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以后,我就常常告诫自己要不懈努力,学以致用,奋发有为,当好记者,干出点样子来,做一名勤快务实的基层记者。
当记者是我的人生梦想。回乡当基层记者,是我的人生选择。我为梦想而努力奋斗,为选择而真情付出。
我时刻牢记荀子《劝学》的名言:“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也谨记华罗庚的名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总是把这些名言警句当作我的座右铭,无时无刻激励着我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我就像农田里的耕牛一样,使劲地犁呀犁;我也像花园里的蜜蜂一样,不停地采呀采。
在工作中,我突出一个“勤”字,就是“勤采写”。普宁的党政部门,普宁的市直单位,普宁的各个乡镇场街道,普宁的许多村庄,我全部跑遍了,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前往。从市区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从室内到户外,从白天到夜晚,从街头巷尾到高楼大厦,都经常有我采访的身影,也留下了我采访的足迹。在普宁这片热土上,我采访报道了各种各样的人——本地的、外地的,省内的、省外的,中国的、外国的,无论你籍贯哪里,只要你来到普宁,都成了我的采访报道对象;上班的、下岗的,从政的、经商的,打工的、务农的,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只要你工作在普宁,也都成了我的采访报道对象;富裕的、贫穷的,是男的、是女的,是老的、是少的,残疾的、行乞的,无论你高低贵贱,只要你生活在普宁,也都成了我的采访报道对象。
采访普宁市人大代表黄锦周。
采访华侨黄汉城先生。
与普宁报社同事罗莉苹在新闻采访现场。
采访小朋友。
采访残疾人朋友。
除了“勤”字外,我又力求“快”,就是“快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性是新闻工作的第一属性,“快”是新闻工作的客观要求。新闻报道要快,要突出新闻的时效性,就得争分夺秒抢时间,做到快速报道,包括快速采访、快速构思、快速写稿和快速发稿。有时候,在新闻活动采写现场,我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快速打好腹稿,又以倚马可待的速度,拟写新闻报道初稿,在活动结束之际,再做进一步修改。这样一来,现场活动结束了,我的新闻报道稿也写好了。即使是时效性较弱的通讯报道,我也是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快速报道。
比如:2002年7月26日上午,我在负责对普宁市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代表座谈会进行采访报道时,发现在会上发言的陈跃怀先生是值得跟踪报道的新闻人物,于是请示报社总编辑张丹青取得同意,于当天下午与摄影记者杜恒春对其进行深度采访。第二天,我集中时间精力写成长篇通讯稿件《退伍不褪色 实业写人生——访我市退伍军人、四海音像总经理陈跃怀先生》。该稿以第三版专版的形式与头版头条的座谈会报道同时刊发于7月30日星期二的《普宁报》上,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我在2003年7月8日《普宁报》第一版刊发了《胸怀坦荡的模范共产党员——访省模范共产党员、市农科所副所长吴卓生》之后,又受命对其进行深度报道宣传。我通过几天的深入采访,写成长篇通讯《守住一方乐土——记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普宁市农科所副所长吴卓生》,发表于7月15日第三版整个专版。再如:2010年6月12日,普宁市“铁山兰花奖”颁奖暨“救心爱心”捐赠仪式在市区隆重举行。又有一批单位和个人慷慨解囊,继续为我市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捐款献爱心,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救心爱心”行动新高潮。我迅速策划采写,在第二天晚上《社会窗口》栏目中就推出了《救心爱心见行动》专题报道,很好地突出了专题报道的新闻性。
如果说,勤快是我当基层记者的一大特色,那么,务实是我当基层记者的又一亮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务实是记者的灵魂。作为基层记者,我注重发扬务实精神,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展新闻工作。在工作中,我讲究实际,不摆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艰苦奋斗,认真采写,实事求是,客观报道。我以朴实无华的形象面对公众,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中的一员,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在采访报道中,我唯实是从,一切不切实际的东西,我都坚决说不。我注重以朴实明快的新闻文风,平实准确的新闻语言,反映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广实际经验,分享实际快乐,让受众有真实、实在的感觉。
例如:2000年7月28日发表于《普宁报》第三版的专题报道《这里依然饮水难——来自典型地氟病区的报道》,就是我新闻务实的代表作。当年7月上旬,普宁市莲花山水厂首期工程顺利通过广东省级验收投产,进一步改善市区居民生活用水,许多市民都非常高兴。但是,我们仍应清楚地看到:全市地氟病区30个村11.46万人依然饮水困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连续几天,带着一个相机,开着嘉陵摩托车,独自一人深入地氟病区采访、拍照,然后整理成前言、自来水受益人口偏少、水源污染严重、依然饮用本村地下水、四处找水买水成风和但愿早日告别饮水难六个部分,最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结果,该报道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掀起了轰轰烈烈、持续三年的全市性改水热潮。在2003年地氟病区人民用了上健康洁净的幸福水之后,我与地氟病区人民同欢乐,采写了《汩汩清水进农家——普宁市农村改水见闻》,发表于2003年10月7日《普宁报》上。后来,普宁市关工委主任、原普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秀维同志发表文章《榕水奏欢歌——普宁市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纪实》称赞《普宁报》的这一专题报道“实话实说”。
时至今日,我对自己多年来勤快务实当好一名基层记者,感到非常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