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竞争效用分析的中国策略选择

基于竞争效用分析的中国策略选择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投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又避嫌控股。一家家小舢板分散出海容易被各个击破,作为有战略目的的后发竞争者,应有“看得见的手”协调,集中资源组建一个大型“航母”平台,能开展全系列业务和协同境外中国金融簇群。其中,利用中资企业扩张和新兴市场国家融资缺口,为当地银行和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增信加保服务、贸易融资和技术支持是可行的突破口,站稳脚跟后再逐渐展开各项业务。

为“致人而不致于人”,笔者以为,中国的境外金融渗透需实现以下四个目标:1.成为大宗商品的主要国际交易场及参与商;2.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主流的本地银行、公开市场交易者和私募股权投资者;3.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4.树立资产管理、顾问和经纪服务的强势品牌。针对既有格局,中国竞争策略之SWOT分析和地域效用图如下:

表3 SWOT分析表

图4地域效用图示

在SWOT中,我们优先选择“优势—机会(SO)”组合,回避和解决“劣势—威胁(WT)”组合的问题;在地域效用中,我们优先突破“经济增长快—竞争易、环境友好”组合地区,回避“经济增长慢—竞争难、环境敌视”组合地区。可得:

(一)战略上:应将全球金融渗透树立为国家意识和战略目的。与单纯地鼓励金融业“走出去”不同,走出去是企业自愿的、零散的行为,并无紧迫感,金融渗透着眼于服务大国战略目标,是有决心的突破,时不我待,绝非简单的出国做生意。如目前部分中资银行业在海外设点,主要着眼于发达国家开设零售银行业务,这赚小钱没问题,但对国家效用不高,可能的情况是发达国家没有太大突破,在后进国家发展的时机又错过。金融渗透不等同于金融国际化。应设立高级别机构推动渗透,国家外交和对外经贸政策皆提供支持。

(二)制度上:应尽快解决金融混业经营、境外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限制。金融渗透是全业务大兵团协同作战,花旗等皆为多业务集团,在国内分业经营和监管的情况下,银行有资金而业务受限,投行和私募股权基金等却实力不足。同时,民营资本和居民投资境外依然受到包括资本项目管制、审批繁冗等在内的种种障碍,难以便利地通过金融工具和产品向境外投资。国际化的人民币不仅产生本币好处,更是业务拓展的利器,应加速现金、结算、持有和派生等方面改革,迅速推进人民币在境外可买卖、互换、使用、回流、同业拆借和贷款投放等。

(三)载体上:应组建境外金融渗透协同业务平台。渗透就是要正面角力打破既有格局,追求控制,成为当地主流,但现在扩展到境外的中国金融机构并无此战略意图,不能甚至主动回避与美欧大集团争锋。比如银行,一家家跟随开分行,倾向于争夺华人华商客户和相互压价,达不到成为本地主流银行的渗透目的。中投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又避嫌控股。一家家小舢板分散出海容易被各个击破,作为有战略目的的后发竞争者,应有“看得见的手”协调,集中资源组建一个大型“航母”平台,能开展全系列业务和协同境外中国金融簇群。从欧美模式和资源依托的角度考虑,选择一家大中型银行建设该平台较为有利。

(四)业务上:以新兴市场国家人民币贷款融资等应用为突破口。协同平台需以正常市场化方式参与竞争,较之增长乏力、竞争激烈、对我国政治环境不够友好的发达国家,分享人口多、潜力大的后进国家增长既是我国战略目标,又较为可行。其中,利用中资企业扩张和新兴市场国家融资缺口,为当地银行和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增信加保服务、贸易融资和技术支持是可行的突破口,站稳脚跟后再逐渐展开各项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