算真正撤出中东地区,只不过是在阿富汗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的严重消磨下,试图赢得喘息之机。在外部世界,甚至是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看来,当前世界格局的变革中美国属于“旧势力”的代表,其体量和力量依然强大,但与新兴强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优势却在不断削弱,显露疲态,愈难维系全球霸权。然而美国不这样认为,美国既想挤压老对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压制住新生力量中国的上升,又想一如从前支配欧洲,还想保持其在反恐等重大国际议题以及中东等重要地区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全球霸主”的战略目标,可惜的是,对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来说,它已经没有了能够同时实现所有这些目标的资源。

美国在欧亚大陆西端与南部的战略利益与中东反恐关联密切。美国外交安全战略指向有三:一是推翻巴沙尔政权;二是拒绝出兵打第四场中东战争,保持战略定力于“亚太再平衡”战略;三是拉高美元强势,加大对石油美元经济体系的掌控。于美国而言,经略中东的战略意义远比打击“伊斯兰国”武装要大。

此次沙特与伊朗方面公开角力,就是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的有力证明。美国近些年在中东执行了“独眼”政策,热络了伊朗,却冷落了沙特,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此次危机。美国对传统盟友的忽视导致沙特方面选择用自身力量启动地区实力再平衡。

但是,对于美国而言,中东仍是不能放弃的地区,一旦中东出现大规模动荡,将进一步滋生恐怖主义,对美国会构成直接威胁。美俄最近达成叙利亚停火协议,但是并没有停止对“伊斯兰国”武装等恐怖主义势力的打击就是这个道理。美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媾和,说明美国不想因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闹僵而不得不派出地面部队,重蹈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覆辙,这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佐证了美国单极霸权地位动摇的趋势。

俄罗斯:高歌猛进,见好就收

由于乌克兰危机、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半岛等事件,形成了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和打压的局面,俄罗斯遇到了空前的压力。与此同时,在美国陷于中东乱局,既不想进,又不想退的时候,普京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精准把握机会,祭出奇招——在叙利亚开辟打击恐怖主义的战场,介入叙利亚内战,高调重返中东。这也是历史上俄罗斯第一次在中东用兵。

俄罗斯深度军事介入叙利亚,持续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发动空袭,甚至动用战略轰炸机和里海舰队参与作战,并称不排除在叙利亚建立军事基地的可能性。俄罗斯还与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共同成立联合情报中心,分享信息、协调行动。在力保巴沙尔政权的前提下,俄罗斯与叙利亚温和派频繁接触,积极推动叙利亚政治进程,地区影响力明显提升。总体上看,俄罗斯此次在叙利亚的行动,在战略上属“神来之笔”,通过开辟新战场将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中东的反恐局势上,用高强度、高效率的空袭,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突出战果,使美国反恐作战能力、效果相形见绌,遭到质疑,其国际反恐领军的大旗也被俄罗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

俄罗斯除了介入叙利亚局势,发动对“伊斯兰国”武装的打击和暗中掣肘土耳其之外,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动作是建立“4+1联盟”,即俄罗斯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组成的反恐联盟。[2]虽然这个联盟在功能上仍不能算是军事联盟,但俄罗斯和伊朗的确在美国主导的中东反恐联盟体系的控制区域中打入了一个重要楔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东大国角逐的力量对比。联盟成立以来遥相呼应、协调配合、相互提供战略支持,可谓运转高效。而美国领导的多国反恐联盟比较起来人多心散,相互猜疑,互动乏力,徒有虚名。例如,美国与沙特、土耳其之间,美国与其欧洲主要盟国之间,欧洲盟国与土耳其、沙特之间在反恐理念、反恐策略和反恐行动方面都存有不少分歧,未能达成有效协调行动的效果。

