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学相长的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相长的中医教育模式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是我们的导师,一直为我所敬仰的中医泰斗朱良春先生此次获得“国医大师”的荣誉称号。首先采用的是南通市中医院自行编著的《中医学入门》,这是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一个本子,集体编著,全书32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南通人的习俗称医生为“先生”的。中医院办班促进了教学相长,那年月医院著书立说蔚成风气。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署名南通市中医院编著《药性赋增注》。

曾经是我们的导师,一直为我所敬仰的中医泰斗朱良春先生此次获得“国医大师”的荣誉称号。然全国30位“国医大师”中他是唯一的地区级市中医院的主任中医师、教授。统观全国,相当于朱老的中医大师比比皆是,为何独占鳌头,青睐于朱良春先生呢?我想,中医传承是关键,30位大师既称“国医大师”,无一不具备“为人师表”这样一个综合考察的指标。从传承关系看,他们的学生无一不堪称为“高徒”,所以这样的国医大师是亘古以来的荣誉,评得及时,评得好哇!

谈到中医传承,这使我想起当初进南通市中医院学习的一段美好的3年时光。

我是于1959年10月5日到中医院报到的,此前我还在南通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举办的展览当讲解员,当时我是在工业展览馆(西寺旧址)专门讲解轴承,参观者把我当成“师傅”,负责人龚剑平还准备介绍我到全市最大的一家全民企业通用机械厂工作。然而,我毅然决然地一脚迈进中医门槛,至今无怨无悔。

我们近30位同学报到后很快进入全日制的正规学习,每天8节课,没有寒暑假,课堂设在地处南大街中医院的隔壁中苏友好协会原俄语教室。首先采用的是南通市中医院自行编著的《中医学入门》,这是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一个本子,集体编著,全书32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0月1日国庆大游行时,有4位医院职工肩扛着书籍的巨幅模型大踏步地走在道上。当我拿着充满油墨香味的新书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中医学入门》共分12章:中医学发展简史、什么是阴阳五行、什么叫五脏六腑、什么叫经络、什么叫营卫气血、祖国的预防医学、饮食宜忌、怎样辨证识证、怎样治疗疾病、饮食宜忌、怎样掌握常用药物、怎样处方。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在一学年内完成。课文的设置有医院自编的脚本,作为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对课文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有一段失学、下乡的经历,所以更加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将中医学的需求贯穿自身一生。另外,《中医学入门》也曾有盲文版,由北京盲人推拿学校翻译的,我在南通著名盲人按摩师缪寿之处与他共同学习过。《中医学入门》还被朝鲜平壤大学译成朝鲜文,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赠送给南通人民一袋人参种子,曾轰动一时,后给军山种植。

其次我们读的是《内经辑要》,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撰。分阴阳五行、摄生、脏象、经络、病能、诊法、论治、运气等8章,当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还有《伤寒论译释》,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组编著的本子。分上下篇,上篇为六经病证治、下编10卷据明代赵开美本原文编次,是适合初学者的,当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院方购买不多,大约有10位同学缺书,我是借同学的书抄着学习的。用市面所售的最厚的笔记本,足足抄了两大本。

医院给我们安排了充裕的课程,教课的都是南通市的著名中医,内经、伤寒、温病、本草、解剖、医古文、内科各论、针灸、诊断学等都是必修课,都是3年之内必须弄懂弄通的课程。我对老师教学印象最深的是院领导安排这些名医所擅长的学识和临床经验,曾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南通市中医院大兴“著书立说风”,此为4种专著的封面书影

上述都是南通市岐黄精英,中医内科的教学有本院自编的《中医内科临证手册》,1959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中审证求因、中医诊断和治则的具体运用是3项重点,根据医院的内涵建设,总论中强调了“中医记录病历的方法”,这是其他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各论部分共53种病证,有自拟的经验方,更有前贤的著名代表方剂和治验,每病种的治则提要、处方举例、成方选要、临床验例等都十分精到,10万余字的小本子,足可以学一辈子。而医师(即老师)在讲课时,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往往详加阐发。个别老师与书本内容有不同见解,这种“争鸣”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现在想来,完全领略中医学术的另一种靓景,足可观之。

中医院办班的另一特色是课余抄方。一般在一、二节自修课间进行,有的同学在做完作业后便到门诊帮助门诊医师抄方,甚至提前到医院随值班医生见习。学习2年以后,医院挑选一小部分同学夜间跟班实习。白天不时按各部门的需要到各个科室见习。我对中药制剂作坊式的见习情有独钟,老师傅水泛药丸的技艺着实使我惊叹不已。可以简单操作的内容师傅让我们动手,如切片、研药、包装之类,于是我懂得了各种炮制方法,认识生药、辨别饮片等许多技艺,为日后的临床建立基本的概念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医院办班给医院注入了活力,踊跃探索,蓬勃上进的精神状态,与医院各部门、科室产生互动。南通人的习俗称医生为“先生”的。老先生对面坐了一位“小先生”,气氛明显不一样。在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和职工眼里,他们或多或少满怀激情和希望,有许多人在揣度:这批学生中谁最有可能成为南通中医界的未来之星?谁最有可能继承某名医的衣钵?这种潜意识相当客观地支配人的言行。中医院的学术气氛相当浓厚,有时专题讨论还邀请学生参加,我清楚记得有一次讨论麻疹,我认真进行记录并写成一篇心得尝试投寄江苏中医杂志,退稿以后,给我产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心理效应。

