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团企业集约化资产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集约化资产管理模式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资产集约化管理的初级形式,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设立资产管理规范机制等措施加强对集团企业资产的管理。集团企业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对集团企业的全部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和垂直的管理。集团企业内部各子公司独自使用设备设施,并未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即各子公司在资产管理上并未通过集团企业的资源共享取得优势。

3.4 集团企业集约化资产管理模式

3.4.1 概述

资产是保证集团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资产,集团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集团企业作为多级法人组成的多层次的联合体,资产“链节”较长,为更好地发挥其整体竞争优势,集团企业已意识到资产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当前,集团企业的资产管理大多侧重于在集团公司建立统一、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加强对子公司资产的监管。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集团企业运营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集团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之间的集成与协同,实施集团企业内资产的集约化管理已成为当前集团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趋势。

实施集团企业资产的集约化经营管理,需要按照生产专业化和经营集约化的要求调整和配置集团企业内部的资产,发挥集约的规模效益。本书的资产范畴不包含无形资产,主要指设备、大型软件等有形资产。区别于以往研究只是提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资产进行监控的情况,基于对集团企业资产共享使用的构想,将集团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分为“独自使用型” “资源共享型”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型” 3种。

3.4.2 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

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是指集团公司在对集团企业资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关于集团企业资产的档案资料,主要负责管理和监督子公司的资产使用状况,而子公司间大型设备等资产独自使用的模式。该模式下集团公司设立资产管理部对集团资产进行分类,并分别建立档案资料。各子公司在遵守集团整体资产管理的制度下,负责组织本单位的资产购买、使用、维修维护、折旧、报废处理等。这里“独自使用”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各子公司拥有对本单位资产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权力,在集团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做好本单位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并定期上报本单位资产管理的统计、分析情况。另一层含义指各子公司间不进行大型设备等资产的共享使用,各单位资产独立使用,如图3.13所示。

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资产集约化管理的初级形式,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设立资产管理规范机制等措施加强对集团企业资产的管理。

1)该管理模式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和权责划分

(1)集团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

集团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3.13 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

①拟定集团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并制定与集团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相匹配的工作制度。

②监督和审查集团企业中子公司的资产管理和营运状况,审查和论证子公司上报的基建技改、对外投资等方案项目。

③负责管理集团企业资产档案和资产台账等内容。

(2)子公司负责人

子公司总经理作为集团企业资产管理的二级负责人,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集团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制定本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本单位的资产管理以及营运。

②实现一定价格内直接生产用固定资产的采购,拟定一定价格额度内直接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直接生产用固定资产的采购方案以及报废、出售固定资产的方案,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后组织采购。

③管理、维护以及核算本单位内的营运资产,保证资产完好以及保值增值。

④统计、分析并上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以及营运情况等内容。

2)独自使用型模式的特征

①独自使用是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各子公司拥有对本单位资产的使用、维护以及对一般资产的决策、处置等权利,但是各单位的大型设备等资产仅限本单位使用,各单位间并不进行资产的共享使用。

②分层级的管理形式。上述集团企业资产管理的权责划分意味着集团企业的资产管理是分层级进行的。集团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对集团企业的资产进行整体层面的监管,并拥有对重大资产的决策、处置权,而各子公司主要进行各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

③设立资产管理部对资产进行管理。集团企业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对集团企业的全部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和垂直的管理。例如,财务部侧重从价值形态的角度对集团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考核,而资产管理部则侧重从实物形态的角度对资产的进入、使用、流转、改建、维护以及报废进行全面管理。

3)独自使用型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①资产管理权、责分明。上述集团企业的资产管理的权责划分表明该模式下的资产管理是分层级进行的,且各层级的权、责划分明确。除此之外,各子公司“独自使用”大型设备等资产的特点也使得各单位资产管理关系明晰。

②集团公司能准确、及时掌握集团企业内的资产管理和营运情况。集团企业资产管理的权、责分明以及集团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立有利于集团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其资产的状况,以对集团企业内部资产进行统一盘查和决策。

