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报告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报告 ——对《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的反馈与评价杨艳艳[1]当前中国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存在着灌输教学、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开发完成后,通过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与相关学校联系,由一线教师进行试点,并根据调研提交了课程的反馈问卷。调研中,75%的教师有此反馈。《计算机里的魔法师》的准备篇和搜索篇能很好地让初学者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报告_对《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的反馈与评价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与实施报告
——对《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的反馈与评价

杨艳艳[1]

当前中国西部偏远地区的教育存在着灌输教学、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国家统一配备的新课程教材的设计并不适合一些地区的实际教学现状,导致该地区教育的边缘化。针对3~5年级学生而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计算机里的魔法师》,正是顺应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契机,利用专业化的教学设计知识为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生设计的有趣实用的信息素养课程。本项目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化、多元化、综合化、实践化的要求,以体验式活动为中心的信息素养课程。《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开发完成后,通过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与相关学校联系,由一线教师进行试点,并根据调研提交了课程的反馈问卷

一、调研基本概况

调研目的:收集《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实施反馈信息,从而探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生特别是偏远地区中小学的信息素养和相关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式。

调研时间: 2012年1月。

调研地点:福建、青海、甘肃、贵州、湖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省。

调研对象:试点该课程的一线教师,大部分是农村、乡镇地区的学校教师。

调研方式:由于在春节放假期间,因此本次调研采用开放式问题的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

调研内容安排:首先,利用专业知识开发课程;然后,对课程进行试点调查;最后,根据试点情况进行课程修改和完成试点课程实施报告。具体步骤如下:

2011.2~2011.3课程设计前期调研(需求分析、文献查阅、现状调查);

2011.4~2011.8确定课程框架,课程设计与开发;

2011.9~2011.12课程试点实施;

2012.1~2012.3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研究、撰写试点课程实施报告。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抽取全国各地55所学校的72名教师进行调研,回收26名教师的调查问卷和10位教师的访谈纲要,调研虽然采用的是两种方式,但是所取得的反馈资料是按照统一的调研提纲进行的,因此得到的反馈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内容分析。参与调研的教师分布在福建、青海、甘肃、贵州、湖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几个省。大部分是农村、乡镇地区的一线中小学任课教师。

为了得到教师对于课程实施的真实反馈,调研中采用开放式问题,在试点报告中,教师们提到最多的就是《计算机里的魔法师》是与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紧密结合的一门非常成功的课程。

1.该课程值得肯定的方面

多数教师认为,《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课程中加入了很多游戏,把很枯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趣味化,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降低了。根据反馈报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对学生来说,一是能重新点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调研中,75%的教师有此反馈。众所周知,很多农村乡镇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因为不是主要学科,而且没有考试要求,因此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有些地区即使是开设了也是为学生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再加上没有很好的教学教案设计,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体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调研的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本门课程灵活的教学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是有趣的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课程的学习。95%的教师认为,形象而直观的音、视频资料和大量图片的展现,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不再拘谨,充满自信,主动参与活动,踊跃发言。

其次,对教师来说,一是增强了教师职业幸福感。课程设计别具特色,体现了教师崭新的授课理念,给人全新的感受;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师生活动胜似课中游戏,尽情挥洒自己的欢乐;学生情绪高昂、活动积极,大显课堂主人本色,教师巧妙点拨,灵活组织,不失参与者引导者身份,使课堂中师生相融,趣味横生。

二是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试点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帮助学习者懂得更多的信息技术,这需要教师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无形中也催促教师去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很多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地扩大视野,教师的知识面不断扩充。

最后,就课程内容来说,一是课程设计灵活。相对于“正统”的《信息技术》课来说,《计算机里的魔法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更先进,课堂环境更开放,让学生在宽松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学习,开心学习,使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跳格子》,把键盘画在地上,让学生做类似于“跳房子”的游戏,学生既感兴趣,记忆也更快,且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余时间三五个同学就能一起玩游戏,学知识。

二是课程设计寓教于乐,活动丰富。在课程的准备篇,用跳格子的古老游戏,以脚代替手,来记住陌生的键盘。通过青蛙过河,摘苹果等游戏来让孩子们主动提高对自己打字速度的要求。不得不承认,相对于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来讲,学习已不再是教,而变成了主动地学。

三是课程内容充满了探索与创新。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与众不同充斥着孩子们的心,从个性签名开始,从拥有特别的名片开始,PPT正式进驻学习之中,不但给予学生一份知识,更打开一条创新、探索之路。

四是此课程让师生共同受益。使师生们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整理自己的材料,会用文件夹收集下载的作文,达到随时想看,就能找到。同时把自己写的文章也归类整理。《计算机里的魔法师》的准备篇和搜索篇能很好地让初学者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2.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作为一门新开发的课程,一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上课体验,为我们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关于课程开发的更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课程资料方面:一是大多数学生是在农村,对于计算机的接触极少,因此对于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和补充性的学习材料比较需要;二是课程中涉及的小工具和材料,一些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是否可以给出多样的选择。

课程内容方面:一是70%的教师反映,课时内容偏多。在中小学的教学安排中,每学期实际上课的只有16周,每周一个课时,只能完成16课时的内容,而本课程是设计了18课时,虽然是建议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去上,但是当教师看到课时容量后,就会觉得课时容量偏大,无形中给教师一种压力

二是部分教师建议进行模块内容的调整或者是开发新的课程。32%的教师认为可以共设置三篇,准备篇从认识计算机开始,然后是搜索篇、PPT篇。删减掉通讯篇,或者通讯篇与word篇整合在一起,开发一门新的课程。50%的教师建议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应有相应课时(或一门课)来认识、了解计算机。我们的课程是针对乡村孩子和教师而设计、开发的,这部分知识非常有必要。47%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因此提出了是否可以增加如Word、Excel、Photoshop以及其他的绘图工具等内容。部分教师甚至提出《计算机里的魔法师》不是一门课,而是一个系列。《计算机里的魔法师》可拓展成三门或更多的课程。既然本课已经与PowerPoint进行整合,那就完全可以与Word、Excel、Photoshop等进行整合。

三是与各个地区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相比,该门课程在操作步骤上比较弱化。一位教师反映该课程和《信息技术》教材有类似的部分,但是不如《信息技术》分类明确,操作详细,是否能在操作步骤方面再细化一些。

3.调研结果反思

本次调研,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很实在,从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到,这些教师都是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并对学生非常负责的。针对以上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程开发设计过程,我们认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开发需要多方合作,特别是需要一线教师的加入。

课程设计开发是一项涉及因素比较广的项目,需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课程开发团队一起完成,而这个团队中特别需要相关方面一线教师的加入。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而更了解这些学生的,不是研究者或专家教授,而是一线教师。因此在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的时候,邀请一线教师加入,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涉及相关专业的一些课程开发,需要充分了解使用课程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虽然教师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的,但对一些涉及专业技能的课程,还是需要教师有相关领域知识的。如《计算机里的魔法师》,虽然课程内容设计的比较详细,但是还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知识才可以顺利实施的。

三是在设计课程时要特别注意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安全问题、实验材料缺乏、空间限制等,以便于课程能在实践中顺利实施。

四是课程开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三、调研感想

本次调研,要特别感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为我们提供的帮助,也特别感谢一线教师的配合,当然还有导师给予我们的辛勤指导。作为研究生,此次调研让我获益匪浅,经历一次项目,让我懂得了课本学来的知识是要在实践中重新来消化吸收和完善的。在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提高了我们的沟通交流能力。调研的结果让我们加深了对于本专业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注释】

[1]杨艳艳,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