中医院办班促进了教学相长,那年月医院著书立说蔚成风气。这种深厚的学术氛围受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由南通市科委、南通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所、南通市医药卫生学会联合编印的《中医临证经验总结汇编》,那时强调集体荣誉,共50篇专题论文都未署大师的姓名。有些重大科研课题都是几位大师与西医合作的成果,如《中西医合作治疗流行性脑脊髓炎130例疗效总结》《中西医合作治疗流脑并发肾脏病变25例疗效总结》《中西医合作治疗白喉的体会》等,还有《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蛇毒患者24例小结》《海马拔毒生肌散治疗结核性瘘管的小结》《插丁疗法治疗淋巴腺结核合并瘘管的价值》等外科独特成就的文章,用“大跃进”的精神,于1959年12月付印发行。其中季德胜蛇药治疗蛇伤和拔核疗法治疗淋巴结核曾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署名南通市中医院编著《药性赋增注》。这本书在李东垣原著的基础上将原赋250种药物,经过调整增为304种,每一句赋文都有药物简介、用量用法及禁忌的说明,重点在按语部分,与方剂应用和临床经验紧密结合,是很实用的一个本子,后来1975年3月又作了一次修订,更趋完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时任院长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在繁忙的诊务中抽空亲自执笔撰写《汤头歌诀详解》,全书32.6万字,共分22章,根据汪讱庵、严苍山原著详加注解,增添内容,重新编订。为了让读者有较为完整的概念,书首增加了绪论,其中论述方剂的源流、分类、配伍、加减、剂型,还有学习和运用的方法和途径,是适合读者需求的实用著述,这一部分足有2万余字,确给人以启迪,为阅读汤头歌诀打开一扇方便之门,实乃传世佳作。

我们在学习中医课程中,兼学西医的人体解剖学,是曾经专修西学中的于广俊主任中医师(后担任南通狼山疗养院院长)授课的。经他联系嘱我及另一同学到南通医学院解剖室取人体骨骼架,我俩用报纸包好途经热闹的街市,这骨骼架几乎与我等高,扛在肩上,对骨骼生前的无名氏主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确确实实我当时是这么想的。50年来,当时我的学习笔记唯一留存的是人体解剖学笔记。

陈继明先生为我们开中医诊断课,我很为今后将肩负“治病救人”的使命而陡然紧张严肃认真起来。这一阶段学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中医诊断学练习”,是外感与内伤各一较典型的病例,按照病案整理的基本要素,做完作业后第二天老师范读了我的习题练习(附一)。我受宠若惊,区区两题,珍藏陋室,早已化作深深的怀念。

毕业于1962年4月,这并不是一个应该正常毕业的月份,按时间计算我们只学了2年半。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怅惘,毕业意味解散,这是历史的真实。毕业证书是中医院盖章发的,“中医士学习班”这个“士”也是突如其来加的。隔了月余,部分同学提出实习,院方欣然为15位同学作了安排,留在医院“继续受教育”。6个月的实习,受益匪浅,留下了自编的《部分同学实习医案选辑》(附二)。我想,它应该作为南通市中医发展史上的一段文字存在着。当然,由希望成为辉煌不仅需要记录,而希望一旦变成泡影,却是抹不掉的记忆,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就我个人认为,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人的生命和健康,往往与医生这神圣的职业密不可分。“国医大师”的崇高人格,其魅力影响我们周边的许多人,产生无与伦比的精神和力量。我相信,如同生命的繁衍一样,大师将层出不穷。母院的诸位大师,令我永志难忘。(2009年6月20日初稿,7月1日二改,8月28日再改)

附一:中医诊断学练习(徐慎庠课余作业)

习题一:今有病人,男性,24岁,于本月10日淋雨受寒,始觉周身痹困,继即恶寒发热,无汗,恶心呕吐,口中黏腻,不渴,二便自调,脉浮紧,苔薄白而腻。此属何病,应用何法治疗,试为处方,并述病机,附以方解。

病案整理:患者某,男,24岁。门诊日期:1961年9月23日。

旬前淋雨感寒,湿邪内蕴中州,症见周身痹困,继而憎寒发热,无汗而口中腻,呕逆且口不渴,大小便皆如常,脉浮紧,舌苔薄白而腻。此乃风寒夹湿,拟予散寒祛湿。

处方:带叶苏梗2钱,苍术片3钱,法半夏2钱,广陈皮1钱5分,淡豆豉2钱,葱白头2枚,煨姜6分。(配服2剂)。

病机:患者年轻力壮,因调摄失宜,淋雨感寒,所以开始即感觉周身困楚,乃为感湿后必发之象,湿蕴热化,因而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口中黏腻等象,因湿邪蕴结中都而有恶心呕吐和发热而口不渴症状,今表证在而脉浮紧,舌苔亦风湿象,正合表实无汗之证,此乃属风寒夹湿之邪作祟。

方解:方中以苏叶梗、淡豆豉、葱白宣透肌表之邪从汗而解,且苏叶配合煨姜有温中止呕之作用,再以苍术、陈皮、半夏化湿宣透以解中州之湿,风寒之恙可除,其湿亦可祛矣。

部分同学留院实习,这是自编的《实习医案选》油印本,其中共载140例医案,60余病种,是同学们2年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检阅

习题二:患者李茂如,男性,40岁,素体健康无病。近2年内,由于热病之后体力较差,加之调摄失宜,思虑过度,以致眩晕神疲,心悸不安,盗汗失眠,唇淡面白,切脉细涩,舌苔薄白,曾服用补中益气及六味地黄丸等,效果不显,试述其病机及治疗方案。

