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制度实质

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制度实质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考试内容和题型可以变化,它不是科举制度的实质所在。因此,科举制在脱胎换骨之后,实际上还以替身的形式活动于现代社会。科举制的局限和消极影响十分显著,但其功能和积极作用也十分强大。对科举制的利弊得失,应本着冷静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

什么是科举?科举就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或方式。科举制度非常复杂,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也有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古代考试制度,也可以是1902年到1904年间主要考中西政治经济内政外交知识的近代考试制度;它可以是李自成大顺政权以策论为主要考试形式的考试制度,也可以是太平天国以《旧约》、《新约》和《天王诏书》等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考试制度;它既可以是以满蒙文字为考试内容的翻译科,也可以是清末以内政外交理财等为考试内容的经济特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科举制的实质,就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你不能说明清考八股文的科举才是科举,而唐宋时期考《九章算术》等内容的明算科和1901年以后改革考试内容以后的科举就不是科举。因为考试内容和题型可以变化,它不是科举制度的实质所在。通过考试来竞争择优,这才是科举制的根本特征。

为了让人们理解科举的概念,我们可以用船来作比喻。什么是船?船就是一种漂浮于水上的运载工具。不过,具体的船是各种各样的:有独木舟,有古代的木制帆船,有近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船,也有现代的万吨巨轮和航空母舰……然而,船最根本的共性,就是无论其大小、形状、动力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在水中漂浮行驶这一特征。

“中华帝国后期的科考制度并非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顽石,它是一个有效的文化社会、政治和教育系统,满足了明清官僚政治的需要,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12]。只是到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遇到了空前难于应付的强有力的挑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科举制这艘自汉代开始建造的航船,从隋代起锚扬帆后,历经云谲波诡的唐代河段、波涛起伏的宋代流域、跌宕汹涌的元代河谷,进入波澜不惊的明清水域,经过500余年平稳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船破恰遇顶头风,在强劲的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是摇摇欲坠。科举制在20世纪初虽也做过一些改革挽救措施,但就像木制帆船再大再好也终有腐朽的时候,在蒸汽机船时代只能落得被淘汰的命运,更新部件已来不及,终于无法阻止其最后沉没。不过,人类借鉴科举制的结构和机制,打造出了新的铁甲船——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和教育考试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科举制在脱胎换骨之后,实际上还以替身的形式活动于现代社会。

本来科举只是一种考试选才的方式,但到后来,科举制承载着选拔治国人才、促进民间教育、维护社会公平、维系社会秩序的重任,利害关系重大,因而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和焦点。当科举竞争过于激烈之后,各种弊端日益突出,终于“载不动,许多愁”,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我们不能说船体已经开始腐朽的船(正如清末的科举)才是船,而其他各种功能齐全的新船(如唐宋的各种科目)不是船。科名中包含着“黄金屋”与“颜如玉”,利益所在,许多人趋之若鹜,沉迷于其中。由于过度拥挤,导致科举这艘大船甲板磨损加快,加上年久失修,到清朝末年时,古老的科举制终于腐朽没落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人类社会还是离不开船,离不开考试制度。

说到底,科举就是一种通过考试竞争来选拔人才的途径或工具,怎么用、谁来用效果可能不一样。这有点像船,既可以为广大善良的百姓所乘用,也可能搭载强盗。但不管其被谁使用,最早采用或制造船作为水上的运载工具,就是一大发明。科举制也类似,既然中国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科举考试(至少是笔试)选才的方法,而且为后来许多国家所借鉴,因而就是一大发明创造。

科举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利弊和影响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它既有巩固统一与维护公平的作用,又有铲除异端与压抑个性的后果;既有规范入仕与澄清吏治的一面,也有做官第一与片面应试的一面;既有普及文化与鼓励向学的功能,也有影响科技与知识褊狭的弊端……确实是科举制的局限和缺点谁都无需否定,确实是科举制的贡献和优点谁都无法否定。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剑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科举制的局限和消极影响十分显著,但其功能和积极作用也十分强大。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对科举制的利弊得失,应本着冷静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只是过去一味地将科举视为可恶的、腐朽落后的取士制度,对科举弊端的批判连一般受过义务教育的都已耳熟能详,我们现今要纠正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有必要对科举制的正面意义强调得多一些。说到底,科举通过考试选才,遵循的是能力本位或才学本位,代替以往的权力本位或家庭本位,具有足以让人称道的先进性,所以考试在中国古代才会被称之为“量才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