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语文教材为平台,教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很少受教师的关注。从中可以想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只是形同虚设。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期待。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行为,转变单一固定不变的支配式角色,把教师多元的角色功能充分展示出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的交流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学生心灵的导游者。

(一)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今社会开明、开放,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学习渠道多样多样,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不再具有“知识垄断”的优势。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和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学习。这样,与传授知识相比,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寻求知识的态度更重要。教师就再也不能搞“知识本位”,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学习;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学生学会学习,把学生从知识灌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语文教材为平台,教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点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4)营造宽容的课堂气氛,特别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师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者。

(5)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探索规律,能够主动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6)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而言之,教师角色主要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和组织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信息交流方式也不同。例如:①以讲授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教,学生受教。②以对话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一般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③以讨论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一般在课堂上表现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④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一般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显而易见,后两种交流方式优于前两种方式,尤其是第四种交流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交流方式的好处在于:

(1)把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及时地加以沟通与联系,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

(2)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3)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现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

(4)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者”的角色,转而以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讨论。

(三)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语文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语文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1.语文教师应实现的转变

(1)由文本课程转变为多元课程。现在的“课程”有着新的不同的内涵:课程不再只是一本书,而是由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四个方面所组成的一个内容繁多的“生态系统”。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多元课程”、“生态课程”。这就给课堂注入了生命意义。教师在多种课程因素的联系中,要不断激活教学状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义,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充分自由的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2)由抽象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抽象课程”,而是具有亲和力的“体验课程”。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努力实现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多向信息交流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

(3)由他人课程转变为自己课程。以前的教学,其课程的确定性十分明显,全国统一教材、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等等。教师唯教育行政指令是听,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是从,是完全的“遵命教学”。教师一门心思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掩盖了教师不同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语文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

(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教师与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多元表现。

(2)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更新或增添教学内容。

(3)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学。

(4)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因素增多。

(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

新课程的教学不确定性,带来的教学多样性和变动性。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查找教学资料和补充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建设者。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

(四)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灵魂的导游者

作为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很少受教师的关注。有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做了逼真的描述,他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从中可以想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只是形同虚设。我们的传统教学是重认知轻情感,只见学科不见人,在教学实际中体现为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现在的教师大多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当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

案例展示

有一位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测验交卷前,总让学生估计一下自己的分数。一次,一个考试从未超过40分的学生在考卷上写道:“老师,我多想达到60分以上啊!可无论我怎么努力,总是令我失望,令我丢脸。我害怕、讨厌考试!”看了学生的卷子,老师深感同情、愧疚、自责。正如她所说的,她很努力,可由于基础、方法等方面的原因,成绩一直很差,她感到她在同学间抬不起头,以至于对考试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有此心理的学生不止她一个。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思:对于一个小学生,分数究竟能说明什么?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难道不比分数更重要吗?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尊重与鼓励,关心与爱护。

这位语文老师决心改变做法,采用多次评价的方法。首先,不再要求学生在考卷上自估分数,只是鼓励他们尽量去做,尽量做对、做好。其次,每次测验后,老师不立即给学生的考卷打分,而是通过研究所有的考卷,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将考卷发给学生,并针对考卷中的弱点、问题,再次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再修改错误,上交考卷。如果此次仍有考卷存在问题,就在小范围内再来一次。经过一轮甚至两轮的教学,学生再次交上来的考卷基本上都可以达到100分的水平。

这样,通过考卷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次往返,作为老师,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作为学生也明白了自己学习中的弱点。考试已不单纯是鉴定教学效果、检验学习成效的手段,反而是变成了诊断和激励相结合的全新评价系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采用多次评价的方法后,部分“差生”的考卷经过再评价后,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70分至80分,逐渐进步,到后来的90分至100分。这位老师终于看到快乐的笑容在后进生的脸上绽放,他们融入了同学中。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爱学习了,能主动去学习了。期末考试时,因为年级统一阅卷,无法再次进行二次评价,可翻开试卷,老师欣喜地发现,那些成绩一向较差的同学,除了一个考了67分外,其余都在70分以上。那个考试从未超过40分的女孩子竟然考了82分!

【点评】上面这位语文老师在改革评价方法的过程中充当了学生灵魂导游者的角色。

思考与探究

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哪些角色?在你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你扮演了哪些角色?请举一例说明。

2.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谈谈你个人的认识和打算。

小试牛刀

读一读下面的案例,评一评下面教育情境中的两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角色定位有什么不同,并就这则案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析。

山鹰,起飞了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文,办公室的门开了,高三(6)班学生刘勇走到我面前,声音很小,脸上带着一丝不安的神色时我说:“杨老师,请您帮我看一首诗。”说完就把他写的《山鹰》递给我。“呵。你怎么不给赵老师看?”

他低着头,没有吱声。

“他是你的班主任,又是你的语文老师。”我一边看着诗,一边唠叨着。

“赵老师看过,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着,他眼角边含着的泪珠差点要滚出来。

“癞蛤蟆……这是什么意思?”

“说我期中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

“噢!”我望望刘勇,他好像很委屈。

“很好。”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这哪里是“题记”,这是理想之光!是童心在闪耀!看后,我鼓励了刘勇一番,并指出了诗的缺点以及如何写出个性的意见,刘勇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刘勇就将修改稿送来了。我给他写了一段评语,并将诗与评语寄给山西的《语文报》。

这一次,除了跟他谈诗以外,还和他谈了要学好其他学科,争取考一所重点大学。我还告诉他,我跟赵老师讲过他的情况,赵老师说,上次批评他并无恶意,是恨铁不成钢。我叫刘勇主动去找赵老师交交心。过了不久,《语文报》在“发表园地”里用红标题将《山鹰》登出来了。

《山鹰》发表以后,刘勇还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鼓励信100多封。

“山鹰”起飞了,我为他祝福。

这年放寒假,刘勇的班主任赵老师告诉我,期末考试,刘勇的成绩跃升到前列,还说谢谢我助了他一臂之力。

后来,刘勇还考上了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