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权威”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权威”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性因素形成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由此可见,教师权威是由外部文化、制度因素和自身的知识、魅力、素养等因素决定的。难道“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真的相背而弛吗?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要重新塑造教师权威:一是以“德”生“威”。“为师德为首”,“德”是教师树立“权威”的前提和基础。再者,教师除了树立“学术权威”更要强化“擅长权威”。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权威”

郭 忠

一、何谓“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使学生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依赖和服从。”美国学者R·克力弗顿和L·罗伯特对教师权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制度性因素形成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个人因素形成教师的个人权威,包括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知识权威由教师个人的学识、专长等产生,感召权威源自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爱心和同情心等。由此可见,教师权威是由外部文化、制度因素和自身的知识、魅力、素养等因素决定的。即教师权威的形成,既取决于教师个体身后强大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支撑,也取决于教师个体内部所蕴涵的深厚的学术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超凡的人格感召力。

二、“教师权威”面临危机

传统的教育制度几乎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及荣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必须完全服从于教师。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帮助者。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极高的知识素养,不时时想着为自己“充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旧“穿着新鞋走老路”,教学方式陈旧、古板,就难以使学生“信服”和尊重了。今天,人们在倡导建立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教师与学生只是“平等的首席”,既然师生平等了,还要什么教师“权威”呢?难道“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真的相背而弛吗?

三、再造“教师权威”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德行天下、情满校园,懂得以“才”诱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身”范人,方为为师之道也。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要重新塑造教师权威:

一是以“德”生“威”。“为师德为首”,“德”是教师树立“权威”的前提和基础。以德生“威”,主要包括教师的敬业权威与民主权威。首先,一个优秀教师,必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个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必将赢得学生的爱戴。同时“亦师亦友”的民主氛围更为教师民主权威确立和发挥创造了环境。“师”之所存是因为“道”(惑)之所存(《师说》),在“传道”“解惑”方面,教师被设定为“先生”,但作为人本身,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人格,一个希望得到学生尊重和让学生信服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正如陶行知所说“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当学生什么时候真正的能够把你当朋友,能与你融为一起,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时,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你的“权威”也在无形中加大了。

二是以“才”生“威”。包括学术权威和擅长权威。事实证明,教师要树立学术权威,得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新动向,掌握学生的需求,广泛介绍、评价相关“新旧知识”,了解与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佩服和景仰学有专长又博学多才的老师,而这种景仰往往会化为一个学科的学习动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就慢慢的树立了威信——学术权威。再者,教师除了树立“学术权威”更要强化“擅长权威”。我们每位教师几乎都有自己的擅长,如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擅长唱歌、演奏或朗诵等,因此,我们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擅长,并在学生面前加以显露的话,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道:“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育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是的,没有一个教师是用自己的威严、恐吓,甚至包括一些强制手段及行政手段所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师权威”,真正的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让学生从心里感到佩服,懂得“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条至关重要的教育原则,从而使自己的“权威”不断升值。

作者:宝鸡市金台区硖石二中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