(2)劣势

①一些大型资产在集团企业内部可能被重复设置,使得集团的资源利用率低。各子公司“独自使用”大型设备等资产的特点使得集团企业内部设备等设施不进行资源共享,大量的设备设施重复设置,从集团整体层面来看设备设施利用率较低,不利于集团企业进一步的集约化经营管理。

②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集团企业内部各子公司独自使用设备设施,并未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即各子公司在资产管理上并未通过集团企业的资源共享取得优势。

4)案例: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资产管理模式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简称深特发)成立于1981年8月,是深圳市首个成立的国有综合大型集团企业。深特发集团发展迅速,截至1995年,该集团的总资产已达99.5亿元。该集团组织结构复杂且庞大,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有201家,员工总计有14万余人。深特发集团企业的经营范畴较广,涉及工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商贸5个产业领域。

资产管理作为集团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很早就引起了集团的高度重视,深特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资产的集约化管理。在此阶段,深特发集团主要采用“强化集团总部职能,建立资产经营机制加强对下属单位资产管理”等方式,即集团公司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构造集团资产经营的现代管理体制以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资产管理。

(1)主要措施

深特发集团主要通过建立资产经营机制来确保资产管理向集约化的方向转变。具体措施如下:

①增资减债机制。深特发集团依据“设立警线,四增两活”的原则,设立了在资产经营中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机制,包括预警和对策两个方面。 “设立警线”是指根据集团现有资产的特点,对不同行业的下属单位设立不同的资产负债率警戒线。 “四增两活”是指对超过警戒线的下属单位,按照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安排和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存在优势的下属单位采取产权多元改组、企业利润留存、公司扶持注资以及公司债权转股这4种方式增加其资本金的投入。对低利润和亏损的下属企业采取内部兼并、对外拍卖两种资产运作方式,盘活无效或低效的资产为高效资产。

②资产经营的成本核算和保值增值责任机制。深特发集团在进行资产的集约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完善投资、决策的程序以建立资产经营管理的成本核算机制。该集团从集团发展的战略高度,将统筹兼顾集团整体利益和投资的市场战术相结合,在分析重大投资项目时首先关注该投资对拓展集团主导产业的长远影响,对集团规模经济扩大的影响,而不是仅考虑该投资项目当前市场盈利状况。此外,深特发需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重大投资项目规章制度进行决策。

资产经营的保值增值责任机制是指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通过签订经济责任合同,把资产经营的责任通过上缴利润和资产增值等指标下达给各下属单位的产权代表,各代表再传达分解到所有员工,各代表定期向总部汇报本单位的生产状况,年底集团对各代表进行业绩考察,以此建立资产的集约化经营管理促使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机制。

③存量资产的流动机制。存量资产的流动机制是指深特发将下属单位划分为优势企业、利润超千万元重点企业和劣势企业,分别对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扶持或进行转制等。

④管人管资产的结合机制。深特发集团通过将管资产和管人作为系统的体系架构,把资产经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集团通过运用职工岗位责任制,将职工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和资产经营的责任相结合;通过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将员工得到认可的需要同资产经营的激励措施相结合。

(2)实施效益

深特发集团从开展资产的集约化经营管理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6年上半年,集团的营业总额高达20.26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1.61%,利润比上半年同期增长27.89%。

3.4.3 资源共享型资产管理模式

资源共享型分为总部资源共享型和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两种。前者指集团公司通过在资产管理部门成立一个资产共享中心,使成员单位可以通过该共享中心共用部分资产,以提高集团的资产资源的利用率。该模式下,集团公司负责资产的购置和定期维修检测、资产档案的管理、资产的清理和处置、资产的分析折旧等工作,成员单位在需要时申请使用,并做好使用期间的维护工作。后者指集团成员单位间的资产可相互共享使用,集团资产管理部门作为中介组织负责协调和处理双方的共享事宜。该模式下,成员单位负责本单位资产的购置与调配(购置需上报审批)、资产的日常维护以及资产的分析折旧等,而集团公司只进行资产的档案管理、重大资产的清理和处置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这两种模式都是基于集团资产集约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都是通过搭建资产共享平台而实现资产的共享,可结合运用以实现集团资产的共享使用,如图3.14、图3.15所示。