病案整理:李茂如,男,40岁,门诊日期:1961年9月23日。

患者素体康健,但热病后体衰,又加调摄失宜,思虑过度,以致眩晕神疲,盗汗失眠,心悸怔忡,唇淡面白,切脉细涩,舌苔薄白,屡经补气滋阴,其效不显,此属心脾两虚,血虚失养,治在心脾,自可奏功。

处方:人参1钱(研吞),土炒白术3钱,茯神1钱5分,炒枣仁3钱,龙眼肉8枚,炙黄芪2钱,当归身3钱,炙远志2钱,炙甘草1钱,枸杞子4钱,大熟地4钱,大枣1两(或6枚)。(配服3剂)

病机:经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又“诸血者,皆属于心”,今思虑过度,心营失养,而见面色淡白及心悸怔忡。又经曰“脾主肌肉,其荣在唇”“脾主裹血,温五脏”,且脾为生化之源,统摄诸经之血,今脾失其正常功能,生化无权,多由劳心伤脾而见眩晕、神疲、盗汗、失眠及唇淡等证。由于心脾两伤亦可见脉细涩,苔薄白无疑。所以综合上述,该证多由思虑过度,调摄失宜(特别是在大病以后)而致心神浮越,脾不统血,因而亟须滋心阴,养脾阳,母子俱补,以引血归脾为其治也。

方解:方中龙眼、枣仁、当归补心,参、芪、术、苓、草补脾,又加远志之肾药,通乎心者补之,熟地黄、枸杞子以滋阴益肾,助气药以摄血,血能归经,而诸证悉除矣。

附二:部分同学实习医案选辑

南通市中医院第二届中医学习班毕业后,部分同学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向院方提出实习,按照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可能享受每月固定的生活津贴,但院方还是积极支持同学们的要求,在医院门诊三楼特设实习的诊室,并指定刘建辉主任医师负责指导临床。在1962年下半年6个月的时间,有蔡起钧等15位同学轮流于病房和门诊实习。根据领导指示,初诊病历如不属危难急症一律送三楼实习生。这样,经过统计我们实习临证有60余病种,自选近200例有效和痊愈的病案,遴选140例自己编成《实习医案选》的油印小册子。刘建辉老师审阅后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感慨系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包括刘老在内诸位大师苦心孤诣地教导,因为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实施解散我们这个班(同时解散的还有南通医学院附属中医专科学校)。眼下所带教的学生说不定各奔东西。后来,这实习的同学中仅有5人从事医疗临床,2人从事中药房,其余都改了行。现从《实习医案选》再遴选一小部分病案,昭示读者。(原处方药物重量为钱、分,现一律改为“克”)

一、伤风病案(三则)

1. 凌进生,男,48岁,建筑公司。(朱桂珍同学诊)

违和2天,头痛肢楚,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不舒,苔薄白,脉浮紧,此风寒袭卫表实之征。拟辛温散邪。

处方:荆芥穗5克,青防风5克,带叶苏梗5克,新会皮5克,光杏仁7克,法半夏7克,白桔梗5克,生姜片、葱白头两枚。2剂。

按:朱桂珍同学实习后未从医,在南通市医用卫生材料厂任副厂长。

2.程鑫康,男,21岁,住南大街608号。(张瑶如同学诊)

体温37.6℃,恙起周余,头痛、鼻塞、身热、口渴饮多。昨始觉咽喉疼痛,检视红肿。纳可便调。苔薄质红,脉浮而数,此外感风热,拟辛凉清疏,以银翘散加味。

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壳6克,炒牛子6克,全瓜蒌(打)10克,嫩射干5克,山豆根10克,玉桔梗5克,薄荷(后下)2克,白茅根15克,粉甘草2克。(2剂)

按:张瑶如同学实习后未从医。后分配到南通市交通局办公室工作,职称馆员。

3. 程淑芳,女,54岁,回纺厂。(刘广德同学诊)

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无汗,口渴欲饮,咳嗽痰稠,纳谷不馨。苔薄质红,脉浮数,此风热袭肺,治宜辛凉解表,以俞氏葱豉桔梗汤损益。

处方:淡豆豉10克,焦栀衣5克,白桔梗5克,光杏仁10克,苏薄荷(后下)2克,淡竹叶10克,忍冬藤10克,葱白头3枚,生甘草5克。(2剂)

按语:医院对病历管理制度较严,门诊病历不允许病员自带,由挂号处以四角号码按姓氏顺序排列,当天及时归档,少数病历由医师自存并通知挂号处。此3例伤风病员服药2剂后均未复诊,因为药证合拍,可以判定处方有效。当时所有实习的同学如遇伤风初起,一般都开2剂,收稿时有10余例,《实习选》用5例。刘广德同学毕业后从医,在南通任港医院任职为主治中医师。

二、咳嗽病案(一则)

戴文奎,男,31岁,南通市竹壳厂。(朱广均同学诊)

初诊:病已二旬,刻诊恶寒发热,咳嗽气急,口干不欲饮,痰多易咳出,体倦胸闷,便正溲黄。舌苔厚腻,质微红,脉滑数。此乃寒邪袭表,痰热郁阻肺络,拟方清肺化痰宁嗽。处方:杏仁10克,白前6克,前胡6克,旋覆花(包)10克,化橘红5克,淡豆豉6克,竹沥半夏6克,大贝母6克,玉泉散(包)12克,炒蒌皮10克(2剂)

二诊:药后诸恙均减,药尚合证,毋须更张,续上方去旋覆花加枇杷叶3片(去毛)(续服3剂)

按:朱广均同学未能从医,分配到南通农药厂为药效试验员,助工。

三、头痛病案(一则)

贾丕尊,男,30岁,南通市邮电局。(王育灵同学诊)

