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六省市创新型经济的比较分析与趋势分析

六省市创新型经济的比较分析与趋势分析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3 六省市创新型经济的比较分析与趋势分析3.3.1 三级指标1.资源类指标教育资源指标1: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为未来发展提供高技术人才的潜力。这说明,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3.3 六省市创新经济的比较分析与趋势分析

3.3.1 三级指标

1.资源类指标

教育资源

指标1: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

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为未来发展提供高技术人才的潜力。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数量也反映了该地区教育的吸引力。高等教育可以吸引潜在的在该地区就业的高级人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倾向于在他们受教育的地方工作。

六省市的情况

如图3‐19所示,2009年,浙江省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列北京、上海、江苏和山东之后,列第5位。浙江省总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86.65万人,比2008年增长4.12%,增长幅度低于广东(9.68%)和江苏(5.14%)位于第3位,比2008的排名下降一位,但仅与第3位的山东省相差一人。这说明,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但发展水平同北京、上海、江苏等我国教育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成为一个教育强省,发挥人才优势,还应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为创新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

img27

图3‐19 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指标2: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是一个地区的中等技术人才,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反映一个地区技术储备人才的水平,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在校学生一般倾向于在学校所在地区就业。

六省市的情况

2009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达62.77万人,排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排名第4位。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在对比的六个省份中也居于第4位,如图3‐20所示。与指标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相比,北京、上海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反映出这两个地方的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而浙江、江苏、广东三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对中等技术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也就比较高,这也反映了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与需求密切相关。

图3‐20 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指标3:普通高校和职业高中师生比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师生比例越高,说明教师资源的投入程度越高,该指标是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的反映。

六省市的情况

教师资源是教育质量的一个反映,除了教师素质以外,师生比例也同样重要,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互动的程度。如图3‐21、3‐22所示,2009年,在普通高等教育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上表现居中的浙江省,在师生比例上虽然比前一年有所增长,但仍不理想,分别为5.77%和5.19%。与2008年的排名相比,普通高校师生比与上一年持平,职业高中师生比则增长较快,上升到第3位。在这个指标上北京一直遥遥领先,反映该地区在师资资源上的优势。要想成为一个教育大省、教育强省,浙江省不能只是提高学生的数量,而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加相关的配套资源和设施。其中,教师资源尤为重要,不仅要在量上有所提高,还要优化教师资源。如此一来,只有落实好相关的“软资源”,才能够实现教育树人的大计。

图3‐21 普通高校师生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图3‐22 职业高中师生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指标4: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各地区教育经费总投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这些教育总的投入占地区GDP比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潜力。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但这个目标至今没有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2009年只有20.4%,虽然比2008年的19.5%有所提高,但这样的低比重仍然制约了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值在40%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达到50%,就连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都在30%以上。

六省市的情况

各地区教育经费总投入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在教育上投入的绝对量,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重则反映一个地区对教育重视程度,同时,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全国教育经费的水平不平衡。可以看到教育经费绝对量不高的北京、上海,其教育投入相对GDP的量是非常高的,反映这两地对教育的重视。2009年大部分省市在该指标上都有所增加,这也说明各地越来越重视教育(如图3‐23所示)。2009年,浙江省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为3.47%,仅次于北京,说明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浙江一直以来对教育是比较重视的。但是,纵观2005年至2009年,在前几个年度,浙江省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却在连年降低,2008年相比2007年GDP总量增加14.41%,而教育经费投入仅增加11.77%,表明浙江省在教育的投入力度上有所减弱。到了2009年,浙江省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开始回升,也说明了浙江省重新意识到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并开始行为。重视教育、投入大给浙江省前几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政府应始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用制度设计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

img31

图3‐23 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技术人力资源

指标5:每万人R﹠D折合全时人员的工作年数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指参加R﹠D项目的人员以及R﹠D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人员按全时人员折算的人年数。这个指标是研发人员贡献的一个表现,是创新的一个重要资源衡量指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创新能力。

