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的风俗习惯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言,还是因为分布各地,回族风俗习惯在大体原则一致的前提下表现出细微的差别。回族的食物来源以“性善”“佳美”“洁净”“安全”为原则,因而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食品又被称为“清真食品”。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的风俗习惯大多与伊斯兰教的信仰有关,有些虽经千年传承但坚守不变,如饮食;有些经演变融入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成分但局部仍保留了宗教的功用,如服饰;有些接近相邻民族但局部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以示区别,如民居;有些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各民族相互影响而逐渐变化,如婚礼;有些仍然是纯粹的宗教仪式,如葬礼;等等。总体而言,还是因为分布各地,回族风俗习惯在大体原则一致的前提下表现出细微的差别。这里以宁夏为主,将回族风俗习惯的大体内容作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语言文字

回族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将汉语汉文作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对回族的发展十分有利。有趣的是,回族使用汉语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回族在所使用的汉语中保留了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在宗教生活中使用尤其普遍),所以有时候其他民族感觉回族说的汉语“很怪”“听不懂”,就是这个原因。

阿拉伯文书法

回族姓氏

回族的姓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以侨民的身份集中居住在沿海及内地的一些大中城市,其姓氏仍保留了阿拉伯、波斯人的传统,这时候已经有因仰慕中华文化而取汉姓汉名者,如李彦升、李等。

元代大量回回进入中国,成为回族形成的主干。这时的统治民族为蒙古人,受本身文化传统及蒙古人姓氏特点的影响,元代回回人大多保留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姓氏习惯,如赛典赤·赡思丁等。但因受汉文化影响,一些回回知识阶层已开始在保留回回名同时取汉名、汉字,或完全以汉族习惯取名、字、号,如萨都剌取字“天锡”,号“直斋”。这时还出现另一种趋向,即用汉姓加回回名或回回姓加汉名来给自己取名,如金阿里。元末,回族取汉姓汉名现象已非常普遍。

明代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政策,禁止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习惯的名字,因而汉姓汉名逐渐代替回族传统姓氏在回族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如郑和、海瑞、李贽等均为汉名汉姓的回族名人。有意思的是在大量汉姓进入回族生活的同时,为延续一种历史传统而出现的一些特有姓氏也丰富了中国汉字姓氏的内容,这些相对生僻的新姓氏为以往汉字姓氏中所没有或罕见,主要有赛、纳、喇、哈、撒、海、回等。明代起还有一个在姓名上保留下来的传统,就是回族人大多有“经名”,延续到今天依然如此。

清代到现代,回族人大多已完全采用汉名汉姓,这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特征,经历史演变形成并保留了下来。回族中还有一些从兄弟少数民族中演化来的姓氏,如翦、冶、铁、韦、岩、脱等,间接反映了回族中融入了其他少数民族成分的历史事实。

延伸阅读

为什么有“十个回回九个马”的说法?

回族的姓氏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最终因为受汉文化的影响,由最初的多源化姓氏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姓为主。但回族在取汉姓的过程中却保留了姓氏演变的历史痕迹,其中“十个回回九个马”就是这种痕迹的典型代表,尤其在西北,特点更为明显。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回族给孩子取名喜欢取历史上圣人先哲的名字,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汉文典籍中常常把伊斯兰教的始传人穆罕默德音译为“马哈默德”“马哈茂德”等,所以回族取了汉姓时选“马”为多;二是元代大量进入中国的中亚、西亚一带人的名字中含“马”字的有很多,如亦思马因、乌马尔、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他们的后代在取汉姓时倾向于选他们名字中的“马”字为姓。久而久之,马姓就成了回族的第一大姓,所以就有了以上的有趣说法。据最近的一次统计,银川市的居民中,马姓为第一大姓,这也与马姓在回族中居多且集中有关。这似乎给“十个回回九个马”的说法作了一个生动的注解。

特色服饰

回族时装

回族服饰的明显特色主要有两个:一是头饰特征明显。男子多戴白帽,女子多戴盖头,尤其是在回族聚居地区,一望便知。过去白帽和盖头大多为白色,现在也有其他颜色的,尤其年轻女子的盖头,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二是受伊斯兰教规定的影响,回族在着装、戴首饰上有一些限制。最主要的限制有两方面:一是禁止穿过多暴露身体的服装,禁止穿紧身衣,禁止穿异性服装。男子着装以不暴露肘部以上、膝盖以上为宜;女子除双手、面部外,其他部位都不应该暴露,所以出门不仅要穿长袖长裤,而且还要用盖头把头发、脖子等部位遮蔽起来。在家里一般穿便装。二是对奢侈品的限制。规定男子不得戴奢华的首饰(金玉珠宝等)、穿华丽的衣服;女子可以戴各种首饰,但也不能在人前过分炫耀。

清真饮食

回族的饮食习惯主要受伊斯兰教影响,不饮酒,不食猪肉、血液、自死的和未按穆斯林方式屠宰的畜禽,不吃狗、驴、马、骡等动物的肉,不吃一切凶禽猛兽、奇形怪状和丑陋的东西。回族的食物来源以“性善”“佳美”“洁净”“安全”为原则,因而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食品又被称为“清真食品”。回族饮食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做工精细、味道鲜美、花样繁多,一些有名的清真小吃、清真糕点历史悠久,现在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备受人们青睐。

延伸阅读

回族人的食品为什么叫“清真食品”?

