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安机电总承包:数字化建造的重要性

平安机电总承包:数字化建造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珠联璧合,生出了一朵美丽的花,叫“互联网+”。在“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建造模式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平安金融中心就是跨界变革典型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概念,事实上,在此之前已出现“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说法。管理是平安机电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管理工作才能把握全局,确保施工进度。

云平台构架图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珠联璧合,生出了一朵美丽的花,叫“互联网+”。在“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建造模式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平安金融中心就是跨界变革典型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概念,事实上,在此之前已出现“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说法。在“拥抱互联网,牵手大数据”的大势下,建筑业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建筑业信息化。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装公司在此方面为行业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在建筑施工与互联网间巧借BIM技术搭金桥,通过平安金融中心工程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互联网+技术

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现代通讯、网络和数据库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继“电”之后又一项划时代的发明,翻开了人类文明暂新的一页。现在,信息化的技术已经融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的生活逐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也将迎来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新篇章。相比传统的施工模式,信息化的建造模式将颠覆以人为主的施工概念,规避传统施工方式的弊端,搭建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效沟通的平台。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充分展示了数字化科技对我们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由此,“数字化”一词,俨然成为了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象征。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三维电子模型在建筑表现方面的运用已经不再陌生。随处可见的电脑渲染表现图和多媒体动画早已让人们领略到数字化表现媒介的无穷魅力。

BIM私有云平台。

在平安机电总承包项目中,就广泛地采用了基于BIM的数字化建造技术,这是项目部为实现信息化建造迈出的重要一步。比如超高层虚拟仿真施工技术、CFD气流组织模拟、测量机器人指导机电管线施工技术、基于BIM的产品预制加工技术等都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先进建造技术。

基于BIM的数字化建造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建造前输入数据建立模型,进行模拟。超高层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就是对安装的环节进行精细化建模,对运输路径进行BIM模拟,对行进路线位置进行复核,判断方案是否满足现场条件;通过模拟安装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关的配合条件,明确施工工序,指导现场施工安排。而CFD气流组织模拟则是合理的设备布局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气流组织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进行优化设计方案,就能消除设备安装后期整改的隐患,保障业主及项目的利益。

通过BIM模拟出合理的安装方案后,就可将其安装的数据从BIM数据库中导出,再与信息化的电子产品相结合,进而实现部分机械化施工。测量机器人指导机电管线施工技术、基于BIM的产品预制加工技术就是与BIM技术结合的典范。BIM技术与测量机器人的结合,拓展了BIM技术在机电施工行业上应用,打破传统机电施工的壁垒。两者之结合,在技术上展现出其在行业内的先进性,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施工精准度。测量机器人结合BIM在机电综合管线施工中的应用,是BIM指导现场施工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推动数字化建造施工的重要一步。

预制化加工技术是另一项依据BIM改变现场施工方式的技术,主要是通过软件将BIM模型转换成装配图,交付工厂下料加工,形成装配件,利用定制的吊笼运至现场组装施工。相对现场加工,工厂化预制的优势明显,不受天气影响,也不受场地的限制,待现场工作面具备的第一时间,即可将预制好的管段及组合件运至现场进行安装;而且现场安装施工减少对技工的依赖性;同时还减少了现场动火焊接、机械加工等工序,提高机电总承包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这两项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也必将促进行业内先进技术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互联网+管理

管理是平安机电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管理工作才能把握全局,确保施工进度。然而,由于平安项目体量大、工期紧、施工现场复杂,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推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显得格外紧迫,在平安金融中心机电安装项目中逐步实现信息化是突破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难点的明智之举。如果单纯靠人工管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极容易出现误差。而以电脑替代人工,可显著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

“平安”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涵盖了项目周期的全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从前期的BIM图纸管理到对现场施工及劳务人员的管理,再到质量验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一条龙”模式。

中建三局在中国第二高楼——600米高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机电总承包项目中首次引入“BIM私有云”理念,提升计算机对大体量建筑模型搭建和管理的处理性能,并全面整合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专业分包商资源,实现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一体化。

其中,私有云平台是保证模型数据以及图纸流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卫士”,方便机电总承包统筹BIM数据及图纸的管理工作;同时项目还可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因为模型信息量大电脑硬件跟不上的问题,减少了BIM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依赖。该平台的搭建,为项目机电总承包深化设计工作、BIM技术开发应用以及信息化集成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和保障,大大提高项目机电总承包技术工作管理效率;同时也为项目大数据库的形成创造条件,更为基于BIM大数据库的深度应用(运维管理平台)奠定了基础。