图3.14 总部资源共享型资产管理模式

图3.15 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资产管理模式

虽然这两种模式都以实现集团资产共享为目的,但是实现方式却有很大区别。两种模式无论是共享参与者、权责划分还是共享流程都是不同的。就共享参与者而言,前者的参与主体是共享中心和各成员单位,而后者的共享关系是存在两个成员单位之间的。权责划分依据共享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前者的权责划分集中于共享中心和各成员单位之间,共享中心制定共享规则、组织实施和监督共享流程,后者的权责划分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成员单位中,共享双方负责协定共享规则和权责划分,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协调共享事宜。两种模式下的共享流程也因为共享主体和共享规则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1)资源共享型模式实施具有必要性

当前集团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分散管理,统一监督”的管理思路,各成员单位独自购买大型设备等实体资产进行生产运作。而资产的分散管理、分散使用并不能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效应,这严重阻碍了集团企业内部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进而有碍集团整体竞争实力的提高。通过资产资源的共享,集团企业的成员单位可以突破现有设备资源的限制,增加集团整体的设备利用率,解决某些成员单位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特定大型设备的需求,通过内部共享机制能在较低成本控制下得到更好的资源配置,使集团整体更具竞争优势。

2)资源共享型模式具有实施可能性

资源共享型模式拥有具体实施的可能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资产共享平台的搭建可以很好地实现。例如,在教学、科研领域已经有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顺利搭建,并投入运行。因此,搭建资产共享平台,使各下属单位能实时了解集团整体的资产使用状况、实时进行设备资产的共享占用在技术上得以实现。

②资产的共享模式并非无私帮助,强调参与者的责任和利益相统一。资产的共享并非单一地强调双方或是多方的共同拥有和共同使用,也包含了各参与方的付出并通过资源共享获得利益。基于此,只要集团制定规范、合理的共享制度,各下属单位是乐于接受此种共享模式的。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各参与方的意愿来看,该资产共享模式都具有实施的可能性。

3)两种模式的共享机制

资产共享机制指实现资产共享目标的过程或者方法。此处提出的资产共享是在保证资产权属不变的基础上,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制定资产共享的协议、程序、规则,经济合理和快速有序地实现资产共享。

网络是实现设备资产共享的基础,大型设备的共享需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现,集团企业内部拥有连通各成员单位的内部系统,共享平台搭建在内部系统上将所有设备的信息通过此平台展示给所有成员单位,形成集团内的资产共享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设备的使用信息和技术信息等。各单位可充分利用科学网络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共享设备的在线动态管理,如在线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和在线使用批准等功能。

总部资源共享型模式下,集团公司购买部分设备资产(共享使用率高的设备)供下属单位共享使用,并制定资产共享的制度、规范和流程。各下属单位通过资产共享平台实时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可预约设备进行使用。

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模式下,各成员单位之间可相互共享设备资产。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门也搭建了资产共享平台供各成员单位进行资产的共享以及查询,下属单位间的共享行为受到集团公司的监控和指导。成员单位的资产共享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设备出租式和代替加工式。 “设备出租式”指在某成员单位设备资产空闲时期,共享设备给其他成员单位进行使用。共享的方式是该单位只出租设备,生产工作由租赁设备的单位自行负责。租赁的价格相较于对外租赁便宜,租赁的流程相较于外部租赁简单,租赁受集团公司制定的资产共享制度约束。 “代替加工式”指某成员单位的设备资产空闲,可通过资产共享平台共享设备给其他成员单位生产使用。共享的方式是该单位代替别的单位进行生产加工,类似于别的单位外包生产业务的形式。此种方式相较于业务外包价格更便宜、流程更简捷,且由于熟知对方的经营业绩状况,对对方的生产加工更放心。

