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行思想源流考辩

五行思想源流考辩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行,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2]从这两位史学家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五行在两千多年里是多么顽固地主宰着中国人的思想!事实上,他们还是低估了五行对中国人的影响。[4]他们确定无疑地否定了古代典籍记载的真实性并把“五行”思想的源头归结到子思和孟子身上!可是,他们关于“‘五行’思想的源头是子思和孟子”的意见被无情的考古发现直接否定了。

五行,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顾颉刚先生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历史》一文中指出:“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1]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后记》中写道:“新儒家、新道家、新墨家等的努力,不外是想设法延长尾骶骨;反对科学的方法而提倡八卦五行的动向,更不外是把虫样突起认为是人类的心脏罢了。”[2]从这两位史学家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五行在两千多年里是多么顽固地主宰着中国人的思想!

事实上,他们还是低估了五行对中国人的影响。

古史的记载把五行对中国人的影响推至他们难以想象的遥远古代,让他们感到实在无法忍受,以至于对所谓战国以前的关于五行的记载干脆一概予以否认。顾颉刚先生指出:“它(五行)在经典上的根据,为《尚书》的《甘誓》和《洪范》。这两篇中,都有‘五行’字样,而《洪范》讲‘金、木、水、火、土’的性质尤为显明。《甘誓》说是夏书,《洪范》说是商书;(自有《书序》之后成为周书)夏、商之书既称引它,那么,它的起源当在夏、商之前了。所以《史记·历书》中就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自有此记载,而五行遂确定为黄帝所建立。”“假使五行之说早从黄帝时传下来,则到商、周时已有久远的历史,早该起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我们在商代的甲骨文字里找不到它的痕迹呢?为什么我们在东、西周的文籍(《尚书》、《周易》、《诗经》等)里除了《甘誓》、《洪范》之外,也找不到它的痕迹呢?为什么我们在诸子书(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里也找不到它的痕迹呢?黄帝传了下来,经历夏、商、周不曾发生影响,而一到秦、汉便在社会上大活动起来,这是什么道理?”“综上所说,《甘誓》、《洪范》、《墨子》们在传说中的著作时代与实际的著作时代俱不相应。它们虽说都说到五行,但都不足为五行说起源甚早之证。此外,在《国语》和《左传》中,也屡见‘五行’字样。如:‘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国语·鲁语》上,记臧文仲语)‘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左传·昭二十五年》,记子太叔语)‘天有三辰,地有五行。’(昭三十二年,记史墨语),似乎是春秋时人也常用这一名词。但《国语》和《左传》实出于战国时人的撰述,又加以汉人的窜乱,性质复杂,有待于我们的分析者正多,决不能径看春秋时代的史料。我们只该存疑。然则,五行说是什么时候起来的呢?最可依据的材料还得算《荀子》的《非十二子》篇。其文云: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这段话的是非先不必讲,至少它已告诉我们几件事情:(一)在荀子之时已有五行之说了;(二)从荀子眼光看来,这五行说是案了往旧之文(或传闻)杜造出来的,其说甚僻违,甚幽隐,甚闭约;(三)这班人造了五行说之后,骗人道,这是真正的孔子和子游的话;一般的俗儒就受而传之了。”[3]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后记》中写道:“荀子对于孟子有所责让,主要是由于他和子思倡导五行学说,所谓‘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爰)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非十二子》)。这所谓五行毫无疑问便是金木水火土的五大元素。思、孟的书不全,他们的五行说是失传了。但如《书经》里面的《洪范》,因而及于《禹贡》、《皋陶谟》、《尧典》那几篇,必然是思、孟所‘案往旧’而造的说、饰的辞,我看是没有多大的疑问。”[4]他们确定无疑地否定了古代典籍记载的真实性并把“五行”思想的源头归结到子思和孟子身上!

可是,他们关于“‘五行’思想的源头是子思和孟子”的意见被无情的考古发现直接否定了。这两个考古发现就是:1973年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行》篇,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五行》篇(详见下文)。可见,不论是多么有名的史学家,他们的言语是多么肯定,态度是何等诚恳,都不足以作为科学结论的依据。

今天,我们比前人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条件获得前人所未知的历史资料,大不必去苛责前人,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考古发现为依据,更好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是什么还他个什么,这是史学家的态度,也是科学家的态度。并不嫌长尾猿的尾子太长而要把它缩短一点,也不因古代曾有图腾崇拜,而要把爬虫之类依旧当成神灵。”[5]这也是作者对五行这个课题的研究所持的基本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