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媳妇”为何在非洲“受宠”

“中国媳妇”为何在非洲“受宠”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不久,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特意提及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媒体报道,坦桑尼亚的观众反映,中国家庭的情感纠葛、婆媳关系,与非洲有相似之处,所以非常受欢迎。中国电视剧的海外销售额增速已明显放缓,在港台、东南亚等传统领地也有“失守”的危险。(资料来源  胡兆燕:《“中国媳妇”为何在非洲“受宠”》,《中国财经报》,2013年4月11日。

前不久,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特意提及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习近平指出,这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了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优秀电视剧走进东非”项目的开局之作,在非洲引起了巨大反响。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媳妇的美好时代》坦桑尼亚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版片段,更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据了解,坦桑尼亚只有一家国营电视台和两三家实力较强的私营电视台。2012年10月,中国现代都市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当地播出的时候甚至举行了隆重的开播仪式,最初剧集只安排在每周一、二、三的晚间六点半播出,每天只播一集。结果很快就遭到观众的抱怨。随后,该剧的斯瓦希里语版也开始在每周日下午通过肯尼亚电视台两集联播。

一、“中国媳妇”为何在非洲“受宠”?

媒体报道,坦桑尼亚的观众反映,中国家庭的情感纠葛、婆媳关系,与非洲有相似之处,所以非常受欢迎。据长期从事电视剧出口业务的人士分析,一段时间以来,在海外影视剧市场上,中国电视剧被打上“皇帝”“后宫”“辫子”“功夫”的烙印,而事实上,不仅东南亚市场,整个庞大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和中国国情相近的发展中国家,都呼唤能有反映中国年轻人现实生活状况的都市情感剧。

中国电视剧除了在非洲地区热播,在美国,当地的华人频道也会经常根据国内电视剧热播的情况引进作品。《士兵突击》和《新版水浒传》在美国也拥有很多粉丝,但《甄嬛传》和《还珠格格》两部古装剧引起主流电视台注意的消息还是头一回。如同美剧在中国之小众,中剧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的受众也多为华人和好奇的本地人,但已可以看出武侠剧和琼瑶剧是他们的最爱。

此外,《还珠格格》在韩国也一度走红,也是因为该国三大电视网络之一SBS的引进。直到去年3月,《新版还珠格格》还在该电视台播出。韩国观众对于古装和宫斗剧格外偏爱,2012年的首尔电视剧颁奖礼上《步步惊心》的主演吴奇隆获得了网络人气奖。日本观众更喜欢与本国文化相关的内容,2011年新版《三国》在东京国际电视节上获得海外电视剧特别奖。

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都是最早认可中国电视剧的市场,中国向海外输出的70%以上电视剧都销往这些国家。从《西游记》到《还珠格格》、《雍正王朝》都曾引起万人空巷的热潮,甚至引起翻拍。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包青天》还在越南播放。之前在国内备受争议的《宫》还获得亚洲电视奖的最佳编剧奖,这意味着被国际主流评价机构认可。

二、讲好中国小人物的故事

有业内人士分析,2003年和2004年是中国电视剧进军海外的“辉煌岁月”:《三国演义》在东南亚国家热播,《还珠格格》在韩国风行,《雍正王朝》也曾在越南引起收视高潮。随着韩剧的风靡,国产电视剧在海外市场上曾经的这些辉煌正在远去。中国电视剧的海外销售额增速已明显放缓,在港台、东南亚等传统领地也有“失守”的危险。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白色巨塔》,近年来,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纷纷杀入中国电视剧市场;而在品尝外国大餐的同时,中国本土制作的电视剧在海外市场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令中国电视剧风光不再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中国内地电视剧制作仍然存在跟风现象,题材的重复率居高不下。“重拍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电视剧的创新。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认为,大部分中国内地的电视剧目前只适合在内地荧屏播放,文化的差异使得海外观众看不懂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而只有更多地向海外介绍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的根本。

《媳妇的美好时代》的范例,对于中国电视剧“走出去”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它既打破了以往古装剧垄断中国海外市场的格局,又开拓了中国电视剧海外发行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东南亚以及华人聚集的海外城市。海外观众希望看到反映当代中国,特别是最基层人们生活常态的影视剧,家庭和婚姻问题无国界,因此走出传统的“皇帝”“辫子”题材影视剧出口的束缚路子,讲好中国小人物的故事,表现当下普通中国老百姓的油盐酱醋茶、婚姻恋爱就业和子女教育问题,是吸引海外华侨和庞大观众喜欢收看的主要原因。

