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读者工作统计

读者工作统计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读者工作统计,是指运用统计学原理,根据具体数字来反映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各种现象、状态、趋势等进行量的描述与分析研究,为工作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读者工作统计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管理方法之一。读者统计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一个重要反馈系统,它是用数字来反映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图书馆读者工作实行量化管理。

第七节 读者工作统计

读者工作统计,是指运用统计学原理,根据具体数字来反映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各种现象、状态、趋势等进行量的描述与分析研究,为工作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体制受到强烈的冲击,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和手段管理图书馆的思想日渐深厚,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统计作用日趋显著。目前,统计工作已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所认识和重视。

一、读者工作统计的意义

读者工作统计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管理方法之一。它是图书馆读者工作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安排、总结、评比以及检查工作效率,发现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读者统计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一个重要反馈系统,它是用数字来反映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图书馆读者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既能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各项工作的基本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读者工作中各种矛盾的认识,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工作;是开展读者工作的客观依据,可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可以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以便决策时参考。

因此,建立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健全与规范图书馆读者统计工作,是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图书馆统计目的

图书馆统计由个体图书馆采集,并且应该总结为地区级、国家级和国际范围内所有图书馆或不同类型图书馆所用。个体图书馆利用统计往往是为了制定战略性计划、作决策和资金预算,而国家级层次上的统计则是需要总结和制定政策。

图书馆统计目的可以概括如下:

(1)比照标准和相似组织机构的数据,监控运营结果;

(2)监控趋势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和革新的结果;

(3)提供制定计划、作决策、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并对结果进行反馈;

(4)证实读者从图书馆获得服务的价值,包括对未来读者的潜在价值;

(5)告知国家或地方机构行使其支持、资金拨款和监控作用;

(6)向政治人物和外部观众宣扬图书馆的作用。

尽管在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之间,以及在封闭获取、开放获取和远程获取之间,统计形式会有变化,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一般而言,这些统计的价值指向特定的问题和成就,并且量化其重要性,而不是为了提供特殊的回答或者解释。尽管统计本质上是历史的,仅能够在事件发生后提供信息,但是,未来的计划需要建立在可靠的统计基础上。

三、图书馆读者工作统计的内容

读者工作统计,作为图书馆工作统计的组成部分,是把一定时期内读者总人数、图书流通、读者借阅、读者咨询等情况,用统计数字表达出来,并通过对统计材料的分析与综合,求出有关计算比率指标,为检阅成绩、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以及修订计划提供数量依据。

读者工作统计分为三个方面:读者统计、借阅统计、统计分析。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灵活强大,馆情透明的统计决策系统,它可以使繁杂、琐碎的统计工作变得容易、清晰、透明。借助强大的统计系统,我们可以对读者人数、类型、借阅状况、各类图书流通情况等,根据工作需要,任意进行匹配统计。因此说,以前那种刻板、陈旧的统计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对读者统计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理性分析、精确计算,并根据统计结果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和直观统计图表,从而为指导读者工作,使之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读者统计

主要反映读者的数量、构成及其到馆情况。其统计方法有综合统计、分类统计和动态统计三种,主要统计指标有读者人数、到馆人数、读者类型等。通过这些统计,可以从中分析出读者与馆藏文献的比例关系,掌握读者动态。

(1)读者统计的作用。

读者统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分门别类地详细研究图书馆各类型读者数量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规律,以便为图书馆作出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制定计划。具体归纳有以下三点:

①读者统计为研究图书馆读者人数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科学管理图书馆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图书馆类型比较多,按主管部门划分,有文化系统图书馆、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中小学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军队系统图书馆、政府系统图书馆等。若按读者对象划分,或按藏书规模划分,还有各种类型图书馆。尽管图书馆的类型、规模不尽相同,但做好读者工作,却是所有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因此,任何一所图书馆,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都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自己读者的需求和特点,了解自己读者的人数,才能做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和传递等服务工作。只有认真地科学地完成读者数量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才能提供所需要的重要依据,起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助手作用。

②读者统计为制定和检查读者工作计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图书馆为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每年都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发展读者人数和接待读者人次的年度计划,年末还要总结。那么,外借处要接待多少读者,阅览部门要接待多少读者,咨询部门要接待多少读者等,所有这些直接为读者服务的一线部门,都有接待读者工作的计划。有了计划,就可有的放矢,它可使外借、阅览、咨询、视听、复制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白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应当接待多少读者,工作起来就有目标,知道怎样去工作,工作多少,做到心中有数,这为图书馆较好地安排人力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③读者统计为图书馆研究读者到馆率、阅读率、藏书保障率等指标,提供了重要的统计资料。

图书馆在一定时期,要根据本馆的藏书情况、读者人数,研究和规定藏书保障率。了解本馆在一定时期内,能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多少册数。藏书保障率是用馆内藏书总量除以本馆读者总人数。这个指标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它可以通过调剂读者数量,增加藏书量来保持藏书与读者需求量的关系。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这个指标尤为重要。因为国家高教委评估体系已对全国各种类型和规模不同的图书馆,规定出一定的藏书保障率,其目的是要为教师、科研人员、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参考资料。

此外,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还要研究每月、每季、每年读者平均到馆情况,计算一下读者到馆率和阅读率。通过计算、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人数及其变化,以及读者阅读情况等,从而使领导者有的放矢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2)读者综合统计。

图书馆读者综合统计,是从总的方面研究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接收和接待读者数量方面变化程度及其规律性。

图书馆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一要了解本馆的藏书情况;二要研究和分析读者的状况。图书馆在研究读者状况时,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服务对象和范围,以及馆藏书刊文献资料的数量与阅览场所和座位,制定发展读者计划。今年发展多少,明年发展多少,今年接待多少,明年接待多少,历年来接收和接待读者情况是怎样,所有这些,必须通过读者综合统计来反映。读者综合统计表设计见表8-1。

