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群体并不是个体活动的简单总和,群体一经形成就获得了超越个体的巨大力量。[2]这种“集体力”就是群体独特的功能与优势。关于群体的概念与意义,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有不同的论述。这是构成群体的前提条件。第六,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社会心理特点和较高的心理相容度。

群体并不是个体活动的简单总和,群体一经形成就获得了超越个体的巨大力量。对此,马克思有过精辟的论述:“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个人的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1]“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区别。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2]这种“集体力”就是群体独特的功能与优势。那么,何为群体,它有哪些特征,又如何对群体进行分类呢?

1.群体的概念

在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各种各样的群体。关于群体的概念与意义,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有不同的论述。如政治学认为:群体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组织形态,如民族、阶级、政治、社会团体等。社会学认为:群体是个体的有机组合,是社会的基本单位。[3]行为科学认为: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由共同目标联系在一起,成员间有直接与稳定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具有集体归属感,受其他成员及整体影响的一群人。心理学认为:群体指在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具有客观的共同之处,因而具有一定的共同信仰、理想、目的、爱好、兴趣或情感的若干个体的联合体、团体或集体。[4]综合各学科定义,我们可以把广义的群体定义为:群体是由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而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从而能与其他人群及个人区别开来的人的集合体。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群体的概念,还应弄清群体与个体、群体与人群的关系。

首先,群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个体指单个的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是能以单独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的、具有一定个性特征的实体。群体是由若干个体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而成的。单个个体,一个人,不能称为群体,群体是复数概念。

其次,群体不等于人群。马路上的行人人流是人群,候车室的乘客群是人群,如果他们互不认识,不发生任何人际关系,虽方向相同但谁去哪里也不知道,类似这样的个体无序聚合的人群不能称为群体。群体一定是由某种社会关系联结的、具有独立特征的、与其他人群与个体相区别的人群集合体。

2.群体的特征

群体是个体的有机组合,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组织形态,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群体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这是构成群体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一个人的话,他便无其他任何人可以合作,他的意识和行为也就无法与他人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的整合功能也就无法形成。

第二,群体中成员是相互作用的。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是群体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与条件。群体是个体的有机组合,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这种组合的粘合剂。人们为了进行共同的活动,需要彼此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不仅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也使人们逐渐形成了相同的态度和情感。随便凑合起来的若干个体,在意识里没有对方的存在,行动上也互不相干,这样的一群人,只是形似群体,实质上并不是群体。因此,人群里的个体的意识和行为相互联系和影响,是若干个体构成群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行为目标。群体目标是群体生活的一个关键,有时也是群体之所以存在或形成的基本理由。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群体成员的行为可以高度一致。否则,群体的成员在意识上的联系将会发生严重障碍,行为上也会出现不协调,使得群体的功能大大减弱,甚至失灵,最终导致群体的灭亡。

第四,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不是个体无序的聚合,而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起来的有机的组织系统。它不仅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并且每个成员都被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在群体中每一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地位之中,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享受一定的权力,如群体中会形成领导者、参与者,分别承担着群体决策、组织、执行等责任。

第五,群体有调节行为的规范。群体为了使全体成员有一致的行为,对行为允许的范围有一定的规范。群体中的规范,对它的成员有着很强的约束力。群体规范的违反者,不仅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会被群体孤立起来或受到一定的惩罚。群体的组织纪律、作风、传统、守则、活动目标、操作规程等,都是调节群体成员的规范的体现。群体的行为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它是保证群体成员行为一致、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

第六,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社会心理特点和较高的心理相容度。凡是同一群体的成员,都必须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同的社会心理特点。比如,具有某种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某种共同的心理需要,具有某种共同的态度和情感,或者具有“我们同属于一个团体”的基本感受。凡是运作正常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度也比较高,成员之间不仅能够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团体协作,而且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都趋向于一致,对群体都富有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依恋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等。

3.群体的分类

学术界由于对群体的界定和研究角度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对于群体的分类也有不同的结果。美国社会学家尤班克(E.E.Eubank)在1932年出版的《社会学概论》一书中,把人类社会群体分成了40种类型。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角度出发,社会学界常用的群体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是指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最初接触到的、由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互动所形成的、具有紧密人际关系和浓厚感情色彩的小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亲属、朋友、村落等。次级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次级群体是各种社会正式组织,如学校、公司、政府部门。次级群体是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

根据群体中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和正规化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按照一定的群体目标和原则建立起来的,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明晰的成员地位与角色、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群体。如家庭、学校、机关、工厂、公司等。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形式,没有明晰规章制度,成员的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确定的群体。如业余足球队、书友会、游戏爱好者等。

根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和心理归属,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社会群体。参照群体也叫榜样群体,它是社会个体用以帮助确定自己的信仰、态度、价值标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的社会群体,它是人们有意或无意中拿来作为参照却不全然隶属于他的群体。

根据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可以把群体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血缘群体是通过婚姻或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群体,血缘群体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群体,血缘群体主要有三种形式:家庭、家族和部落。地缘群体是基于群体成员之间空间或地理位置而形成的群体,其基本形式是社区,如邻里、社区、同乡群体。业缘群体是指人们因某一职业或工作关系的联系而结成的社会群体,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艺术组织等具体形式。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群体结构严密,二是群体活动时间集中。趣缘群体是指人们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结成的社会群体。趣缘群体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