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十二节 时间性、此在和世界时间之间的生存论—存在论的整体关联与黑格尔对时间与精神的关系的看法之对照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康德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密切关系众所周知,海德格尔哲学与黑格尔的思想更有着相当的亲缘性。

第八十二节 时间性、此在和世界时间之间的生存论—存在论的整体关联与黑格尔对时间与精神的关系的看法之对照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康德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的密切关系众所周知,海德格尔哲学与黑格尔的思想更有着相当的亲缘性。[14]在近代哲学家中,除了康德外,最受海德格尔重视的就数黑格尔了。早在1915年写他的教授资格论文时,海德格尔已经认识到:“哲学……现在面临一个历史世界观体系的巨大任务,这个体系就其充分性、深度和思想性而言,都是最有力的,它本身恢复和超越了一切先前的基本哲学问题;这就是得面对黑格尔。”[15]海德格尔始终保持对黑格尔的高度评价,在《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他说:“只要黑格尔……没有被理解,……这个问题(哲学作为存在的科学的问题)就不会有进展。这始终意味着黑格尔必须通过将提问方式彻底化克服并同时占有黑格尔。克服黑格尔是发展西方哲学内在的必要一步,如果西方哲学还要活下去的话,这一步必须走。”[16]在一定意义上,海德格尔甚至间接承认他是黑格尔的后继者,他说:“如果我们从哲学上来理解亚里士多德建立、黑格尔完成的哲学逻辑的话,那么这个逻辑就没有被任何其他的儿孙推进过。要从哲学上推进它需要新的后裔。这新的后裔何时到来不确定——我们,当前一代,肯定不是这新的后裔。”[17]正因为如此,海德格尔在一生中不断在与黑格尔对话,在他现在已经出版的《全集》中,专门研究黑格尔的著作就占了三卷,即第11卷《同一与差异》、第32卷《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第68卷《黑格尔》;第86卷《黑格尔——谢林》绝大部分是讨论黑格尔的;第28卷《德国观念论》中也有专门部分讨论黑格尔哲学。收在《林中路》中的《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也是专门论述黑格尔哲学的重头文章。

但是,正因为与黑格尔哲学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海德格尔又处处要与黑格尔划清界限,突出他与黑格尔的不同。这一节正是如此。很多研究者都指出了海德格尔在此对黑格尔的解释非常不公正,不顾黑格尔体系的整体性,断章取义,曲为己说。[18]不过我们也许可以说,海德格尔是故意这么做的。在《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第二版序言中,他公开主张,有思想的对话不同于历史语文学,为了使两个思想者进行思想的对话,哲学史研究有权对文本“施暴”。[19]这一节的目的严格说不是要论述黑格尔的时间概念,而是要将它与海德格尔自己的时间思想相对照(Abhebung),以衬托出它的独特性。我们与其把这一节的内容视为海德格尔对黑格尔时间概念的忠实阐述,不如把他看做是对他自己时间思想的一个曲折表达。

时间在黑格尔哲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存在者变化、在运动中存在、产生和消亡,我们只有在时间中才能把握存在者全体,因为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被直观到的变易”。[20]“变易”是概念运动的一种形式,在此形式中,概念还未回到它本身。时间是精神的外化,[21]它奠定了自然运动和历史运动的基础。因此,在黑格尔看来,历史本质上是精神的历史,它在“时间中”进行,用他在《历史哲学》中的话来说,是“历史的发展落入时间中”。对于黑格尔来说,讨论时间问题,是为了把握精神,已经自我把握的概念,是如何“具体化”在时间中,或是如何在时间中“实现”的。然而,黑格尔并不满足只是指出精神是一个“在时间内”的事实,即精神的“时间内状态”(Innerzeitigkeit)。他要试图弄清,精神如何能“落入时间”,既然时间在他看来是“非感官所能感觉的感性的东西”(das unsinnliche Sinnliche)。

对于近代哲学家来说,精神与感性始终是两个泾渭分明的不同领域,很难统一。而在黑格尔看来,精神与感性的东西的分裂,只不过是西方哲学自古以来一与多、本质与偶然、精神与自然等二分的一个缩影。这种二分在近代哲学中达到异常尖锐的地步,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信仰与理智、自由与必然,等等,都处于分裂对立状态。[22]笛卡尔专注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但并未能理解经验者与被经验者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先验哲学朝着解决上述二元分裂前进了一大步,康德表明,经验可能性之条件也构成了被经验者可能性之条件。因此,客观性在,并且从主观性发生;某物的经验与在经验中出现的东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但这不是把一切都归结为主体及其功能,更不能与“存在就是被感知”之类的想法混为一谈。康德承认区别,承认知性与它所相关的东西的区别。主体与在经验知识中发生的客体的统一只能是相对的,从属于作为主观统一原理的先验统觉和在思想彼岸的自在的物自身之间不可克服的对立。

但是,康德苦心孤诣地以兼具感性与知性特征的图型概念来沟通感性(经验实在)与知性(知识原理)还是给了黑格尔很大的启发。他把时间叫做“非感官所能感觉的感性的东西”,似乎也是在一定意义上让时间承担图型概念在康德哲学中承担的功能。但他不但要沟通感性和知性,更要证明精神与世界的源始统一。为此,起中介作用的时间必须仿佛能够容纳精神,与其本质有亲缘关系。而要证明时间与精神原本一体,在海德格尔看来,必须弄清两个问题:(1)黑格尔如何界定时间的本质?(2)精神的本质中什么东西使它能“落入时间中”?这一节就根据这两个问题分为相应的两部分。

但如同玛格达·金教授所指出的,海德格尔提问题的思路是单向的,即问精神如何能落入时间,即它如何实现或外在化自己,完全是从精神到时间。但黑格尔的思路应该是双向的,不但要问精神如何到时间,也要问时间如何到精神,即精神如何经过历史过程回到它自己,在这“返回”中它扬弃了种种差异,并通过扬弃保存了它自身那些似乎是独立的种种外在化环节,这才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然而,海德格尔却丝毫没有注意那条反向的道路。究其原因,是要强调概念,也就是精神,先于时间。精神与时间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本源与源于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此在的时间性与世界时间的关系差不多。海德格尔在谈到世界时间时,总不忘把它溯源到时间性源始的出位—境域结构。这也正暴露了他与黑格尔思想的亲缘性。[23]

在正式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海德格尔先坦然承认,他回答这两个问题不是要哪怕是相对充分地处理在黑格尔那里必然与此有关的问题,更不是要“批评”黑格尔。他回答这两个问题只是要通过对照来说明他此在之为时间性的解释。为什么用黑格尔来作为对照?因为黑格尔的时间概念表现了流俗时间理解最极端又太少受到注意的概念形态,把它与海德格尔自己阐明的时间性观念相对照特别能说明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