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方式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方式初探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教育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原有校本教研等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这就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以更科学、更富时效的教研方式即“引领互动”式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各学科骨干教师针对本学科教学特点,定期有针对性地在校内上示范课,供学科教师学习借鉴;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上同课异构课,在比较中求共性,在参照中趋同,在引领互动中共同提高。

胡文坤

课程背景下,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教育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在诸多问题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这必然要求我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尽快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来提高专业水平,适应课改教学的新要求,努力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而专业水平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个人力量,根本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它必须凭借集体智慧,借助教学研究群体活动来解决。原有校本教研等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这就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以更科学、更富时效的教研方式即“引领互动”式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引领”指专家、骨干、学术督察委员、家长代表等走进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甚至班级引领;“互动”指所有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班级教学研究活动的人员之间的相互探讨,既包括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也包括专家、骨干、学术督察委员,还包括学生家长委员会成员、班级学科组组长等。

一、引领导航教研,提升理论,践行新课改

(一)专家专业引领发展方向

学术专家是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是新课改的导航者,他们对新课程的研究比较深入。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请进来,主要是想借助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引领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困惑,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新课改的全员通识培训并考核,更新了教师观念,使教师初步了解了新课改背景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高效课堂”模式、“三助式”教学模式等专家主题讲座,提升了教师理论水平,使教师清楚了新课改课堂教学多模式的共同核心要求;区教研员针对全区教师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升了教师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骨干示范引领课堂实作

学科骨干教师主要指各学科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实践专家。在某一专业领域里,他们有着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而又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认识也走在实践的前沿,他们是学科的“弄潮儿”,是教师课堂教学示范的榜样。他们的示范引领能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辐射效果;他们战斗在一线,又能超越一线,他们的经验更贴近教师,他们的引领更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各学科骨干教师针对本学科教学特点,定期有针对性地在校内上示范课,供学科教师学习借鉴;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上同课异构课,在比较中求共性,在参照中趋同,在引领互动中共同提高。

(三)学术督察委员政策引领校本指导

学校督察委员中有校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他们既是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是首批课改政策学习者,并且多次到课改先进地区学习观摩,他们站在课改的前沿,有责任和义务引领教师认识新课改,实践新课改,依葫芦画瓢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学术督察委员定期听课并进行交流,肯定优点,指正缺点和不足;学术督察委员内部每两周一次交流,总结全校教师教学水平情况,落实重点帮扶困难教师名单;定期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通报课改推进情况,建议参照优秀教师课堂听评课标准上课;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切入自己的课堂。这样,在政策引领下,教师业务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四)家长舆论引领氛围导向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而是包括社会家庭在内的共同的事,家长的课改认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舆论导向都在其言行中影响着孩子学习的配合程度。学生的课改意识从学校到家庭潜移默化,就会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推进课改,在问题探究中发现新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就会促使教师深入研究问题,间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不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课改通识培训,通过印发课改须知,达到宣传、培训的效果;利用学校每周一天的教学开放日接待家长,让家长明确课改目的、要求和进行的上课模式,寻求家长支持;利用校讯通、QQ等网络通讯手段,要求家长在家严格按老师布置的课改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形成家校合力,推进课改,在良好的课改氛围中,使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二、互动实践教研,探索交流,提高业务能力

(一)专家深入课堂,理论与实践互动

专家拥有丰富的新课程理论,缺少实践操作模式,他们只有深入教师课堂听评课,然后与教师平等地面对面地交流对话,才能真正了解课改实践的状况,了解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了解教师的困惑。在平等互动中,专家的理论、经验与教师的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求解决策略,促使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区教研员定期到校上学术示范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中,既开拓了教师视野,丰富了课改理论知识,又使教师懂得了新课改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师之间问题探讨,共性与个性互动

校本教研,备课组集体教研,解决的是教师的共性问题。教师本身有差距,有自己的个性需求,这就需要以问题探究方式来解决。新课改呼唤开放、合作的教研文化,在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探讨解决新课改背景下共性问题的同时,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用问题探究方式来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在语文阅读文体教学设计方面,部分教师情感丰富,对散文有研究,对散文教学设计有独到的技巧;部分教师想象力丰富,对小说的人物、结构等富于延伸,展现艺术魅力,教学设计就更趋合理和完美。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以问题探究方式开展教研,在互动中吸收其他教师的个性精华,弥补自身不足;在互动中展现个性特长,共同提高。

(三)家校学情调查,主动与被动互动

学案(导学案)的编写至关重要,导学案是整个课堂教学龙头,也是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载体。教师只有在了解学情、精熟教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编写,才能起到引领、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而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的对立统一过程。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是主动的,学生的学被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化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化教师的主动为主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事先了解学生需求和现状。学情调查就是协调学生主动学与被动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互动环节之前,教师主动教与学生被动学之间的需要互动,需要在家长配合下,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的态度、情感、学习方法等,为教师课堂设计等提供指导,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师水平的提高。

(四)课堂教学,生生合作,“鹬蚌”互动

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曾指出:“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学”,带着“问题”交流,学生通过讨论,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时在生生互动交流中碰撞出超出教师原有设计的新火花,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的一面镜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良性发展。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业务水平得到巨大提高。

(五)课外辅导,师生共进,传授与接受互动

宁致义说过一句很精辟的教育语言:“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教研的目的就是让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而课堂教学,老师讲的内容,是要面对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进度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些思维较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学困生,会感觉听起课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厌学情绪。针对性较强的课外辅导,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通过传授与接受之间的互动来弥补课堂互动的不足。通过这种互动,不但可以让后进生赶上进度,提升信心,还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温故而知新”,获取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大的收获。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教研的过程,提升的过程。

“引领”与“互动”在教研提升过程中是一个整体,而非割裂的。“先知”引领“后觉”,互动共同提高。面对课改新问题,专家、骨干、学术督察委员带着理论与经验,走近、参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研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研究,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从而形成多层面、多方式的引领、互动、交流教研方式,变个体发展为群体智慧,在引领、互动的教研氛围中让教师享受研究带来的快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