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举办的湖北省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教学设计项目共收到全省各地报送的作品472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专家依据标准评出一等奖作品90件,二等奖作品295件,三等奖作品87件。只有教育思想得到解放,教育教学才能发生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瞥——湖北省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比综述

2007年举办的湖北省第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教学设计项目共收到全省各地报送的作品472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专家依据标准评出一等奖作品90件,二等奖作品295件,三等奖作品87件。同2006年相比,本次征集的作品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来看都是一个大跨越,见表2.2。

表2.2 年度教学设计获奖情况对比

img80

一、突出特色

本次征集的472件作品中,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全省教学设计作品的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

1. 基于教学理念,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灵魂

只有教育思想得到解放,教育教学才能发生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伍斐老师的作品《圆明园的毁灭》、恩施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曾义老师的作品《蔬果变变》、南漳县实验小学王朝晖等教师的作品《丰碑》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双主”的教学思想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建构主义”、“学科整合”、“全面发展”等思想和理论。从形式上看,这似乎只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添了一个环节,但从本质上看,却反映了教师教育思想的大解放和教育理念的再更新。

2. 基于网络技术,突出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新课改,并为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平台。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严爱华老师的作品《威尼斯的小艇》和杨凌老师的作品《只有一个地球》、南漳县实验小学曾秀群老师的作品《詹天佑》、谷城县庙滩镇中心学校徐智明老师的作品《戏曲大舞台》、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修虎老师的作品《走向奥运》等,都是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和应用了多媒体网络的工具性、资源性、平台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这些作品打上了时代发展的烙印,代表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3. 基于学科教学,引领课堂教学标的回归

在我国现阶段,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科目标是高效学习、高效课堂最基本的目标,没有学科目标的实现就更谈不上其他学科整合的目标。然而在我国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初,过分强调对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科课程的目标。学科整合课的目标设计大而空,可操作性差,游离于学科之上的综合课型在整合课设计中占相当的比重。这样的课对学科教师不具有普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从本次征文大赛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强烈的自然回归之势。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梅开菊老师的作品《植物妈妈有办法》、谷城县粉阳路小学杨诗莲老师的作品《Unit 5 Part》、天门市实验小学徐梅枝老师的作品《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等,这些教学设计对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表述准确清晰,且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切实可行,目标达成度较高。

4. 基于课程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地位

课程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方法的作用,以促进学科目标有效实现的方式。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科学地揭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四要素的关系及四要素在不同教学阶段、不同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三中学卢春芳老师的作品《网络环境中的想象作文教学》设计从四个方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是“想象之趣”,通过提供网页,让学生浏览欣赏,讨论发言,激发兴趣,使学生对想象作文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二是“想象之道”,通过提供多媒体网络作品,让学生理解记忆,交流心得,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想象作文的构思方法和基本要求有系统的了解;三是“想象之花”,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讨论写作,交流评价,通过练习加强想象思维训练;四是“异想天开”,通过提供网页资源,让学生浏览网站,准备写作,让学生进行形成性写作实战。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四中学蔡华山老师的《探索月球奥秘》、随州市曾都区楚风学校刘明芳老师的作品《红红火火中国年》、荆门市实验小学刘平老师的作品《做个快乐的少年》等,尽管他们的表述方式各异,有的是文字叙述,有的是图表显示,还有的是综合表述,但是在这些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都有一条清晰的应用线,信息技术作用于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支撑学生的学习的优势及其不可替代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5. 基于教学反思,使教学设计更具学研性和发展性

今年的作品同去年相比,除了有新理念引领、突出新技术、关注学科、务求实效等特征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重设计、重过程、重达成、重反思。襄阳市人民路小学龚涛老师的作品《秋天的雨》,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龚永超、刘凤云老师的作品《平面图形的拼组》,襄阳市人民路小学姚蓉老师的作品《郑成功》、金鑫老师的作品《三角形的认识》等,这些作品充分运用了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信息平台、信息技术等,是可供同行学习和研究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依照学习对象的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非常重视一课一思,一课一记。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尽管本次此类具有学研性、发展性的教学设计案例不是很多,但是它的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二、问题与不足

1. 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探究不够

在本次征集的作品中,有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立足点很高,涉及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但在实施环节中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并且在最后的教学反思环节,教师也没有对此问题予以重视。此类教学反思也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与前面教学设计理念相呼应。

2. 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深度不够

信息化教学设计同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同,它在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强调教学方式的变革,强调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次征文作品中,很多教师应用了课件、网络资源、远程资源,部分教师运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及情境性学习研究,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大多较为单一,对于Web2.0平台的Blog、维基、播客、Moodle等新技术的应用涉足较少。

3. 信息技术体现不够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科学地揭示信息技术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其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从设计模块结构上看,部分教师只关注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的形成性设计,而忽略了信息化设计最重要的媒体资源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看,有不少作品对于信息技术在各个教学环节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描述不够清晰、不够系统,未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4. 教学设计的规范性不够

尽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写作模式,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基本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框架。这种框架不管是使用何种表述方式,如文字叙述式、图表式、流程图式等,都必须具有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从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的构成来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且有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相互作用,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有教学要素的设计分析;从教学设计操作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具有预设性,同时具有动态生成性。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建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一是教学设计理念;二是教材内容分析;三是教学对象分析;四是教学目标分析;五是媒体资源设计;六是教学策略设计;七是教学过程设计;八是教学反思(对于实施后的教学设计可以增添此模块)。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以上模块也不是必须面面俱到,但二、三、四、五、七都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要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