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经新闻的概念与分类

财经新闻的概念与分类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代,与财经新闻相对应的名称是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二)财经新闻的概念以上,我们通过简要的梳理,描述出了财经新闻的基本形态。但这还不能完全解决什么是财经新闻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新闻业界,对财经新闻的理解都是言人人殊的。这两个财经新闻概念,都经常被使用。
财经新闻的概念与分类_财经新闻概论

一、何为财经新闻

(一)从经济新闻到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概念在中国内地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形成和凸显的。

计划经济时代,与财经新闻相对应的名称是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与计划经济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相适应,此时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是政府全面掌控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的办法”[1]。与这个目的相适应,计划经济时代的新闻媒体在经济报道方面也相应分为财贸、工交、农业等部门。这种传统的经济新闻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十几年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新闻机构所做的经济报道,像《鲁布革冲击》(《人民日报》1987年8月6日)、《关广梅现象》(《经济日报》1987年6月13日)、《“三角债”追踪》系列报道(《经济日报》1991年7月)、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1992年2月起由首都新闻界主要新闻单位联合主办)等,都是这类传统经济新闻的典范,它们的报道选题往往直接来源于政府指令,密切配合政府经济政策的实施。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中国经济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这一决策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阶层的分化、文化思想的更新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经济力量上来说,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跨国资本共存的格局;在经济思想上,西方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学说日益成为显学,对市场力量的认同逐渐成为更多民众的共识。体现在新闻报道上,则是源自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经济报道逐渐式微,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经新闻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内地财经新闻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89年的《中华工商时报》的创办。《中华工商时报》由中华全国工商联主管,由老报人丁望主办。其办报宗旨是: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呼吁。其经营形式为面向市场,自负盈亏。这些办报宗旨和经营方式正是后来市场化财经媒体的基本理念。正因为如此,《中华工商时报》被称为是中国财经新闻的“黄埔”,为后来中国财经新闻培养了诸多精英,如《财经》主编胡舒立、《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等。

但《中华工商时报》有点生不逢时,它的超前使它在辉煌了数年后风光不再。200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批市场化财经媒体应运而生。1998年,胡舒立任主编的《财经》创刊;2001年1月,南方报业集团创办了《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4月何力等人创办了《经济观察报》;创办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在此时也汇入了财经新闻的大潮中。至此,形成了中国内地财经新闻的最初格局。

我们对中国内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新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财经新闻作了一个简要梳理后,就可以看到,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与财经新闻之间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绝不仅仅只是字词上的调换,而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经济理论背景、新闻理念的差异。

换言之,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新闻是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其新闻报道往往直接听命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指令,密切配合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财经新闻,则在遵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新闻宣传政策的前提下,报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毋庸讳言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形成了不同利益团体,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报道的视角上,财经新闻既有政府的视角,也有资本的视角(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跨国资本),还有消费者和普通民众的视角。

这种全新的新闻生态,我们称之为财经新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财经新闻在中国内地的形成与不断壮大,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一方面,中国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文化学术思想,引进了一系列经济文化制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另一方面,中国在消化外来文化思想、制度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条自我更新发展之路。中国的财经新闻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萌芽、生长的。值得玩味的是,在财经新闻集体亮相的2000年前后,曾经引领传统经济报道风骚20余年的《经济日报》等传统经济媒体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十多年来,自《财经》杂志开端的内地财经媒体一路走过,呈现出下列特点:

1.新闻与经营分离,广告一般依赖从市场取得而非政府财政,特别是最近这个经济周期中异常活跃的车市、房市、金融等行业广告起到了很大支撑效应。经营的根基越来越和市场相连,甚至一些财经媒体筹划上市。

2.不局限于金融报道或政策报道,一方面形成包罗甚广的领域,甚至如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共政策(如SARS中财经媒体的优秀表现),一方面开创了严谨、深度的中国财经调查报道形态。

3.培养了一大批财经记者和管理人才,市场化、竞争性、国际化等理念融入其中。

(二)财经新闻的概念

以上,我们通过简要的梳理,描述出了财经新闻的基本形态。

但这还不能完全解决什么是财经新闻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新闻业界,对财经新闻的理解都是言人人殊的。

大致来说,国内学界认为财经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经新闻就是对国内外社会经济生活及与经济有关领域的新闻报道,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形势报道、区域经济报道、行业报道、资本市场报道、公司报道、消费市场报道等。而狭义的财经新闻则是对金融与资本市场报道,关注“资本市场对公司运作、资源配置方面以及投资领域的影响”[2]。周乃蔆教授在《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中引用一位资深记者的话把财经新闻定义为:“钱是怎么赚的?怎么花的?怎么赔的?怎么被偷的?”[3]十分精当。

这两个财经新闻概念,都经常被使用。本教材所使用的概念,就是广义的财经新闻概念。

二、财经新闻的分类

由于本教材采用的是广义的财经新闻概念,因此我们这里财经新闻的分类就要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及与经济有关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分类上可以有如下的主要类别:

(一)宏观经济政策和形势报道

宏观经济政策和形势报道是对国家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报道。在我国,由于政府对资源的配置能力还十分强势,政府经济政策对整个经济体的影响还很明显,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和形势报道在财经新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流的财经媒体都将该部分内容放在版面的最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

(二)区域经济报道

在本教材的定义中,区域经济是一个中观的概念,介于国家经济体这个宏观层面的概念和企业这个微观层面的概念之间,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了更为宽松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以东部地区为先导,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这一政策在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四个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投资、出口拉动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近年来,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仅2009年一年,国家就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批准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区域经济区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报道也将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观察报》的“中国Nation”、《21世纪经济报道》的“政经”等版面其实大量的报道都是以区域经济为主题的。

(三)行业报道

行业的概念和上面的区域经济概念一样,也是一个中观的概念。在国内外财经新闻实践中,不少的财经新闻媒体往往将公司报道和行业报道放在一起,称为“公司与行业报道”、“公司产业报道”,或者在“公司报道”板块中包含行业报道的内容。

目前国内关于行业划分有三种方法:晨星行业分类、中证指数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在对每个行业报道时,可以考虑以下“基本面问题”: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景气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投资、产能等;全球化视角下审视行业的竞争,譬如贸易纠纷、技术标准等;行业内的主要公司有哪些,特别是上市公司;哪些公司掌握了行业的核心技术、专利;行业的上下游关系,哪个环节拥有主要的话语权;行业内的资金来源;谁制定行业的监管政策;谁是行业的监管主体。[4]

(四)金融市场报道

本教材所界定的金融市场报道既部分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之货币政策,也涉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国际金融领域。之所以把这些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内容放在同一个部分,是因为这些内容相对较完整,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地位重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变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市场举措,都会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了解金融市场报道的基本内容,掌握报道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对于做好金融市场报道,具有重要作用。

(五)公司报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这就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具有明晰的产权界定,市场主体应当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作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人类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特质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公司很自然地就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公司新闻近年来呈现两个趋向,即对公司对外战略和内部管理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前者如国内甚至跨国并购,后者如ERP系统运用等等,都一时潮起。

由此可见,公司报道一定是财经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从广义的财经新闻的政经、产经、财经(狭义的)三分法立场上看,公司报道则属于产经报道的主体内容。

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看,公司报道应当属于微观报道的范畴,其关注的应当是公司这个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世界经济形势下,在国家宏观政策制约下,它是如何配置资源,赢得生存发展空间的。但微观报道也并非与宏观、中观视角完全矛盾的,在公司报道中将宏观、中观的立场适当地与微观视角相融合,会使报道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