初诊:1962年11月18日。左偏头痛,历10余载,叠治未已。现头痛欲仆,心下悸,口渴不饮,胸闷,泛吐冷痰,腰酸乏力,夜寐梦乱,饮食二便自可。脉沉细而濡,苔厚而白腻。证属湿痰中阻,上扰清空,拟苓桂术甘合二陈损益。

处方:生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川桂枝3克,生熟薏苡仁(各)10克,姜半夏6克,新会皮5克,焦远志5克,合欢皮10克,茺蔚子10克,光杏仁6克,炒枳壳5克。(3剂)

二诊:11月29日。药后诸恙稍安,唯心下悸,胃纳二便尚可。脉细而濡,头苔转薄滑润,中焦湿浊已得温化,前方既合,击鼓再进。原方去枳壳、杏仁加白参5克,柏子仁12克。(3剂)

五诊:12月10日。守上方至第五诊。随访共服药15剂获愈。

按:首诊服药后以心下悸为主要症状,当于“心悸”同。惜当时还未有心电图仪进行检测。此例偏头痛,经过诊治以后症状和苔脉都有明显进步,可以确认方药合证,后加白参、柏子仁则针对性更强,不是拘泥于“头痛医头”,可资参考。王育灵同学毕业后分配至南通市制锁厂为该厂医务室主治医师。

四、胃痛病案(一则)

庄桂英,女,41岁,市郊郭里头生产队。(康锡涛同学诊)

胃痛喜热喜按,口中和泛清涎,怯寒肢冷,便溏溲清。舌苔中剥,脉象弦细。此属脾胃虚寒,法宜温胃助运,拟理中汤加味。

处方:怀山药(杵)12克,炮姜3克,煨木香(后下)5克,炒白术10克,春砂仁(后下)2克,潞党参10克,甘松香10克,煅瓦楞12克,甘草3克。(3剂)

按:此案属脾胃虚寒,主要是气分不足,温中补气健运甚为对症。甘松香这味药,朱良春先生认为“温而不热,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故兼温中理气之长,以其芳香之气大可醒脾”。康锡涛同学未能从医,改行到南通农药厂当工人,后为车间主任。

五、痹痛病案(一则)

张某,男,40岁。(刘广德同学诊)

周身关节游走痹痛已历7年,气交之变尤剧,舌苔薄腻,脉弦细。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此乃行痹,法宗朱良春师经验方蠲痹通络汤损益。

处方:炒苍白术(各)6克,鸡血藤12克,老鹳草15克,寻骨风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10克,油松节10克,千年健10克,路路通5克,炙全蝎(研冲分吞)1.5克,炙蜈蚣(研分2次冲服)1.5克。(3剂)

按:久痛入络而为痹。此案明显看出初涉临床,病状叙述简约,临床检验缺失,唯所列方剂尚可,仅3剂并不能达到对顽症的治疗效果。

六、胸痛病案(一则)

朱德培,男,38岁,市内河轮船公司。(孔雀珍同学诊)

头晕心悸,微咳有痰,胸胁刺痛,晨起缓解。脊背寒痛,腰际酸楚。口淡无味,腹胀食甚,肢倦无力,夜寐乱梦,二便自调。脉象弦细而滑,苔薄黏腻,舌边衬紫,良由血瘀痰滞互阻而致胸痛,以枳实薤白桂枝汤加理气活血之品。

处方:炒枳实6克,全瓜蒌10克,干薤白6克,桂枝尖2克,杜红花5克,去油没药5克,单桃仁5克,酒延胡索6克,鸡血藤12克,炙远志5克,怀山药12克。(3剂)

按:枳实薤白桂枝汤为《金匮要略》方,方中瓜蒌开结涤痰,薤白温通行气,枳实消痞散满,桂枝通阳化气,平降冲逆。孔雀珍同学毕业后分配在南通市中医院药房配中药。

七、风疹病案(二则)

1.郭老山,男,64岁,住狼山镇。(徐长发同学诊)

风湿疹痒已旬余,憎寒发热,面部烘热,入暮则剧,纳可便干。脉浮滑,苔黄腻质红。风湿血热郁于肌表,拟祛风化湿,凉血清热。

处方:炙僵蚕6克,净蝉衣3克,粉丹皮10克,赤芍6克,鲜生地10克,生川军5克,绿豆衣10克,海桐皮10克,老紫草10克,建泽泻10克。(2剂)

2.沈红英,女,43岁,南通市袁桥公社。(朱桂珍同学诊)

1962年11月11日初诊。风疹串胸及背,奇痒难忍,四载以来每届秋末冬初即发,服药始愈。苔薄质淡,脉象细弦。良由汗出当风,挟湿稽留肌肤,郁而化热,治宜祛风胜湿,清血分之热。

处方:赤白芍(各)10克,净蝉蜕2.5克,白僵蚕6克,忍冬藤12克,白鲜皮10克,炒芥穗5克,乌梢蛇10克,老紫草10克,生薏苡仁12克。(3剂)

按:两例风诊,初起与复发,所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病理及用药也当有所不同,但第1例因患者年事已高如投猛药当须慎重较妥。徐长发同学后来分配到南通供电局任职一般管理人员。

八、黄疸病案(一则)

王永滇,女,17岁,住市区西南营。(徐长发同学诊)

(初诊)违和三日,头昏颇甚,面目身黄,午后热甚,口渴喜饮,溲黄感涩。脉象濡数,苔微黄腻。乃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浊熏蒸,发为阳黄,宗经旨“开鬼门,洁净府”拟清化湿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茵陈蒿加减。(小便检验:惟尿胆素原呈阳性+,其余无异常)

