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原回族的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的称谓习俗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母女(四)姑(姨)父(母)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把父之姊妹,称为“姑姑”“娘娘”“姑妈”,其配偶称为“姑夫”“姨夫”。
固原回族的称谓习俗_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第一节 固原回族的称谓习俗

受中国传统习俗影响,固原回族重人伦、讲名分,在称谓上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系统,从家族关系称谓、亲戚关系称谓等方面出发,可以使我们认知现实或历史中的固原回族人伦关系。

一、固原回族家族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家庭类型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按世代不同辈分可划分为夫妇一代家族;双亲子女两代家族;祖孙三代家族;四世和五世同堂家族。按婚姻关系划分为单一家族(即一对夫妻或一对夫妻加子女构成)、复合家族(一般是由老一辈夫妻与第二代夫妻构成,或老一辈夫妻的某一方与第二代夫妻构成)。过去固原回族复合式家庭较多,且大都是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家大业大。现在农村复合式家庭越来越少,在城市(镇)更是越来越少。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与汉族有相似性,但也有本民族的特点。

img135

▲幸福家庭

固原回族家庭亲族包括两部分,一是由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血亲,二是配偶加姻缘关系发展成的姻戚(民间统称为亲戚)。此外,血亲在称谓上也区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固原回族家庭的亲族关系错综复杂,正如回族民谚所说“回回亲,亲套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回回的亲,扯不断的根”“亲连亲,亲套亲,回回绕弯子都是亲”“回回亲,轱辘亲”“苦籽蔓的根,根连根;老回回的亲,亲加亲”等等,故而其称谓也较为复杂。

(一)曾祖父(母)、祖父(母)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一般称高曾祖父为祖太爷,高曾祖母为祖太太,曾祖父为太爷,曾祖母为太太,祖父为爷爷,祖母为奶奶。泾源县一些地区的回族还把祖父称为爸爸,把祖母称为妈妈。

(二)父母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对父母的称谓有多种。在西吉、海原等地,因普遍受中原官话的影响,称父亲为“爸爸”“大”“阿大”或“大大”,称母亲为“妈”“阿妈”。但泾源县一些地方的回族把父亲称为“爹爹”、把母亲称为“娅”。如:

“伊斯玛!”大哥打断伊斯玛的回忆,“阿大无常了,这伤心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2]

吃罢饭,穆沙向老汉讲了大大临终时留下的话和阿妈的苦处……[3]

固原回族对继母当面称“姨娘”“妈”,对外人则称“后妈”“后娘”。妻子对丈夫的父亲,对外称“老公公”,当面则随夫称“爸”“爹”“阿大”;妻对夫之母,对外称“老婆婆”“婆婆”,当面随夫称“妈”“娘”。父母称子女一般直呼其经名或姓名,对外则称“大儿子”“大孩子”“丫头”,等等。称儿媳妇一般也都是直呼其经名,或加儿子的经名称为“某某媳妇”,如“麻乃媳妇”。

(三)叔伯(婶)称谓习俗 在固原回族聚居集中的农村,回族对叔父的称谓和当地的汉族不同,回族把叔父称为爸爸(读阴平),而且按照排行,称“二爸(爸)”“三爸(爸)”“四爸(爸)”,也有些地方称“二大”“三大”“四大”等。固原地区许多地方的回族把伯父之妻当面称为“大娘”,有的地方还称为“娘”;而把叔之妻称为“婶婶”,海原郑旗等地称为“新妈”。

(四)夫妻相互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妻子称丈夫为“掌柜的”或“当家的”“孩子他爹”等,一般不直呼其名。丈夫则称妻子为“屋里的”“家里的”“媳妇”或“婆姨”。老了以后,则一般称“老伴儿”。固原地区回族男青年称未婚妻为“阿妹”或“尕妹子”,女青年则称未婚夫为“阿哥”。例如下面这首“花儿”就反映了这一称谓习俗:

阿哥是凤凰天上旋,

尕妹是园中的牡丹;

