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当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将会激增,各种不平衡将更严重。对此,俄罗斯、印度、法国、英国、日本等纷纷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四、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当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全球来看,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有两种情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他们的获益也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高超的科学技术、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向全球进军,不断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占领,挤压弱势国家的文化发展空间,这就使得南北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市场规模上看,美国、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仅这两个国家就占了世界文化产业市场2/3的份额。2000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大企业是发达国家的、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大公司,它们控制了全球5大唱片公司中的4家、好莱坞8大公司中的7家,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报刊和出版集团。

在传媒业方面,西方文化媒体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收益和分散投资风险,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大量的影视节目,扩大其卫星电视覆盖网。2005年,在亚太地区上空有200多个卫星电视频道,其中绝大部分是西方三大电视集团对亚洲开办的电视频道,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了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49]

在视听业方面,西方国家借助高超的艺术质量、新颖的制作手法、引人注目的营销方式以及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等优势吸引受众,音像产品物流由西向东的单流倾向性明显。索尼、华纳、贝塔斯曼、宇宙、宝丽金和EMI等全球六大音像业巨头联手操控,实际垄断了全球音像制品市场(图2-1)。

img15

图2-1 1998—2003年全球、美、日唱片业销售收入[50]

由此可见,美国、日本所占市场份额巨大,大量视听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不仅给发达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由于形成成千上万个家庭影院,造成这些国家影视业的“生存环境”恶化,严重冲击了这些国家广播电视电影的收视市场。

在出版业方面,西方出版大国甚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出版业,通过版权贸易和图书发行网络,实际上主导了全球出版市场。全球图书市场总值超过8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了将近1/3,其次是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有统计表明,整个中国印刷业的总产值只相当于德国的1/3,也就是德国三大印刷集团中一家的产值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国家国内出版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出版业便向“出口型”转变,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它们在拼命争夺国际文化市场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全球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加紧掠夺国外的文化资源,发起了新的“文化侵略”。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所以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龙头,原因有四:一是资本的压倒性优势;二是制造业的发达,高度流水作业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现代的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三是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信息革命的核心地位;四是世界霸权结构的两次重要调整。

2.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凭借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的传播手段,使其已经成为世界信息产业中心、信息出口大国和文化出口大国。大量文化产品的出口使美国获利颇丰,同时,美国利用这些产品来宣扬美国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消解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法国朝野人士纷纷指出:来自美国的文化潮流,正在威胁法国的电影和音乐行业,以至整个法国的文化生活。

在传媒业方面,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美国利用这种垄断优势,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使自己的电视节目价格上涨了5倍。如果从单个国家来考虑,西欧各国所购买的主要是美国制作的影视节目。在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和瑞士所播出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30%—50%,在法国的电视屏幕上,每年播映的美国影视片多达170部[51]。2004年美国的各种报纸总数达9 000种,其中日报1800种,周报6900种,还有以34种语言印制发行的200余种外文报纸,其报纸杂志的发行总量居全球首位。

在视听业方面,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电影总票房的2/3。据阿根廷《民族报》2003年2月8日《好莱坞战胜欧洲》一文报道,欧洲市场上3万多家影院,2002年共卖出10亿多张电影票,其中售出美国电影的门票占70%左右,而欧洲电影所占比例还不到30%。2002年法国电影所占市场份额从上年的43%下降至35%,而美国电影的比例则从47%增至60%。意大利电影的市场份额与上年持平,为21%。西班牙电影的市场份额从上年的18.5%下降至13.4%,而美国电影的比例则增至70.8%[52]。同时,美国的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海外年销售额达600亿美元。

此外,2002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受赞赏的6家娱乐公司名单中,美国公司占据一半,当年销售总额高达867.25亿美元。在互联网交易方面,2002年美国占全球3 330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在电子游戏方面,美国2002年的游戏产量占全球的40%。

随着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将会激增,各种不平衡将更严重。强势文化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在销售本国文化产品并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作为维护其霸权的重要战略。