处方:净麻黄3克,连翘心5克,赤小豆30克,茵陈蒿10克,川黄柏3克,焦山栀10克,赤茯苓10克,建泽泻10克,生薏苡仁10克,淡竹叶6克,飞滑石(包)10克。(2剂)

(二诊)药后头昏减轻,眼白黄染已褪,午后发热亦消,惟仍口渴喜热饮,小溲短赤。脉象濡数,苔微腻。湿热未清,前方既效,毋庸更张。

处方:茵陈蒿10克,焦山栀10克,川黄柏3克,赤茯苓10克,建泽泻10克,赤小豆30克,净连翘5克,萹蓄草10克,生薏苡仁10克,鲜茅根30克,飞滑石(包)10克。(2剂)

按:《景岳全书•杂证谟》云:“阳黄证因湿多成热,热则生黄,此即所谓湿热证也。”初诊湿热蕴蒸肝胆,胆热液泄,外渗肌肤,下流膀胱而致面目及小便尽黄。先用麻黄,二诊黄褪即删,增萹蓄、茅根清热利尿,主攻明确应用颇为自如,乃临床佳作。

九、衄血病案(一则)

陆志华,男,14岁,住本市钟秀公社城北大队。(朱义成同学诊)

(初诊)鼻衄已近1周,量多色鲜,咽干鼻燥,烦渴引饮。大便溏,日二三行;小溲色黄涩痛,已有半月之余。脉滑数有力,苔薄质红。肺胃蕴热,逼血上行,治宜清肺泄热。

处方:京玄参12克,鲜生地12克,生怀山药12克,焦山栀6克,淡竹叶10克,鲜茅根15克,肥知母10克,蒲黄炭6克,活水芦根30克。(2剂)

(二诊)诸证已愈,惟两胁间或刺痛,肢倦乏力,余无他苦。脉弦苔薄,拟疏肝和胃。

处方:炒白术10克,怀山药12克,炒白芍10克,焦薏苡仁12克,春砂仁(杵)1.5克,炒陈皮4.5克,粉甘草2克,大枣3枚。(2剂)

按:本案由于感受风火燥热之邪,责在肺胃,方源为张锡纯《衷中参西录》,并根据具体症状化裁,方证合拍,两剂奏效。朱义成同学毕业后于1964年插队至海安角斜,回城后分配到南通化工厂任科长、工程师。

十、咯血病案(一则)

王美英,女,19岁,南通市文化用品厂。(徐慎庠同学诊)

起病两旬,午后潮热,骨蒸颧红,头昏心悸,咳嗽频仍,口干饮多,纳谷欠香。夜寐盗汗,今晨咯血,有块色红,随痰而出。脉象细软,无苔白腻。月事愆期量少,二便自调。此阴虚肺燥,伤及肺络,拟滋阴润燥。检验:TB阴性,血红蛋白9.5克,红细胞360万,白细胞6 000,中性80%,淋巴2%。

处方:南沙参10克,寸麦冬12克,天花粉15克,杏仁泥10克,软白薇10克,炙鳖甲(先煎)15克,川百合12克,全瓜蒌(打)15克,生龙骨(先煎)15克,地骨皮10克。3剂。

按:服药1剂后,咯出暗红色血盈盏,恐惧不安,翌日又来门诊咨询,劝慰不必过虑,尽剂后,证果减。再诊出入处方,又尽服3剂,血止而安。

十一、便血病案(一则)

曹桂生,男,47岁,南通市文化用品厂。(蔡起钧同学诊)

先便后血,色泽鲜红,肛坠且痛。胃脘食则痛减,口干不欲饮,嗜酒(有痔疮)。苔薄腻,脉细涩。脾脏统血失司,湿热下行,阴络受损。今拟槐花散加味,化湿清肠凉血为治。

处方:槐花10克,地榆炭6克,荆芥炭10克,炒枳壳5克,焦白术10克,黄芩炭6克,广陈皮5克,飞滑石(包)12克,生熟薏苡仁(各)10克,生甘草3克(2剂)。

按:此例患者嗜酒,当戒绝烈性酒,少食辛辣油腻。槐花散源自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专治肠风脏毒,方药对证,尚须病员配合。蔡起钧同学为班长,毕业后曾参军,复员后为南通市发酵厂医生,后获副主任医师职称。

十二、痢疾病案(一则)

倪万金,男,27岁,市棉织五厂。(葛松年同学诊)

恙有1周,初起腹胀微痛,继而里急后重,痢下赤白,日10余次,入夜尤甚。胸闷口淡,饮食稍减。脉弦滑,苔黄质红。湿热中阻,下渗大肠,拟予清泄,宗仲景葛根芩连汤加味。

处方:煨葛根6克,炒黄芩6克,川水连2.5克,赤白芍各10克,苦桔梗5克,老木香2.5克,马齿苋15克,焦楂肉10克,苦参实(研末分3次吞)1.5克,炒陈皮5克。(2剂)

按:仲景葛根芩连汤为协热下痢而设。方中苦参实,又名苦参子,性味苦寒,有解毒通便之功,治急性菌痢有效。葛松年同学毕业后未能从医,分配到南通市蔬菜公司从事市场管理。

十三、泄泻病案(二则)

1. 江沙根,男,66岁,市内燃机厂退休工人。(顾涛同学诊)

形寒肠鸣,已有旬余,近日腹泻,稀便水样,日三四行。体倦头昏,食后胃胀。苔白薄,脉濡滑,此脾湿蕴结,运化失司,法拟温中健脾,升清降浊。

处方:炒白术10克,怀山药12克,煨木香5克,新会皮5克,云茯苓10克,六神曲12克,煨葛根5克,煨姜二片。(2剂)

