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論衡》札記

《論衡》札記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意義是仰視貌。

《論衡》札記

望 羊

《語增篇》:“武王之相,望羊而已。”按:望羊爲聯綿詞,亦作望陽(見本書《骨相篇》),或作迷陽(見《莊子·人間世》),又作望洋(見《莊子·秋水》),又作盳洋(見《經典釋文》)。它的意義是仰視貌。《説文》四上:“瞷,戴目也。”段注:“戴目者,上視如戴然。《素問》所謂戴眼也,諸書所謂望羊也。上視則多白,故《廣韻》曰:“瞷,人目多白也。……”凡聯綿詞均不得分釋,黄暉《論衡校釋》備引諸説,大抵皆望文生訓,不可從;有的選本釋“望陽”爲“擡頭看太陽”,殊可笑噱。

《宣漢篇》:“暏奇於今,終不信然。”某注本改“暏”爲“睹”,謂“原本作暏,形近而誤”。〔32〕按:原作暏是。《説文》:“暏,旦明也。”(段玉裁謂即曙之本字,王念孫謂“暏之言著也”)引申之有顯現之義。《荀子·天論》:“珠玉不暏乎外,則王公不以爲寶。”此即用暏之顯現義,俗本改爲睹,非是。〔33〕“暏奇於今”,謂奇迹顯現於當今也。

《宣漢篇》:“是故觀於alt不虞魯,遊於楚不歡宋。”由虞、歡對文,知其字義亦必相類。今謂虞即娱之借字,虞、娱古通用。《吕氏春秋·慎人篇》:“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故許由虞乎潁陽而共伯得乎共首。”又《盡數篇》:“白節虞歡。”《忠廉篇》:“利不足以虞其意。”諸虞字皆娱之借。《莊子·讓王篇》“虞乎”作“娱於”,是虞、娱通用之證。《文選·羽獵賦》:“創道德之囿,弘仁惠之虞”,李善注:“虞與娱古字通。”段氏《説文》“虞”字注:“凡云樂也安也者,娱之假借也。”《説文》:“娱,樂也。”又:“歡,喜樂也。”歡、娱爲同義詞。

媚 稱

《宣漢篇》:“非以身生漢世,可褒增頌嘆,以求媚稱也。”按:媚稱乃同義複詞,稱亦媚也。《論衡注釋》册三,頁1103:“媚:喜愛,寵幸。稱:贊賞。”按:釋稱字誤。《爾雅·釋言》:“稱,好也。”《文選》卷一三,謝惠連《雪賦》:“侔色揣稱,爲寡人賦之。”李善注引《爾雅》亦曰:“稱,好也。”好、媚義近。又本書《逢遇篇》:“形佳骨嫻,皮媚色稱。”媚、稱對文,知稱即媚也。媚稱一詞在本書中又倒言之曰稱媚,見《定賢》、《程材》、《幸遇》、《逢遇》諸篇。總之,稱字均爲媚好之意,而不作贊賞解。

《論死篇》:“物與人通,人有癡狂之病,如知其物然而理之,病則愈矣。夫物未死,精神依倚形體,故能變化,與人交通;已死,形體壞爛,精神散亡,無所復依,不能變化。夫人之精神,猶物之精神也。物生,精神爲病;其死,精神消亡。人與物同,死而精神亦滅,安能爲害禍?設謂人貴,精神有異,成事:物能變化,人則不能,是反人精神不若物,物精神奇於人也。”

按:這段文章很費解,細審文意,關鍵在一“物”字,今謂此物字乃是鬼魅、狐魅之意。“物與人通”,即是説鬼魅或狐魅附於人體,故人乃有癡狂之病也。本書《古代漢語詞義札記(一)》説“物”字之義甚詳,此不具論。

處 處定 定處

《實知篇》:“論損益,言‘可知’;稱後生,言‘焉知’。後生難處,損益易明也。”

按:處殆虞之借字,猜度、擬測之意也。本書《定賢篇》:“然而不能處定是非,辨然否之實。”《骨相篇》:“而以定處來事之實。”定處、處定,均二字一義,處、定均有測擬或決斷之義。《國語·晉語》:“蚤處之。”韋注:“處,定也。”

處之決斷義,漢、唐時習見。《漢書·谷永傳》:“臣愚不能處也。”師古曰:“處謂斷決也。”《李廣傳》:“吏當廣亡失多,爲虜所生得。”師古曰:“當謂處其罪也。”又本書《訂鬼篇》:“故巫之審者,能處吉凶。吉凶能處,吉凶之徒也。”《薄葬篇》:“故其立語不肯明處。”“陸買之論兩無所處。”諸處字均爲決斷義。又孫詒讓《札迻》卷一二謂處字有審察平議之義,審察平議與測擬決斷義實相通。

暫 見

《實知篇》:“讖書秘文,遠見未然。空虚暗昧,預睹未有。達聞暫見,卓譎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

按:暫者猝也,暫見即猝見。暫字古有猝義。詳本書《古代漢語詞義札記(一)》“暫”字條,又本書《講瑞篇》:“卒見暫聞”,卒、暫對文,則暫即卒(卒即猝然)也。本書《四諱篇》:“暫卒見若爲不吉”,暫卒乃同義複詞,暫即卒也。