从表8-1中的资料可以看出,该馆6年来接收读者总人数及其增长数变化情况,如2003年为3000人,2008年为7000人,这表明了不同时期接收读者人数的状况和水平。表中的阅览和外借人数及其合计数,表明图书馆对接收的每一位读者发放的借书证和他们持借书证到图书馆借书和阅览书刊文献资料的总人数变化情况,如2003年接待读者13000人次,其中阅览有7000人次,外借书刊有6000人次;2008年接待读者40000人次,其中阅览有21000人次,外借19000人次。这是阅览和外借总的人次变动情况,必须用读者综合统计来反映。

表8-1 某图书馆2003—2008年接收和接待读者情况

img56

随着读者服务模式的多功能化,馆际互借、预约借书、馆外流通、送书上门、网上咨询、电话咨询等工作的开展,这些在接待读者人次如何归类,各馆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般来说,临时性服务可按服务类型归分到某一类,图书馆因工作需要,开设了台口,就应该有一个统计。总之,馆藏服务总的人次变动情况,必须用读者综合统计来反映,这样才能为研究读者数量方面的发展变化程度及其规律性提供重要的统计资料,从而为领导决策思考提供更好的思路。

(3)读者分类统计。

图书馆读者分类统计是研究图书馆读者构成、比例等变化程度及其规律性。

图书馆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不仅要了解本馆读者总的人数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到馆进行外借、阅览、视听、复制、咨询、检索、定题、编辑、情报总人数变化情况,而且还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构成、比例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搜集和传递书刊文献资料。

图书馆的类型不同,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不同。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是为本地区的广大人民服务。各种职业、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都可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读者,都可利用和开发它的文献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比较广泛、复杂,需要的书刊文献资料,也多种多样。图书馆在发展读者时,要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馆内藏书情况,阅览面积和座位情况,确定发展读者总的数量。其中在发展各种类型的读者,以及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读者数量时,也都要按一定的比例和计划进行。正因为如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读者到馆借阅情况和书刊类别、文种的藏书流通利用情况,适当地调整读者的结构,使发展的读者构成同馆藏书刊文献资料收藏的结构达到平衡和合理,以发挥馆藏书刊文献资源的作用。

在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主要读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中有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读者;年龄上有老、中、青;职称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分;学生有院、系、专业和年级之分。读者的人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要的书刊文献资料尽管广泛,但都有侧重和专深之分。科研系统图书馆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服务的对象比较单一,需求的书刊文献资料既全面,也专深。工会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围绕着本馆读者的阅读需求,各有侧重、各有所求。总之,由于各种类型图书馆都有各自的办馆方针、任务和要求,又都有不同的服务范围,这就决定了图书馆的读者统计不仅要有读者综合统计,而且还要读者分类统计作补充,这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

读者分类统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图书馆的各种类型读者发展的规模、构成、比例、速度和规律,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补充读者综合统计所不能表述的详细问题,使读者服务工作了解和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为研究各类型读者倾向和需求情况,做好书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保管、咨询和传递等工作。

根据读者分类统计的作用,各类型图书馆设立统计项目如下:

①公共图书馆读者分类统计的项目,可按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来设立。

按职业设立项目,可分工人、农民、军人、教师、科技人员、公务员、居民、学生、和聋哑病残读者。设立这些项目的目的,一是掌握读者群中发展的各类型读者人数、构成、比例和速度的情况;二是研究各类型读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减变化程度和规律;三是掌握各类型读者到馆率、阅读率、阅读倾向,对书刊文献资料需求情况,从而使图书馆做到有计划、按比例的调整和发展读者,正确处理书刊文献资料收藏和利用的矛盾等。

按年龄结构设立项目,可分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设立这些项目的目的,一是从读者年龄结构上了解各层次人数发展的规模、构成、比例和速度情况;二是研究各层次读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程度和规律;三是从年龄结构上了解各层次利用图书馆的情况,以便从年龄结构上有计划按比例的调整和发展读者,做好读者辅导、文献资源供应等工作。

按读者的文化程度设立项目,可分博士生、研究生、大学、中学、小学等。设立这些项目的目的,主要是从读者文化水平上了解各层次人数的发展的规模、构成、比例和速度情况,所起的作用同按读者年龄结构设立项目和按职业设立项目基本相同。

根据上述读者分类统计应设立的项目,编制如下参考统计表,见表8-2。

公共图书馆读者分类统计,除按不同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设立项目外,可根据本馆统计研究的目的,再按读者性别、民族、个人读者、集体读者、单位读者和临时读者,以及按专业技术职称来划分等。无论从哪方面划分和设立项目,其目的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读者人数的变化程度和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②高等学校图书馆读者分类统计的项目,可按教师和学生来设立,教师还可按教授、讲师、助教来设立,另外还包括干部、工人、图书馆馆员。学生可按院、系、年级和性别来设立。如果说你要工作做得更好一点,教师、干部和工人可按个人从事工作设立,学生可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来设立。这样,图书馆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设计的需要,安排必需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需求。例如:某高校图书馆2004—2008年读者分类统计,见表8-3。

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分类统计中,教师项目所以要按教授、讲师、助教及所从事的教学科研来设立,是因为教授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学术上也有较深的造诣,他们是教学、科研的指导力量。讲师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是起承上启下作用;助教处于进修提高和培养阶段。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分类统计,对教师这样划分其目的,主要是根据这个结构和层次人数的情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整理、收藏和传递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书刊文献资料,使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对学生按院、系、年级及课程、设计来设立项目,主要是掌握各院、系、年级学生人数及课程、设计人数变化情况,利用图书馆的情况,研究他们到馆率、阅读率及阅读倾向,以便使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书刊推荐和辅导工作,研究文献资料的收藏、配备和布局问题。

