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列御寇(二十一章)

列御寇(二十一章)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贵老,犹衰老也。出异,谓表示惊奇。过了不久,伯昏瞀人到了列子家里,门外脱的鞋都堆满了。古代的(圣)人,取法天道,而不取法人道。慎重地使用兵戈,行动就有救;仗恃兵戈,就趋于灭亡。⑥太宁,至寂之道。你(小人)的知识放在琐细的事务上,而不知道无上宁静的境界。反于宋,见庄子。宋国有个名叫曹商的人,他为宋王出使到秦国。曹商回到宋国,去见庄子。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曰:“吾惊焉。”

曰:“恶乎惊?”

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

伯昏瞀人曰:“善哉,观乎!汝处己,人将保汝矣。”

无幾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

宾者以告列子。

列子提屦,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性,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注释】

【译文】

列子往齐国去,走到半路就回来了,在路上遇见了老师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问列子说:“你为什么回来了呢?”

列子说:“我受到惊骇了。”

伯昏瞀人又问:“你为什么受到惊骇了呢?”

列子说:“我在十家卖浆的地方喝浆,就有五家先给我送浆来了。”

伯昏瞀人又问:“像这样,你为什么惊骇呢?”

列子说:“他们内心忠诚不懈,容色重重发光,从外表上安抚人心,使人轻鄙衰老,而调剂了积存的忧虑。那卖浆的人,只不过为了卖点浆食,赚几个钱,他们营求的利润很薄,施行的计划很小,可是他们还要这样,何况大国之君呢?国君在身体是要勤劳国家的,智谋是要穷究政务的。他们将要让我担任事务,要教我做出功绩。我所以感到惊骇。”

伯昏瞀人说:“你的观察太好了!你休息休息吧,人们都将要归附你了。”

过了不久,伯昏瞀人到了列子家里,门外脱的鞋都堆满了。伯昏瞀人面朝北立着,拄着拐杖,拐杖几乎抵到了下巴;立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就走出门了。

传达的人告诉了列子。

列子提着鞋,光着脚,就往外跑,到了门口,问伯昏瞀人说:“老师既然来了,为什么不给我放下药石之言呢?”

伯昏瞀人说:“算了吧!我本来就告诉你说:‘人们将要归附你’,果然人们都归附你了。并不是你能够使人归附你,而是你不能够使人们不归附你。你为什么对于别人对你的态度感到愉快表示奇怪呢?如果因为有所感触,就动摇了你的本性,这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跟着你学习的人,他们是不会劝告你的。他们那些小话,都是给人的毒药。你自己觉察不到,会悟不到,怎么能够和人们共成大事呢?工巧的人要吃苦,聪明的人要担忧;没有才能的人没有什么追求,吃得饱饱的到处遨游,飘飘荡荡的好像是没有维系的船舟。这便是心里空空而任情遨游的人。”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祇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

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墨。十年,而缓自杀。

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

【注释】

①缓,名也。②裘氏,地名。③祇,适也。言适三年而成也。④三族,谓父、母、妻族也。⑤“墨”,本作“翟”。⑥阖,何不也。阖,通“曷”,何不也。⑦良,缓对弟自谓也。⑧“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也,而况今之人乎”四句,原在《知北游》篇“颜渊问乎仲尼”章,马叙伦以为本章错简,甚是,今移于此。

【译文】

郑国有个名字叫作缓的人,在裘氏读书,三年的工夫,缓就成为儒者。黄河浸润出去了九里,德泽普及到三族。

他让他弟弟学习墨家。儒家和墨家互相争辩,他父亲帮着墨家说话,三年之后,缓就气得自杀了。

他父亲梦见了他。他对父亲说:“使你儿子(弟弟)学习墨家的,是我。你何不试看他哥哥(我),已经结成秋柏的果实了!”

这造物者报应一个人,不是报应他那个人,而是报应那个人的天性。他有什么天性,就使他学习什么。如果有人以为自己比别人特殊,因而鄙视自己的父母,那就好比同人们在一个井里喝水而互相揪打一样。君子之人,像儒家和墨家的大师,向来就是用是非互相排挤的,何况是现在的人呢?所以说:现在世界上,都是缓这样的人。虽然是有德之人,也不愿意这样做,何况是有道之人呢?古来把这个叫作逃脱自然的法则。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注释】

①所安者,天也;所不安者,人也。

【译文】

圣人安于自己所安的(天道),不安于自己所不安的(人为);众人安于自己所不安的(人为),不安于自己所安的(天道)。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

【注释】

①知道,复词,道,亦知也。“知道”连用,此为最古。

【译文】

庄子说:知道,容易;不说,困难。知道而不说,便是合于天道;知道了就说,便是合于人道。古代的(圣)人,取法天道,而不取法人道。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注释】

