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围绕主题捕捉事件

围绕主题捕捉事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新闻嗅觉”,西方新闻理论称之为“新闻鼻”,指记者对新闻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粗略认识,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表现。激活性和指向性是构成新闻敏感的两项主要指标,也就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当时,拉萨戒严刚刚解除,一些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国外政客和媒体,对中国尤其是对西藏的人权问题多有指责。原因便在于他敢于质疑,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二、新闻敏感:围绕主题捕捉事件

一个新闻记者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新闻?如何从一般性的新闻报道事实中挖掘出新闻深层的内涵?如何不仅能把握新闻事态的现在,更能预测事件的走向及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记者达到超乎常人所不具备的新闻敏感的“三重境界”,即新闻的发现力、新闻的挖掘力和新闻的预测力。

何谓“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指记者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又称“新闻嗅觉”,西方新闻理论称之为“新闻鼻”,指记者对新闻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粗略认识,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表现。激活性和指向性是构成新闻敏感的两项主要指标,也就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

何谓“发现”?发现就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由此引申,所谓的“新闻发现力”,就是记者在具备新闻敏感的基础上,经过研究、探索等方法,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闻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的一种职业能力。

深入现场采访无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记者的发现、联想和感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采写新闻也是如此,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既要看见,更要发现、联想和感悟。1991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高级记者贾永参加了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报道。当时,拉萨戒严刚刚解除,一些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国外政客和媒体,对中国尤其是对西藏的人权问题多有指责。怎样才能在这次报道中,既为西藏真正的人权状况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又巧妙地对国际上关于西藏人权种种无根据的舆论予以回击?贾永决定先到实地去看一看。他没有直接从北京飞往拉萨,而是沿着青藏公路乘汽车边思考、边往拉萨赶。没想到,这次让他差点丢掉性命的行程,竟使他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连接内地与拉萨的两条高原公路,原来是一个巨大的“人”字:一“撇”是川藏公路;一“捺”是青藏公路。正是这两条被藏族同胞称为“彩虹”、颂为“金桥”的路,构成了西藏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这由两条高原之路构成“人”字的发现使贾永蓦然开朗:这就是我要向西方所谓“人权卫士”提供的“人证”!这就是这篇新闻通讯的主题!顺着这条思路挖下去,他还了解到,为了修筑这两条高原公路,4000多个英灵化作了生命的路基;为了守护这两条路,1400个年轻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茫茫高原。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这种巨大牺牲,使西藏人民真正获得了人的幸福和人的尊严!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大、更崇高的人权吗?通讯《壮美的人证》经新华社播发后,成为一篇证据确凿的批驳西方“人权卫士”的檄文。[2]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这个发现本身的新颖,更在于一个“人”字赋予了文章以灵魂。

记者要近距离拥抱生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且在发现中习惯于思考和联想、认定和发掘。也就是说,从已经报道的新闻或已经收集到的新闻线索中,发掘事实具有新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这是一种更深入的新闻发掘。

1.质疑是新闻发掘力的核心

2003年2月18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同努力,“非典型肺炎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找到了非典真凶,在当时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许多报纸都转载了新华社关于报道北京医学专家观点的消息。然而,《南方日报》记者段功伟却未敢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敢于质疑权威的禀性驱使他追根溯源,甘冒风险,不畏压力,探寻真相。经过精心采访,沉静思考,仔细推敲,他毅然拿出了报道,有理有据地向北京专家“叫板”:“非典型肺炎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极大。”后来的事实表明,这种质疑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有根据的,同时还为日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非典的病原是变种冠状病毒”的结论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论据。[3]于是,这篇《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的深度报道,当之无愧地荣获中国新闻奖2003年度通讯类一等奖!为什么在当时全国媒体舆论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下,唯有段功伟穷追不舍,敢于直言呢?原因便在于他敢于质疑,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具有批判精神和冒险的勇气,有底气、有积淀,懂得唯有坚持事实,才能坚持和捍卫真理。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新闻发掘力呢?段功伟的成功经验说明,要发掘新闻的潜在内涵,必须有评析问题的眼光,有透析问题的判断,有解剖问题的思考。要做到这些,学会质疑显然是根本。因为只有质疑和批判,才能真正透析问题,达到理性、建设性的传播目标。换言之,要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新闻人,就必须具备这种质疑、批判而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能力。

2.预测力:前瞻思维至关重要

一名记者能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到新闻是一种基本技能;能迅速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的新闻事实有关,从而挖掘出更重要的新闻是技高一筹的“能人”;而那些不仅能把握新闻事态的现在,还能预测事件的走向及其发展趋势,并作出翔实而有说服力的报道的,则是将新闻敏感发挥到了极致的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