三、走进国际文化产业的纵深

《媳妇的美好时代》非洲热播现象,可以作为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的一个很好注解。著名文化评论家谢玺璋表示,中国电视剧要想真正“走出去”,就要有意识地淡化过于强调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在意识上要追求普适价值。“在人性上,在情感上,人与人之间最容易实现有效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政治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不可取,即使是以文化的方式推动交流也可能使预期目的“流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市场的手段,适应市场需求,也制造市场需求。所以电视剧“走出去”应该在观念上弱化强烈的政治诉求,而更多地依靠市场杠杆自然而然地来完成。

在海外拓展中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推动国产电视剧更多的“走出去”,有专家提出,一定要把握国际市场脉搏,注重文化营销策略,培育专门的营销机构,必须摆脱过去文化产品出口,长期受传统题材束缚的状况,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尤其以反映小人物的当代故事,让海外观众以小见大、平淡当中见真情,知晓现在的中华大地发展,体会今日中国普通老百姓、平凡生活当中的甜酸苦辣,同时包括国产电视剧这类的文化产品,不仅要“走出去”,还要研究如何“走进去”,走进海外观众欣赏需求的精神生活,走进庞大的国际文化产业,用更多符合海外市场的中国好故事,适合国外观众生活习惯的影视作品,来努力拓展海外观众人群收视面,以此折射中国文化软实力,加大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影响,提振中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创新力。

(资料来源  胡兆燕:《“中国媳妇”为何在非洲“受宠”》,《中国财经报》,2013年4月11日。引用时有删改。)

【注释】

[1]赵可金:《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2]阮宗泽:《积极编织全方位外交经纬》,《组织人事报》,2013年6月6日。

[3]李泽华:《中国与非洲的相互需要——论新时期中非关系的特殊性质与前景》,《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4]龙小农、陈阅:《NGO与中国在非洲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建构》,《现代传播》2013年第7期。

[5]龙小农、陈阅:《NGO与中国在非洲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的建构》,《现代传播》2013年第7期。

[6]刘贵今:《美国非洲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党建》2013年第5期。

[7]朱天祥:《中国和欧盟软权力的比较——以中欧对非洲发展援助为例》,《重庆与世界》2013年第3期。

[8]李泽华:《中国与非洲的相互需要——论新时期中非关系的特殊性质与前景》,《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9]袁东振:《拉美政治经济格局变动对中拉关系的影响》,《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第4期。

[10]余科杰:《论当代中国对拉美非建交国政党外交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特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6期。

[11]吴冰冰:《中东战略格局失衡与中国的中东战略》,《外交评论》2013年第6期。

[12]钮松:《中东国际体系的宗教因素——以中国在中东的维和与护航行动为考察重点》,《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4期。

[13]钮松:《中东国际体系的宗教因素——以中国在中东的维和与护航行动为考察重点》,《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4期。

[14]钮松:《中东国际体系的宗教因素——以中国在中东的维和与护航行动为考察重点》,《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4期。

[15]陈志敏:《新型大国关系的形态分析》,《国际观察》2013年第5期。

[16]《杨洁篪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成果》(2013年6月9日),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048973.shtml,最后浏览日期:2014年10月23日。

[17]凌胜利:《构建超越冲突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领导之友》2013年第1期。

[18]凌胜利:《构建超越冲突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领导之友》2013年第1期。

[19]王义桅:《以和合共生实现三重超越——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理论基石》,《学术前沿》2013年第12期。

[20]王明进:《东方智慧中的世界主义——中国追求什么样的新型大国关系》,《学术前沿》2013年第12期。

[21]邓聿文:《中华文化与海外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

[22]黄小华:《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关于整合统战资源拓展民间外交新空间的几点思考》,《中国统一战线》2013年第6期。

[23]邓聿文:《中华文化与海外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

[24]邓聿文:《中华文化与海外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

[25]邓聿文:《中华文化与海外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

[26]魏建华、周良:《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7/c_117272280.htm,最后浏览日期:2014年10月23日。

[27]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8]同上。

[29]徐以骅、邹磊:《地缘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

[30]同上。

[31]同上。

[32]张薇薇:《公共外交应成为我国和平发展外交的重要推手——论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质量的途径和关键》,《和平与发展》2013年第5期。

[33]张薇薇:《公共外交应成为我国和平发展外交的重要推手——论提升我国公共外交质量的途径和关键》,《和平与发展》2013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