表8-2 某图书馆逐月到馆读者分类统计表   单位 人

img57

表8-3 某高校图书馆2004—2008年读者分类统计     单位:人

img58

关于科研系统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读者分类的统计比较简单。因为读者成分比较单一,人员比较稳定,设立读者分类统计项目时,可参照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设立项目。总之,读者分类统计无论设立哪些项目,都要进一步研究读者人数的变动情况及其规律,补充读者综合统计所要详细叙述的一些问题,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4)图书馆读者统计指标计算与研究。

①读者总数量的计算与研究:

凡是图书馆,每年都必须根据本馆收藏的书刊文献资料数量和阅读座位情况,为本馆发展和确定一定数量的读者。那么这些读者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变动情况怎样,到馆内借书的人有多少,借期刊杂志的人有多少,在馆内进行阅览的人有多少,查找文献资料和来提出咨询的人有多少等等。要了解这些变化情况,就需要对读者总数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才能研究出重点读者与一般读者,以及他们各自总的增长变化情况与规律。图书馆掌握了读者总的人数变化情况和规律,就可安排读者服务工作计划和藏书建设的规划等。在计算读者总数量时,要掌握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用这些指标去研究和说明读者总数量的变化程度和规律。为说明问题,可参照某图书馆的读者总数资料计算结果,见表8-4。

表8-4 某图书馆2004—2008年读者发展情况

img59

根据表8-4中某图书馆5年来读者总人数的变化资料计算结果可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看出了发展读者的数量与增长程度。资料表明该馆在2004年发展的读者总数量为2000人,2005年为2200人,比2004年增长200人;2006年发展读者总数量为2600人,比2005年增长400人,比2004年增长600人;2007年发展的读者总数量为3100人,比2006年增长500人,比2004年增长1100人;2008年发展的读者总数量为4100人,比2007年增长1000人,比2004年增长2100人。

b.研究出了该馆读者的发展速度和规律。2004—2008年的定基发展速度,即总发展速度为205%。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2005年为110%,2006年为118.2%,2007年为119.2%,2008年为132.3%。定基增长速度是:2005年10%,2006年为30%,2007年为55%,2008年为105%。环比增长速度是:2005年为10%,2006年为18.2%,2007年为19.2%,2008年为32.3%。平均发展速度为120%,平均增长速度20%。通过计算结果表明这个馆的读者总数量是不断增长和发展的,其规模是上升的趋势。

c.研究出了读者总数量与藏书的关系。从表8-4反映出的结果看读者总的发展和增长量非常快。到2008年发展为205%,总人数增长2100人。都增长1倍多。但是该馆读者的人数增长了,馆内藏书是否也增长了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假如该馆从2004开始,对读者的藏书保障率保持在100册,那么这个馆在2004年的馆藏总量为20万册。2008年应达到41万册,如果达不到这个数量,就不能保证每个读者藏书保障率为100册。这样就使发展的读者人数同馆藏书刊文献资源失去了平衡,出现了比例失调。如果2008年馆藏总量超过41万册或更多,发展读者就有余地。总之,从读者总数量的计算和研究,对于研究读者总人数的发展变化程度和规律,对于平衡馆藏总量与发展读者人数之间的关系,制定藏书采购计划、发展读者计划、计算有关读者利用书刊资料等指标,都有重要的作用。

②读者数量分类统计指标的计算与研究:

读者数量分类统计是研究读者人数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读者发展变化程度和规律性的一种统计。它对进一步详细补充说明读者总人数的发展变化程度和规律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要了解读者各个组成(或构成)部分数量情况,必须要对读者总人数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指标进行计算。现在以表8-2中某图书馆2008年发展的读者总人数4100人为例,他的各个组成部分情况,见表8-5。

表8-5 2008年某图书馆读者组成情况     单位:人

img60

从表8-5中的资料可以看出的情况是:

a.读者总人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读者总人数4100中,工人为900人,农民为700人,干部为100人,教师为400人,学生为1600人,居民为400人。

b.读者总人数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总人数的比重,工人占22%,农民占17%,公务员占2.4%,教师占9.8%,学生占39%,居民占9.8%。

c.表8-4和表8-5的计算结果,不仅可以补充说明读者总人数是由哪些读者所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读者占总人数的比重,还可据此进一步研究该馆历年来读者总人数的变化程度和规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

d.根据读者分类统计资料,可以具体调整读者构成人数,协调藏书与读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e.图书馆可根据读者分类统计资料,结合馆藏文献资源,具体调整读者人数、借阅册数、借阅时间及馆藏布局,制定采购计划、标准及原则。图书馆在进行采购时,并不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是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和本馆应承担的任务,读者组成情况、读者需求情况、经费情况、馆舍情况等,按照一定的计划、比例、原则和标准搜集书刊资料。有了读者分类统计提供的读者具体情况和资料,就可使图书采购数量、图书经费分配比例、读者需求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③读者到馆率指标的计算与研究:

读者到馆率是指图书馆的读者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利用图书馆的程度。它可以反映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情况,或者说图书馆吸引了多少读者到馆内借阅书刊文献资料和从事各种学习和研究活动。因此,图书馆要想了解读者平均每人利用图书馆的动向和程度,就需要计算和研究读者到馆率。读者到馆率指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a.用读者全年到馆的总次数除以图书馆全年的工作日,其计算公式是:

读者到馆率=全年读者到馆总次数/全年工作日

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计算读者到馆率。如果要了解外借部门和阅览部门接待读者人数和利用图书馆情况,就需要将外借部门和阅览部门分别接待的读者人次,分别除以全年工作日,可得出外借部门和阅览部门读者到馆率。另外,如果图书馆要想了解较长时期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动向和程度以及变化规律,可将各年的读者到馆情况分别加以计算、比较和研究。

b.用读者全年到馆的总次数除以图书馆全年读者总人数,其计算公式是:

读者到馆率=全年读者到馆次数/全年读者总人数

④目标人群覆盖率(图书馆国际标准绩效指标实例):