4)两种模式的特点

①资产共享在协调机制的作用下实现。为了经济合理以及快速有序地运用和维护资产,集团公司制定了规范的共享制度、协议和流程,并设置了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一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总部资源共享型将集团公司的基本功能定位为:共享参与者、共享价值创造中心、共享管理者、共享信息中心、共享协调处理中心,以及共享控制中心。而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集团公司的功能定位是:共享信息中心、共享控制中心和共享协调处理中心。除了集团公司的定位,成员单位之间也十分注重横向协调,他们间的横向协调主要是在集团公司制度的指导下,通过协商的方式实施。

②资产共享强调参与主体责任和利益的统一。共享是同协作、分担以及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相伴随的。资产共享并非单一地强调双方或者多方共同使用资产,遵守资产共享中的规则、制度以及承担责任,同时也包含了参与各主体通过共享获得利益的特点。

③两种模式的实现都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这两种模式都是依托资产共享平台的搭建而实现共享业务的,而资产共享平台的搭建需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来实现。

5)两种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①资产的共享可提升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资源共享是集团企业的一种“独特的核心能力” ,是其在市场上提升竞争优势、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资产作为集团的重要资源,其共享使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大型设备等资产的使用率,减少设备闲置浪费。

②资产的共享模式是资产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总部共享型还是成员单位间共享型都能促进集团资产管理的有效集约,发挥集团整体优势。

③充分发挥了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前资产管理部门只负责日常的资产统筹管理,而总部资源共享型模式下的资产管理部门成立了资产共享中心,通过制定规则、组织实施和评估资产共享完善了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模式下的资产管理部门增加了制定规则、协调成员单位间资产共享的功能,两种模式都使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2)劣势

①缺乏规范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在我国,目前没有关于集团企业资源共享的规范的运行机制,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共享机制进行保护和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成员单位的共享积极性或易引起共享纠纷。

文化环境的制约。集团企业的下属单位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不存在规范具体的共享机制的前提下,各下属单位可能不易接受资产共享这一模式。这就需要集团公司加强集团企业资源共享文化氛围的培养,积极引导下属单位认识共享模式的益处。实现资产资源的共享要致力于建立对资源共享有利的文化倡导机制,从而为资产的顺利共享提供软环境支持。

③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资产共享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对该模式进行效果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进而有碍于共享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6)案例1:高校设备资产共享模式(总部资源共享型)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增加,不断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但同时也存在着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封闭使用、放置分散等共性问题。目前,一些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已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共享。

(1)教学仪器的共享模式

过去,教学仪器资产的管理模式十分简单,具体的流程为:学院某课题组申请购置→高校进行审批→学院单位购置报销→学院单位使用和管理。这是一个封闭的资产使用系统。

现在,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流程稍复杂一些,具体流程为:实验室配置标准→进行专家论证→高校购置→分配到申请的院系单位→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公开仪器设备的各种信息→提前使用预约→进行收费使用→有效的科学评价。这是一个动态的资产使用系统,有评价机制可随时对收费或者共享规则进行调整。

从以上过去和现在的资产使用流程对比得知:现在的资产共享模式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造,使仪器设备的管理从无序状态转变到有序状态。两种方式主要的区别集中在:

①过去的高校高层只进行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批工作,而现在高校的高层不仅进行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批,还要进行资产评估,购买以及资产管理、反馈评价信息的收集等工作,即高校高层的资产管理工作范围大幅度增加。

②过去的资产购置工作由高校高层审批后由各申请单位自行购买,而现在的资产购置是高校统一购置,然后通过资产共享平台进行共享,这就相当于“总部资源共享型”的资产管理模式。

③现在的资产管理工作较以前实现了仪器设备的共享,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2)应用效果

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开放实施,使得高校内部的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克服了因设备信息的不对称而带来的反复购置,为学校节约了资源。

