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行生克思想

五行生克思想

时间:2022-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这种关系遍布于整个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自然界的生物链理论,就是五行生克思想的体现。把五行的生克关系引入社会系统,就形成了五行生克思想。五行生克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应用得最普遍,比如清朝为什么叫清?五行生克本为辩证,生不一定就好,克不一定不好。五行生克的辩证关系还体现在五行生克的救应上,如某种五行受克,但主克的五行受其他五行之制,则为救应,受克的五行被克的程度减弱。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这种关系遍布于整个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自然界的生物链理论,就是五行生克思想的体现。比如黄鼠狼吃家鸡为害,但其也有有利的一面,因其可捕食田鼠,若把黄鼠狼灭绝,田鼠必然泛滥,危害农田。

把五行的生克关系引入社会系统,就形成了五行生克思想。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遍布着五行生克关系,五行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哪一种五行都不能过旺,也不能过衰,否则,平衡就会被打破,局面就会混乱。

一个企业是一个相生相克的链条,各职能之间,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最佳状态是各种力量均衡,以达顺序相生和顺序相克,链条无阻断,方可良性循环。所以,在人事配备上要协调、平衡。

先看五行相生关系:比如,水木火土金中,若木过弱,不受生,则生木之水有余力,必克下游的火,火受克生土之力便不足,则土源不足。见下图:

这一五行相生关系,对应人体便是肾、肝、心、脾、肺的相生关系,若其中某个器官出了问题,便会影响到其他器官的功能。比如属木的肝功能出了问题,则肾水必克心火,心脏随之而来便会出现病变,同时,属土的脾源不足,脾脏也会出故障,继而属金的肺也难免受殃,最后回过头来又会影响到属水的肾。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临终前各器官皆已衰竭。

在企业管理中,一个企业设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有着相生的关系,各部门的力量需要均衡,若某个部门力量过弱,则同样会产生上面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健康运转。

五行相克体系也是一样,若其中某个五行过弱,或过强,都会打破系统的平衡。比如水过弱,则火无制过旺,同时金必受重克,木又无制而旺,土又必受重克……如此往复,平衡打乱。再如,水过强,火必被克死,金又泛滥无制,木受重克又过弱,土又无制……平衡同样打乱。见下图:

在一个企业中,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克制的关系,所以,各部门人事安排要均衡,若某部门力量过弱或过旺,都会造成其他部门无制无监督,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转。

五行生克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应用得最普遍,比如清朝为什么叫清?其中蕴含着五行生克之理,因明朝五行属火,相对身处关外的后金来说,为南部,南部也属火,所以,要想灭明,必须用水,故后金取名为清,清五行显然属水。

北方属水,南方属火,一般情况水可克火,火却不能克水。所以,历史上政权的更迭多是北灭南,很少南灭北。比如,元朝的建立,大清的问鼎,“大辽”的屡犯中原,都是从北向南的结果。相反,无数次“北伐”多以失败而告终,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晋朝祖逖的北伐、太平军的北伐、孙中山的北伐等等,都不例外。唯有朱元璋的北伐得以成功,且建立了大明江山,这里也有着五行的道理:元朝五行属金,大明五行属火,火可克金,这是其一;其二,朱元璋的朱,五行也属火,加重了大明的火气。火重可对水产生反克之力,正常情况是水克火,但当火旺水衰之时,火却可克水,好比在烈焰之火上浇一点水,水瞬间便会消失,火反而会更烈,这里涉及了五行生克的辩证关系

五行生克本为辩证,生不一定就好,克不一定不好。比如,有的孩子没有成材,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太溺爱造成的。父母爱孩子,即为生,但生过了便成为克,起反作用了。在自然现象中更是一样,一堆柴草引火时,当火不太大时,如果把太多的柴草都放上,则火反会熄灭。正好比下文的“土多金埋”,“水多木漂”,下面的论述需深入玩味,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为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强金得水,方锉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制其重。

五行生克的辩证关系还体现在五行生克的救应上,如某种五行受克,但主克的五行受其他五行之制,则为救应,受克的五行被克的程度减弱。如:木本克土,但有金来克木,如果旺衰适度,则木便无能力克土了。历史上“围魏救赵”的故事应用的就是这一原理。战国时魏国攻打赵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如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则魏军必放下赵国回师自救,而齐军乘其疲惫击之,魏军必败。后依孙膑之计,魏军果大败,赵国之围立解。见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