近来,沙特与伊朗外交风波激荡,俄罗斯依然保持了高效务实的战略反应,第一时间表示愿意调解两国争端。其调解基础便是,此前在政治调解叙利亚危机这一问题背景下俄罗斯与沙特和伊朗参与的维也纳小组。俄罗斯希望该机制继续在沙伊争端中发挥作用。在中东地区,伊朗与俄罗斯相对走得较近,而沙特在传统上更亲近西方。因此,此次中东外交博弈,是俄罗斯强化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新的机会。但是,“中东越乱,油价越涨,对俄越有利”这样的观点未必正确。因为,从长期看,混乱的中东所带来的恐怖主义威胁比低油价更是俄罗斯难以承受的。估计俄罗斯此次不会一味偏袒伊朗,而是会借机加强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联系。

俄罗斯重返中东后,战略上看似大开大合,实则谨慎节制。俄罗斯与美国达成的2016年3月1日起叙利亚停火即为一例。俄罗斯对自身战略能力边界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达到既定的重返中东制约美国、夺取反控主导权、维护在叙利亚利益、暂时化解乌克兰危机影响、摆脱北约战略围困等战略目标后,见好就收,在给美国台阶下的同时,也让自己避免重蹈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泥潭的覆辙,可谓一石多鸟,算计精准。

欧盟:强势介入,惹祸上身

从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肇始于突尼斯之时,欧盟即以各种形式干预、干涉中东相关国家局势的发展,成为影响中东局势发展的重要外来力量。在2011年的利比亚危机和随后的利比亚战争中,欧盟和北约替代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中法国在欧盟国家中最积极地主张对利比亚动武,并最终推翻卡扎菲政权,似乎强化了欧盟的政治与安全利益,提高了欧盟在中东乃至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

随着利比亚、叙利亚、埃及局势的脱轨发展,从自身的稳定与安全因素考虑,欧盟希望中东地区保持稳定与和平。尤其是中东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泛滥,对欧盟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带来重大威胁。欧盟希望通过在中东事务中发挥作用,展示其自身政治与外交影响力。

然而,事实上,欧盟在中东的利益考量大于道义和反恐目标。欧盟一直觊觎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也不断介入中东纷争。欧盟曾有意大量购进卡塔尔天然气以使自身的油气供应呈多元化,摆脱依靠俄罗斯天然气的被动局面。欧盟与卡塔尔甚至试图铺设一条由卡塔尔途经叙利亚再经土耳其最终将天然气送至欧洲的管道。但叙利亚出于维护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战略考虑予以拒绝,由此激怒了卡塔尔和欧盟。因此,欧盟和卡塔尔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叙利亚现政府,除了价值观上的差异,其与阿萨德政权在现实利益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因素。

因此,欧盟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试图采用“利比亚模式”推翻巴沙尔政权,扶植叙利亚反政府势力上台,但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欧盟及外界希望的方向发展,反而陷入内战,导致极端势力肆虐,“伊斯兰国”武装乘机兴起。叙利亚内战以来,数十万流往欧洲的难民成了欧盟最大的心病和难题。

欧盟干预中东局势,包括对一些中东国家内部政治进程施加影响,受制于欧盟的能力与愿望,其作为一个超国家的国际行为体,对外政策的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欧盟需要与美俄等大国更有效地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在很多中东的重大问题上,欧盟更多扮演着“美国跟班”的角色。特别是在对付“伊斯兰国”武装威胁方面,欧盟是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的54个国家和组织之一,但在是否派遣地面部队参战方面,欧盟表态消极,没有一个欧盟国家明确表示考虑派出地面部队参战,显示出欧盟国家在应对安全与恐怖主义威胁方面,更多的是防范恐怖分子渗透到欧洲,并不愿意派兵到叙利亚及伊拉克作战。

