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劉永濟集》後記

《劉永濟集》後記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當此之際,《劉永濟集》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這不禁令我們悲喜交集,感慨萬端。爲此,敦促我們儘快出版《劉永濟集》。爲保全父親著作,出版《劉永濟集》,既是父母、也是我們子女最大的心願。此次《劉永濟集》的成書,要感謝武漢大學的支持和幫助。爲此,特插一小照於《文心雕龍校釋》中。

今年是父親劉永濟教授誕辰122周年,又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不幸去世的43周年。當此之際,《劉永濟集》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這不禁令我們悲喜交集,感慨萬端。

父親劉永濟,字弘度,别號誦帚,湖南省新寧縣人。他出生於1887年12月25日,正值晚清社會發生激烈變革的前夜。曾祖父劉長佑,晚清朝廷重臣,歷任雲貴總督、直隸總督等職。祖父劉思謙,曾在廣東、雲南省擔任知縣。受到家風的熏陶,父親自幼喜愛文學,先後就讀於湖南長沙明德學校、上海復旦公學、天津高等工業學校、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辛亥革命後,在上海曾就學於著名詞人況周頤(蕙風)、朱祖謀(彊村)門下,深研詞學。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他先後任教於湖南長沙明德學校、東北大學、武漢大學。1942年至1949年,擔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並主持建立了武漢大學文科研究所,兼任研究所所長。又曾在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短期執教。1956年,經教育部批准,評爲高教一級教授。

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災難中,年已79歲高齡、卧病在床的父親,作爲“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批鬥,並被抄家,於1966年10月2日含冤而逝。1966年12月24日母親黄惠君亦含恨而殁。家庭慘遭如此横禍,凝聚着父親心血的著作、書信、日記以及手批藏書、典册亦皆流落散失,自然難以保全。

1979年5月15日,武漢大學爲蒙冤去世的父親平反昭雪,並補行了莊嚴隆重的追悼大會。母親亦於同日平反昭雪并舉行了追悼大會。

1985年4月25日,武漢大學爲父母建墓於武漢市九峰山陵園,並爲父母合墓立碑。此乃武漢大學建校百年,首次以學校名義,爲教授夫婦的合墓立碑。

父親畢生致力於教育與學術研究,他執教上庠,篤志學問,勤於著述。他撰寫的著作,生前公開出版的專著有《文學論》、《國風樂府合選》、《宋代歌舞劇曲録要》、《十四朝文學要略》、《屈賦通箋·箋屈餘義》、《文心雕龍校釋》等六種。另有大量著作以武漢大學講義的形式印行。此外還有大批學術論文、詩、詞發表於各報纸、雜誌。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經大姐茂舒、姐夫皮公亮整理出版發行的著作有十種:

1.《誦帚庵詞集兩卷》,武漢大學印刷廠1980年10月影印。

2.《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

3.《詞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

4.《元人散曲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5.《唐人絶句精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

6.《屈賦音注詳解附屈賦釋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

7.《十四朝文學要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8.《劉永濟詞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9.《微睇室説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

10.《雲巢詩存·默識録》,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上述著作,遠非父親畢生著述的全部。其内容涉及文學、史學、文字、目録、校勘等衆多領域,無一不是精品;在學術界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003年8月21日,武漢大學人文科學學院特爲父親召開“劉永濟與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内外的七十多位文史專家、學者,對父親的學術成就作出了高度評價。與會學者一致反映,劉永濟教授的一系列著作是近代文史領域重要的學術遺産,也是當代教學、科研不可缺少的參考書。可惜除《唐人絶句精華》外,全部著作均已絶版多年,難以覓得,只能輾轉複印以滿足急需。爲此,敦促我們儘快出版《劉永濟集》。

爲保全父親著作,出版《劉永濟集》,既是父母、也是我們子女最大的心願。但要完整收集文稿和整理出版,面臨很大、很多的困難。

此次《劉永濟集》的成書,要感謝武漢大學的支持和幫助。爲便於父親遺著的整理,胡德坤副校長(歷史學院世界史教授、博士生導師)特批退還學校所藏父親有關圖書、手稿、講義。2004年2月29日,武漢大學圖書館送還了共計122種396册文献,並提供了四十餘萬字講義的清晰影印件。三年多來,我們從中清理出載有父親手批眉識的珍貴藏書、典册共計130册。

2005年、2006年,胡德坤副校長率領社會科學部負責人和文學院教授,代表學校和文學院,先後兩次到深圳我家進行座談,商定有關遺著的收集辦法及出版事宜。

武漢大學還撥出專款,由檔案館派人前往湖南長沙、吉首等地收集文稿。成效雖不理想,但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和鼓勵。

