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在论与康德哲学

实在论与康德哲学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麦科什以苏格兰实在论者马金托希和查默斯的研究为依据,仔细地比较了实在论与康德哲学的异同。实在论者采用归纳方法,而康德及其追随者采用批判方法。麦科什认为,由于康德学派只假定现象,它就决不能上升到其他任何东西。麦科什认为,康德哲学的追随者可能对他们的思辨哲学十分自豪,而蔑视实在论哲学,认为它过于肤浅而不屑一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实在论立场,并相信历史的发展将证明康德哲学所引向的是一条歧途。

三、实在论与康德哲学

麦科什以苏格兰实在论者马金托希(J.Mackintosh)和查默斯(Chalmers)的研究为依据,仔细地比较了实在论与康德哲学的异同。他把里德作为苏格兰实在论的代表,把康德作为德国先验论哲学的代表,认为里德是一个仔细的、以常识为指南的观察者,他对高度的思辨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中必定潜藏着某些错误,他回避采取极端的立场;康德则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学家,一个伟大的组织者和系统化者,他按照自己的原则推出自己的结论。在麦科什看来,这两个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反对休谟的怀疑论,都承认有某些不可忽视的心智原则,这些原则具有自己深厚的基础,它们显示出真理并为真理作保障。他们都诉之于理性,里德把理性称为一级理性,康德则称之为纯粹理性;里德是以常识的名义向我们呈现出理性,常识是所有的人共同具有的一种智力,康德则把理性看作一些必然的和普遍的原则。里德指明某些固有的和基本的法则,康德则显示出心智中的某些形式。里德借助于意识仔细地观察这些法则,力图揭示它们的本性,康德则通过批判来确定这些法则的存在,并给它们列出一个清单。

与此同时,麦科什认为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分歧,其中主要有:

第一,两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实在论者采用归纳方法,而康德及其追随者采用批判方法。在康德及其追随者看来,事物并非它表面上表现出的那个样子,需要用批判方法加以深入考察,每种批判都应依据于某些原则。康德是一位逻辑教授,他采纳了逻辑的形式;其追随者采纳其他原则,如普遍的自我、直观、同一性或者绝对者等等。与此不同,“苏格兰哲学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形成如此高深的思辨,但它所作的那些比较清醒审慎的归纳能够包含同样多的真理。”[5]

第二,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实在论从通过内在感觉或外在感觉所显示出来的那些内部事实或外部事实出发,它没有声称已经用直接推理证明了这些事实,而是假定了这些事实,并表明它有资格作出这种假定,宣称这些事实是自明的。与此不同,康德学派则从现象(phenomena)出发,这个词不是指物理学家所说的事实,而是指事物的外貌(appearance)。在他们看来,我们关于身体或物体及其活动的知识,甚至我们关于自己的心智及其运作的知识,都是现象。麦科什认为,由于康德学派只假定现象,它就决不能上升到其他任何东西。由于在它的前提中只有现象,显然决不能在它的结论中达到实在,除非借助于明显的谬误推理。他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虽然洛克本人是一个十分坚定的实在论者,但他提出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合乎逻辑地导向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同样地,虽然康德肯定不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但他在他的现象学说中提出了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合乎逻辑地最终导致不可知论。我们表明,正确地理解的外貌是正在显示出来的事物,而不是没有事物的外貌,从而解答了这一切。”[6]

第三,这两者的分歧还在于,实在论者认为我们的知觉能力向我们显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而康德及其追随者认为我们的知觉能力把某种东西加之于事物。按照里德等人的观点,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感官同时注视着事物,它们虽然没有发现其中所有的一切,但从事物由此呈现出自身的那个角度感知到事物,例如,进行感知的心智感知到这张桌子有一张有色彩的桌面。按照康德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心智把它自己的形式加之于事物,我们是在纯粹理性加之于事物的时空形式中感知现象的,我们借助于范畴对之进行判断,并且借助于纯粹理性的观念而达到更高的真理。

麦科什认为,康德哲学的追随者可能对他们的思辨哲学十分自豪,而蔑视实在论哲学,认为它过于肤浅而不屑一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实在论立场,并相信历史的发展将证明康德哲学所引向的是一条歧途。他说:“我不能阻止这群趾高气扬地向前迈进的人,我也可能被这支前进的队伍挤倒,但我深信我看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人们或早或晚都会回到这条道路上来。如果我已为那些将要发现他们目前那条道路所引向的是一个黑暗和虚无主义的终点的人们打开了大门,我就很满足了。”[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