对此,俄罗斯、印度、法国、英国、日本等纷纷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而中国香港的影业巨子和明星大腕,则把向好莱坞进军作为其电影业重整旗鼓之道。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对所有国家都是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注释】

[1]罗伯特·戈德曼编:《“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词典》,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2]谢名家等:《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3]陈立旭:《现代传媒变革与文化革命》,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2445。

[4]刘悦笛:《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载于《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孟晓驷:《文化产业发展机理解析》,http://www.cdei.gov.cn/share/cdei 001.asp?Id=16776。

[6]〔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256页。

[7]何向芹:《一个中国记者的印度见闻》,载《广州日报》,2001年5月28日。

[8]张昆:《简明世界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金元浦:《文化生产与文化产业》,载《求是》,2002年第20期。

[10]这是德国社会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的定理。

[11]F·杰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12]Ed Papazian(ed.),TV Dimension'97,New York:Media Dynamics,Inc.,1997,p.28.

[13]Robert J.Coen:“Ad Spending Top$175 Billion During Robust'1996”,A dvertising Age,May 17,1997,p.20.

[14]戴茸、王晓山:《加拿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业管理》,载于《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版。

[15]Belfiore,E.,“Auditing Culture:The Subsidized Cultural Sector”,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http://www.bristol.ac.uk/sps/papers/stream2/belfiore.doc.

[16]McGuigan,Jim,Three Discourses o f Cu ltural Policy,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1,p.131.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美国文化产业一瞥》,载《文化政策调研》,2003年第8期。

[18]《中外文化产业数据》,http://www.huanghenews.com.cn/whsx%5Cwhcy%5Cnr/132344.shtml。

[19]《德国图书业概况》,http://www.firsttravel.cn/ma/GERMANY/germany-article020.htm。

[2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美国文化产业一瞥》,载《文化政策调研》,2003年第8期。

[21]《文化产业与入世》,http://www.edisc.com.cn/bike/viewnews.btml?id=9013。

[22]徐世丕:《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9月20日第2版。

[23]《英国概况简介》,来源于《1999/2000英国经济季评》。

[24]《印度经济概况》,来源于《1998/1999年度经济概览》。

[25]徐世丕:《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9月20日第2版。

[26]张爱平、何静:《日本的文化产业概况与特点》,载《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7]徐世丕:《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9月20日第2版。

[28]荚莺敏:《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浅析》,载《群众》,2003年6月。

[29]徐世丕:《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9月20日第2版。

[30]《日本网络文化产业方兴未艾》,http://japan.people.com.cn/2003/9/2/200392134918.htm。

[31]孟晓驷:《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20日。

[32]张晓明、刘钢:《网络时代大势: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汇流》,载《中国文化报》,2001年2月14日第4版。

[33]孟晓驷:《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20日。

[34]刘悦笛:《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载《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王慧炯:《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月。

[36]张永文、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载《北京观察》,2003年2月。

[37]陈志江:《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做法之二》,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11日国际新闻版。

[38]据澳大利亚政府2001年5月公布的2001—2002年度预算。

[39]《美国文化产业考察笔记》,http://www.zjx j.org.cn/news/shownews.asp?id=101。

[40]《法国电影面对好莱坞全球攻略百年不倒的秘密》,载《人民日报》,2003年11月24日。

[41]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http://www.culstudies.com/rendanews/displaynews.asp?id=5985。

[42]陈志江:《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与做法之二》,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11日国际新闻版。

[43]乌·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5页。

[44]刘悦笛:《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载《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5]宋立芳:《解密国际传媒集团》,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46]张永文、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载《北京观察》,2003年2月。

[47]http://www.bertelsmann.com.cn/chinese/worldwide/index.html.

[48]张永文、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载《北京观察》,2003年2月。

[49]参见顾江:《WTO下的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经济发展评论》,2002年第1卷第4期。

[50]张晓明等主编:《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页。

[51]骆正林:《国际传播中的文化较量》,http://www.zjol.com。

[52]徐世丕:《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载《中国文化报》,2003年9月20日第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