六省市的情况

如图3‐24所示,2009年浙江省的每万人R﹠D折合全时人员的工作年数为18.51年,低于广东、江苏、北京,居于第4位。相比于2008年15.96%的第5位,排名上升1位。浙江省从事R﹠D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汇聚能力较低,对研发的重视时间也比较晚。浙江省应该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让浙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img32

图3‐24 每万人R﹠D折合全时人员的工作年数

数据来源: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省市主要科技指标2007—2009

投资资源

指标6:R﹠D经费占GDP的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R﹠D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个社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对区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六省市的情况

无论是R﹠D投入的总量,还是R﹠D经费占GDP的比重,浙江与先进省市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形成明显的“位差”,如图3‐25所示。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省的R﹠D经费占GDP比重仅为1.60%,尤其与北京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与2008年的水平相比,浙江省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增长了6.67%,在对比的六个省市中排名第4,这说明了浙江省开始稳定增加研发投入,致力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保持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但与GDP的增长相比,R﹠D投入的增速仍然过慢,投入仍显不够,若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将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多方面需求。与北京、上海等省市相比,增长幅度较慢,说明浙江省在R﹠D投入上还有上升的空间。

img33

图3‐25 R﹠D经费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0

指标7: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这里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省、地(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的科技经费,不包括国务院部门拨给地方各部门的科技经费。这些经费表现了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视程度。这种宏观的指导一方面鼓励了企业的研发行为,另外一方面支持了研究机构的科研创新,地方财政科研拨款是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研发活动重要的资金来源。

六省市的情况

如图3‐26所示,2009年,浙江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93%,排名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两地。这个指标与2008年相比,六个省市除了江苏保持了2.97%的增长率外,其他五省均出现负增长,可见江苏在近几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在2008年呈现高速增长的北京,在2009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地方在支持科技上限度较低,仍需进一步放宽对科技的财政支持。另外,不仅浙江省各级财政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企业也要不断加强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资金投入,最终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其他资金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以促进本省创新科技的健康发展。

img34

图3‐26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数据来源: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0

指标8: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企业R﹠D经费的主要来源还是企业内部的销售收入,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活动使得企业可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企业的研发活动对创新型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企业的研发活动反映了该地区企业对于未来的投资程度。R﹠D经费的多少是一个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大小的标志。

六省市的情况

2009年,浙江省企业的R﹠D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87%,在六个省市对比中排名第5,仅高于北京(0.83%),如图3‐27所示。由于技术研发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开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低的特点,R﹠D投资的社会收益往往大于企业收益,因此浙江省企业对R﹠D的投入缺乏,较多地选择风险相对小、见效相对快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据浙江省科技厅法规处的调查显示,目前浙江省的企业技术开发费中1/3为企业自有资金,1/3为政府支持的资金,1/3为金融机构贷款。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对企业R﹠D的投入,在方向上对企业做适当引导,企业就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和技术开发的主体。

图3‐27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

数据来源: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7—2010

基础设施资源

指标9:电信基础设施(每百户平均拥有固定电话数,移动电话数,每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普及率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反映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在创新型经济社会中,有效的信息获取将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六省市的情况

如图3‐28至图3‐30所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直接相关,北京和上海由于城市化水平较高,所以在这些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普及率较高。浙江省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排在六个省市的第5名,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均排在第4位,说明浙江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普及率还不够高,应该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09年四个省市固定电话数的增长率为负数,而互联网的用户数却实现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都达到了2位数。这说明,固定电话的市场已基本饱和,而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以后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

img36

图3‐28 每百户平均拥有固定电话数 (单位:个)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img37

图3‐29 每百户平均拥有移动电话数 (单位:个)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img38

图3‐30 每万人平均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 (单位:个)

数据来源: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0

指标10:人均住房面积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住房条件是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适合普通居民实际购买力的房价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这些流动性高、高技能或知识型员工通常会选择住房条件好的地区工作。人均居住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在此长期居住的意愿。

六省市的情况

img39

图3‐31 人均住房面积 (单位:平方米)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公报2007—2009