注释:目标人群可以指图书馆服务的总人群、或是总人群中的某一特定团体,或是图书馆正打算服务的其他团体。

方法1:从目标人群中随机抽出一份代表性的样本,问样本中的每一个人;在过去一年中,是否去过图书馆,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过图书馆的服务。

目标人群覆盖率=作出肯定回答的人数/参与调查问卷的总人数

方法2:使用计算机流通系统的记录,计算出某一年借阅文献的读者数量。估算出读者在目标人群中的数量。

目标人群覆盖率=目标人群中活跃的借阅者/目标人群的总人数

由于不是所有利用因素都被考虑,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数值要比实际比例低。

如果图书馆要想详细研究外借部门和阅览部门读者到馆人次和利用图书馆变化情况和规律,就可将历年来读者到馆外借和内阅人次分别除以该馆读者总人数,就可求得所要了解的情况。

如果图书馆要想知道到馆平均成本,可将整个年度的总开支除以读者一年中来访图书馆的人次。

但是,如果主管系统或主管全国图书馆的部门要求上报这方面的资料,必须有一个统一计算方法,并在报表上加以说明,以便统一口径,比较和研究问题。

除此以外,读者统计还可以为读者计算阅读率,研究读者阅读方向提供统计数字资料。有关这个问题将在图书馆借阅统计中加以计算和研究。

2.图书馆借阅统计

图书馆借阅统计是研究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收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借阅量方面的发展变化程度及其规律性。书刊文献资料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物质基础。图书馆要想完成办馆方针和任务,就要依靠图书馆读者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向广大读者传递和推荐所需要的各种书刊文献资料。那么图书馆每天、每月、每季、每年都为读者提供和传递多少书刊文献资料,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怎样,读者都阅读哪些种类的书刊文献资料,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如何,拒借的书刊有多少,所有的这些变化程度和规律,必须依靠借阅统计提供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这样图书馆才能掌握读者借阅书刊文献资料数量方面的发展规模、构成、比例、速度和规律,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为读者搜集和传递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

(1)图书馆借阅统计的作用。

图书馆借阅统计同藏书统计、读者统计一样,是图书馆三大统计中最重要的一种统计,也是衡量和检查图书馆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可以反映出书刊文献资料的借阅数量。

人们知道,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利用这一基本矛盾展开的。任何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一切书刊文献资料、视听资料和数据库资源等,都是根据读者需求去开发、去利用为目的的。如果一个馆收藏的各类文献资源再好、价值再大,而自己的读者根本不去利用,这就失去了收藏书刊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所以要想让读者能够最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馆内收藏的文献资源,就需要建立基本藏书、辅助藏书、专门藏书,设立外借、阅览、情报等服务部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为读者提供和传递知识信息,使这些知识和信息尽快地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那么图书馆本身每天、每月、每季、每年都为读者提供多少册数,平均每一位读者借出的书刊有多少,阅览的书刊有多少,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各种类别、文别、类型的图书资料满足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必须依据各服务部门的借阅统计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②可以反映出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

图书馆藏书质量的优劣、科学价值的高低、使用价值的大小,全靠各服务部门的文献资源流通量来体现。比如,书刊流通率,就反映了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由图书馆借阅统计提供的统计资料。此外,图书馆藏书利用率指标中的借出册次,读者阅读率指标中的读者借阅册次等,也都需要借阅统计提供资料,可见图书馆借阅统计对反映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是很重要的。

③可以为制订书刊采购和补充计划,提供依据。

图书馆借阅统计,不仅可以反映馆藏书刊文献资料的流通和藏书质量,而且还能为图书馆采访部门制订藏书采购计划、补充缺藏文献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图书馆的服务部门直接接触读者,他们最了解读者的需求,最了解馆藏文献资源哪些是读者需要的,满足的程度有多大,哪些馆藏根本没有或者有却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要赶快补充进来。因此,图书馆的采访部门在制定藏书采购计划和补充馆藏信息时,就应积极主动利用借阅部门的统计资料,依靠他们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藏书采购计划和补充馆藏计划,以保证藏书质量的不断提高。

④借阅统计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目前全国图书馆的类型较多,性质和任务也不尽相同,然而在要实行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的问题上还是一致的。如何把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工作管理好,这是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和领导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因而我们除了做好读者统计、藏书统计之外,还必须借助于借阅统计提供的资料,去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找出矛盾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它能有效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瞎指挥,为工作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持。比如,通过馆与馆之间的比较,看看谁接待读者多、藏书利用率高、拒借率小。这样一来,馆际之间就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在馆内也是一样,通过借阅统计提供的统计资料,可以比较馆员之间工作量大小、各自完成定额有多大、差错情况如何。由此可见,图书馆借阅统计在推动和鼓舞大家互相学习,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技能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

(2)图书馆借阅统计的种类。

图书馆借阅统计的种类是与图书馆的读者阅读需要,以及为满足读者这一需要而进行的服务方式分不开的。人们知道,不同类型图书馆的读者对书刊文献的需求是不同的,图书馆就是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和满足这一需要,分别采用外借、阅览等服务方法,如个人外借、集体外借、馆际互借、预约借书、邮寄借书、馆外流动借书,以及设立普通阅览室、分科阅览室、参考研究室,实行开架、半开架或闭架借阅和复制等,尽力方便和满足广大读者阅读文献资料的需要。图书馆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分析、研究和掌握读者需要和借阅的各种各样的书刊文献资料,就需要在图书馆借阅统计中分别设立综合的和分类的统计,此外,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需要,还可设立专题调查统计。

借阅依据以下列类别进行统计:

①普通外借:

初始外借数量(不包括现场阅览);

读者主动续借的数量;

电子图书数量(使用在线电子阅读器);

电子图书数量(仅仅将内容传递给读者);

馆际互借。

短期借阅包括在内,邮寄借给远方读者的也应该计算在内。

②馆内阅览:

统计读者从开架外借区书架取下在馆内利用的物理单元数量,包括在架浏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统计:

再上架时计数;

观察研究;