按:大便溏薄,时作时止,谓之“泄”;大便直泻,如水之注,谓之“泻”。临床辨证多责之脾胃运化失司,病因大体为风、寒、湿、热或由饮食不节(洁)。此例湿蕴脾胃,缘由受寒,方药均对证,嘱其继服2剂,以利巩固。顾涛同学为副班长,毕业后在南通地区机关第二幼儿园任职保健为主治医师。

2. 韦惠先,男,21岁,南通市纸盒厂。(刘广德同学诊)

腹胀且痛,肠鸣泄泻,日五六行,泻后痛减。苔薄脉弦,左部为甚,此肝木乘脾,太阴失运,拟方泻木培土,取痛泻要方加味。

处方:炒白术10克,炒白芍10克,广陈皮5克,北防风3克,云茯苓12克,怀山药12克,紫苏梗5克,焦谷芽12克。(2剂)

按:患者复诊仍守原方,随访上药服6剂痊愈。痛泻要方为清刘溥(字草窗)创制著名方剂,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敛肝泻肝,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中,防白术壅滞气机;防风散肝舒脾,防肝气被遏。四药配合,能泻肝补脾,调和气机,而痛泻可止。

十四、遗精病案(二则)

1. 俞汉范,男,31岁,南通煤石公司。(严淑芬同学诊)

素体羸瘦,面色清癯。迩来腰酸颇甚,滑精清冷,舌苔薄润,脉象弦细无力,两尺尤显。肾主精,藏而不泻,今肾阳亏损,精关不固,法予温煦固精为治。

处方:熟附块3克,肉桂心3克,大熟地黄12克,胡桃肉10克,山茱萸12克,生炙黄芪(各)6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桑螵蛸10克,鹿角胶(烊冲)10克,桑寄生12克,金樱子10克,西砂仁(杵)2.5克。(3剂)

按:梦遗宜清虚火,滑精当固精关,一为阴虚,一为阳衰。而临诊又因患者素体及症状千差万别,此方用桂附、鹿角胶等温煦肾脏,乃确诊后设,不可妄投。严淑芬同学毕业后分配至市医药公司门市工作,任中药师。

2. 叶宇新,男,35岁,南通天成化工厂。(朱义成同学诊)

(初诊)病起半月,夜寐盗汗,无梦遗精,一宵2次,头晕目眩,腰背酸痛,肢倦乏力,心悸怔忡,偶欲昏厥,右胁胀痛,纳谷不馨,脘腹作胀,小溲短赤,大便尚可。脉左弦大,右弦细,两尺无力,苔薄腻而黄,舌质有裂纹,肝肾阴亏,精关不固,拟方调补肝肾,兼固精关。

处方:金樱子10克,南芡实12克,潼白蒺藜(各)10克,川续断10克,桑寄生12克,浮小麦25克,炒枳壳5克,炙远志5克,生龙牡(各)30克,焦谷芽10克,酸枣仁10克,莲须6克,炒白芍10克。(3剂)

(二诊)药后遗精已减轻,余证仍旧。脉弦滑,苔腻黄,质有裂纹。阴虚下焦火旺之候,拟予养阴,泄下焦虚热。

处方:干地黄10克,盐水炒知柏(各)6克,浮小麦25克,白蒺藜10克,炒白芍12克,生牡蛎 (先煎)30克,连心5克,丝瓜络三寸,焦六曲10克。(3剂)

按:遗精常见于未婚男性青年,《实习医案选》共收5例。此两例均超过30岁。临诊应注意询问婚姻状况,正常婚姻状况下的遗精抑或另有隐情。详细问诊,取得诊断依据,方可对症下药。

十五、疟疾病案(一则)

刘国栋,男,15岁,中学生。(袁增慧同学诊)

间日疟作,先寒战栗,后热头痛,汗出而解,周身酸楚,胸闷倦怠,口渴欲饮,胃纳不馨,溲黄,苔薄根腻,脉象弦滑。邪伏少阳募原之咎,拟治和解截疟。(实验室报告:疟疾原虫+)

处方:软柴胡6克,炒常山10克,炒黄芩6克,姜半夏3克,六神曲6克,广陈皮4.5克,青蒿珠10克,枣槟榔6克,马鞭草10克,甘草3克。(2剂)

按:《实习医案选》收疟疾案3例。在学习期间,医院曾组织同学下乡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疟疾是其中的一个病种,实习期间几乎每个同学都有门诊病例,基本熟悉其病的辨证施治。袁增慧同学后服务于南通港务管理处保健站为主治医师。

十六、哮喘病案(一则)

张志才,男,62岁,南通市文武巷1号。(蔡起钧同学诊)

(初诊)宿患哮喘,近4天来畏风恶寒,咳嗽痰多,质黏难咳,气急胸闷,纳谷不馨,小便色黄,脉象滑数,苔薄腻微黄,此属客寒肺热之哮喘,拟方降气定喘,以定喘汤加味。

处方:麻黄2.5克,杏仁6克,贝母6克,桑白皮10克,炒苏子10克,款冬花10克,瓜蒌皮12克,半夏曲10克,淡子芩5克,炒莱菔子10克,粉甘草3克。(2剂)

(二诊)药后咳减,痰多易咳,余症如前,苔薄腻,脉弦滑,仍守上方去桑白皮、黄芩、苏子,加焦远志5克,化橘红5克。(2剂)

按:定喘汤源出《证治准绳》,此证亦属驾轻就熟,乃平时留心研读之故。

十七、杂症病案(二则)