清真食品是指中国穆斯林食用的、符合伊斯兰教法律例的食物的统称。“清真”是一个古汉语名词,有“纯洁质朴”“清新自然”等含义。从明代开始,“清真”逐渐成为伊斯兰教的专用名称,一般多用于一些固定的称谓,如“清真言”“清真寺”“清真饭店”等。过去,也有人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明清伊斯兰教学者在解释“清真”一词时说:“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这可以理解为既是对“清真”的解释,又是对伊斯兰教的解释。全世界有十多亿穆斯林,他们都遵守伊斯兰教的饮食习惯,食用清真食品,回族也不例外。因此,回族人食用的食品又称为“清真食品”。

※  ※  ※

信仰

古尔邦节会礼

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伊斯兰教的规范、礼仪已经渗透到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外在的生活方式到内在的生活态度,无一例外,回族与伊斯兰教已经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伊斯兰教的“五功”即念(念“清真言”)、礼(礼拜)、斋(封斋)、课(天课)、朝(朝觐)已成为信仰虔诚的回族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宗教生活的方便,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的地方,与回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下,回族群众充分地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他们以崭新的姿态,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力量。

延伸阅读

伊斯兰教是什么样的宗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新统计约有十多亿信徒,主要分布在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北非等地并散居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是阿拉伯语,意思是“和平”“顺从”。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被尊为圣人、先知)始传于公元610年,传入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过去还被称为“回教”“回回教”“天方教”“清真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统一改称为伊斯兰教。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总人口2000多万(2000年)。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犹太教并称为世界三大一神教,认为“安拉”(中文称“真主”)是唯一的造物主,决定一切,所以只崇拜真主。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被概括为“六信”与“五功”。六信是信真主、信先知、信经典、信天使、信前定、信后世;五功是念、礼、斋、课、朝五项宗教功课。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既重视现世的生活,也重视后世的清算。有一句话最能代表这种思想:“你们当为今世生活而积极奔忙,就如同会永生一样;你们也当为后世生活而随时准备,就如同明天就会死亡一样。”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仅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是延续古代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的桥梁,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现在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婚 姻

回族的婚姻在细节上各地不尽相同,但原则基本一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认为婚姻是理所当然的,是男女到一定年龄都要履行的义务;(2)认为婚姻是男女双方自己的事情,以自愿为原则,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强迫;(3)以感情为基础、以缔结婚姻的男女都是穆斯林为最佳,如果其中一方是非穆斯林,双方确实有感情基础,一般都以要求非穆斯林一方“入教”(即宣布信仰伊斯兰教)为同意结婚的条件;(4)婚姻要履行一定的程序,表示是合法的,一般包括提亲、定亲、娶亲、念“尼卡哈”(由阿訇作证的证婚词)和举行婚礼、回门,同时还要求有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5)反对近亲结婚;(6)不提倡守寡或鳏居。

回族婚礼装

丧 葬

回族的丧葬是按照伊斯兰教所规定的原则来办理。丧葬的总原则是土葬、速葬、薄葬。土葬就是要埋入土中,埋入时只用白布裹身,不用棺材。在有回族的地方都有回民公墓。速葬就是要在3天之内入土(一般是早晨去世下午葬,下午去世第二天葬),不停尸,在外亡故一般是就地安葬;薄葬就是无论富贵贫穷,一律都是三丈六尺白布(女的多一件小殓单)裹身,不陪葬任何物品,以简朴为宜。葬礼的程序一般包括报讯、洗“埋体”(亡故的人)、穿“卡凡”(殓衣)、站“者那孜”(举行殡礼)、转经、下葬。亲人在亡故后的40天内以及每年的忌日、节日都要念经、上坟,以示怀念。

三大节日

回族主要的节日有三个,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也叫“回历”)的十月一日,在穆斯林封斋满一个月时举行,故名“开斋”。“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宰牲”,所以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也叫“忠孝节”)。在开斋节后的70天即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前后举行,每年的古尔邦节也是朝觐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这几天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完成朝觐功课,所以影响很大。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因为这一天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与忌日,各地穆斯林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会礼(即凡年满12周岁的男性穆斯林在这一天齐聚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也称“礼尔德”)、上坟诵经、施舍贫困;古尔邦节还要宰牲(驼、牛、羊均可),宰牲的肉必须分成3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戚朋友,一份施舍穷人;圣纪节的主要活动就是诵读《古兰经》,缅怀圣人,有些地方还举行一些相应的纪念活动。

炸油香

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宁夏、甘肃和青海的回族花儿,宁夏的回族民间器乐,天津的回族重刀武术,甘肃的临夏砖雕和宁夏的回族服饰。总而言之,回族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有两个主要的文化源头,一个是来源于西亚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一个是中国本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回族文化的这两个源头文化都是世界性的大文化,决定了回族文化形成之初就具有较高的起点,而信仰伊斯兰教和使用汉语汉文是回族文化的最显著特征。

花儿歌会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宁、甘、青、新等地的回族高腔山歌。

思考与探究

以“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在班内展出,感受回族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