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农业机械化起点比较低,基础比较薄弱。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的机械化水平是最高的,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其他品种的机械化水平还明显偏低,机械化不完整、不均衡的特征非常明显。在经济作物、林业等领域,机械制造水平则更低。在耕种收中,耕地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机播、植保、机收的机械化水平则要低得多。
机械化发展不平衡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农业机械化起点比较低,基础比较薄弱。在耕种收这几个关键环节,仍然有近40%的面积靠手工作业。尽管我国农机总动力水平与发达国家几乎相当,但机械化程度系数平均为0.3左右,农机具数量、质量、种类、性能等硬件指标差距也较大,整体水平相当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水平[5]

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的机械化水平是最高的,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其他品种的机械化水平还明显偏低,机械化不完整、不均衡的特征非常明显。玉米机收打开了新局面,但2014年仍只有56%;水稻的机械种植水平仍只有38%,机插机收的效果也亟需改进。在经济作物、林业等领域,机械制造水平则更低。从各个作业环节来看,除了耕种收外,粮食生产还有大量的田间管理、收获后处理等作业,这些环节目前的机械化水平更低一些。在耕种收中,耕地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机播、植保、机收的机械化水平则要低得多。

全国土地资源中,丘陵山地面积所占比例为60.97%,各省(区、市)中该比例大于50%的有19个省。作为我国粮食的重要来源区域,丘陵山区地理、气候、作物具有多样性,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6],而当前适应丘陵、山区地形特征的机械严重不足,对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玉米)的机械化形成了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