人均居住面积可以衡量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从图3‐31中的2009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省的人均居住面积达35.1平方米,居六个省市的首位,人民的居住环境较好,且增长速度较快,在六个省市中增长率也排到了第2位。另外,杭州等城市房价高企,持续上涨,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来就业或创业。这也促使各地出台“人才房”等措施保证充足的人才资源。

指标11: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公共文明建设的程度和人民的文化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同时图书馆也是居民的信息的重要来源。

六省市的情况

浙江省在建设文化大省政策的影响下,公共图书馆在整体规模、业务发展、读者服务以及自动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并且正在进一步向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快速前进。如图3‐32所示,虽然2009年浙江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稍有下降,但仍在六个省市中均排名第1,而且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

img40

图3‐32 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量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公报2007—2009

2.过程类指标

知识创新

指标12: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量和授权发明专利数量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专利反映了原创性的创造发明数量及创新的保护,其数量反映了具有商业意义的发明强度。而发明专利作为三种专利中最重要的一种,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所拥有的数量集中体现了这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六省市的情况

如图3‐33、图3‐34所示,2009年,浙江省的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量及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在六省市中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4。对比2005—2009五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量每年都保持大幅的增长,2009年比2008年排名上升一位。表明随着专利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企事业单位对专利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专利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以及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浙江省专利工作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在绝对量上与前两名的北京和上海有较大的差距,且在增速上与后来居上的广东相比也较低。

img41

图3‐33 每十万人授权专利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省市主要科技指标2005—2009

img42

图3‐34 每十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省市主要科技指标2007—2009

指标13:每亿元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的专利数

指标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专利数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创新过程中的科技发明强度,考虑到过程的效率,不仅仅应考虑人均指标,而且应该考虑一定的研发投入下所产生的科技发明强度,这个指标对过程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

六省市的情况

浙江省在专利的经费投入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列六省市首位,且一直保持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见图3‐35)。浙江省正在逐步完善以专利制度为保障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与运用相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体系,保护有力的专利行政执法体系,高效运转的专利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专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不仅使专利数量得到持续的增长,而且专利的质量也全面提高。浙江省企事业单运用专利提升自身能力,快速实现转型升级,专利的产生、管理、应用和保护的综合水平居全国前列。

图3‐35 每亿元研究开发投入所取得的专利数

据来源: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省市主要科技指标(2005—2009)

指标14:每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每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可以大体反映一个地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创新成果,也可以反映R﹠D活动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效率,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推动当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六省市的情况

从2005到2009年五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省的每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排名一直靠后,已经连续四年排在倒数一二名的位置,并且还在不断地递减中,说明R﹠D活动人员的论文成果产出和效率持续下降(见图3‐36)。浙江省不仅要增大创新的投入,而且还应该注重科技人员成果的产出量和产出效率。

技术商业化

指标15:技术市场成交额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技术市场成交情况反映了知识产权(如专利、发明等)流动、转移和利用的过程、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成交金额反映了这些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六省市的情况

2009年,浙江省技术市场成交额呈现负增长,为-4.18%,56.46亿元,排名第6(见图3‐37)。在总量上与前两名的北京(1236.25)和上海(435.41)有十分明显的差距。技术市场成交额与该地区整体技术水平、可供交易的技术有效供给信息、技术市场成交价格相关。2009年,浙江省申请专利授权数为79945,居六省市的第3位,技术商品的有效供给比较充足。但现有技术开发成果中具有重大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少、技术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导致技术商品的价格和利润率很难提高,因此即使专利授权数量较多也无法推动技术市场成交额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技术开发的方向和市场定位上做引导。

图3‐36 每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

数据来源: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6—2010

图3‐37 技术市场成交额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2007—2009

技术独立性

指标16:对外技术依存度(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占R﹠D经费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的指标通常称为对外技术依存度,该指标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作为重要目标强调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技术依存度较高,表明该国技术创新对技术引进的依赖程度较强;反之,技术依存度较低则表明该国技术创新中的自主创新成分较大。然而目前关于该指标的测度仍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通常有以下三种表达,“技术引进经费加上研发投入经费做分母,技术引进经费做分子所得出的比重”;“技术引进经费与R﹠D经费之比”;“引进技术费用、技术许可费用与整个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费用的比例”。本研究认为,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全面反映技术依赖程度,例如,引进国外技术装备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引进技术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形式,而这笔费用经常列入技术改造经费之中。然而在没有更好的方案的情况下,本研究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占R﹠D经费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低,说明该地区对外技术依存度越低,也越注重自主创新。