7)案例2:中船重工集团第711所资源共享模式(成员单位间共享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1所成立于1963年,是中国唯一的船用柴油机研发机构。改革开放后, 711所逐渐由一个研发机构转变为具有柴油机研发、制造以及动力系统集成能力的综合性实体,在热气机、柴油机、舰船机舱自动化、动力系统集成、热能工程与技术等专业领域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并服务于船舶、机械、电力、建材、环保、石化和市政建设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地域范围覆盖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711所拥有两个成本核算中心和6个独立核算的事业部。过去,各事业部和中心依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分别购置了大量的软件和设备。但是这产生了不同部门重复购买某种设备或者软件,导致资产资源浪费、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怎样减少资产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已有仪器设备和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所内的成本消耗已成为第711所资产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1)具体措施

中船重工集团第711所很快出台了《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规定,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规定对共享制度和实施办法作了详细的说明。

第711所设立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内部成员单位可通过该共享平台进行资产资源的共享使用。共享服务平台上标注了各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用范围、可使用时间以及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各单位通过所内的办公网络可以对资产信息进行方便快捷地查看。根据规定表明,全所价值5万元以上的软件或者仪器仪表,以及价值超过15万元的机械设备、试验设施等都可进行资源共享。为提高参与者的共享积极性,促进成员单位进行共享,该规定对设备使用、委托仓储、委托加工等业务的费用作了详细的规定,共享双方可在规定指导价的基础上根据协商浮动20%。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启一周之内,就有31台仪器设备在该平台实现了共享。

(2)应用效益

自动化事业部首先得益于该资产共享模式。该部门需要采用标准通信规程来进行机舱的自动化开发。若单独购买该规程,需花费十几万元,还要通过繁杂的审批流程。在得知研发中心已购置这套规程后,自动化事业部通过资源共享平台提出了共享申请,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得以运用此规程,既节省了购置费用,又节约了审批时间。

该资源共享方式不仅服务于各事业部,也有助于第711所资产管理部门更好地提供服务。以前,由于经费等原因,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及时处理审批购买同类设备的申请,现在,已有的同类设施资源、设备仪器提供的共享服务可以满足申请单位相关技术开发活动的需要时不予批准购置申请,各单位通过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共享使用资产。

如今,资产管理部门成为了各成员单位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的桥梁,也成了促进第711所节本降耗的先锋力量。此外,第711所还每年出资10万元用于激励资产资源的共享,推动711所的进一步发展。

3.4.4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

基于物联网的集团企业设备资源集约化管理,旨在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的连接,从而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的状态进行识别、管理和控制,使集团子公司之间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共享。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并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与互联网鲜明的区别在于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控制的能力。物联网对集团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1)智能标识和物品管理

通过二维码标签、 RFID标签等智能标签技术标识特定的设备对象,获取设备的识别信息,从而实现物品管理和控制,便于对设备进行实时管理和定位跟踪,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

通过部署带有多种类型传感器且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设备对象的实时信息获取和行为监控,采用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读写器等感知终端对设备使用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对象定位追溯技术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监控。

3)信息交换和智能控制

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利用传感器网络获取数据,并通过M2M (Machine-to-Machine)技术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在云计算平台上,通过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从而实现智能控制和决策。这在设备的运行中,可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动态管理,包括对设备的远程监控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巡检、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和报警等。

因此,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不仅要利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资源共享方式方法,更要突出物联网可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泛在感知、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调度指挥、远程控制、远程维保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各种设备资源的高效“管、控、营”一体化。

根据集团企业设备管理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考虑物联网对集团设备管理的作用,并对集团设备进行分类处理,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具体如图3.16所示。

