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资源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分析

信息资源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分析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资源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分析陈能华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信息资源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对我国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现在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的前沿问题。全面、系统、客观总结近年来国内信息资源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1998年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进一步确定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2]。
信息资源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分析_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信息资源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分析

陈能华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信息资源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对我国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现在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的前沿问题。

【关键词】信息资源 前沿 建设 知识管理

Review of research and advanced

topics 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Chen Ne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gtan University,Hunan Xiangtan,411105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always the important area of studing.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search and advanced topics by analyzing the main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words】Information ResourcesAdvancedConstruc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长期以来,信息资源的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学术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面、系统、客观总结近年来国内信息资源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关于信息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1.1研究的基本情况

我们使用“信息资源”作为检索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进行检索,从检索结果来看,目前中国关于信息资源理论的学术论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从1999年的6832篇/年到2006年的16895篇/年。情况见图1:

img68

图1 

(本研究把“信息资源”作为主题检索词,条件为模糊,范围为1999~2006年的全部期刊,检索时间为2007年11月14日)

国家级课题的立项数是衡量一个研究主题受关注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数据调查发现,截至2006年,共有12个国家哲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3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内,出版的相关专著就有数十部。从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库(CNKI)数据来看,2004~2007年9月共有14名博士生和168名硕士生选择“信息资源”作为其学位论文的选题。

由此可见,信息资源相关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和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2研究的主要层面

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的研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2.1信息资源的基本理论层面

早在1995年,胡昌平所著的《信息管理科学导论》在信息管理科学构架基础上,对信息资源的社会存在、分布规律和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框架[1]。1998年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进一步确定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2]。胡昌平、孟广均、卢泰宏、王万宗等人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年学界主要探讨了信息资源的概念、内涵、类型划分和特征功能等基本的理论,为明确信息资源化及以后的开发、管理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费成在《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一文中,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3]。张凯也强调,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开发、组织与利用并大量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4]。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厘清,为学界研究信息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2信息资源的建设层面

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前提,通过对信息进行的一系列的建设流程之后,信息才能成为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主要研究4个方面: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包括其研究对象、内容、性质、方法等理论基础;有关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范围与内容,包括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现状、模式、发挥的作用等;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内容、模式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包括宏观层面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和实践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高波、吴慰慈从对信息资源概念的认识入手,把信息资源建设细分为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3类,对其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3大部分[5];肖希明则探讨了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基本理念、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的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6]。代根兴在“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展望”一文中,对其进行了前沿问题归纳[7]

1.2.3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层面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聚集了一大批学者和专家,如孟广均、黄长著、胡昌平、马费成、冯惠玲、霍国庆、陈能华等人。在这个领域,主要探讨的内容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其影响巨大。早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家一级的宏观层面、网络一级的中观层面和机构一级的微观层面;而到现在,研究内容就更注重信息技术的影响研究、具体行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对管理的标准化、法制化、科学化。如冯惠玲就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政府信息资源这一具体行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8];陈能华的“论市场调节下的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主体权益”[9]就是从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企业、图书馆、学校等信息资源共享主体如何实现自身的权益。蒋永福的“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配置效率及政府规制”深入分析了公共信息资源概念及其类型,探讨了其特征与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从政府规制的角度提出提高配置效率的措施。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都从早期的宏观层面研究,转移到了微观的、具体的层面来研究,研究成果更加注重对相关工作的指导和互动。

1.2.4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层面

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它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分及基本概念的分析上。

如吴菁,她指出在新世纪里,强调要重点研究以人为载体的高度个性化的难以编码的隐性的资源和以口头交流和实时传播为特点的“零次资源”,知识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而产生的,是未来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10];朱晓峰指出,知识管理大致包括6个内容: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结合、知识管理的具体工具、知识的获取和检索、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管理评测[11];邱均平、马海群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分上做出了详细的分析[12]

1.2.5对国外信息资源研究的相关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介绍和借鉴

在信息资源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学者一直注重对国外信息资源研究的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引进和借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对信息资源概念的厘清,就是从简单地翻译和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开始,在批判性研究的过程中,对其认识逐步得到提高的。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国外的相关成果的研究也开始变得更加具体和深化,并且更加注重通过对其介绍和借鉴,来对当时国内的情况进行剖析和指导。如陈能华的“美国信息资源共享市场的发展及启示”就是通过对美国信息资源共享市场发展概况,共享市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市场发展的启示[13]

2.关于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观点

2.1关于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2.1.1信息资源的界定

信息资源概念的界定是进行信息资源相关研究的基础,它的定义直接影响到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信息资源概念的界定许多学者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价值。代表性的观点有:

对国外观点的介绍,如1979年,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从政府文书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信息资源的定义[14];此外还有列维坦(K.B.Levitan)的生命周期理论[15]、霍顿与马尔香(D.A.Marchand)等人的组织理论等。

国内学者结合各自的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信息资源的概念。如乌家培撰文指出:“对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指信息内容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16]。换言之,“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17],信息资源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进行区分[18]