①朱,姓也;泙漫,名也。益,名也。②单,尽也。

【译文】

朱泙漫跟着支离益学习宰龙,耗尽了千金家财,三年,技术学习成了,可是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技巧。

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慎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

【注释】

①慎,或作“顺”。②求,为“救”省。

【译文】

圣人不把必然看作必然,所以用不着兵戈;众人把不必然看作必然,所以经常动用兵戈。慎重地使用兵戈,行动就有救;仗恃兵戈,就趋于灭亡。

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不知太初。

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瞑乎无何有之乡

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太宁

【注释】

①小夫,犹小人也。②苞苴,有(犹)苞裹也;竿牍,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修意气也。③蹇浅,谓浅鄙之事,与“小夫之知”义合。④“宇宙”下本有“形累”二字。⑤“瞑”,本作“冥”。⑥太宁,至寂之道。

【译文】

小人的知识,离不开礼品馈送、书牍往来,被一些浅陋的事务耗尽精神;可是他却想着兼济大道和万物,混同有形和无形;像这样的人,他是被宇宙事物所迷惑,而不知道太初妙境。

那圣人,把精神返还到没有元始的境界,甜蜜地睡眠在一无所有的乡庄。

水从杳无形迹的地方流出,发泄到清澄明澈的地域。可怜哪!你(小人)的知识放在琐细的事务上,而不知道无上宁静的境界。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名叫曹商的人,他为宋王出使到秦国。他去的时候,宋王给了他几辆军车;秦王喜欢他,给他增加到一百辆军车。

曹商回到宋国,去见庄子。他对庄子说:“那居住穷闾陋巷之中,困窘得去编草鞋卖,弄得形容枯槁,面黄肌瘦的,是我曹商所浅短的;一见到大国之君,出门就有一百辆军车跟随着,是我曹商所擅长的。”

庄子说:“秦王有病,召唤医生;那给他开刀挤脓疮的,可以得到一辆军车;那给他舔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军车。所医治的病越卑下,所得到的军车数就越多。您莫非是给他医治痔疮了吧?怎么得到的军车这么多呢?您走开吧!”

鲁哀公问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幹,国其有瘳乎?”

曰:“殆哉!圾乎!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女与予、颐与误而可矣。今使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为后世虑,不若休之。难治也!”

【注释】

①贞、“桢”通。桢幹,犹言栋梁也。②圾,危也。③旨,意旨。④彼,百姓也。颐,养也。误,疑借为“娱”。

【译文】

鲁哀公问颜阖说:“我想起用孔子作为国家的栋梁,国家就会有救了吧?”

颜阖说:“那可非常危险啊!孔子正在致力于繁文缛节,干着华言巧语的事,只注意到一些枝枝节节的事务,他用违矫本性的办法来教示人民,而不认识人民,不相信人民。他是禀受于心,制宰于神,这怎么能够居于人民之上呢?对于人民,应该仁爱和赈济他们,安养和娱乐他们,然后才行。现在,使人民离弃真实,学习虚伪,这不是教示人民的办法。为了后世打算,还是不如不用他好。他是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

【注释】

①夫能施求报,商客尚不齿理。

【译文】

布施于人,而忘却不掉,这是不合乎上天布施之意的,商人都不理这种人;虽然因为在事务上不得不理他,但是在理智上却是不愿理他的。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之。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注释】

①金,谓刀、锯、斧、钺;木,谓捶、楚、桎、梏。②宵人,犹小人也。③食,如“日月食”之“食”,谓消蚀也。

【译文】

作为外体刑法的,是金属和木质的刑具;作为内心的刑法的,是行动和过失的束缚。小人遭到外体刑法的,金属和木质的刑具就讯问他们;遭到内心刑法的,天地阴阳之气就侵蚀他们。那免掉外体和内体的刑法的,只有真人才能做到。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而懁,有坚而缦,有缓而釬,故其就义若渴,其去义若热。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注释】

①若,犹而也。②“有顺而懁”,本作“有顺懁而达”。③缦者,“慢”之假字;釬者,“悍”之假字。坚强而又惰慢,舒缓而又桀悍,故为情貌相反也。④侧,或作“则”。则者,法则也。

【译文】

孔子说:一般人的内心,比山川还凶险,比天时还难推测。天时还有春、夏、秋、冬、昼、夜的定期,可是人却看不透他的外貌,测不透他的内心。所以,有的外貌恭谨,而内心骄溢;有的外貌善良,而内心恶劣;有的外貌慎重,而内心急躁;有的外貌坚强,而内心怠慢;有的外貌迟缓,而内心凶悍。所以,他趋向正义,就像渴了想水;抛弃正义,就像热了避火。

所以,君子对于人:长久使用他,就观察他的忠心;短期使用他,就观察他的敬意;烦劳使用他,就观察他的才能;贸然使用他,就观察他的机智;急促和他约会,就观察他的信用;交付给他钱财,就观察他的仁心;把急难告诉给他,就观察他的节操;让他醉酒,就观察他的法度;让他男女杂居,就观察他的容色。这九项征验具备,坏人就判断出来了。