不说尕妹妹长得端,

还说阿哥的眼馋。

img136

▲回族姑嫂

(五)兄(嫂)弟(弟媳)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兄弟之间统称为“兄弟”“弟兄们”或“哥儿们”。弟弟当面称兄为哥,哥哥称弟为兄弟、老弟、三弟等。弟弟称兄之妻为嫂子,部分地区称为新姐、姐姐。兄长把弟之妻称为兄弟媳妇、弟妹。此外,兄弟之妻不称妯娌,而称“先后”们。妻子对夫之兄,当面称“哥哥”“大哥”“二哥”“三哥”等,对外则称“大伯子”;而妻子对丈夫之弟,当面随夫称弟,对外则称“小叔子”;妻对丈夫之姊,对外称“大姑子”“大姑子姐”,当面则称“姐姐”;妻对丈夫之妹,当面称“妹”或直呼其名,对外则称“小姑子”。

(六)家庭昵称习俗 固原回族称谓中也有一些爱称,如一些回族把儿子常常昵称“老哥”,把孙子昵称“孙孙”“孙娃子”。但最为常见的昵称则是“掌柜的”一词。在固原回族看来,一个家庭的家务如何、光阴过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掌柜的”。在回族家庭中,“掌柜的”(家长)如在夫妇一代家族中,由丈夫担任;在双亲子女两代家族中,一般由第一代夫妻中的丈夫担任。自然,“掌柜的”就要掌管家庭中大的经济收入和开支。不论是儿子对父亲、媳妇对公公,还是妻子对丈夫,一般在外都昵称为“掌柜的”,即使是具体家务都由妻子掌管,她们一般在诸事的处理上都说,“要问掌柜的”。在固原回族聚居村庄,有“家和万事成,家乱万事穷”的谚语,形象说明了“掌柜的”的重要性。

二、固原回族亲戚称谓习俗

在实际生活中,固原回族又有近亲和远亲之分别,一般都把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作为近亲,除此以外视为远亲,且在称谓上有一定的区别,与当地汉族亲戚称谓习俗有许多方面相同。

(一)外祖父(母)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把母亲之父称“外爷”“外祖爷”,当面有时也称“爷”;把母亲之母称“外祖母”“外奶奶”,有时也称“奶奶”。

(二)岳父(母)称谓习俗 固原地区回族一般称岳父为“姨父”,岳母为“姨娘”,但有面称、背称的区别。在固原许多地区,回族在“岳父”面前称“姨父”,背称“外父”或“岳父”;对“岳母”,则面称“姨娘”,背称“外母”。

固原回族一般把岳祖父称为“妻爷”“丈二爷”,把岳祖母称为“妻奶奶”“丈母奶”。在儿女亲家之间,一般面称“他姨娘”“他姨父”,背称“亲家”。

(三)舅舅(母)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把母亲之兄弟称“舅舅”,并依长幼大小,分别称大舅、二舅等;舅之配偶则称为“舅母”“舅妈”。回族对父之舅称为“舅爷”,其配偶称为“舅奶奶”。对舅父之子女,一般称“姑舅哥”“姑舅姐”“姑舅妹”等。

img137

▲回族母女

(四)姑(姨)父(母)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把父之姊妹,称为“姑姑”“娘娘”“姑妈”,其配偶称为“姑夫”“姨夫”。把母之姊妹,称为“姨姨”“姨娘”,其配偶称为“姨夫”。而且,这些称呼也常常按长幼排序进行,如把姑姑称为“娘娘”,且按照排行,称“二娘”“三娘”“小娘”等。同样,对姑姑的丈夫也按照排行,称“二姑父”“三姑父”等。姨之子女,称为“两姨兄弟”“两姨姊妹”。

(五)妻子兄妹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把妻之兄弟,对外人称兄为“大舅子哥”“妻哥”“世兄哥”,称妻弟为“小舅子”,当面则称“兄弟”;把妻之姊妹,对外人称姊为“大姨子”、称妹为“小姨子”。固原回族对妻之姊妹之夫,一般对人称“挑担”“连襟”,当面则依与妻子的关系称“姐夫”或“妹夫”。