卓 異

《知實篇》:“與天地談,與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謂神而先知,與人卓異。”

按:卓爲逴之借字。《説文》:“逴,遠也。”又:“迥,遠也。”逴、迥爲同義詞。逴異者,迥異也,猶今言迥然不同,差距很大。

《對作篇》:“文露而旨直,辭奸而情實。”按:奸者犯也。《説文》:“干,犯也。”“奸,犯淫也。”犯即犯顔直諫之犯。文露則辭犯矣。劉盼遂謂奸(姦)爲蔅之簡寫,黄暉謂奸爲訐之訛,並改字爲説,似不可從。

《自紀篇》:“獄當嫌辜,卿決疑事。”按:當謂處其罪也,此義漢時習見。《史記·張釋之列傳》“廷尉奏當”,“而廷尉乃當之罰金”,“奏當棄市”,“廷尉當是也”,“乃許廷尉當”,又《李將軍列傳》“吏當廣所亡失多”,又《蒙恬列傳》“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諸當字均爲處決之意。又《漢書·路温舒傳》“蓋奏當之成”,師古曰:“當謂處其罪也。”《賈誼傳》“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以重法者”,如淳曰:“決罪曰當。”《陳湯傳》“廷尉增壽當是”,師古曰:“當謂處正其罪也。”又《後漢書·周嘉傳》“當下蠶室”,本書《對作篇》“仲舒當死,天子赦之”,《福虚篇》“則庖厨監食者法皆當死”,《禍虚篇》“罪至當死”,諸當字均謂處決其罪也。

荴 露

《自紀篇》:“玉隱石間,珠匿魚腹,故爲深覆。……及出荴露,猶玉剖珠出乎?”又云:“筆辯以荴露爲通,吏文以昭察爲良。深覆典雅,指意難睹,唯賦頌耳。”黄暉《論衡校釋》云:“疑當作形露,下文‘筆辯以荴露爲通’,誤同。”劉盼遂《論衡集解》則謂“荴字不見於字書,疑爲核字之誤,核露者顯著之義。下文‘筆辯以荴(引者按:《論衡集解》作護,疑爲荴字之誤)露爲通’,亦與此同。”按:二説均失之武斷,荴字與形、核二字之形體、聲音均不相近,無由致誤。今考《漢書·外戚傳》載武帝悼李夫人賦云:“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弭章。”李奇曰:“荴音敷。”孟康曰:“夫人之色如春花含荾敷散,以待風也。”由李、孟二注,可知荴字有敷字之音與敷散之義。今謂荴露之荴亦應作如是解,荴露即敷散、顯露,引申之則爲顯豁醒目之意。此詞實與上下文之“深覆”對應。深覆者,幽隱不顯之謂;荴露者,顯豁醒目之意。

袒 謫

《自紀篇》:“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滃得鞭。”

按:“袒謫”費解,注家每訓袒字爲裸露,釋“袒謫”爲露出皮肉挨打,似未盡允愜。頗疑袒乃儋(俗寫作擔,又省作担)之借字。《説文》:“儋,何也。”何即負荷之荷,即擔載、承受之意。“皆以過失袒(擔)謫”,謂皆因過失而承受責罰也。“袒謫”與下文“得鞭”文相儷偶,均爲動賓結構。

閲 錢

《自紀篇》:“稻穀千鍾,糠皮太半;閲錢滿億,穿決出萬。”

按:閲疑讀爲穴。閲、穴古通,《詩·曹風·蜉蝣》“蜉蝣堀閲”,閲即穴也(此據段玉裁説,見《説文解字注》)。宋玉《風賦》“空穴來風”,《莊子》作“空閲來風”。是二字通用之證。“穴錢”者,窖藏之錢也。古代用金屬幣,故可以窖藏。“閲(穴)錢滿億,穿決出萬”,意謂窖藏之錢雖多,然多爲朽壞者。穿決乃壞爛之義。《後漢書·耿弇傳》:“衣屨穿決,形容枯槁。”穿決即壞爛也。

又考《漢書·張湯傳》云:“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如淳曰:“瘞,埋也。”閲錢亦猶瘞錢也。

今人孫人和謂閲錢即數錢之意。然“閲錢滿億”與“稻穀千鍾”爲對文,數錢爲動賓結構,則與上文“稻穀”不類矣。孫氏又謂稻穀當作舀穀,以證成其閲錢即數錢之説,然無端改字,恐亦未足信也。

俱 旅

《自紀篇》:“樂與夷俱旅,不貪與蹠比迹。”按:俱旅爲同義複詞,旅亦俱也。《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注云:“旅,俱也。俱進俱退,言一也。”《公羊傳·定公四年》:“朋友相衛而不相迿。”何休注:“迿,出表辭,猶先也。”徐彦疏:“表者謂其戰時旅進旅退之限約,迿者謂不顧步伍勉力先往之意。”此所謂“旅進旅退”者,謂軍紀嚴明,進退一致也,旅亦俱義。“樂與夷俱旅”者,意謂樂與伯夷俱進俱退也。


(原載《訓詁叢稿》頁57—6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