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俄关系的变化

美俄关系的变化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从1992年下半年起,美俄关系便开始发生了变化,蜜月期逐渐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相互猜疑和矛盾的滋生以及衍变。因为这些原因,尽管美国领导人一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加强对俄罗斯的援助,但却是口惠而实不至。在调整对外战略以及对美政策的过程中,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俄罗斯还不顾美国的压力,发展同古巴、南联盟的传统贸易关系。

大约从1992年下半年起,美俄关系便开始发生了变化,蜜月期逐渐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相互猜疑和矛盾的滋生以及衍变。无论是在原南斯拉夫内战和北约东扩的问题上,还是在被美国视为“罪恶轴心”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问题上,俄罗斯都改变了过去与美国保持一致或者无所作为的态度,采取了不同于美国的立场。

1.美俄蜜月的结束

美俄蜜月的结束,首先是因为俄罗斯对美国的失望。这种失望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经济困难不断加剧和对西方援助有着过高期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不愿向俄罗斯提供更多的援助。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进入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苏联经济已经陷入了困境。事实上,这是导致苏联发生政治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政治动荡又使得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进一步陷入经济混乱。在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影响下,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于1992年1月正式推行“休克疗法”,实施价格放开、财政和货币紧缩以及大规模私有化等激进措施,谋求以此迅速完成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过渡,摆脱经济困难。可是,这一做法并未取得期待中的结果,反而导致国家经济和民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下滑。在此形势下,俄罗斯自然期待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能够增加援助,特别是财政援助。

当时华盛顿在援俄问题上则面临着多重压力。第一,冷战的结束本来就导致了美国国内新孤立主义势力的上升。它们指望享受冷战结束导致的“和平红利”,要求政府减少军事开支、在海外的驻军以及对国外的援助。第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一度陷入了衰退;1992年开始的复苏步履艰难,失业率上升,公众消费萎缩;海湾战争更是大幅加剧了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和经济拮据。[47]第三,除了俄罗斯外,东欧国家以及原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也在等待美国的援助,可谓僧多粥少。第四,虽然俄罗斯已经承诺采纳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它仍然是美国天然的潜在对手。因为这些原因,尽管美国领导人一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加强对俄罗斯的援助,但却是口惠而实不至。西方于1992年应允的24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实际上只兑现了150亿美元,1993年允诺的434亿美元援助(含150亿美元的减免债务)更是仅仅兑现了50亿美元。而且,美国并没有像布什1992年6月许诺的那样真正给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和帮助俄罗斯加入关贸总协定,也未努力推动巴黎统筹会放松限制向俄罗斯出口先进技术的规定。这些都使俄罗斯人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围绕北约东扩、西方对原南斯拉夫内战以及独联体内部冲突的干预,美俄在战略利益方面的固有矛盾也发展起来。另外,由于俄罗斯既没有成为西方大家庭平等的一员,也没有取得通向繁荣经济之门的钥匙,相反却在国际社会中沦为“二流大国”,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势力明显上升。这样,1992年下半年起,美俄蜜月期就逐渐走向结束,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则不断增加和扩大。

2.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独立之初的俄罗斯以尽快融入西方“文明社会”为目标,在对外政策上明显偏向甚至讨好西方,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尽量谋求合作和避免对抗。但是,对西方援助的失望、对北约东扩的疑虑、对传统利益的担心,促使俄罗斯逐步调整了片面倾向和依赖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态度,在对外政策中采取一种较为平衡的立场,就一系列国际问题实施了更加自主、经常有别于美国的做法。当然,在较长一段时间中融入西方仍然是它的基本取向。

这一变化的征兆在1992年下半年就显现出来。当时,叶利钦表示要对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进行反思,实行更加自主和平衡的外交,即既面向西方也兼顾东方的所谓“双头鹰政策”。翌年4月,叶利钦政府提出了第一个重要的指导对外政策的文件《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的基本原则》,强调对外政策应有助于保障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和强国地位,为此要在注重与西方的关系的同时努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1994年2月,叶利钦在首次向杜马提交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俄罗斯要取得“世界共同体中应有的地位”,其对外政策要能促进俄罗斯的这一地位。[48]这进一步显示了俄罗斯试图摆脱一味亲西方和顺从西方的倾向。1995年,叶利钦更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全方位”外交的战略概念。他说:俄罗斯“今后几年的最佳战略将是全方位伙伴关系战略”,“同美国、欧洲各国、中国、印度、日本、拉美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发展关系”。[49]1997年4月,江泽民访问俄罗斯时与叶利钦发表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其中指出:“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其发展道路,别国不应干涉”;“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垄断国际事务”;“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广大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50]显然,这样一些内容主要都是针对美国的。它们表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已经从对西方的一边倒发展为以西为重、注重平衡再到强调独立自主和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了。