1.陆连英,女,26岁,南通五山棉织厂。(王育灵同学诊)

(1962年12月5日)T37.8℃昨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痛,右侧扁桃体有白腐,胸闷微咳,肢体酸楚,纳减,二便自调。脉弦细,苔薄质红。气交之变,寒邪袭卫,上扰清道,拟清肃利咽为治。(喉黏膜涂片镜检:未见白喉杆菌)

处方:桑叶、菊花(各)6克,金银花10克,净连翘6克,薄荷梗(后下)5克,嫩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淡竹叶10克,蒲公英12克,白茅根30克,飞滑石(包)10克,瓜蒌根皮(各)10克。(3剂)

按:风寒袭卫,以致出现一系列病毒感染症状,给病员先行测量体温是必要的程序,发现扁桃体有白腐应予实验室检查,是医者责任。此案药证合拍,取效甚捷。

2.葛炳钧,男,14岁。(袁增慧同学诊)

(初诊)病有2周,鼻塞涕稠色绿,时有恶寒,头痛,左胁板滞,口干欲饮,溲短便调,苔薄脉细滑。风热上壅,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通,拟予祛风热而宣肺气。

处方:苍耳子10克,蔓荆子6克,薄荷梗(后下)5克,菊花6克,白芷5克,炒前胡6克,白桔梗5克,炒瓜蒌皮10克。(2剂)

(二诊)药后症减,予上方损益。

处方:苍耳子10克,香白芷5克,薄荷梗(后下)3克,辛夷1克,生甘草3克,酸枣仁(杵)10克,冬桑叶10克,菊花炭5克。(2剂)

按:此为西医的急性副鼻窦炎,主证为头痛,鼻塞、涕稠黏状。青少年时期尤要注意增强体质,注意保养,防止气候变化而频发,截断病症防止转为慢性鼻炎。中药的特点是对症之药收效显著,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十八、妇科病案(八则)

1. 曾丽林,女,25岁,南通狼山公社军山大队。(康锡涛同学诊)

妊娠7个月,恶寒身热,头痛咳嗽,痰稠难咳,鼻塞胸痞,纳呆肢楚,苔薄腻,脉细滑数。此乃客寒包火,肺失清肃,法宜辛凉达邪,清肺止嗽。

处方:冬桑叶10克,涂菊花10克,大贝母5克,白桔梗6克,嫩前胡5克,炙白前5克,采云曲10克,炒瓜蒌皮10克,生甘草3克。(2剂)

按:此乃《妇人良方大全》所谓“子嗽”。此证偶感风寒,即西医讲上呼吸道感染,因寒郁化火,虽见多种症状,惟方用清肺止咳,清灵达邪以桑菊、桔贝、二前之属,克敌于主垒,它症亦即悉除矣。

2. 窦桂珍,女,29岁,市区某厂工人。(袁增慧同学诊)

妊娠3个月。刻下头昏、心悸、胸闷,泛清涎,时欲吐,体倦腰酸肢麻,腹胀纳少吞酸。苔薄白,脉细滑。此属妊娠恶阻,拟和胃安胎为治。

处方: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5克,炒白术6克,法半夏6克,桑寄生12克,川续断10克,伏龙肝15克,炒白芍10克,紫苏梗5克,炒陈皮5克,生姜3片。(2剂)

按:“恶阻”语出《诸病源候论》。妊娠早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各人体质表现不一。实习期间同学们也观察到一例“顽固”病证,直至胎儿产出方消失。此例亦寻常所见,用药合拍对症。

3. 张美琴,女,23岁,南通市棉织二厂。(蔡起钧同学诊)

产后5个月,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头昏心悸。4日前曾服公社医院中医师煎剂3剂,经血量多,夹有瘀块,今晨量较少色淡红。脉沉细弦,苔白质淡。冲任虚损,不能摄血,拟方滋养固摄。

处方:熟地黄10克,乌贼骨12克,茜草炭10克,炙黄芪10克,陈阿胶珠(烊冲)10克,煨木香2.5克,墨旱莲10克,生鸡内金6克,生鸡子黄(食时调搅)2枚,炙甘草5克。(2剂)

按:此案病因较为复杂,或为产期有失调摄,或为劳倦体衰,或为前医用药不当。总之以刻诊主证分析病机,有是证必用是药,医理通则药对证。方中鸡子黄出《名医别录》,与阿胶珠同为血肉有情之品,协同滋阴,相得益彰。这里特别说明清楚,同学们实习时处方一般不超过3剂,这是为何?因为2~3剂服后,再诊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可以逐渐积累经验,这似乎是大家的共识,也并非老师刻意要求。从对病员负责的角度来分析,这也是值得提倡的。该病例没有复诊,原因固然较多,一是服药后基本好转,二是病员的经济原因,如是后者以强调病后食养为佳。

4. 施扣珍,女,24岁,船工(徐慎庠同学诊)

(1962年10月22日诊)年已廿四,面色黧黑,身材短小,地道未通。曾在附院治疗,服药后有不规则月经2次,量不多,色淡红。平素时有少腹痛,饮食睡眠二便俱可,脉沉细而涩,舌苔薄白质淡。此属禀赋不足,劳役亏损而致肝肾化源干涸,今拟益气血、调冲任、资化源,拟胶艾四物汤反其意而用之。

处方:①阿胶珠10克,祈艾叶5克,全当归10克,抚川芎5克,生熟地黄(各)10克,炒白芍10克,怀山药12克,潞党参10克,益母草10克,泽兰叶10克,云茯苓10克,生甘草3克。(3剂)②妇科玉液金丹10粒。(每晚温开水送服1粒)

