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报社停办仍当记者

报社停办仍当记者

时间:2024-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报社领导得知消息后,马上汇报有关领导,商讨对策。经过多方努力和商讨,结果只能按上级要求,准备从2004年1月1日起停办《普宁报》。当时突然得知《普宁报》要停办,我才意识到要为自己寻找后路。《普宁报》要停办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些稿件和照片,其中不少是来自基层、社会和群众。我按时报到,于春节后到普宁市广播电视局属下的普宁市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上班,仍然当新闻记者。

有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会突然发生,而且变化要比计划快得多。从珠海培训回来不久,一个消息传来:全国县市报要缩减,《普宁报》有可能面临停办的命运。

原来,2003年下半年,全国报刊进行全面性、大规模治理整顿,要大刀阔斧砍掉一大批县市报。报社领导得知消息后,马上汇报有关领导,商讨对策。经过多方努力和商讨,结果只能按上级要求,准备从2004年1月1日起停办《普宁报》。后来信息表明,全国400多家县市报仅保留48家。

当时突然得知《普宁报》要停办,我才意识到要为自己寻找后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汕头《羊城晚报·粤东周末》采编人员招聘广告,于是前往应聘,成为兼职记者。

《普宁报》要停办的消息不胫而走。报社人员的去向问题成了普宁市委和有关单位领导关心的话题。普宁市计生局局长方键同志在我的一次采访活动中,公开欢迎我到该单位上班,主要负责宣传工作。我与他认识于1996年4月。当时,他在普宁市政府办公室工作,随普宁市政府代表团到成都参加四川潮人海外联谊会成立大会。他是一位爱才惜才的好领导,对我一直有良好的印象。可是,我的人生志向是想当记者,结果只好婉言相谢。

2003年10月,一直对党和党的新闻事业无比向往和执着追求的我,再次向普宁报社党支部申请入党。同年11月7日,经党组织批准,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为了我的记者梦,我找到普宁市广播电视局局长陈俊良,请该局“收留”我。他表示同意我加盟普宁市广播电视局。

2003年12月30日,《普宁报》出版总第1070期。这标志着,与我们相伴而行近六年时光、连续出版了567期的《普宁报》,再一次定格在历史的时间点上。普宁报社全体同仁,依依不舍,一起向读者朋友告别,纷纷表达六年报社眷恋之情。我以《无愧无悔》为题表达自己的心境:“无愧就是对几年来的新闻工作问心无愧,无悔就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记者职业深感无悔。”

翻开这段时间出版的总共567期《普宁报》合订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一共发表文字稿件956篇(其中专题报道和专版44篇),新闻照片185张幅,同时编校第一版版面183个。这些稿件和照片,其中不少是来自基层、社会和群众。如《三名村民合办电 一度农电五毛钱》、《南阳:万众一心筑就致富路》、《老伴》(《恩爱的晚年》)、《生女生男一个样》、《这黑夜也该到头了》和《流沙中华街片区拆迁改造工程系列报道》等获奖作品就是如此。

可以说,《普宁报》六年,使我梦想成真,给我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大舞台。与此同时,《普宁报》又为我取得了一些荣誉,使我年年都有作品获奖,还光荣地被评为2001年度普宁市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我衷心地感谢《普宁报》!

与普宁报社第二届领导班子及全体同仁在一起。(赖伟杰 摄)

2003年12月30日,《普宁报》总第1070期第一版。

复刊近六年的《普宁报》合订本。

2004年1月2日,中共普宁市委组织部介绍我和原普宁报社同事杜恒春等到普宁市广播电视局安排工作。我按时报到,于春节后到普宁市广播电视局属下的普宁市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上班,仍然当新闻记者。

2004年11月,经党组织考察批准,我光荣地成为中共党员

2006年1月,普宁市广播电视局改制为普宁市广播电视台,仍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6年4月,我被安排到普宁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专题部,任专题部副主任,继续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享受副股级干部待遇。

普宁市广播电视台外景。

普宁市广播电视台主楼。

在普宁电台录音编辑室中工作。

在普宁市广播电视台电视编辑室中工作。(郑瑶瑶 摄)

与普宁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部人员(左二起)黄继龙、肖文瑶、罗云燕、郑瑶瑶、马少游、官曼萍、杨翔雁、陈景锋、杜恒春、杜可风在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