用户问卷调查表(研究前分发);

采用图书识别技术,像无线频率识别(RFID)。

应该报告使用方法。

各地区、各馆可以根据评估需要确定借阅依据,以便做好借阅统计。

a.图书馆借阅综合统计。

图书馆借阅综合统计是从总的方面研究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外借和阅览书刊文献资料的数量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规律性的一种统计。借阅综合统计内容有:每年、每月、每日社科、自科外借人次、阅览人次等;每年、每月、每日社科、自科外借册次、阅览册次等。这种统计对所有图书馆,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某图书馆2008年藏书达72万册,在这一年内被读者外借和内阅的图书统计资料,见表8-6。

在图书馆内建立起这样一个借阅综合统计,通过计算和分析,既可以掌握本年内本馆全年的或每月的读者到馆人次和借阅册次,为制定下一年度借阅册次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可为计算藏书利用率和读者阅读率,以及为制定图书馆外借和阅览工作人员劳动定额提供重要依据。

表8-6 2008年某图书馆借阅统计

img61

b.图书馆借阅分类统计。

图书馆借阅分类统计是研究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被读者借阅的各种类别、类型和文别方面的书刊文献资料,在数量上的发展变化程度和规律的一种统计。图书馆收藏的书刊文献资料有一定的类别、类型和文别,图书馆外借部门图书管理也是按照文献的类别、类型和文别划分的。图书馆借阅分类统计就是要研究读者借阅书刊文献资料详细的类别、类型和文别等方面的结构、比例、速度的变化情况,藏书的利用情况,读者对藏书需求与供应情况,以及进一步补充图书馆借阅综合统计所要详细表述的一些问题。假如某图书馆外借部门和阅览部门把被读者借阅的书刊文献资料,按照图书分类法的各种类别进行统计时,就可以知道馆藏文献资源各类别图书被读者开发利用的情况。如果图书馆想了解读者借阅哪些语种文献资源,这就需要按照中文、外文(包括英文、俄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建立文别借阅统计。如果图书馆想要按出版物的内容性质建立借阅统计时,可将读者借阅的书刊文献资料按照指导性文件、科学著作、通俗读物、教材和工具书等项目进行统计研究。如果图书馆要想按出版形式建立借阅统计时,可将读者借阅的文献资源按照印刷品(包括书籍、小册子、期刊、连续出版物、报纸和其他),缩微型、机读性、视听资料、数据库资源等项目进行统计研究。总之,所有这些,都是属于分类统计。比如,某图书馆外借部门将借出的图书按照中图法的基本部类统计的资料,见表8-7。

表8-7 某图书馆外借处图书出借情况

img62

根据表8-7中的外借图书数量统计资料,可以明显地看到某图书馆外借处按基本部类出借的总数为65.5万册次,其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12万册次,占出借总量的18.3%;哲学、宗教为25万册次,占出借总量的38.2%;社会科学为23万册次,占出借总量的35.1%;自然科学为0.5万册次,占出借总量的0.8%;综合性图书为5万册次,占出借总量的7.6%。

另外,在表8-7中还可计算出该馆的藏书利用率为86%,其中各部类藏书利用率分别为120%、125%、77%、50%、33%。从各类图书占图书总量比重来看,分别为13.2%; 26.3%;39.5%;1.3%;19.7%。显然,综合性图书利用率太低,所占比重偏大。

由此可见,图书馆有了书刊文献分类借阅统计,不仅可以了解各类图书借出情况,各类藏书利用情况,而且还可以为编制各类藏书补充、制定出借书计划,补充借阅综合所要详细表述的一些问题。上面是按照图书类别出借进行的统计,如果要按图书出借的文别、出版物的内容性质和形式建立文别、类型借阅统计时,也是一样。比如,某图书馆阅览室按照出版物的形式建立的借阅统计资料,见表8-8。

表8-8 某图书馆阅览室2004—2008年读者内阅书刊统计表  单位:万册次

img63

表8-8提供的读者各年内阅书刊资料,可以充分说明该馆阅览室5年来收藏和陈列的文献资料被读者利用的数量不断地增长。如果将这些内阅的册次同阅览室收藏的数量相比,还可研究利用情况,等等。总之,图书馆有了借阅分类统计,对于研究藏书文献资源各个组成部分、比例以及利用程度和规律是很重要的。

c.图书馆借阅专题统计。

图书馆借阅专题统计,是图书馆为了研究读者某一时期利用文献资源情况,或者说读者因学习需要、课题研究,某项专门活动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等,而专门开展的一些有关专题的统计调查。比如,某高校图书馆为了研究学生阅读倾向,曾对本校机械工程学院080311班2008年入学的新生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全班30人,每人借阅量6册。在入学后的半年内借书情况,见表8-9。

表8-9 080311班新生阅读倾向的调查情况

img64

根据表8-9中展示的调查发现,30名学生借基础课参巧书(类别为H、O、TP)188册次,借专业基础课6册次,借文学、艺术、历史方面图书163册次,其他163册次。从该班学生借书情况看,在入学的半年里,他们的阅读率只有17册次,文学、艺术、历史借阅量与基础课参考书大体相同,而对专业基础课参考书6册次、专业书借得少,或者不借;如果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借阅种数与册次大体相同,这就需要开展借阅统计调查研究,才能总结出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开发利用图书馆,加强馆藏流通等问题。

借阅专题统计不仅能够研究读者阅读倾向,而且还可研究读者阅读率,为补充馆藏书刊,提高藏书建设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图书馆的读者阅读率是了解读者阅读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这个指标是指图书馆的读者在一定时期内借阅书刊文献资料的总册次同该馆读者总人数对比的相对数。其计算方法是:

读者阅读率=读者借阅书(刊)总册数/读者总人数

比如,某图书馆有读者4000人,在一年内借阅书刊总册数160000册次,读者阅读率为40册次。这说明该馆的读者一年内平均每人能够阅读的能力,如果将每年的阅读率按照时间排列起来进行相互比较,就能发现它的增长变化程度和规律。根据它的变化情况,读者需求情况,在藏书建设工作中就可针对读者阅读能力,扩大和发展读者人数,增减某种某类图书采购数量,开展藏书更新剔旧和宣传推荐等工作。除此之外,图书馆为了检查复制、咨询、检索、定题、报道、展览、编辑、情报等服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时期内,也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调查。总之,图书馆开展藏书借阅的统计调查是大有可为的。只要在各服务部门认真开展这项工作,就一定会发挥借阅统计的助手作用。

3.图书馆借阅数量统计研究

图书馆借阅统计同藏书统计、读者统计一样,不仅要统计一些借阅书刊的数字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对统计来的数字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规律,更好地开展书刊文献资料的服务工作。

图书馆借阅数量统计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静态方面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借阅书刊资料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程度、构成、比例关系;二是从动态方面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借阅书刊文献资料在一定时期的变化规律。

(1)图书馆书刊文献资料借阅数量的静态研究。

图书馆收藏书刊文献资料,是为了让读者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在一年工作开始,总要为本馆外借和阅览部门制定外借和阅览的书刊文献资料册次计划,计划制定之后,还要在执行过程中,或在一年结束时,进行检查和总结,所以说,无论是哪一所图书馆都应当认真的从静态方面来研究读者借阅书刊文献资料的数量变化情况。比如,某图书馆在2007年曾经对本馆书刊文献资料借阅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8-10。

表8-10 某图书馆2007年借阅统计表  单位:万册次

从表8-10的书刊借阅资料中,可看出该馆收藏的书刊在一年之内被读者外借、阅览的数量达到28.2万册次,其中教师为6.2万册次,学生为22万册次。如果进一步分析研究,还可看到该馆的图书被读者借阅13.2万册次,其中教师借阅2.7万册次(包括外借1.5万册次,内阅1.2万册次),学生借阅10.5万册次(包括外借9万册次,阅览1.5万册次)。期刊被读者借阅15万册次,其中教师为3.5万册次(包括外借1万册次,阅览2.5万册次),学生为11.5万册次(包括外借5.5万册次,阅览6万册次)。这是静态数量的研究。如果要从相对数上来研究该馆借阅书刊资料的情况时,就要分别计算出教师和学生借阅量占馆内总借阅的比重,即教师为22%,学生为78%。图书借阅量占书刊总借阅量的46.8%,期刊为53.2%等。

另外,从表8-10外借和阅览的总册次,结合馆藏书刊总册次,还可分别计算出书刊利用率、外借和阅览利用率等。具体计算结果是:馆藏书刊利用率为47%,其中图书利用率为22%,这是外借、阅览占馆藏书刊总的利用情况。如果将外借和阅览图书同馆藏图书相比计算利用率时,则为26.4%;外借和阅览期刊的总量与馆藏书刊总量相比的利用情况是25%,外借和阅览期刊的总量与馆藏期刊总量相比的利用情况是150%。除此之外,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需要,还可计算出教师与学生外借和阅览书刊利用情况等。

此外,某图书馆要想根据表8-10中的资料,计算和研究该馆读者阅读率时,可将表中的外借和阅览书刊册次同该馆读者总人数相比。假如这个馆全年的读者为4000人,那么在这一年之内读者的阅读率为70.5册次,它表明该馆的读者在一年之内平均每人阅读的能力。根据读者阅读能力,图书馆外借和阅览部门就可以研究馆藏书刊的增补、剔旧和布局等问题。

总之,馆藏书刊的借阅数量的静态统计与研究,对掌握读者利用书刊资料的程度、构成和比重的情况,研究馆藏书刊利用情况,读者阅读情况,制定外借和阅览书刊资料计划,加强书刊的科学管理等;同时,在对读者工作者工作量统计的基础上,制定出读者工作者岗位责任细则、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都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2)图书馆书刊文献资料借阅数量的动态研究。

图书馆开展书刊文献资料借阅数量的动态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外借、阅览书刊文献资料数量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所谓从动态方面研究馆藏书刊文献资料借阅情况,就是要掌握馆藏各种类别、文别和类型的书刊文献资料被读者借阅的总的变化规律,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制定藏书采购和供应计划、研究藏书老化程度和藏书剔旧工作、制定藏书书刊采购标准和复本等,提供依据。比如,某图书馆近年来被读者外借和阅览的书刊文献资料统计情况,见表8-11。

表8-11 某图书馆2004—2008年借阅书刊统计  单位:万

img66

从表8-11中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是:

①反映了5年来读者借阅书刊总量的增长变化情况,即2004年为18万册次,2005年为21万册次,2006年为27万册,2007年为32万册次,2008年为38万册次。

②反映了5年来读者借阅书刊增长的程度,即2005比2004年增长了3万册次,2006比2005年增长6万册次,比2004年增长9万册次;2007年比2006年增长5万册次,比2004年增长14万册次;2008年比2007年增长6万册次,比2004年增长20万册次。

③反映了5年来该馆书刊发展的速度和规律,即,2005年同2004年相比,其发展速度为117%;2006年同2005年相比,发展速度为129%;2007年同2006年相比,发展速度为119%;2008年同2007年相比,发展速度为119%,这是环比发展速度。如果要计算定基发展速度时,仍以2004年为基期,各年的速度是:2005年为129%,2006年为150%,2007年为178%,2008年为211%。除此之外,还可计算出该馆5年来书刊借阅数量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以及图书和期刊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如果将上述历年来借阅量的增长变化情况,用图示法表示时,更能明显地看到书刊借阅量是在逐步上升和提高的。以上是从该馆外借和阅览图书与期刊量方面来研究变化程度和规律的。如果要研究图书馆各类别馆藏书刊资料阅读的变化程度和规律时,可按本馆使用的分类法所划分的各基本大类进行统计和研究,总之,借阅数量统计分得越详细,越能说明借阅书刊资料的变化程度和规律。