六省市的情况

图3‐38 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占R﹠D经费比重

数据来源:国研网

如图3‐38所示,2009年,六省市的技术引进费用占R﹠D经费比重均下降,且除山东外,其余省市下降程度均超过30%,其中,北京市与2008年相比降低72.83%,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降低。浙江省200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4.05%,排名第4,比2008年上升2位,这反映出全国均呈现减少技术引进经费的现状,而浙江省对外技术的依存度相对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浙江省R﹠D经费总量在六省市中也处于中等水平,“技术改造”资金有很大部分用于进口设备,因而并不能得出浙江技术创新中自主创新成分较大的结论。

指标17: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是指对引进项目进行消化吸收所支付的经费,包括:人员培训费、测绘费、参加消化吸收人员的工资、工装、工艺开发费、必备的配套设备费、翻版费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指对引进技术的掌握、应用、复制而开展的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达到掌握引进技术,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目的。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越高说明企业消化吸收能力投入越多,更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也就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独立性。本研究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作为代理测量。

六省市的情况

图3‐39 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

2009年,浙江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为44.15%,在六省市中列第3位,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2位,比例也下降了1.34%,这一数值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相差较大(见图3‐39)。六省市中上海非常突出,在这一年里,经费增长比例达到333.97%,从2008年的最后一位跃居成为第1位。浙江省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消化吸收并没有成为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仅仅靠引进技术无法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也无法维持其长久竞争力的。企业只有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创新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组织与活力

指标18: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各地大中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开展R﹠D项目的情况。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过程中,新产品开发及其他技术创新项目是主要的创新组织形式。因此,创新过程中R﹠D项目的开展情况能从创新组织的角度表征创新过程的实施情况。

六省市的情况

img48

图3‐40 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2010

2009年,浙江省的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为9690项,排名第4。纵观2005年至2009年,浙江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保持增长,与领先省市的差距不断缩小(见图3‐40)。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企业逐步具有了自主创新的意识,并开展了一些技术创新活动。这些意识和相关的活动给浙江省自主创新成果带来了切实的提升。

指标19: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认定,其建立旨在提高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这一认定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专职研究开发人员水平、仪器设备先进度、目前产品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指标,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级认定后可享受政府财政补贴、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在企业日益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主体的情况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创新组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六省市的情况

img49

图3‐41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

数据来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阵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旨在提高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在获得认定后,国家将从项目立项、税收减免、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与资助。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但是被认定企业提升产品和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载体,还能带动所在地区的技术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因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于各个省市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潜力有较大的影响,如图3‐41所示。2009年,浙江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8家,比2008年增加了1家,排名第3位,下降1位,但保持连年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中心为浙江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3.产出类指标

产业发展

指标20: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高技术产业通常都处于价值链的高端。高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能源、土地等资源瓶颈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用高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集约型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所在。

六省市的情况

图3‐42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

如图3‐42所示,2009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产值为2672.1亿元,在六省市中排名最后;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11.62%,也排名在倒数第1位。产值与江苏(13015.4亿元)、广东(17161.9亿元)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发展或通过外商投资来带动,或通过知识创造来推动。浙江省既没有像广东那样的大量外商投资,又缺乏像北京那样的知识创造能力,因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指标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它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创新型经济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

六省市的情况

2009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为8.94%,比2008年上升了1.07个百分点(见图3‐43)。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都与江苏、北京、上海、广东四省市存在明显差距。浙江省作为制造大省,出口的产品中多为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img51

图3‐4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数据来源: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各地区监测指标值和位次2007—2010

指标22:高技术产业产值中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高技术产业产值中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体现了新产品、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反映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果,更深层次地体现科技进步水平。

