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少数民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少数民族民间传承艺术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也是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美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该课题研究以大理白族的民歌白族调为研究个案,选择大理白族调演唱和传承最为突出的剑川县为调查点,考察该县以白族调闻名远近的石龙村等白族村寨和一年一度的白族民歌盛会“石宝山歌会”的历史状况和变迁发展、传承保护等问题。

少数民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
——以大理白族调为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少数民族民间传承艺术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也是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美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但是传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歌谣的文本和艺术形态的关注上,或者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或者对其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进行探讨,或者是对其唱腔、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对于民间的山歌、民歌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及民歌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却少有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把民歌与民众生活割裂开来。对白族调的研究,以前有学者曾经有所关注,但前人的研究亦多集中在文本收集和内容、音乐、审美、艺术特点分析等层面,这就为课题从白族调与民众生活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该课题研究以大理白族的民歌白族调为研究个案,选择大理白族调演唱和传承最为突出的剑川县为调查点,考察该县以白族调闻名远近的石龙村等白族村寨和一年一度的白族民歌盛会“石宝山歌会”的历史状况和变迁发展、传承保护等问题。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大理白族调这一个案,研究少数民族民歌在社会文化系统当中所承担的功能,探讨白族民众的歌唱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功能论的角度来认识少数民族民歌的生命力所在。真正认识少数民族民歌的生活价值,以及其与民众生活水乳交融的状态,揭示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不同的生存路径和功能取向。二是考察白族调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呈现的不同状况,厘清白族调在不同时期在民众生活中所承担的功能的变迁状况,揭示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民间艺术生存的轨迹,特别是现阶段在旅游和现代化条件下白族调呈现出的展演化和更加多样的生存模式,从生存状态的演变进而考察白族调当下所呈现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以及我们应持的态度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价值:从学术价值上来看,对于民歌的研究,过去多是从艺术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民歌的艺术特征、音乐形态等音乐本体的层面,这样的研究路径,或许对于精英艺术和高雅艺术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民间艺术而言却未必适用。民间艺术的产生、存活都没有离开民众生活这一沃土。因而,对民歌的研究,应还原其生存环境,应重构其与民众生活史之间的交融脉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赖于田野调查,到民间真正了解民众对于民歌的态度、看法,他们对民歌的理解,倾听他们的声音。从现实价值来看,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入的影响下,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民歌是在民众生活中以活态形式存在的口头艺术,其口头传承的特点带来了更多的变易可能性,加上民歌是与民众生活交织一体的,是过去的岁月中民众生活的反映和体现,随着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变化,作为其反映形式的民歌自然也要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探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就必须将之还原到少数民族民歌生存的语境中,考察在变化了的生存语境中,民歌的新的表现形式以及民歌的传承与今后的发展问题。该课题对白族调的分析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白族调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白族调在民众生活中发挥的功能从纵向的视角进行观照,探讨其功能的变迁,并结合这样的变迁来研究其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课题中提出的相关措施和建议,对于其他的少数民族民歌也将具有借鉴价值。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对石宝山歌会、大理剑川石龙村的白族调艺术展开田野调查,描述和揭示白族调与白族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2)探讨现代化背景下,白族调与民众关系的变化,以及白族调本身功能的变化,探讨白族调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的歌唱与作为展演性质的歌唱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这种转变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3)探讨现代化和全球化影响下白族调的传承、发展问题,并将之提升到对云南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保护、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在课题的开展和执行中,课题组基本按照原定的研究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形成了大理剑川石龙村白族调艺术调查、大理剑川石宝山歌会调查、剑川石宝山歌会的历史变迁及文化内涵等阶段性成果,并完成了最终成果——两篇论文:《歌唱与生活——大理剑川石龙村白族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全球化背景中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其中,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剑川石宝山歌会的历史变迁及文化内涵》发表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最终成果《歌唱与生活——大理剑川石龙村白族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已将刊于《楚雄师院学报》2010年第4期,《全球化背景中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将刊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上述系列成果,不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从研究内容上来说,首先,课题组遵循了申报课题时将白族调与民众生活进行关联性研究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学者研究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时仅从文学文本或音乐形态角度出发并将之从文化整体当中割裂开来的局限,把白族调置于白族社会发展的广阔背景之下来探讨其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其在白族社会和生活中的功能及价值。其次,课题组以石宝山歌会为契机,揭示了石宝山歌会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及石宝山歌会中所内蕴的深刻文化内涵。以石宝山歌会为切入点来描述和揭示白族调集体展演中民众的参与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水乳交融关系。最后,课题紧密结合旅游开发和现代化等大背景,探讨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白族调功能的变迁,以及白族调所面临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对于白族调这一个案的研究,同样能为其他的少数民族民歌和民间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该课题的重要观点是:应该将民间艺术看做是民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系统和文化语境中整理观照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均是在这样的一种原则性关照下完成的,课题研究并不具体地去呈现白族调的唱词、唱腔、音乐调式等艺术学关心的内容,而是去呈现作为民众生活一个部分的白族调是如何与民众生活交织互融的,它又为什么会成为民众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亦即它在民众生活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的探讨。

基于对白族调与民众生活的紧密关联的认识,该课题也针对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白族调的变迁,探讨其与民众生活之间在哪些方面出现了可能的疏离,在哪些方面又得到了增强,而这样的变迁对于白族调的传承和发展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应该如何应对,等等。课题提出,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白族调在传承方式、传承人、表演场域等发生了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白族调的展演化、舞台化以及白族调对民间歌手生活空间的拓展、民众对白族调的自觉意识增强、石宝山歌会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机遇。所以,对于白族调等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照,不论何时,都不可能脱离民众生活这一大的背景,在此背景下,不论如何变化,白族调都将是文化系统中活态性的存在。脱离了这一背景,白族调的生命力将受到影响。

三、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该课题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石宝山歌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的考察,对白族调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的探讨,对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白族调传承和发展的思考和对策。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为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中除了传统的艺术学方法外,引入了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仅关注民间艺术特别是民歌类民间艺术的艺术本体知识和特质的不足,拓宽了此类民间艺术的研究空间。而课题的研究,也为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结合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个案。

该课题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于研究成果对大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决策的借鉴价值,如关于石宝山歌会的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白族调在大理剑川等地的历史以及石宝山歌会的发展变迁和石宝山歌会在现阶段如何更好地与旅游和当地发展结合起来,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白族调传承和发展的思考和对策尤其具有较大的借鉴参考价值。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歌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白族调的功能出现诸多变迁,白族调的传承出现很多变化,白族调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题组在研究成果中对该如何应对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而这些问题不光是白族调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的民歌艺术所共同面临的,研究成果中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其他的民歌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从社会影响和效益方面来说,该课题研究对于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大理的白族调,以及了解石宝山歌会都有一定的作用,而课题中提出的具体措施也可以给当地政府文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课题名称:少数民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以大理白族调为例

课题负责人:董秀团

所在单位:云南大学

主要参加人:赵云芳 黄静华 杜 鲜 段铃玲 吴 哲

      杨珊珊 李膺宇

结项时间:2010年7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