总之,固原回族亲戚间的往来很多,素有“亲戚越走越亲”之说。平时亲戚间不论老小有病,都要带上礼物去看望。更多的是在回族过节、纪念亡人、干“尔买里”、婚丧嫁娶、乔迁新居、贺满月及朝觐归来时,亲戚们都要携带礼物去贺喜或看望。如固原回族在给儿子办喜事前,家中父母和儿子要带上礼品先去认外家,给外爷、舅舅以及成家的姑舅哥等每家送一份四色礼和适量的人民币,并告诉完婚的日期,诚恳邀请他们参加婚礼。到了完婚之日,外家每家派一位代表并将每家所送之礼物和钱,拉一个礼单送来,所送之礼比一般亲戚要高。主人家事先要列队热烈欢迎,在招待规格上与送亲客人一样要热情款待,不敢怠慢。这一传统民间习俗,充分反映了回族“娘舅”在诸多亲戚家中的显要地位。

三、固原回族的族群自称习俗

固原回族自称回回。这里牵扯到一个“回回”概念界定和历史表述的问题。李松茂教授认为:第一,“回回”一词最早出现是回纥的转音,和伊斯兰教无关;第二,“回回”一词在南宋时多次出现,有的和伊斯兰教有关,有的无关;第三,元朝时,“回回”一词成为伊斯兰教的通称,在多数情况下与“穆斯林”同义;第四,“回回”一词和“教”联系在一起,称“回回教门”“回回教”,是到元末明初;第五,清代,泛称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为“回”,以宗教为民族标志;第六,1965年国务院发出通知,确定不要称“伊斯兰”为“回教”,一律称“伊斯兰教”,“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被重新确定[4]。今天,在固原民间社会,回族还常自称为“回回”,当地汉族或其他民族也称回族为“回回”。例如:

梁大钧瞅了瞅旁边的副支队长金三寿同志,开着玩笑说:“老回回会要乜贴,叫老金去。”[5]

“穆民”是固原回族的另一个自称,但一般多用于回族内部,这也是固原回族习惯用语的一个特点——只有在民族内部他们才使用这些特有的用语,而在和汉族的交往中仍使用汉语通用词汇。例如:

阿里高兴地跑出去给士兵们说:

“穆民们,今天饭特别香,你们放开肚皮吃吧。”[6]

四、固原回族的一些独特称谓习俗

固原回族语言中还有许多富有区域、民族特点的敬称。在回族聚居区,回族人路遇陌生人,将年轻女子尊称为“大姐”“姐姐”,年纪大的则敬称“阿奶”“老奶奶”,这和汉族差不多。但对男子的称呼则在民族内部多使用一些和汉族不同的称谓,如对年纪相近的多称为“多斯提”(多斯提也写作“朵斯提”,阿语Dust的音译,为“朋友”的意思),回族经常把它用作对本民族陌生男子的尊称,例如:

城里我有个“多斯提”,是个木匠,你弟兄俩去向他借点米和面。[7]

在固原回族内部,对教内地位较高的年老者尊称为“筛赫”(“筛赫”是阿语Shaihai的音译,原意为老者,又写作“谢赫”“沙赫”),回族群众用它来表示对地位高的老者的尊称。对于宗教修养深的男性长辈,回族群众则敬称为“巴巴”(“巴巴”有时也可用来指导师或师长)。在固原回族习惯用语中,“爸爸”(读阴平)本来是叔叔的意思,它也可以用来表示对男子的尊称。这种敬称像其他很多回族习惯语一样,也只可用于本民族内部,对外族的男性长辈不用此称呼。如:

伞巴巴的真名叫伞士豪,他是串寺的阿訇……阿城回民为了纪念伞阿訇,都尊敬地称他为伞巴巴……[8]

此外在固原回族内部,回族之间也彼此称“乡老”。如:

听了乡老的话,哈三决心去找黑祖尔。把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托付给庄里的乡老们,独自一个人走了。[9]

在固原,回族对朝觐归来的穆斯林都冠以“哈吉”的称谓,人们就以此相称为李哈吉、纳哈吉等。同时,也有以满拉、阿訇等教职相称的(相当于称老师、博士),如丁满拉、哈阿訇等。此外,在固原部分地区,哲赫忍耶派则把本教的教众称“多斯达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