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约化发展

集约化发展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江苏也确立了“三集中”战略,并作为指导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新思路。实践证明,“三集中”建设推动了小城镇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实现小城镇区域范围内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途径。
集约化发展_小城镇发展研究

5.4.6 “三集中”建设继续推动小城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与要素都有从无序分散状态不断向有机联系状态演进的过程与趋向,并逐步形成一定的组织与结构。空间也是一样的,人口、聚落、产业等要素一开始都是比较分散、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上,相互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空间功能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人口、聚落、产业有集中发展的趋势,会形成规模、等级、职能分工明确的空间组织(张小林,2004)。为了顺应这种趋势,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以园区为载体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壁垒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发展。199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三集中”正式确立为指导郊区城镇化的基本方针,自此以后,“三集中”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2000年,江苏也确立了“三集中”战略,并作为指导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新思路。

在小城镇“三集中”建设中,江阴市新桥镇是较为典型的成功案例。2001年,新桥镇提出计划用8年(2001—2008)左右的时间完成“三集中”工程。依据规划,2008年全镇人口将达到8万人。规划将全镇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工业集中区、生态林区和商贸居住区,并将全镇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娱乐区等各项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实施布局。到2004年,各项工作初现成效,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方面,目前已建成新桥花园(220000 m2)、蕾下小区(58000 m2)以及阳光公寓、阳光花园(80000 m2),总计完成3000户农民的集中居住;农业向规模经营顺利推进,以阳光集团为龙头的生态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工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已基本完成,2003年工业产值95%来自工业集中区;小城镇建设同步跟进,镇区道路网已基本完成,文教、卫生、服务设施已按总体规划要求逐步建成。

实践证明,“三集中”建设推动了小城镇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实现小城镇区域范围内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途径。只有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才能实现农民身份的战略转移,才能促使镇村的合理布局,为小城镇发展创造合理的发展空间;只有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才有助于提高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才可能做到文明生产,防止环境的污染和被破坏,同时在产业集聚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区域的增长极核,带动周边乡镇的协同发展;只有实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才有可能实现农业产业的技术转型、农业产业的结构转型和农业产业的组织转型,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产出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