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錢唐湖石記

錢唐湖石記

时间:2022-12-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錢唐湖一名上湖〔二〕,周迴三十里。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五一〕。〔一〕錢唐湖石記:這是白氏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寫的一篇修治西湖水利以灌田、瀹井、通漕的文告。錢唐湖,見前詩選《錢唐湖春行》注。〔三〕北有石函:《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浙江·杭州府·隄堰》:“石函橋閘,在錢塘縣西北錢塘門外。西湖漲溢,則開此閘,瀉水於下湖,唐白居易有《石函記》。”茭,茭白,即菰和蔣,生於水,其嫩芽及果實皆可食。

錢唐湖石記〔一〕

錢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錢唐湖一名上湖〔二〕,周迴三十里。北有石函〔三〕,南有筧〔四〕。凡放水漑田,每減一寸〔五〕,可漑十五餘頃;每一復時,可漑五十餘頃〔六〕。先須别選公勤軍吏二人,一人立於田次〔七〕,一人立於湖次,與本所由田户〔八〕,據頃畝〔九〕,定日時〔一〇〕,量尺寸,節限而放之〔一一〕。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州陳狀〔一二〕,刺史自便押帖所由〔一三〕,即日與水〔一四〕。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鄉差所由,動經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一五〕。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一六〕。若隄防如法〔一七〕,蓄洩及時〔一八〕,即瀕湖千餘頃田〔一九〕,無凶年矣〔二〇〕。自錢唐至鹽官界〔二一〕,應漑夾官河田〔二二〕,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准鹽鐵使舊法〔二三〕,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漑田畢,却還本水尺寸〔二四〕。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二五〕;今年修築湖隄〔二六〕,加高數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二七〕。脱或不足〔二八〕,即更决臨平湖〔二九〕,添注官河,又有餘矣〔三〇〕。俗云決放湖水,不利錢唐縣官,縣官多假他詞以惑刺史;或云魚龍無所託,或云茭菱失其利〔三一〕。且魚龍與生民之命孰急〔三二〕?茭菱與稻粱之利孰多〔三三〕?斷可知矣〔三四〕。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無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數十眼,湖耗則泉湧,雖盡竭湖水,而泉用有餘。况前後放湖,終不至竭,而云井無水,謬矣!其郭中六井〔三五〕,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三六〕,甚利於人。與湖相通,中有陰竇〔三七〕,往往堙塞〔三八〕,亦宜數察而通理之〔三九〕,則雖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無税田約十數頃,湖淺則田出,湖深則田没。田户多與所由計會〔四〇〕,盜洩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筧,並諸小筧闥〔四一〕,非澆田時,並須封閉築塞〔四二〕,數令巡檢,小有漏洩,罪責所由,即無盜洩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隄决,須所由巡守,預爲之防。其筧之南,舊有缺岸,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減〔四三〕,兼於石函南筧洩之〔四四〕,防隄潰也〔四五〕。予在郡三年,仍歲逢旱〔四六〕;湖之利害〔四七〕,盡究其由〔四八〕。恐來者要知〔四九〕,故書之於石。欲讀者易曉〔五〇〕,故不文其言。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五一〕

〔一〕錢唐湖石記:這是白氏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寫的一篇修治西湖水利以灌田、瀹井、通漕的文告。計劃周密,語言通俗,不獨内容可取,且亦風格特殊。錢唐湖,見前詩選《錢唐湖春行》注。

〔二〕上湖:西湖地勢較高,東湖(亦即臨平湖)地勢較低,故針對後者稱下湖而名上湖。

〔三〕北有石函:《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浙江·杭州府·隄堰》:“石函橋閘,在錢塘縣西北錢塘門外。西湖漲溢,則開此閘,瀉水於下湖,唐白居易有《石函記》。”

〔四〕筧(jiǎn):用竹筒連結起來作成的灌田水管,適用於排灌高地或山地。

〔五〕每減一寸:言湖面水位降低一寸。

〔六〕每一復時,可漑五十餘頃:西湖的水源,據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説:“西湖三面環山,谿谷縷注;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爲湖。”故湖水引出灌田以後,不久又可恢復原來水位。

〔七〕别選公勤軍吏二人,一人立於田次:别選,即挑選,揀選;公勤,心公身勤;白氏刺杭,全銜是朝議大夫使持節杭州諸軍事守杭州刺史,故得派遣軍吏。田次,田旁。

〔八〕本所由田户:本地界農户。唐人稱地界胥吏爲所由,錢易《南部新書》丁:“蕭廩新爲京尹,楊復恭假子抵罪,仍毆地界。廩斷曰:‘新除京尹,敢打所由;將令百司,難逃一死。’”