在调整对外战略以及对美政策的过程中,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在1992—1993年间,叶利钦不仅加强了与独联体国家的联系,还出访了中国和其他一些亚太国家以及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俄罗斯进一步发展了和中国、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在原南斯拉夫的问题上日益表现出与美国不同的立场。就是对于被美国视为“罪恶轴心”的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俄罗斯也改变了过去与美国保持一致或者无所作为的态度,显示了自己的独立性。在伊朗问题上,俄罗斯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向其出售核反应堆;在伊拉克问题上,俄罗斯认为巴格达已经满足了安理会关于核查其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要求,应该放松对它的经济制裁特别是对其石油出口的禁止。俄罗斯还不顾美国的压力,发展同古巴、南联盟的传统贸易关系。当然,最突出的表现还是俄罗斯在北约东扩的问题上采取了比较坚定的反对态度。

3.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反对

在东扩问题被正式提上北约的议事日程后,俄罗斯的立场一直是,除非俄罗斯能够参加北约,否则北约不应当吸收其他东欧国家。但是,北约又无意接受俄罗斯的加入,这样俄罗斯就对北约东扩采取反对和阻挠的立场。1993年9月,叶利钦分别致函美、英、法、德四国领导人强调指出,俄罗斯必须在未来的欧洲安全中具有核心作用,北约在尚未接受俄罗斯的情况下吸收波兰和捷克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一个多月后,叶利钦主持召开了俄联邦安全会议,正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基本原则》。据此文件,俄实际上声称,如果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或者单独地或者“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共同采取行动”,对俄罗斯联邦或其盟国发动“武装进攻”,俄将放弃苏联曾在1982年作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51]以此对北约施加压力。

在此情况下,根据美国的建议,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在肯定继续推进东扩计划的同时决定暂时放缓实行这一计划的步伐,转而实施“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尽管俄罗斯最终加入了这一计划。但它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并未发生改变。1996年3月下旬,叶利钦在访问挪威时明确指出:“近年欧洲仍存在着出现新的分界线的危险,其中包括出现对峙的危险。这种危险同扩大北约的计划有关”;俄罗斯“过去反对、现在反对、将来也反对北约东扩”。不久,他在接见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时说,北约东扩不仅会使欧洲地图上出现一道新的分界线,而且会在人们的心头上划上一道深深的伤痕。[52]为了阻止和对抗北约东扩,俄罗斯还直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施加军事压力。1996年6月,叶利钦发表了《总统国家安全咨文》,强调了军事力量特别是核武器的作用。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试图通过提出其他一些计划来削弱北约东扩会对俄罗斯安全造成的消极作用。1994年5月底,它提出了建立新的欧洲安全体系的建议。根据这一建议,北约、前华约成员国和独联体将作为三个平等的实体被置于欧安会的协调之下;在欧安会中建立欧洲安全理事会,美、俄、欧盟为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并设立欧安会执行机构和以北约、俄罗斯为主的军事力量。这些建议无疑是要将欧安会变成一个小联合国,而俄罗斯在其中享有特殊权力,从而遭到了美国的反对。1995年,俄罗斯又为北约东扩提出了“法国模式”,即中东欧国家虽然加入了北约,但是像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法国一样不参加其一体化的军事机构。1996年1月,俄罗斯还提出了“民主德国模式”,即北约不得在新加入北约的中东欧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部署军队和核武器,也就是北约的军队不得接近俄罗斯的边界。1996年7月,在克林顿出于竞选的需要加紧推行北约东扩的计划时,叶利钦又在给克林顿的信中提出了“有限扩大计划”,即北约可以扩大,但波罗的海三国除外,否则将是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直接挑衅。此外,俄罗斯还一再强调北约在东扩的问题上要同俄保持对话,以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行为准则。

在1996年底北约外长会议宣布来年7月北约首脑将在马德里决定首批接纳的成员国名单后,1997年3月下旬,刚刚进行过心脏手术的叶利钦在赫尔辛基会晤克林顿时依然声称,北约坚持东扩是西方在冷战后所犯的最大错误,俄罗斯坚决反对。但是,在形势无法逆转的情况下,俄罗斯尽力从西方取得某些补偿,包括5月下旬叶利钦与北约16国总统以及北约秘书长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和北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本文件》。在这一文件中,双方宣称,为了加强相互信任与合作,它们将建立磋商与合作机制以及俄罗斯和北约常设理事会。与此同时,北约承诺“不打算也没有计划或理由在新成员国的领土上部署核武器,没有必要改变北约核力量配置或是改变北约的核政策,将来也没有必要这样做”。[53]这样,美国就部分认可了俄罗斯同意北约东扩的条件,俄罗斯实际上也接受了北约必然实施东扩的现实。然而,俄罗斯对北约东扩所怀的不满和疑虑始终没有消除。事实上这也是后来俄罗斯日益强调独立自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1999年北约实现第一次东扩后,莫斯科不断指责这是美国在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谋取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