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近代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革命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最终完成了近代天文学革命。
近代科学革命_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近代科学革命

16~19世纪,欧洲发生了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社会革命,而科学领域则发生了由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过渡的科学革命,其主要标志是近代天文学革命、近代医学革命、经典力学创立和电磁学理论创立。

(一)近代天文学革命

托勒密地心说在中世纪经过托马斯·阿奎那歪曲修改后已变成维护教会权威的理论支柱。16世纪初,大量的天文观测表明地心说的不科学性。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于1525年完成了《天体运行论》,历经数次修改后于1525年5月24日正式出版。他认为,地球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它也不在宇宙的中心位置,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既有绕自转轴的自转,又有和其他行星一起绕中心体的公转。太阳处在宇宙的中心,它照亮整个宇宙,并驾驭着周围的行星。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在1584年出版的《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一书中指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太阳系一样的天体。伽利略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用观察到的天文事实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最终完成了近代天文学革命。

(二)近代医学革命

比利时解剖家维萨里于1543年发表了《人体的构造》7卷,提出了两个重要论点:第一,男人身上的肋骨同女人的肋骨一样多,都是12对,人体中没有“复活骨”。第二,纠正了盖伦关于左右心室外相通的说法。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认为血液在人体内沿着一个闭合的路线作循环运动,即从右心室输出的静脉血经过肺部变为动脉血,通过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搏出的动脉血沿着动脉到达全身,然后再沿着静脉回到心脏。心脏的肌肉收缩是血液循环的机械原因。他还观察了40种动物,从而确证了血液循环的普遍性。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沉重打击了盖伦的三灵气说,使生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哈维也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

(三)经典力学的创立

英国科学家爱萨克·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立者,他综合、归纳并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静力学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一套基本概念,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学说汇集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它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这本书被誉为17世纪物理学、数学的百科全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之一,直至19世纪末,它还是物理学领域的纲领性著作。牛顿学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经典电磁学的创立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首次揭开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使电磁学研究进入一迅速发展的时期。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是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他提示了光、电、磁的本质的统一性,终于建立了完整的经典电磁学理论体系。它奠定了现代的电力、电子和无线电工业的理论基础,为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麦克斯韦是继牛顿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近代科学革命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上实现的,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在自然观,则诞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映在社会生产领域,则出现了两次技术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