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应对策略研究

中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或色情网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而且还危害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研究主要关注占网民大部分的网络正常使用者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同时为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中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应对策略研究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中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教育应对策略研究

徐雷[1]

一、前言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就像一张不断深入拓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目前有1 640万中小学在上网。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强。

在这浩浩荡荡的中小学生网民大军中,不少学生将网络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扩展知识面,进行人际交往,丰富业余生活。但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或色情网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而且还危害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但是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真正达到网络成瘾者标准的中学生为数并不多,绝大多数网络使用者属于正常使用者;而且网络成瘾者开始都是由正常使用者转换而来的。本研究主要关注占网民大部分的网络正常使用者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同时为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研究综述

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始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Kimberly Yong的工作,她的一位朋友陷入网络过度使用的困境,使她开始探究这一问题,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Yong在1996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一文,网络成瘾行为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随后许多学者对网络成瘾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网络成瘾的概念及类型、发生机制、鉴定标准及工具;网络成瘾和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关系;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等(Goldberg(1995);Armstrong(2001);Davis(2001);Grohol(1999))。

目前国外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非常多,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方方面面。梳理起来,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中小学生网民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网龄、上网地点、上网持续时间、上网频率等,进行调查和定量研究。二是对中小学生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行为特征,如网络使用偏好、上网动机、网络学习行为等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并尝试探索某些网络行为特征与家庭、学校等社会系统因素的关系。这一切都为后来的学者对中小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学生网络行为特征调查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从上海和河南两地中小学随机抽取问卷调查对象共740名。其中,上海市6所中小学,分别为上海启良中学、上海泗塘中学、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上海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附属中学、民航中专。河南省2所中学,分别为安阳实验中学和安阳第五中学。共发放问卷740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后得到有效问卷704份,有效率为95%。

2.研究工具

自行编制的中学生网络行为特征量表,共55个项目,信度(0.90)和效度(NNFI= 0.74、CFI= 0.75)。

3.施测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对740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测试。每个班由老师担任主试,测试前对老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有关施测事项。测验开始前老师先向学生说明来意,然后宣读指导语,接着进行正式测试。测试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采用统一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测验时间大约为20分钟。

4.数据处理与统计

用SPSS13.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和分析

(1)家庭上网条件,见表1。

表1 家里能否上网

img215

从表1得知,具备上网条件的家庭占了74%。

(2)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及性别差异比较。由表2可知,从上网地点来看,在家中上网的中学生占总人数的76%,而在网吧上网的中学生仅有10%。可见家中是中学生的主要上网地点。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χ2= 42.48,P= 0.00,上网地点和性别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联系,即男女生人数在上网地点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男生在网吧上网的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

表2 中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及性别差异检验

img216

续表

img217

从网龄来看,44%的中学生使用网络已经有2~4年的时间,其次分别为“不到1年”和“4年以上”,分别占总人数的26%和25%,仅有5%的中学生“没有上过网”,即95%的中学生已经使用网络,可见中学生已经普遍使用网络。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χ2= 10.49,P= 0.02,网龄和性别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联系,即男女生在网龄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网龄在“4年以上”的男生的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

从上网持续时间来看,62%的中学生每次使用网络持续的时间为1~4小时,上网持续时间1小时以下的仅占19%,可见目前中学生在上网持续时间上稍微偏长,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χ2= 5.41,P= 0.14,上网持续时间和性别之间没有联系,即男女生在上网持续时间方面没有差异。

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χ2= 10.49,P= 0.15,喜欢看电视还是上网和性别之间没有联系,即男女生在喜欢看电视还是上网方面没有差异。

在上网主要目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上网目的依次是“QQ聊天”、“玩网络游戏”和“看动漫、电影视频、FLASH”,分别占了调查总频次的22%、18%和14%。可见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交友和娱乐。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χ2= 80.097,P= 0.00,上网主要目的和性别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联系,即男女生在上网目的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男生上网的首要目的是“玩网络游戏”,占调查总频次的24%,其次为“QQ聊天”、“看动漫、电影视频、FLASH”;而女生上网的首要目的是“QQ聊天”,占调查总频次的22%,其次是“看动漫、电影视频、FLASH”和“建网络博客或网络空间”。

2.网络行为特征分析

(1)网络行为特征的类型分析。

●网络使用偏好类型分析。网络使用偏好分为娱乐型、社交型、信息型、不良型和交易型五种,计算出各个被试在各网络使用偏好类型题目上的总分后,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大于1,且分值最高的维度,为其主导网络使用偏好类型,各类型人数分布见表3。

