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唯物而知勤劳务实

由唯物而知勤劳务实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针对治国官员而提出的,这就是廉洁奉公、反对腐化、知耻自爱的具体要求。[3]中华民族正是在唯物辩证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在勤于学习、勤于劳动、爱物节俭、坚忍求实、锲而不舍的哲理弘扬和激励下,才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同时亦为全人类的历史进步,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一、由唯物而知勤劳务实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从其一产生的时候,就公开宣称了它的唯物性和求实性,说其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及人类社会万物变化轨迹而产生的,其所论的“天、地、人”俱为物质,这是中国古典哲学唯物本质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唯物求实就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精神内容之一。所以,轩辕黄帝治国,就强调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指出“知地宜,顺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斂有度,则民富”,民富则国强。此中的“顺时而树”就含有“勤”的意思,勤劳才能生财。“节民力以使”,说的就是“俭”,只有勤而又俭,才能致富。这是理财方面开源与节流的辩证统一观,阴阳互根互依观。同样,虞舜帝亦大力倡导“克勤于邦,克俭于家”[1]的精神,这是中文里“克勤克俭”一语的由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针对治国官员而提出的,这就是廉洁奉公、反对腐化、知耻自爱的具体要求。在普通民众,就是勤劳光荣,浪费可耻,就是爱护公私财物的思想道德风尚。

唯物的本身就是求实,然而在纷纭复杂的人类社会里,在变幻莫测、万象纷呈的事物中,真正能够做到名副其实、有真知灼见,既唯物而又辩证地对待一切问题、处理好事情却并不容易。所以,《黄帝经·经法·名理》就说:“天下有事,必审其名,名正而循名,究理之所之,是必为福,非必为灾。是非有分,以法断之。”《称经》篇又言:“内事不知,不得言外。细事不察,不得言大。”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在纷纭复杂、变幻莫测、万象纷繁的事物中,能够做到唯物、辩证、求实,其中就有法则,这便是学问。有了学问,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地观察、认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因此,要做到唯物求实,就需要有坚忍的毅力进行学习。故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中华民族正是在唯物辩证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在勤于学习、勤于劳动、爱物节俭、坚忍求实、锲而不舍的哲理弘扬和激励下,才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同时亦为全人类的历史进步,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