如何简单迅速地实现对现场的信息化管理,这是很多同行都在思考的问题。项目部率先采用Pad版项目现场管理系统,通过Pad版项目现场管理系统与BIM建模技术结合,实现“无纸化”的现场施工管理。将最新国家规范、图集及简易的综合模型存储在平板电脑,可全面调阅查找,规范指导现场机电综合管线施工。“Pad在手,管理无忧”,通过一个平板电脑,轻松调用施工区域的简易模型,立体直观的对多个区域现场实物工程量进行复核,提高了项目机电总承包现场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

对项目劳务人员的管理、项目质量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也被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范畴中。平安金融中心高600多米,重点机房验收部位多达300余处,随着主体结构的提升,施工电梯上下一次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应用远程全息扫描验收系统后,项目管理人员、业主及监理单位可不必时时到现场、事事到现场即可把控现场,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变革。

远程视频验收系统将移动微波通讯技术、WiFi技术、芯片定位技术、全息扫描仪及BIM技术结合,通过实时芯片定位反映劳动力分布情况;通过照片视频实时传输反映施工情况和观感质量;通过全息扫描仪,直接现场扫描三维成像,监督实体安装质量,并将以上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到各类显示器上。这种远程传递可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达到施工现场作业信息化的目的;还可以将扫描获得模型数据即时反馈给深化设计员,直接测量实物安装定位,将之以BIM模型相对比,做到对现场施工的精准把控。

管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先进的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平安”项目转变传统低效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是一次革命性的尝试。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将成为二公司博弈市场的重要法宝。

互联网+运维

实现平安金融中心机电安装项目的信息化,不仅是为了方便前期的安装工作,更是为了后期的运营维护,运维管理是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投入使用后业主关注的核心,只有建立了既简洁明了易操作又舒适高效低成本的运维管理体系才能为业主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平安”项目所提倡全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是以BIM为基础的,依托于BIM的大数据库,类似一个大的口袋,囊括了的项目建设的信息。因此,建立基于BIM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其意义是深远的,为其他超高层建造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在施工阶段,项目部就充分发挥机电总承包的优势,梳理各个机电系统的逻辑关系、运行策略,收集设备的设置参数、维保措施等,以二维码为媒介,将设备物资的各项重要信息归纳整理,并建立后台数据库。

对于运维平台的开发,项目部积极调动企业内外部资源,搭建出基本的框架,并期待与业主携手,共同打造全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

该体系主要包含建筑空间及设备管理、建筑空间及设备管理、建筑资产运维管理、建筑能效管理四个板块,通过这几个板块可监测分析大楼各楼层的出租使用状态、每天的人流及用能分布,对各个功能空间的资源分配及设备的启停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实现将BIM运维平台与火灾报警、安防系统进行联动,并对相关人员实施手机推送。一旦发现紧急状况,可迅速启动安全管理预案,将损失降至最低。另外还可利用BIM大数据库建立设备物资全寿命档案,对设备物资的采购、维修、更换、报废进行全程把控;同时接口物业收费系统,将各类缴费渠道汇集,实现面对租户的一站式贴心服务。更为关键的是,能效管理可为物业的运行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它主要是建立一整套的运行数据收集及分析体系,通过专业人员对整个大楼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比对各个能耗点的不同状态下的运行数据,结合电价、管控策略等外部条件综合分析后,设定大楼整体运行最优的管控方案。说到底,构建能效管理模块其实就是为了打造“经济环保型”大楼。通过不同状态下运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不断修正大楼的整体运行策略,达到更节能的目标;而且同比和环比数据的积累,也可对运行状况做出预判,便于业主对大楼运行成本的把控。

利用科技提升建筑品质,利用BIM提升数字化建造水平,不断为国人提供更加人性化、智慧型的建筑生活,是所有建筑人的追求和梦想。30年前,中建三局深圳国贸大厦项目“三天一层楼”的主体结构施工效率为“深圳速度”书写壮丽篇章;而今,中建三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数字化建造水平为深圳建筑增添一抹色彩。从追求高速度到讲究优品质,这既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项目部不断努力的奋斗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