六省市的情况

2009年,浙江省的高技术新产品产值为723.20亿元,排名倒数第2位;在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为27.06%,在六省市中排名第2,比2008年前进1位(见图3‐4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减速。在需求大幅萎缩、价格剧烈变动的宏观环境下,浙江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创新战略,组织实施“工业创新推进年”活动,自觉运用工业增势回落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新产品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大。浙江省的这一举措,使新产品产值在产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增加,而且新产品的各项优势使得浙江省在这场危机中率先走出。而2009年,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省发展继续加大投入,促进高技术产业新产品的开发。尽管如此,高技术产业产值中新产品产值仍需要快速提高,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体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img52

图3‐4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国研网

指标2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本研究期望以生产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评估其发展的状况。生产型服务业,是指生产上下游活动的延伸,包括研发、设计等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建立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各省市对于生产型服务业尚未有正式的发布数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为70%左右。因此本研究使用该指标作为衡量创新型经济产出的产业发展指标之一。

六省市的情况

图3‐4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公报2010

如图3‐45所示,2009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1%,明显低于北京、上海,略低于广东,高于江苏和山东,在六个省市中处于中游水平;这一比重在三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动,基本持平。但是,距离发达国家70%的比率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北京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5.50%,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浙江省一直以来重第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导向是导致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得不到较大提升的主要原因。

居民生活

指标24:居民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值。

在经济运行良好、保持不断增长的情况时,失业率也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失业率反映了某一地区整体的就业情况,低失业率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

六省市的情况

图3‐46 城镇登记失业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如图3‐46所示,2009年,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0%,在六省市中排名第3,相对于2008年,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了5.71%,这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过去,新一轮经济发展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关系。金融危机使得国内需求大量减少,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小,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的失业率在2009年达到1.40%,下降幅度超过20%,说明北京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很好地缓解了“四峰叠加”的局面。

指标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该指标指被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在经济运行良好,保持不断增长的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随之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反映了购买力的高低,进而反映了生活质量的高低。

六省市的情况

浙江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加,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0.81元,相对于2008年增长了8.29%,在六省市中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三(见图3‐47)。说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当地经济水平有密切关系。

img55

图3‐4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经济效益

指标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该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该区域经济活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六省市的情况

2009年,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4641元,排名第4,与2008年比增加5.75%,增速相比前几年略有下降(见图3‐48)。上海、北京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仍以较大优势位居前两位。浙江省在2009年被江苏省超越。人均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

img56

图3‐4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9

指标27:贸易顺差(逆差)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称为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称为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六省市的情况

如图3‐49所示,2009年,浙江省的贸易顺差相对于2008年下降了19.66%,达到7829504万美元。北京一直是贸易逆差,且差值量逐年递增,2009年比2008年又下降了24.71%。这与不同地区的地位和出口物品的性质有很大关联。在今后一段时间,浙江省制约出口的各种不利因素估计仍将持续,企业尤其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企业开始考虑思考如何以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来实现出口转型。

图3‐49 贸易顺差(逆差)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发展成本

指标28:单位GDP工业废水、废气、废物排放(产生)量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工业废水:指经过企业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的生产废水,包括外排的直接冷却水和矿区超标排放的有毒有害矿井地下水。

工业废气: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大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

工业固体废物: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

单位GDP工业废水、废气、废物排放(产生)量即以工业废水、废气、废物排放(产生)分别除以当年当地GDP总量。计算单位GDP工业废水、废气、废物排放量是为了间接地衡量当地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数值越高则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潜在破坏越大,而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有效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是创新型经济的重要特征,对于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六省市的情况

img58

图3‐50 工业废水排放量 (单位:万吨/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图3‐51 工业废气排放量 (单位:亿标立方米/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img60

