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人格主义批判

非人格主义批判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格主义》一书中,鲍恩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批判非人格主义,即批判以进化论为主的自然主义和以绝对唯心主义为主的唯心主义。鲍恩认为,自然主义试图借助于非人格的或机械的原则来说明世界。与自然主义相似,绝对唯心主义也是一种非人格主义。

四、非人格主义批判

在《人格主义》一书中,鲍恩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批判非人格主义(impersonalism),即批判以进化论为主的自然主义和以绝对唯心主义为主的唯心主义。在他看来,非人格主义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由于我们的感官把物质世界看成是绝对的,例如,某些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作绝对的实体,而忽视宇宙的精神方面,这就产生了自然主义、唯物主义以及无神论。他说:“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自然主义以及它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它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倾向。这是非人格主义的一种形式。”[23]其二是由于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特别是绝对唯心主义者,把心灵的某些范畴,例如原因、变化、同一性等等,看成是绝对的。他们不限于把理智看作对世界的说明,而且试图更深入一步寻找理智背后的原因,于是进一步探讨存在、原因、同一性、变化以及绝对者等范畴,这就是说,他们总想对说明再作出说明,从而不知不觉地陷于无穷倒退的困境。他说:在这些哲学家看来,“理智至多只不过是这些更加普遍的原则的特例或个别情况。于是,这些原则便位于一切人的存在或其他的存在后面,作为这些存在的前提和泉源,并构成一些真正的第一原则,一切特定的和具体的实在都是通过某种逻辑过程和蕴涵从这些第一原则中引申出来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非人格主义”[24]。他认为这两种非人格主义就其起源而言是对立的,即前者产生于把物质世界绝对化,后者产生于把第一原则绝对化,但就其结果而言则是相同的,这就是这两者都否定人的活生生的人格。

在他看来,“自然主义”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科学方法原则,几乎与“科学”一词同义;二是指一种哲学学说,它与所谓“常识实在论”有密切联系。他着重批驳后一种自然主义。普通人根据常识往往把自己周围可以看见的事物看作无可置疑的实在,而对无法看见的事物持怀疑态度。他们把这些可以看见的事物概括地称为“物质”,而把它们的活动归因于一个原因、动力,于是“物质和力便成为我们的客观经验的最高的和基本的实在”[25]。这些实在都处于空间和时间之中,它们与空间、时间相结合,构成世界图景的基本要素。他说:“空间和时间提供了场所,物质提供了存在,表现在运动中的力提供了因果性。这五种要素构成了自然界,应根据这五种要素去理解和解释自然界。”[26]他把这种观点看作哲学自然主义的纲领,认为斯宾塞的进化论正是立足于这个纲领。

鲍恩认为,自然主义试图借助于非人格的或机械的原则来说明世界。他说:“自然主义皆在借助于空间和时间中以运动形式发挥作用的物质和力,来说明包括生命和社会在内的所有高级形式的经验。”[27]自然主义正是由于以处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物质和力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因而陷入一种无法解决的二元论之中。其实,自然主义者强调的物质和力只不过是一对与人的活生生的经验系统脱节的抽象观念。

在他看来,自然主义在这里作了两种抽象。首先,经验的对象本来仅仅是在经验中被给予的,而且只有借助于理智才能加以理解,可是,自然主义却把经验的对象从其与理智的一切关系中抽象出来,把它们本身看作千真万确的事实,并用它们来说明理智。这好像把语言从理智中抽象出来,并把语言看作对理智的说明。其次,甚至在经验本身中,自然主义也只注意广延和运动,认为只有这两者是实在的,其余一切都是偶然的和派生的。它只注意世界的量这一方面,而不注意世界的质这另一方面,然而正是后一方面赋予经验以生命。他还认为,在自然主义的机械论中有一种强烈的唯心主义因素,这就是,按照机械论的观点,只存在着量的差别和关系,质的差别和关系则是观察者赋予的。他说:“这样一来,对经验的这些最重要的部分丝毫没有作出说明,把它交给意识中的某种主观的经验,理论说明仅仅适用于那些抽象。”[28]

鲍恩由此断言:“就自然主义力图描述事物据以呈现出来的那个现象系列而言,我们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来说则是极其浅薄而又非批判的。”[29]因为,自然主义持一种机械的因果论,而没有把因果问题提到人的层次上加以考察,它的论证陷于同语反复,无穷倒退。他说:“这种学说已由于它自己的因果理论、它的毫无希望的同语反复和注定陷于其中的无穷倒退,以及由于它的任何一个基本概念都不可能被证实为实在的,而被评定为含有重大缺陷。”[30]

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人格主义则认为无论是物质、力或者运动都不具有常识所赋予的那种存在,力和运动的组合和分解,复合物被分解为简单事实等等,都仅仅是一些手段或方法,而不是任何实在的过程,它们完全是相对于我们自己而存在。如果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一些独立于理性而存在的实体,那就会带来混乱。没有一个界限分明的人格,就不可能想象时间是绵延的。而且,只有借助于一个不变的人格,变化和同一才能调和起来。

与自然主义相似,绝对唯心主义也是一种非人格主义。自然主义者把事物看作唯一的实在,绝对唯心主义者则把观念看作唯一的实在。他说:“由于心灵也是知识的对象,因此同样易于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灵也是唯一的一个观念或一组观念。下一步就是清除这些观念的人格含义,于是得出结论说:心灵本身是非人格的观念的功能。这样一来,非人格主义再一次被树立起来。”[31]

鲍恩批驳说,这种非人格的观念是一种纯粹的虚构。一切实在的观念都属于某一个人,而不是漂浮不定的,这就是说,各种各样的思想范畴只有处于活生生的心灵之具体的和自觉的生命之中时,才具有实在的意义。可是,绝对唯心主义者却把这些范畴看作具体存在的先决条件。他们几乎认为个人的存在只不过是由存在、统一性、同一性、因果关系等组成的合成物。这样一来,人的存在似乎是某种更加终极、更加基本的东西所造成的结果。与此相反,鲍恩认为,当我们询问这些范畴的意义时,这指的是这些范畴在我们的自觉生活中所具有的那种意义。例如,我们所知道的那种唯一的统一性,除了逻辑学中的形式统一性之外,就是统一的自我的统一性;我们所知道的那种唯一的同一性,并不是存在于抽象的时间中的那种抽象的连续性,而是理智在其存在中的那种自我等同性(self-equality);我们所知道的那种变化并不是在抽象的时间中发生的某种抽象的变化,而只不过是自我等同的理智在其中实现其目的和设计的那些前后相继的形式。

通过以上批驳,鲍恩最后得出结论说:“根据所有这一切考察,我们断定:非人格主义无论就其低级形式的唯物主义机械论而言,或者就其抽象形式的唯心主义观念而言,都是一种失败。人格是哲学的唯一一条能使我们采取合理步骤的真实原则。我们既不是抽象的理智,也不是抽象的意志,而是活生生的人格。我们认识着和感觉着,具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我们在知识的指导和自己兴趣的推动下,力求找到自己的道路,获得系统的经验,并且力图理解这种经验,用它指导自己,以便扩大和丰富这种经验,从而使我们自己进入一种更加广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的人格生活。”[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