4.图书馆借阅质量统计研究

图书馆外借、阅览书刊质量高低,对加强藏书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对广大读者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和学习都有直接的意义。因此,图书馆要想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要想自己的管理发挥最大效益,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书刊借阅的质量问题。

研究图书馆书刊借阅质量,拟通过以下几个重要统计指标的计算,用计算结果来分析、研究图书馆借阅质量的高低。

(1)文献资料利用率。指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占全部收藏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总数除以收藏总数。其公式为:

文献资料利用率=读者借阅文献总数/图书馆馆藏总数×100%

(2)书刊流通率。指用于公开借阅的书刊或阅览室的藏书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所占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某书库某阅览室在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的总册数除以该库、该室的藏书总数。公式为:

书刊流通率=某书库、某室读者借阅册数/流通库、室文献总数×100%

(3)读者到馆率。指平均一个读者全年到馆的次数。其计算方法是:用全年读者到馆人数除以读者的实际人数。公式为:

读者到馆率=全年到馆人数/读者实际人数×100%

(4)读者阅读率,指每个读者平均所借的书刊资料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书刊资料借阅册数除以实际借阅的读者人数。公式为:

读者阅读率=全年借阅的总数次/读者实际借阅人数×100%

(5)文献拒借率,指一定时间内读者在图书馆未借到的文献数量占读者所要借的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文献拒借率=读者未借到的文献总数/读者所要借的文献总数×100%

(6)文献保障率,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收藏文献总数同该机构读者人数的百分比;二是指图书馆收藏文献总量与居民人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

①文献保障率=图书馆收藏文献总数/读者总人数×100%

②文献保障率=图书馆收藏文献总数/学龄以上居民总数×100%

(7)书刊周转率,是指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出借给读者的每一册书在读者手中周转的次数,计算方法是用出借书刊的总册次,除以实际出借书刊总册数,用公式表示即:

书刊周转率=出借书(刊)总册次/出借书(刊)总册数×100%

(8)书刊丢失率,主要是指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库、室丢失的书刊册数占库、室出借书刊册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期图书馆丢失书(刊)资料册数除以库、室馆藏总数,其公式为:

书刊丢失率=库、室丢失书(刊)册数/库、室馆藏总数×100%

(9)书刊破损率,是指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出借给读者的书刊资料中,损坏的册数占出借书刊总册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出借书刊资料中损坏的册数,除以供出借书(刊)的总册数,用公式表示即:

书(刊)破损率=破损书(刊)册数/供出借的书(刊)册数×100%

(10)逾期不还率,是指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出借给读者的书刊资料中,因过期未还的册数占供出借总册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用过期未还的册数,除以供出借总册数。用公式表示:

逾期不还率=逾期不还的书(刊)册数/供出借的书(刊)册数×100%

(11)上架正确率:用一份上架清单来检查一份有代表性的书架样本。记录下清单中每一份文献是否正确上架。检查所有架上找不到的文献,是否外借,是否目录中有而不在架记录。

①上架准确率=正确上架的文献资料数量/样本中文献资料总数量×100%

②上架准确率=(调查期间书架上文献资料的总数量-书架上放错位置的文献资料数量)/调查期间书架上文献资料的总数量×100%

(12)人均外借次数:指一年内外借总次数除以服务总人数

人均外借次数=一年内外借总次数/服务总人数×100%

(13)人均外借文献册数:指一年内规定期间内,外借文献的册数除以服务的总人数(规定期间,可以是特定的某一天)

人均外借册数=规定期间外借文献总册数/服务的总人数×100%

(14)平均外借成本:一个财政年度内日常总支出除以同一时期内外借总次数(馆际互借除外)

平均外借成本=一个财政年度内日常总支出/同一时期外借总次数×100%

(15)员工平均外借次数:全年外借总次数除以同一时期内等同全职的员工数量(所有由图书馆支付报酬的职位都应包括在内,不满一年,按照其工作时间在全年中所占比例计算,用两位小数表示)

员工平均外借次数=全年外借次数/同一时期内等同全职的员工数量×100%

(16)库存借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被借阅文献的数量,与供借阅馆藏中的文献总数量的百分比,并保留一位小数

库存借阅率=统计年度中特定的某一天内被借阅过的文献数量/供借阅馆藏中的文献的文献总数量×100%

(17)滞架率:1-借阅率(借阅率:指一定时期图书借阅品种数除以馆藏品种总数;计算公式为:借阅率=借阅品种数/馆藏品种数×100%,摘自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借还统计)

(18)读者满足程度:一定时间内事实上满足了的需求与需求总数量的百分比

读者需求满足程度=事实上满足了的要求/需求总数量

(19)借阅书刊及时率:一定时间内所满足的读者要求数与所需满足的读者要求总数之比

借阅书刊及时率=所满足的读者要求数/所需满足的读者要求总数

(20)社会利用率:社会利用率是指年流通了多少文献,其计算公式为:

年利用率=实际提供文献数量/文献收藏量×100%

其中,流通不仅限于外借,无论用何种模式,只要实现了信息的流通,都是流通。统计出各种模式的流通量,然后以外借一册为折算单位,将各模式的年流量分别乘以折算系数以后,汇总成全馆的“实际提供利用文献数量”。

5.图书馆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要求通过因果性的途径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引起数量变化的条件和原因,掌握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图书馆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分类分析法。

指经过统计,在获得大量资料和数据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统计资料按某些变动标志进行分类(分组),再对各类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

①我们要研究读者的读书倾向,就要将读者群按主要读者,一般读者来分组,或者读者的职业、性别、年龄、民族来分组。学校的读者,还可按教师、学生来分组。

②我们要研究书刊利用情况,可将读者借阅书刊资料,按照各类读者借阅的册次来分组。还可按文献的类别、类型和文别来分组。

③我们要研究馆藏文献的比例关系,就要将馆藏文献按照文别、类型,或者按照本馆使用的分类法所规定的基本大类分组。

总之,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中,根据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运用分组法的内容很多。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分组,都必须根据统计研究和目的去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分组标志的选择如何,对统计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对比分析法。