2.1.2关于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对于信息资源的分类,学界主要从分析问题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划分。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将信息资源划分为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和零次信息资源[19];按信息资源的组成关系划分为元信息资源、本信息资源和表信息资源;按信息资源所处的空间区域划分为国际信息资源、国家信息资源、地区信息资源和单位信息资源等[20]

对于信息资源的特征,学界具有较为统一的认识。一是信息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和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二是信息资源的特殊特征,包括共享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累积性与再生性[21]

2.2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进展

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所处的社会信息环境也迅速地发生变化。电子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融合促成信息网络的极大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极大地限制了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信息资源建设从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中浮现出来。其主要的观点有:

2.2.1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

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强调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注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等。特别是这些研究都明确了信息资源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和馆藏建设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使得其研究更具有开创性,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界进一步明确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内容和理论体系,使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22][23]

2.2.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进展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部分,在历年的研究中,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一文,系统地对1996年之前的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成果的主题分布,来确定当时研究的理论热点:关于藏书补充的研究、关于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研究、关于藏书机构和系统的研究、关于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10个方面[24]。这个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研究现状,具有总结性的作用。

随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时期,虽然相关研究的论文开始减少,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十分突出,如国家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推进,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由胡昌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模式研究”的开展等。

2.2.3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促进下,数字信息资源以传统信息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对其研究也成为了学界的热点。

从整体来看,国内数字信息资源的研究主要从3个角度切入:生命周期、应用领域和影响参数。其中数字信息资源本身的生命周期是研究的主线,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管理、检索、服务;应用领域是当前研究的着眼点,主要的应用领域分布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和档案馆,涉及电子政务、高校、化工、农业、医药等各种行业[25];同时,关于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6]。影响参数给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支持,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创建、元数据的不断创新知识产权的合理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27]

2.2.4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进展

对于我国国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多从国家和地区两个级别展开,从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情报机构、公共图书馆系统资源共建共享视角加以研究,以对系统内纵向联盟的研究为主要侧重点,这符合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实际。多采用比较分析法,研究的单一化逐步转向整体化,由定性研究向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转变,同时注重紧密联系实际[28]

对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遇到的问题、障碍和所要采取的对策建议等[29];二是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数字信息资源质与量的保障、信息安全与法制环境、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等的研究[30]

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拓展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者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并认同,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主要不是来自技术层面,而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弊端[31][32][33][34]。因而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问题进行探讨,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基础上的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与集成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35]

2.3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2.3.1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其基本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功能以及与相关信息、信息资源等相关概念的关系,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本质结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信息管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影响等问题。并且,这些研究逐步形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流派,如孟广均的三派说[36]和周晓燕的四派说[37]。这些流派有不同的理论传统、逻辑起点、技术含量、发展阶段和研究方法,其多元发展和相互争鸣促进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繁荣。

2.3.2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而“过程”是与状态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描述的是信息资源运动和变化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38]。信息资源的方向性决定了信息资源管理的顺序性;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化、动态性又顺应了信息资源的方向性。因而,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研究就是主要研究其构成环节、内容、有序运动和变化的条件、机制与障碍,以及信息流的形成、运动与发展规律等问题[39]

2.3.3信息用户研究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信息用户需求的分类、特点和规律以及对信息服务的影响;不同环境下的信息用户教育;信息用户满意度的分析和评价指标设计;信息用户在信息的需求、获取、吸收和利用等行为过程中的心理分析;信息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和心理对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影响等。对于信息用户研究更多的侧重于信息用户实践的研究,其理论研究基础十分薄弱[40]

2.3.4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

在当前,传统的信息组织和检索理论研究已经大幅度减少,信息的序化、优化,以及信息组织和检索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技术等研究内容都注重与社会环境,特别是与网络环境相结合,注重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应用的拓展[41]。当前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对本体论应用的研究、对语义网的研究、对知识网格和语义网格的研究、对搜索引擎的研究、对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的研究、对元数据和XML的应用研究、传统检索语言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等[42]。而知识组织作为信息组织与检索的发展趋势,也已经开始了研究[43]

2.3.5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从不同的行业来进行研究,可分为政府、企业、档案馆、图书馆等。而从不同的学科研究视角来看,有以下的特点:

从管理学的角度:主要研究了信息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信息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的原则、策略、方法,以及开发利用绩效的测评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44][45];从经济学的角度:主要从公共物品特征、信息边际成本及外部性等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信息资源规划、开发与利用的特殊性,在财政投资、信息获取、信息资源分类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46];从法学的角度:主要通过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公开与保密问题、无偿共享与有偿服务问题的分析,力求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47];从其他学科的角度: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信息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的流程进行再造,重新设计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提出更适应公众需求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系统[48][49]

同时,信息开发与利用的目的是进行信息服务,因而信息服务的形式、内容与方法等的相关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从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从整体来看,注重信息服务与信息用户的互动。其研究内容是以用户研究为导向,围绕现实的“服务”问题展开,包括信息服务业的社会调控与管理、信息服务生产要素的组织、生产过程研究、服务市场研究和服务社会化问题研究等。