按:胶艾四物汤源出《古今医鉴》,原方胶艾加归芎芍地,蒲黄芩连地黄,栀榆术草为治血崩,今前6味不变,胶艾四物加益气血、调冲任之品,师古而不泥古之谓也。市售妇科玉液金丹曾载于上海科技出版社,由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编《常用中药制剂与成药》(1962年3月版,本人5月14日购得),为妇科补益之品。

5. 蔡珍秀,女,20岁,南通县小海公社。(蔡起钧同学诊)

(初诊)经行超前而见腹痛,量多色黯红,苔薄腻质红,脉细弦而数。此肝热下迫,疏泄太过之咎,拟方凉血清热,调肝理冲任。以先期汤加味。

处方:大生地黄10克,当归身10克,炒白芍10克,阿胶珠(烊冲)6克,淡子芩6克,乌贼骨12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甘草3克。(3剂)

(二诊)药后血止痛除。苔薄质微红,脉细弦而滑,再予调肝理冲任,而正汛期。

处方:大生地黄10克,炒白芍10克,茺蔚子6克,阿胶珠(烊化)10克,广陈皮4.5克,桑椹12克,甘草3克。(3剂)

按:先期汤源出《证治准绳•女科》,原方地黄、当归、白芍、黄柏、知母、黄芩、黄连、川芎、阿胶珠。此案从肝论治必对原方改进化裁,既然得效,可以证明处方准确。

6. 马峰,女,20岁,市区水警署巷。(严淑芬同学诊)

(初诊)妊娠5个月,腹痛阵作,小腹坠胀,口渴欲饮,小溲感热,带下绵注。苔薄质红, 脉象细弦,此属胎热干扰,法予清热安胎,仿白术散治。

处方:炒黄芩5克,炒白芍10克,炒竹茹6克,炒白术10克,炒陈皮5克,焦山栀6克,生地黄10克,软柴胡5克,川续断10克,生甘草5克。(2剂)

(二诊)药后颇适,诸症悉减,唯纳谷欠馨,带下绵注,苔薄质红,脉细弦滑,余热未尽,宗前方增损。

处方:炒子芩5克,苎麻根10克,炒白术10克,炙陈皮5克,生地黄10克,粉丹皮10克,软柴胡2克,桑寄生10克,川续断10克,生白芍10克,炒神曲10克,生甘草3克。(3剂)

按:白术散方出多种医典。此案取自《苏沈良方》。所谓处方用药必须见证效果方显正确。妊娠5个月的妇女频见腹痛,多先从考虑胎儿是否受影响,当时尚无B超检测手段,能保胎儿无恙是孕妇之幸运。

7. 周炳珍,女,32岁,光明手帕厂。

(1962年11月3日初诊)怀孕足月,预产在月内临盆。近10天来头晕心悸,倦怠乏力,纳谷欠佳。自诉外阴红肿,产道涩痛,白带绵注。脉滑微数,苔光润质红。此为肝经湿热下注之咎,拟方柔肝凉血,清热化湿。

处方:生白芍10克,炒子芩6克,盐水炒知母、黄柏(各)5克,焦栀仁6克,甘草梢6克,大生地黄12克,淡竹叶6克,滑石(包)10克。(2剂)(徐慎庠同学诊)

(11月22日二诊)药后获效。近心烦意乱目糊,胸脘痞闷欲食欠佳,体倦乏力,不耐久坐,阴阜红肿,小溲涩痛,白带绵注。苔薄质红,脉象滑数,此乃肝肾不足,肝经湿热下注,方拟培肝益肾,清化湿热。

处方:大生地黄12克,盐水炒知柏(各)5克,焦栀衣6克,飞滑石(包)6克,生白芍6克,六神曲12克,甘草梢6克。(2剂)(顾涛同学诊)

按:清•萧埙《女科经纶》云:“妇人有娠则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生热。”清热使血能循经,以养其胎。此案辨证以湿热下注为主攻目标,所以2剂基本获效,两旬后又犯来院索方。据病家自诉预产期,二诊以后可保产前无虞矣。

8. 黄玉珍,女,52岁,市竹壳厂。(徐慎庠同学诊)

天癸绝刚4个月,前日忽至,量多色红,腹微痛,头晕欲仆,体倦肢乏。夜寐不实。脉虚细,苔薄白质淡。此属肝肾不足,而致冲任失调,拟方摄血归经,以防崩漏。

处方:炒白芍10克,潼蒺藜10克,煅龙骨(先煎)15克,海螵蛸12克,川续断10克,血余炭10克,莲房炭10克。(3剂)

按:老年经断复行,可以不用药。此案伴有肝肾不足的症状。《傅青主妇科》曰:“人或谓老妇行经,是还少之象,谁知是血崩之渐乎!”傅山认为有“肝不藏脾不统之故,有安老汤之设”。本案为肝肾不足,应从补益摄血论治。

短暂的6个月实习,与人的一生能算几何?50年后回头看,整2年半的学习,就能达到临床应用的基本水平,应当可喜可贺。这也是同学们最有价值的人生历程,因为它既是检阅,也是检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体验。其意义全在过程,没有光环,但有人性的烛光和“救死扶伤”共同的享受。当诸位中医大师与同学道“再见”的时候,还乐意为部分同学再送一程,应当郑重地道一声“谢谢”!希望远远超过这些医案的本身,鲲鹏欲展翅,怎能安度日后的风雨兼程?

没错,这就是“雪泥鸿爪”,没有惋惜,只有珍惜。(2009年8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