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廉政思想

孔子廉政思想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实行“仁政”,其中包含了清正廉洁的内容。孔子的利民思想也是一项宝贵的精神遗产。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强调为政者要“因民之利而利之”,揭露那种“苛政猛于虎”的残忍行为。在孔子的“仁政”学说中,还提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庶矣富之,富矣孝之”,并强调为政者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廉政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

孔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实行“仁政”,其中包含了清正廉洁的内容。例如,他曾提出:“仁者爱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放于利而行,多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

“仁”是孔子道德观的核心。孔子认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至关重要的是要“爱人”。作为做官人,应当“亲亲而仁民”。为了扭转当时腐败的社会风气,孔子认为应重视道德的力量和道德榜样的作用。他把传说中的尧帝看做是清正廉明、道德完美的榜样,说尧有像高山那样“巍巍乎”的气魄,有像东海那样“荡荡乎”的襟怀,是“仁”的化身。孔子认为,不管是当官还是做百姓,若是决心向仁德靠拢,也就不会做坏事。他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都想要的;用不合理合法的方式得到它,君子决不干。贫困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摆脱它,君子也不干。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做个善理政事的好官了。”

孔子所说的五种美德是:

君子使人民得到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

安排劳役,百姓却不怨恨;

自己有高尚的追求却不贪污受贿;

安稳有风度却不骄傲;

庄重威严却不凶暴。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孔子说,凡百姓能得到好处的便使他们得到好处,这不就是给人民以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劳动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去劳动,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一心追求仁德,还要贪求什么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这不是安稳而有风度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这不是有威严而不凶暴吗?

孔子所说的“四种恶政”是:

不先教育便加杀戮叫做虐;

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绩叫做暴;

起先松懈,突然限期完成叫做贼;

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孔子认为为官者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勤快就会有功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

孔子的利民思想也是一项宝贵的精神遗产。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强调为政者要“因民之利而利之”,揭露那种“苛政猛于虎”的残忍行为。在孔子的“仁政”学说中,还提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庶矣富之,富矣孝之”,并强调为政者身教重于言教。这些思想,对于执政官员如何保持清正廉洁都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