从行业来看,政府和图书馆是信息服务研究中的重点区域,其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指导意义。如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分析当前政府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人员素质、政府体制、法规制度和行政安全等原因,指出信息时代改进和提高政府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包括信息服务观念、方式、内容、过程、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等[50]

从背景来看,网络环境对信息服务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包括通过专业化、专题化、特色化数据库提供的服务,相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服务和模式研究等。

从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服务正在进行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战略转变。政务性、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得到加强,企业信息服务更加注重个性化,信息服务市场和产业的繁荣,及其相关的保障措施等将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2.3.6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研究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部分,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模型构建、开发、集成、检测、维护和更新等过程,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的建设、XML等信息支撑技术研究等。

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是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通过运用信息经济学知识来分析信息的价值、价格、产业化等问题;同时,通过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产业和市场现状分析,提出信息产业和市场培育、运行、管理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2.3.7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政策法规研究

关于信息资源的政策法规是我国正着力完善的方面。在政策上,关于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布局一直是重点内容,如《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历次中国互联网报告等,都对信息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51]。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等,都是信息法律研究的热点。在机构改革上,相关管理领导机构的建立,管理制度的设立等,是现在研究的重点。

3.结语

目前国内学者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学等学科视角,对信息资源的基本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已经构建了信息资源研究的宏观框架。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信息资源的研究较之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已走向深入,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研究的学科已从信息学扩展到计算机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界从各自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信息资源,多学科力量的交叉联合推动了对信息资源的深入研究。

二是研究的范围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微观领域。从信息资源研究的整个过程来看,早期的学者注重信息资源的基本理论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而近期,明显开始注重信息资源的微观领域研究,如网络环境下某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等,研究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是在对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介绍和借鉴方面,从早期的引入、介绍,到现在的批判性吸收,并且能在对多国成功经验的比较分析中,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当前,信息资源管理将围绕前沿理论与应用问题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昌平.信息管理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张凯.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高波,吴慰慈.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6]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与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

[7]代根兴.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展望[J].图书馆,1995(6).

[8]冯惠玲.政府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陈能华.论市场调节下的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主体权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

[10]吴菁.21世纪信息资源管理的趋势——知识管理[J].现代情报,2006(2).

[11]朱晓锋,肖刚.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探讨[J].情报科学,2000(2).

[12]邱均平,马海群.再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0(10).

[13]陈能华.美国信息资源共享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

[14]卢泰宏,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专集[J].国外图书情报工作,1992(3).

[15]K.B.Levitan.Information Resources as Goods in the Life Cycle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J].ASIS,1982,33(01).

[16]乌家培.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4).

[17]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5).

[18]邱均平.论信息资源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1997(2).

[19]吴唏.信息资源建设摭拾[J].图书馆论坛,2001(10).

[20]张久珍.论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0(1).

[21]黄长著等.中国图书情报网络化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2]钟笑雅.高校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8).

[23]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4]代根兴.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1996(3).

[25]郑永田,全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5(4).

[26]陈传夫.中国科学数据公共获取机制:特点、障碍与优化的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4(2).

[27]马海群等.影响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因素及对策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7(4).

[28]张忠秋.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比较与对策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刊,2005(11).

[29]杨绍兰.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6).

[30]颜海.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07(8).

[31]曹臻.我国区域文献资源保护和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

[32]阎安.文献资源共享之市场营销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3(4).

[33]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34]陈能华等.市场机制架构下的信息资源共享[J].图书与情报,2007(2).

[35]胡昌平.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6]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7]周晓燕,孙青.国内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与研究框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6).

[38]孙冉.论信息资源的动态性过程管理模式[J].情报杂志,2006(10).

[39]季淑娟.图书馆信息流融合及其效应[J].情报杂志,2006(8).

[40]程刚.近年来我国信息用户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

[41]封锋.网络信息检索现状研究综述[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1).

[42]陈树年等.近年来我国信息组织研究进展及趋势[J].图书馆建设,2006(3).

[43]夏晓慧.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组织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06(6).

[44]刘强,吴江.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77-83.

[45]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6]唐毅,陈能华.信息的经济效益及测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76-78.

[47]李绪蓉,徐焕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8]王宁,王延春等.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9):46-49.

[49]夏柏成.信息资源规划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5.

[50]赵新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06(4).

[51]马费成,夏义坤.我国政府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3(12).

【作者简介】

img69

陈能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湘潭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湘潭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文化厅、教育厅“图书情报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湖南省科技平台建设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与管理带头人。

陈能华教授主要从事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省级教育厅重点项目、省级自然科学项目和其他科研项目共16项,主编的《图书馆信息化》为教育部图书学专业核心教材。另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推理与预测》、《广告信息传播》、《图书馆业务流程创新管理》等专著,发表论文70余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