它主要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来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纵向对比主要是对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关系的对比;横向对比主要是部门与部门之间、馆与馆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及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对比。对比分析对数学的要求不高,且属静态的简单比较,因而适用面广,为研究者常用。在进行对比分析时,一般用绝对数或相对数。例如:

①绝对数同绝对数对比。

图书馆统计指标的绝对数是反映图书馆发展的总量或水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内容的绝对数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和说明图书馆各种业务活动发展水平或增减变化的绝对值。这种方法在统计分析中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如分析某图书馆购进中外文图书变化情况,就要把购进图书划分为两大组进行比较,见表8-12。

表8-12 某图书馆购进图书情况  单位:万册

img67

②相对数比较法。

它是用两个互相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而计算的数值,是用百分数或倍数来表现的一种分析方法。用相对数比较分析,比用绝对数比较分析更能深入、概括说明问题。它的作用可以反映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事物内部结构变化,研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说明工作好坏,快与慢。因此,图书馆统计按其说明问题和作用不同,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相对数进行比较:

a.计划相对数分析法:

我们在检查图书馆某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时,就可用本期完成的绝对数与本期计划的绝对数对比,计算出百分数或倍数。见表8-13。

b.结构相对数分析法:

在图书馆事业中,要反映图书馆内各种现象的结构发展变化和原因时,必须用统计上的结构相对数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是在统计分组的的基础上,计算部分占总体的比重。见表8-14。

表8-13 某图书馆书刊出借量计划执行情况  单位:万册

img68

表8-14 某图书馆藏书构成情况

img69

c.比较相对数分析法:

比较相对数分析法,就是用某一时期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大家知道,在图书馆内的业务活动中,许多现象相互联系着,并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因此,必须用统计上的比较相对数分析,将两个相同内容的指标进行对比,用来分析总体构成部分的对比关系;说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单位间的对比关系。见表8-15。

d.强度相对数比较分析法:

强度相对数比较分析法,它是用两个内容不同而又互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它的作用就是能够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在图书馆事业中,要反映图书保障率,读者借阅率等,都可利用这种强度相对分析法来分析研究它的发展变化程度。见表8-16。

表8-15 某图书馆外文图书出借情况

img70

表8-16 某学校图书馆藏书对读者保障情况  单位:册

img71

根据这个表中的统计数字资料,可以看出,该学校2004年藏书多,读者少,平均每人占有图书是142.5册。2009年藏书增加了,而读者人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馆藏图书的增长速度,因而每人平均占有的图书是107.8册。那么这个馆到底要增加多少册次图书,才能达到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这就要以统计数字资料为基础,研究一下图书馆现有藏书,馆内设备,经费投入,才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③运用平均数比较法。

在图书馆统计分析中,为了比较和说明图书馆各种现象发展变化的一般水平,就需要运用平均数比较法。它可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管理图书馆水平的高低,还可以比较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见表8-17。

表8-17 某学院图书馆出借图书情况  单位:册次

img72

(3)动态分析法。

反映图书馆某种现象在时间上变化与发展的一系列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动态数列(即时间序列),分析动态数列的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研究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趋势。它是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一种统计方法,常用方法有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系数法。

(4)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一种处理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即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图书馆活动中的各种统计量之间以及各统计量与某一外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各种统计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程度之大小。该方法的核心是寻求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内在联系,常用方法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

四、业务统计方法

1.收集和积累原始资料

把记载业务活动真实情况的原始记录完整地收集起来,长期积累,然后进行准确、全面、系数的整理工作。这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有了全面系统准确的数据资料,统计就有了可靠的基础,才有科学价值。

2.填写各种表格

在收集和积累足够的原始资料后,按统计表格要求逐项填写。填写表格的过程,就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的过程。然后还要逐项进行核对,以求数据正确。

3.确定统计的单位

统计的本质就是计量,计量就要有计量单位,没有计量单位就无法统计。目前图书馆都是采取书以册为计量单位;期刊以种为计量单位;地图以幅、册、张为计量单位;唱片、图片、平片以张为计量单位;手稿以页,甲骨以块,磁带、录像带以盒,光盘以张,胶卷以格或长度为单位。

4.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法和非全面调查法。非全面调查法又分为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又可分为三类:分类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五、读者统计工作的注意事项

1.领导要重视

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读者工作统计,把读者工作统计作为一项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制定出完整、统一的统计制度。在具体实施时,应使所制定的统计制度与图书馆各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并同时明确具体的统计任务和各部门中承担对统计进行监督和汇总的责任人选,对全馆性的读者工作统计和资料分析应有专人负责,并要严格执行主管人审核签认的规定。统计工作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馆应把统计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工作量大小和工作情况的优劣在年终与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挂钩,作为奖惩工作人员的主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统计工作“走过场”的弊病。

2.统计工作要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真实反映图书馆读者工作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就需要首先确定一套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应从数量方面来反映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全部过程。因此,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各种指标必须全面和标准,以便能分别评价出读者工作者以及从事读者工作各业务部门的效绩。指标的设置不宜过多,应突出核心指标,以免陷入繁琐,反而不利于管理。各馆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易于操作的统计指标体系,并形成一套相对全面、固定的统计表格,表格的设计要实用和规范,表格中填报的内容要真实,应杜绝漏报、虚报等现象的出现。

3.统计手段要现代化

目前,各图书馆基本上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管理,统计工作应尽量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建立图书馆数据统计网络机制,实现统计工作的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将统计工作人员从繁杂枯燥的数字计算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高效、准确、规范地进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4.责任到人

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并直接隶属于馆领导,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统计系统,从而保证统计工作的准确及时。同时,从事统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树立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具备各种统计知识和分析技巧,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和公正,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