〔九〕據頃畝:根據田地的面積。

〔一〇〕定日時:約好放水時日。

〔一一〕量尺寸二句:算好放水尺寸。節限,撙節,依限。

〔一二〕經州陳狀:往州衙遞呈狀紙。

〔一三〕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刺史立刻批回地界。

〔一四〕即日與水:當天放水。

〔一五〕若待狀入司七句:如果等待狀紙遞進州府所屬的各曹各司,州府的公文下行到各縣,縣裏再發通知至各鄉,鄉再差遣所屬地界胥史,動不動就是十天半月的耽擱,就來不及了。言公文層層遞轉費時,恐旱苗早已枯死。

〔一六〕夏秋多旱:夏秋或本單作“秋”,此從《南宋本》。

〔一七〕若隄防如法:如果隄防修築得合乎規格。

〔一八〕蓄洩及時:雨季及時蓄水,天旱及時放水澆田。

〔一九〕瀕(bīn):臨近。

〔二〇〕無凶年矣:此句下白氏自注云:“《(杭)州圖經》云:‘湖水漑田五百頃’,謂私(各本原作“係”,費解。下文有“公私田”之文,此當作“私”無疑。)田也。今案水利所及,其公私田不啻(祗)千餘頃。”

〔二一〕鹽官:即今浙江海寧縣鹽官鎮。當時爲杭州屬縣,在杭州東北一百二十里。今海寧縣治已移峽石鎮。

〔二二〕官河:即運河。唐時兩京至江淮漕運,一直通到杭州。

〔二三〕准鹽鐵使舊法:准,按照之意。唐代鹽鐵使,兼管漕運。《唐會要·轉運鹽鐵總敍》:“肅宗寶應元年,以通州刺史劉晏爲户部侍郎、京兆尹、度支鹽鐵轉運使,鹽鐵兼漕運,自晏始也。”舊法,即老規矩。

〔二四〕却還本水尺寸:使官河水位還原。

〔二五〕即湖水不充:即,則;不充,不足。

〔二六〕今年修築湖隄:清雍正九年修《西湖志》七:“白公隄,在錢塘門北,由石函橋北至餘杭門,築以蓄上湖之水,漸次以達於下湖。”

〔二七〕即不啻足矣:就差不多够用了。

〔二八〕脱或:倘或。

〔二九〕即更决臨平湖:就再挖開臨平湖。

〔三〇〕添注官河二句:使湖水流入官河,則更可以增加水量,使之有餘。此下白氏自注云:“雖非澆田時,若官河乾淺,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

〔三一〕或云魚龍無所託二句:無所託,即無地安身。茭,茭白,即菰和蔣,生於淺水,其嫩芽及果實皆可食。案:白氏興修水利,造福州民,遭到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這和謝靈運在會稽,求决回踵湖以爲田,遭到會稽太守孟顗的阻撓,靈運謂顗非存心利民,正慮决湖多害生命(見《宋書·謝靈運傳》),頗爲近似。所不同者,謝氏爲己,遠不如白氏之爲人民謀利。

〔三二〕孰急:哪個要緊?

〔三三〕茭菱與稻粱之利孰多:這句話有兩層涵義:其一是茭菱産量小,稻粱産量大;其二是吃茭菱的富人少(唐代江南茭白,運到長安供富人享受的數量是驚人的),吃稻粱的平民多。

〔三四〕斷可知矣:明確地可以知道了。

〔三五〕郭中六井:杭州多苦水,前刺史李泌率領人民鑿井六口。《咸淳臨安志》(卷三,山川門):“六井:相國井,在甘泉坊側;西井,在相國祠前,水口在安國羅漢寺前;方井,在三省激賞酒庫西;白龜池,水口在玉蓮堂北;小方井,在錢塘門内裴府前;金牛井。”

〔三六〕李泌相公典郡日:李泌,唐京兆人,字長源,其爲杭州刺史,在代宗時。德宗時,曾爲宰相。典郡,即掌握郡政,指爲杭州刺史。

〔三七〕陰竇:下水道

〔三八〕堙(yīn)塞:即堵塞。

〔三九〕數察而通理:數(shuò),屢次,經常;察,檢查;通理,通治,疏通。

〔四〇〕計會:互相勾結,營私舞弊。

〔四一〕小筧闥:小水管出口;闥,門。

〔四二〕築塞:意即堵住。

〔四三〕又不減:謂水位仍不下降。

〔四四〕兼於石函南筧洩之:言把北面石閘、南面竹筧,同時開放洩水。

〔四五〕防隄潰也:此句下白氏自注:“大約水去石函口一尺爲限,過此須洩之。”

〔四六〕仍歲逢旱:連年遇到旱災。

〔四七〕湖之利害:湖水在哪種條件下,有利於人民;在哪種情況下,不利於人民。

〔四八〕盡究其由:都找出了它的規律。

〔四九〕來者:指繼任的刺史和本地的後代人民。

〔五〇〕曉:知曉,明白。

〔五一〕長慶四年:即八二四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