正考父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

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钜,再命而于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

【注释】

①正考父,宋湣公之玄孙,弗父何之曾孙。②三命,公士一命,大夫再命,卿三命。伛,背曲也;偻,腰曲也;俯,身俯于地也。言爵愈高而身愈下也。③而夫,彼人。④吕钜,矫貌。⑤儛,“舞”之俗字。⑥成玄英:诸父,伯叔也。⑦唐,谓尧也;许,谓许由也。协,同也。

【译文】

正考父第一次受到爵命,就曲下了背;第二次受到爵命,就弯下了腰;第三次受到爵命,就低下了头;顺着墙根走路,谁敢对他不礼貌呢?

像那种人,第一次受到爵命,就骄矜起来;第二次受到爵命,就在车上舞蹈起来;第三次受到爵命,就呼唤叔叔伯伯的名字了;谁和唐尧、许由相同呢?

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眼。及其有眼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

【注释】

①“眼”,本作“睫”。②而,犹则也。

【译文】

奸恶没有比布施出于有心、而且心中有眼睛再大的。如果心有眼睛,就要在内心看人;在内心看人,是要做坏事的。

凶德有五,中德为首。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为者也。

【注释】

①五,谓心、耳、眼、鼻、舌也。德,谓本能也。中德,心之本能也。②好,爱也。

【译文】

人的凶恶本能有五种,而以中心的本能为首领。什么叫作中心的本能呢?中心的本能,自己总是喜爱自己,而指责其他有所不为的人。

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是以穷。缘循、偃佒、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达。

【注释】

①美,善也。②循,顺也。③偃佒,即“偃仰”。犹言俯仰从人也。

【译文】

人的穷困有八个极端,显达有三个必然,就如同形体有六腑一样。

善良、须髯、高大、魁伟、健壮、秀丽、勇猛、果敢,这八项都超过别人,因而要受到穷困。

事事依从别人,事事看人脸色,畏畏缩缩地感到不如别人,这三项都做到,就能够显达。

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

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

【注释】

①傀,伟也。②肖,小也。③大命,谓天命之精微;达之,则委随于自然而已。小命,谓人各有命;达之,则安于所遭,亦无怨怼。

【译文】

聪明颖悟,就能够通达外物;勇于行动,就受到多数人的抱怨;施行仁义,就受到多数人的责谴。

通达性命之理的人,伟大;通达机智之变的人,渺小;通达大命(天命)的人,表现为顺从;通达小命(人命)的人,表现为忍受。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穉庄子。

【注释】

【译文】

有一个谒见宋王的人,宋王赠给了他十辆军车。他带着这十辆军车去傲慢庄子。

庄子说:“在河边有一人家,他们很穷,依靠编蒿帘子为生。他儿子在河里游泳,得到了一颗价值千金的宝珠。他父亲对他儿子说:‘拿石头来,把它砸破!那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在地下九层深水之中的黑龙的下巴底下。你能够得到这颗宝珠,必然是遇到它正在睡觉。假如黑龙醒着,你还有什么侥幸的呢?’现在,宋国的深度,不只像地下九层的深水;宋王的凶猛,不只像条黑龙。你能够得到他的车马,必然是遇到他正在睡觉。假如宋王醒着,你早就被碾得碎粉了!”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注释】

①牺,宗庙之牲也。②刍,草也。叔,大豆也。

【译文】

有人来聘请庄子。庄子回答他的使者说:“您没有见过那祭祀宗庙的牛吗?给他穿上华美的外衣,给它新鲜草和大豆吃;等到它被牵进宗庙的时候,它虽然想做个无依无靠的牛犊,还做得到吗?”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注释】

①璧,瑞玉环也。连璧,谓两环相连。②玑,珠不圆也。③赍,送也。④鸢,即今之鹞鹰。

【译文】

庄子将要死的时候,学生们打算厚葬他。

庄子对学生们说:“我把天地作为棺椁,把日月作为双璧,把星辰作为宝珠,把万物作为资送。我的葬具还不够完备吗?哪个还能比得上这个呢?”

学生们说:“我们恐怕老师被乌鸦和鹞鹰吃掉!”

庄子说:“在地上面被乌鸦和鹞鹰吃,在地下面被蝼蛄和蚂蚁吃;夺了这个的给那个,你们怎么这么偏心眼呢?”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

【注释】

①徵,应也。②功,事也。

【译文】

用不平均来平均,它的平均是不平均的;用不感应来感应,它的感应是不感应的。聪明人只有被万物所驱使,神通人才能够感应万物。那聪明胜不过神通,古来就是如此;可是愚蠢人总仗恃着自己所见到的,在别人的面前表现自己;他这样追求外物,不也太可怜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