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近代技术革命

近代技术革命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瓦特也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伟大旗手。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
近代技术革命_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近代技术革命

在近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大力推行工业化,采取保护和奖励科学技术的政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广泛发展,工艺水平大大提高,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工具日益专门化,工人劳动技术日益成熟,为技术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相继形成了两次技术革命。

(一)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完成。它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当时,英国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棉纺织业投资少,成本低,获利多;棉纺织业是新兴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束缚,易于采用新技术;国际上优质棉织品的激烈竞争,使棉纺织业迫切要求革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第一次技术革命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工效,使织布效率提高40倍;克隆普顿发明骡机,使纺纱速度大大提高,后来英国又建立了水力织布厂。净棉机、漂白机、整染机也相继出现,在棉纺织业中建立了一系列成龙配套的机器体系。棉纺织业成为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的行业。第二阶段是蒸汽机的改良。蒸汽机是利用水蒸气为工作介质,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1690年巴本制成了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机,纽科门于1712年制成了一种更实用的蒸汽机,瓦特在此基础上于1769年制成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成双向蒸汽机,他把活塞和联动装置加装在蒸汽机上,把单动式运动改为旋转式运动,这就出现了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以蒸汽动力代替人力,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象征,它使世界进入大规模机器生产时代,也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重要标志。瓦特也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伟大旗手。第三阶段是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9世纪初,新型车床、铣床、磨床、碾压机床等工作母机不断出现,机器零件逐步标准化。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以机器制造机器,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用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完成。在蒸汽时代,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机械制造、采矿、冶金、纺织等。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出现了革命,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船,1843年“大不列颠”号螺旋桨蒸汽船横渡大西洋成功,标志着以蒸汽动力船取代风力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1814年英国发明家史蒂文逊设计制造了世界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又铺设了第一条公共交通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开辟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时代。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9世纪电磁学的创立为电能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能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始了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电机的研制和电能的应用

1821年法拉第制成一台用化学电源驱动的近代电动机的雏形,186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巴奇诺基发明了环形电枢,并制成了包含环形电枢、整流子和合理的励磁方式的直流电动机,基本上具备了现代电动机的结构和形式。1867年德国的西门子基于自激原理制成了自激式直流发电机。西门子发电机在技术史上相当于瓦特的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到19世纪70年代用直流电机供电已开始占统治地位。由于变压器的出现,从19世纪80年代起,交流电的发展和应用迅速扩大。1832年,单相、同步、多极式发电机问世,1876年俄国的亚布洛契可夫制成多相交流发电机,1889年俄国工程师多里沃、多布罗勾斯基先后发明了三相异步电机、三相变压器和三相输电,标志着电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电能应用的迅速扩大,发电厂应运而生,1889年英国建成的特普夫电站是现代大型中心发电站的先驱。1882年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成功地进行了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试验,1891年布洛在瑞士研究出高压变压器,1901年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成了5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展,使电力成为比蒸汽机动力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它的广泛应用对工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能作为新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而占据了统治地位,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毕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和发明工作,1876年他创办实验室,相继发明了留声机、电灯、油印机、口述记录机、电影放映机等,他一生获得1 093项发明专利,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伟大旗手。

2.通讯技术的发明

近代电报是用电传递信息的装置。1833年德国科学家高斯和韦伯研制成电磁式电报机,1836年英国的科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在1837年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1838年美国莫尔斯发明了用点、线组成的“莫尔斯电码”。1844年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全长40英里的电报线,在19世纪中叶,掀起了一股铺设海底电缆的热潮,英法之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之间相继铺设成功。1867年2月美国的贝尔和华生制成了最早的实用电话机,标志着人类运用电话通讯的开端。无线电通讯包括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无线电报系统是由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发明的,无线电话是由美国发明家费森登发明的。1906年他播送了世界上第一套远距离音乐和口语节目。1915年美国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军用无线电话通讯。电视的发明源于第二次技术革命,1884年德国发明家尼普科发明尼普科扫描圆盘,第一次提出了能快速传输图像的实用方法,1907年俄国发明家罗辛提出使用尼普科盘对景物进行扫描、用阴极射线管进行接收的远距离电视系统设想,1929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研制成实用的最早的电视系统,同年英国开始公共电视广播。贝尔德还成功地做了彩色电视的实验,192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了彩色电视图像,美国于1964年开始普及彩色电视。

3.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1869年法国发明家里诺制成第一台实用的内燃机,1876年德国奥托制成了第一台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标志着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发明趋于完善。

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二次技术革命有一些新特点。第一,在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具有很少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经验而取得的成果,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兼木匠,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深深地受到新技术的影响,许多新技术的发明者本身就是科学家。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技术革命取得更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逐步传播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稳。而第二次技术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一开始就超出一国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比较迅速。第三,对后进国家而言,两次技术革命交叉进行。德国一方面积极地吸收、消化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异常迅速,而日本则同时吸收两次技术革命的技术成果,在短期内就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只有英、法、美三个国家两次技术革命的分期比较明显。

(三)近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近代科技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既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第一次技术革命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技术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近代科技革命迅速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理面貌,带来了社会的繁荣。第一次技术革命使英国工业不仅局限于东南地区,在西北部出现了许多工业城市,并逐步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心。第二次技术革命波及到整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使得欧洲、美洲、亚洲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工业国。而美国在两次技术革命中成功地开发了中西部,使原来荒凉的西部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阳光地带”。

近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形成了近代两大对立阶级。第一次技术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原来的手工业者破产,变成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这就是工业无产阶级,而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则是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是近代两大基本阶级,从一开始就处于对立状态。第一次技术革命促进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第二次技术革命则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

近代科技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平静的田园式的生活被有节奏的紧张生活所代替,人们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卷入商品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情趣也摆脱了过去的保守、愚昧、僵化。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信心、进取心也大为增强。

近代科技革命改变了国际经济关系和政治格局。第一次技术革命后,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到19世纪中期就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倾销到世界各地,犹如重炮轰毁了自然经济的禁锢。面对英国的挑战,欧洲和北美奋起直追,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而亚、非、拉地区传统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国际资本主义的控制、掠夺使这些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从19世纪中期起,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以亚、非、拉地区为边缘地带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第二次技术革命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和政治格局,所不同的是,美国、德国、日本逐渐取代英、法而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以美、德、日为核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了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