表3 使用偏好类型人数分布

img218

由表3可知,网络使用偏好类型中,“社交型”所占人数比例最高,为9.9%,“信息型”所占人数比例最低,为6.5%。

●网络使用动机类型分析。网络使用动机类型分满足社会功能型和维持情绪唤醒型两种,计算出各个被试在各个网络使用动机题目上的总分后,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大于1,且分值最高的维度,为其主导网络使用动机类型,各类型人数分布见表4。

表4 使用动机类型人数分布

img219

由表4可知,网络使用动机类型中,“满足社会功能型”所占人数比例较高,为11.5%,“维持情绪唤醒型”所占人数比例较低,为8.2%。

●网络使用学习类型分析。网络学习类型分影响学习型和促进学习型两种,计算出各个被试在各个网络学习情况题目上的总分后,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大于1,且分值最高的维度,为其主导网络学习类型,各类型人数分布见表5。

表5 学习类型人数分布

img220

由表5可知,网络学习类型中,“影响学习型”所占人数比例较高,为17.3%,“促进学习型”所占人数比例较低,为11.8%。

(2)网络行为特征的性别变量差异比较。计算男女被试在各网络行为特征维度上的平均数、标准差,并进行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网络行为特征各维度性别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差异检验

img221

注: P为双侧概率值,以下同。

由表6可知,男女在网络使用偏好中的“娱乐偏好”和“不良偏好”上的得分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这两个子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男女在网络学习特征中的“网络使用影响学习”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上的得分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网络使用影响学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男女在人际关系特征中的“网络使用影响人际关系”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此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男女在网络使用动机中的“满足社会功能”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男生在此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网络行为特征的年级变量差异比较。计算初中和高中两个年级被试在各网络行为特征维度上的平均数、标准差,并在年级变量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子维度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img222

注:* P<0.05;**P<0.01。

从结果来看,在网络使用“社交偏好”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网络使用“不良偏好”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网络使用“交易偏好”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网络使用影响学习”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网络使用影响身体”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网络使用影响人际关系”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没有差异。

在“不良网络人际交往”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不能控制上网时间”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使用网络语言”方面,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

在网络使用动机中的“满足社会功能”方面,高中生和初中生没有显著差异。

3.网络使用情况总结

本研究表明,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接入了互联网络,具备了上网条件,这会对中学生的上网行为产生促进作用。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已经在使用网络,上网对中学生来讲已经非常普遍,大部分中学网民使用网络已经有2~4年的时间,在网龄超过4年的中学生群体中,男生所占比例要显著高于女生。

大部分中小学生每次使用网络的时间在1~4个小时之间,使用时间稍微偏长,我们在访谈的时候发现是中学生一般都是在周末时间使用网络,使用时间较长,男女生在网络使用时间上没有差异。

在上网目的方面,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QQ聊天”、“玩网络游戏”和“看动漫、电影视频、FLASH”。

四、应对中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策略

1.发挥班会的引导作用

班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跳出现有的圈子,从更高的、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互联网,去了解互联网,激发他们去转变对待互联网的态度。首先,教师要对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进行充分的讲解和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对互联网的未来进行展望,最终使学生能用更宽广的视角审视互联网。

2.培养良好上网习惯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并在很多时候以成人自居。在没有指导和监管的情况下,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色情、暴力、反动的信息。但是想要使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始终处于成人的监管之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最理想的办法就是使青少年自身主动形成健康的用网习惯,加强自我监管。

3.开展辩论会等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就上网话题举行辩论会。借由辩论会这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下目标:增进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促进学生们对网络实名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及这个问题背后的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道德、法律之间的关系等,最终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虽然给了我们巨大的言论空间,无论是否实名,但作为一个人,我们绝不能为所欲为,我们的行为还是要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

4.建设班级空间,实现正面引导

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班级空间,首先是希望全班学生能够共同关注它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参与,共同培育,在此过程中形成团结一致、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其次,这是一种这种有指导、有目的集体参与、共同监督的网络活动,通过分工合作,大家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网络作品,这有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拉近距离、互相监督、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形成一种积极有效的上网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1次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8/1/17/104126.doc

[2]Davis R A.A cognitive-behavior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J].2001,17(2).

[3]张晓阳,席震芳,严红妹.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J].2004(5).

[4]雷雳,陈猛.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心理科学进展[J].2005(2).

[5]范娟,杜亚松,王立伟,江文庆.上海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者心理特征的调查.上海精神医学[J].2007(2).

[6]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注释】

[1]徐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