這次出版《劉永濟集》所用的文稿,來源有二:一是已經出版的專著及公開發表的詩、詞、文論,二是部分未出版的講義、手稿。

目前,父親的許多講義、手稿、書信尚未收集齊全。其中,已定稿或未定稿的遺著散失甚多。例如:《屈賦音注詳解手稿定本(正本)》佚失(注:1983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屈賦音注詳解附屈賦釋詞》,是用副本出版的;《校字記》從闕,見該書第208頁及出版説明);父親研究屈賦五種之最後一種《我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總結》定稿佚失;《文心雕龍詞典》未定稿佚失。以及其他著作手稿,至今還未收集到,只能暫付闕如。

父親生前藏書也佚失甚夥,其中他研讀最爲用功的《劉舍人文心雕龍十卷》上册1—4卷佚失。此書爲梁劉勰撰、北平黄叔琳注、河間紀昀評。先父詳注於天地頭、字裏行間。爲此,特插一小照於《文心雕龍校釋》中。父親攻讀之勤奮,歷歷可見,感人至深。

在父集文稿的收集、聯繫出版中,得到許多師友、後學者的熱情幫助,各盡其能,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要感謝父親生前同事、摯友的子弟們,他們是:著名文學家吴宓教授之女吴學昭老師(《吴宓日記》《吴宓詩集》《吴宓書信集》的整理注釋者),在父集出版的全過程中,她以高超之聰明才識,給予了切實的指點和幫助;著名數學家李國平教授之子李工真(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忙之中承擔撰寫《劉永濟先生傳略》;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教授之子唐剛卯(湖北省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爲了父集的出版,多方聯繫出版社,直至定妥;著名語言學家李格非教授之子李也周(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通過各種渠道爲父親收集字畫、書信、文稿,並製作成光盤,又將我曾祖父劉長佑所書條幅複製如新……

與此同時,我們誠懇地感謝武漢大學檔案館原館長徐正榜先生,以館藏檔案資料爲依據,爲父親首次撰寫《年譜》,對父親畢生的“爲人、爲學、爲事”資料進行搜羅整理,使父親的生平事蹟有了清晰的脈絡和可靠的依據。讀過年譜,我們對父母又新增了許多認識。徐正榜先生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重新收集整理了《誦帚詞集·雲巢詩存》,收入了現在所能找到的全部詩詞和著述。

父集的出版,還得到許多資深教授的鼎力相助。他們以廣博精深的學識,指導並參與了文稿的整理、校訂、標點等具體工作,參與了詩、詞、年譜的詳盡審定工作。他們是武漢大學文學院的李中華、羅立乾、熊禮彙、宗福邦、陳美蘭、唐榮昆教授和暨南大學文學院的劉紹瑾教授。在此,謹向各位教授及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父集出版工作的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幾年來,二十餘家圖書館、檔案館爲父親文集提供了文稿。其中湖北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東北大學檔案館爲父親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作品提供了完好的各種珍貴版本。同時還查出當年的盜印本,詳見《劉永濟集》第九種《文學論》版本彙編。

父集的出版,還要深深感謝當年冒着風險,爲父母送回文稿和字畫者。那是在父親遭到批鬥、被抄家以後,我家處境極爲險惡。武漢大學中文系原黨委副書記、老師彭未成先生在垃圾堆裏撿到字畫條幅一卷送來;原中文系寇國成同學拾到並送回原家中珍藏的父親手抄詞集一本。我們還在家門前拾到過文稿。他們的作爲使我們在黑暗裏看到了一線光明,在寒夜中得到一絲温暖,重拾着生的希望。他們正直、善良的行爲,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中。

父集的出版,還得到大姐茂舒的長子皮知遠先生,堂姐劉容、堂姐夫陳暄將軍(抗日將領)次子陳書良教授以及全體劉永濟親屬的積極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深切致謝!

常常懷念父親!他禀賦豁達、堅忍而樂觀。爲了昌明國粹,弘揚學術,常以人生“前有千年,後有千年”的信念,忍辱坎坷,攻讀不停,創作不止。又樂於書法、篆刻,不論書於紙、篆於石,風格獨到,個性非凡。常品議紙質,尤鍾情於灑金宣紙。藝技之精彩,讓人歎絶!但見封面。

最後,我們懇請個人或單位爲《劉永濟集續集》、《劉永濟書信集》,提供文稿、函件或線索。能盡力彌補缺失、完善文本,實不勝感盼之至。

劉茂新於深圳

2009年9月28日

郵址:maoxinliu@126.com

   zengzuqin@126.com

【注释】

[1]孔子不言性與天道,蓋皆在文章中體現出來也。

[2]《中庸》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説,其節目之煩苛,有窮年白首而不得通者。

[3]《知音》:“夫麟鳳與麏雉懸絶,珠玉與礫石超殊。”

[4]《序志》:“茫茫往代,既沈予聞,渺渺來世,倘塵彼觀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