图3.16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

根据设备的适用范围,将集团企业各子公司的设备分为四类: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非标准设备、备品备件。这些设备资源均内置RFID、条形码等感应装置。一方面,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实时、准确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而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另一方面, RFID等感应装置将设备的各种信息,经由物联网传输技术(如互联网、无线网络等)传输至所属设备管理部门及物联网集成平台,由此集团企业所有设备的信息在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得以集成和共享。集团设备信息管理平台隶属于集团公司的设备管理中心,该中心还包括设备租赁调度中心、备品备件管理中心、设备维护保养中心,它们是集团企业实现设备集约化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对子公司的设备资源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通用设备采取租赁或委托加工的商务模式在子公司间进行共享,设备拥有者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其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它通过注册的形式将共享设备信息上传与修改,信息包括设备的类型、型号、能力、状态、使用方法、可供共享的时间段、价格以及设备支持的数据格式等,而设备使用者自身不具有而又急需某一方面的仪器或加工设备,就可利用该中心查询、寻找自身所需和商务模式需求一致的共享设备以及设备提供单位,并提交设备共享意向。这时产生设备共享需求和任务,集团公司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和租赁调度中心将任务转化成信息终端以及共享设备能理解的形式,从而完成任务的下发,由设备使用者确认任务无误,通过平台提供的协同工作系统,双方达成协议或合同,并通过任务管理平台提交设备资源共享协议或合同,签订合同。该中心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针对共享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合同任务监控,指导协调任务完成。该平台与子公司间的电子商务系统直接接口,实现在设备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子公司间利益支付。

专用设备共享采取委托加工模式,即设备使用子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委托设备提供子公司进行生产加工,类似于别的企业外包生产业务的形式。此种方式相较于业务外包价格更便宜,流程更简捷,且由于熟知对方的经营业绩状况,对对方的生产加工更放心。

非标准设备是集团企业根据自己的用途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的设备。这类设备通常由集团企业统一购置和制造,各子公司有偿使用。而备品备件类,由集团公司的备品备件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各子公司向集团公司上报其需求计划,集团公司综合考虑各子公司需求,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集中采购备品备件,当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时,管理中心及时调拨运送,实现一种JIT式精细化管理。

集团企业的设备维修维护由设备维护保养中心统一负责,一方面,运用物联网实时监测技术,可以让设备维修人员及时发现哪些设备需要维修,设备何时需要保养等问题,大大提高了设备维护效率;另一方面,将设备的维护工作交给更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设备运行状态更优,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维护的人力成本。

3.4.5 模式选择

集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资产管控模式。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下,集团公司只负责集团整体的资产档案管理和重大资产的投资决策、监督管理等,各成员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独自使用。资源共享型分为总部资源共享型和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两种。总部资源共享型模式下,集团企业通过在总部的资产管理部门成立一个资产共享中心,使下属成员单位可以通过该共享中心共用部分设备资产;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模式下,集团成员单位间的资产可互相共享使用,集团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和协调共享双方的共享事宜。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下,集团公司设立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下设设备资源共享中心,对下属成员单位的设备资源进行统一的归口管理,所有子公司的设备资源均内置RFID等感应装置。

集团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表3.4所示。

表3.4 集团企业集约化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和选择

①集团的成长阶段。在集团的组建初始时期或是集团整体规模较小时,集团此时还不具有搭建资产共享平台的实力,可以采用独自使用型资产管理模式。此模式下各单位资产权、责关系明晰,也利于管理。当集团规模不断增大和实力不断增强时,集团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资源共享型的两种模式,通过对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达到增强集团竞争力的目的。而在集团规模十分大的情形下,集团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实现设备资产在集团内部的有效共享。

②集团公司的职能设定。集团公司若是也进行核心业务的生产经营,根据集团的规模和实力选择总部资源共享型或者是独自使用型模式,因为集团若进行生产经营,则拥有厂房等设施利于所购共享资产的存放。集团公司若只进行统筹安排而不进行业务经营,则更倾向于选择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型或者是独自使用型,抑或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

③集团当前资产管理的水平。如果集团当前的资产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即集团公司还不能实现对下属单位的资产进行日常的实时监督和管理,则出于对成本、时间等因素的考虑可选择独自使用型模式。若集团的资产管理已经比较成熟,即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了贯穿整个集团的资产管理平台,能实现对下属单位资产的实时管理和盘查时,可以选择采用资源共享型的两种管理模式。当集团的资产管理水平已经十分成熟时,即集团公司除了能够建立设备资源共享中心以外,还能承受初期较大的成本投入实现所有子公司的设备资源均内置RFID等感应装置时,可以考虑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资源共享模式。

总之,集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的情况合理选择资产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