在与美俄的关系方面,欧盟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位置上。一方面,美国一直号令欧盟升级对俄罗斯经济的制裁,但对于欧盟而言,与俄罗斯打“经济战”并不符合其利益。因为地理上,美国远隔重洋,而欧盟直面俄罗斯。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发酵以来,欧盟为制裁俄罗斯付出很大代价,2014年和2015年分别减少400亿欧元和500亿欧元收入。[3]因此,与波兰等部分东欧国家的坚决态度相比,一些与俄罗斯经济联系密切的欧盟国家,从一开始态度就有些暧昧。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用各种手段寻求外交突围。二十国集团峰会结束的第二天,俄罗斯对外公布说,此前发生在埃及西奈半岛的俄客机失事是由机上爆炸物爆炸所致,将俄罗斯置于与发生巴黎恐怖爆炸案的法国同为“患难兄弟”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把欧盟从美国拉向了自己。

中国:秉持公道,推动和平

诸大国中,如果有一个真正希望中东稳定与发展的国家,那就是中国。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接合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重要区域之一。中东稳定是中国与地区国家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中国和中东国家都有利。

在中东事务上,无论是巴以问题,还是叙利亚冲突,中方的态度始终如一,就是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要政治协商,不要武力解决,要和平与发展,不要冲突与纷争,这才是有利于地区和世界人民的正道。对于伊朗与沙特的外交危机,中国方面高度关注事态发展,有关事件可能激化地区矛盾的趋势也让中国感到担忧。

虽然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基本保持了超脱的地位,但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的影响力在叙利亚的博弈中无处不在。四年前,叙利亚冲突恶化,2013年中国与俄罗斯联手,连续三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否定了涉及叙利亚局势以及要巴沙尔下台的决议。王毅外长2015年在会见叙利亚总统政治与新闻顾问布塔伊娜·夏班时表示,叙利亚局势出现重要变化,当前形势下,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主张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国际反恐应形成合力,二是政治解决应尽快重启,三是缓解人道危机应是当务之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完全可以像参与伊核问题“5+1”谈判机制那样,大大方方在几个大国以及叙利亚等相关国家中斡旋,促成大家坐下来认真谈判,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叙利亚战后利益不能少了中国。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战略实力还无法达到叙利亚或中东地区,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对中东局势有所作为,在联合国架构内解决叙利亚问题,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中国借助联合国这个平台,已经帮过叙利亚政府很多次大忙,今后,中国应该会继续支持叙利亚政府,积极寻求其他愿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并与俄罗斯协调联动,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方法阻止美欧国家搞乱中东局势。

结论:搁置分歧,共同反恐

中东乱局本身只是美国力量衰退背景下全球格局从单极化向多极化演变中的一个部分。叙利亚问题升温,美俄在地区博弈加剧。俄罗斯在叙主动进取,倒逼美国调整对叙利亚政策,同时加剧双方在地区博弈,使叙利亚成为双方地缘较量新焦点。美国组建国际联盟空袭“伊斯兰国”武装效果不彰,面对俄罗斯攻势,被迫出台打击“伊斯兰国”武装新战略,在默认俄罗斯在叙利亚行动的同时,改培训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为直接向其提供武器装备,并首次向叙利亚派出少量特种部队。目前看,俄罗斯与美国在地区分庭抗礼之势逐步形成。但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压制不会放松;欧洲在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与美国拉开距离,欧盟有可能逐步放松对俄罗斯制裁;俄罗斯受制于经济短板,其大国地位不会因叙利亚行动而迅速回升。

中东地区对于反恐、石油等世界政治经济事务来说,干系重大。因此,中东乱局的“解药”依然在于中国提出的方案:冲突各方恢复政治对话,缓和紧张关系,避免进一步使用武力。面对目前混乱胶着的中东局势,到了需要大国拿出诚意切实解决问题的时刻了。当前,中东乱局对于全球和平与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就是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只有各大国真心实意地投入力量,联合打击“伊斯兰国”武装,中东危局才有解决的可能;只有各大国在反恐问题上形成合力,才能使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成为可能。

【注释】

[1]李鼎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2]周戎:《中东乱局正经历空前变化》,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1/05/c_ 128595437.htm,2016年1月5日。

[3]王墨盈:《欧洲制裁的尴尬》,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2/19/c_1113711827. htm,2015年12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