图3‐52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单位:万吨/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2009年,浙江单位GDP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85万吨/亿元,六省市中排名第1(见图3‐50);单位GDP工业废气排放量达0.82亿标立方米/亿元,六省市中排名第2(见图3‐51);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0.17万吨/亿元,六省市中排名第3(见图3‐52)。这些指标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标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从近几年的整体趋势来看,六省市三废的排放量基本保持递减,只是浙江省的减速排名并不理想。经济高增长产生的环境污染代价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将环境成本作为经济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浙江省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更为薄弱。这样的发展模式给浙江省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恶化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合理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取得协调发展的。我们既要认清我省资源环境面临的形势,又不能丧失信心,要立足实际、提高认识、加强规划、强化治理,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指标29:单位GDP综合能耗

指标的意义及选用的原因

计算该指标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能源成本。在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控制能源消耗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各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六省市的情况

img61

图3‐53 单位GDP综合能耗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0

2009年浙江省单位GDP综合能耗相对于2008年下降了5.24%,为0.74吨标准煤/万元(见图3‐53)。单位GDP能耗是综合反映能源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六省市中除山东以外的其他省市的单位GDP能耗数值相当。近年六省市在这一方面的指标持续下降,这不仅来自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效应,而且还离不开“节能减排”等意识的普及和活动的深入推广。

3.3.2二级指标

资源类指标

教育资源

2009年,在教育资源方面(见图3‐54),北京仍然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而江苏在连续三年第3之后,成功突破到第2位,浙江省也上升到第3位。江苏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占人口比重在六省市中排名第1,重视职业教育,不仅带来教育资源指标的不断上升,而且人才的有力保障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浙江在教育资源指标上的上升也说明浙江省已经开始逐渐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几年,浙江省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几个指标上都处于中等或靠后的位置,而2009年则一改颓势,最差的也只是普通高校师生比,排在倒数第二位。

img62

图3‐54 教育资源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教育资源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技术人力资源

2009年,技术人力资源方面,北京仍然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市(见图3‐55)。浙江省持续加大技术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缩小了和领先省市之间的差距,2009年超过江苏和广东,名列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img63

图3‐55 技术人力资源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技术人力资源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投资资源

投资资源方面,2009年北京、上海、江苏继续保持前三位(如图3‐56),浙江省排名第5,除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排名中等外,其他两个指标均处于落后位置,说明浙江省的企业对R﹠D投入不够重视,整体R﹠D投入比例偏低。

img64

图3‐56 投资资源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投资资源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基础设施资源

近些年,浙江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快速,2009年该项指标仍位列第1,(见图3‐57)。相对较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文化环境使得浙江省在基础设施指标上的得分领先于其他各省市,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础,浙江在这方面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img65

图3‐57 基础设施资源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基础设施资源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过程类指标

知识创新

2009年,在知识创新方面,上海凭借较高的专利授权、发明专利数以及科技论文数远远领先于其他更省市,浙江省略次于北京,名列第3,但在总体增速上优于大部分省市。而江苏和山东则落后于其他各省市(见图3‐58)。浙江省在单位研究开发投入所取得的专利数指标上表现突出,可以看出浙江省知识创新效率较高,但投入总量偏低。

图3‐58 知识创新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知识创新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技术商业化

技术商业化仅有一项指标即技术市场成交额,各省市表现如图3‐59所示。2009年,北京依然独领风骚,而浙江省排名最后,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开发成果中具有重大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较少,导致技术商品的价格和利润率很难提高,市场成交也就上不去。

图3‐59 技术商业化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技术商业化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技术独立性

2009年,在技术独立性方面,浙江在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占R﹠D经费比重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两个基础指标方面都表现一般,排名比2008年下降2位,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且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有所降低(见图3‐60)。浙江省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08—2012年)之总体目标,其主要核心内容是:今后5年,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改变”、“五个翻番”,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使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为在国内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img68

图3‐60 技术独立性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技术独立性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创新组织与活力

如图3‐61所示,2009年,浙江拥有的国家技术中心和大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量继续增加,这与浙江省的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有密切的关系,但增长幅度放缓,排名比2008年下降一位。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表现出相当的组织创新性与活力。

img69

图3‐61 创新组织与活力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创新组织与活力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产出类指标

产业发展

2009年,浙江省在这一指标上仍然处于劣势,与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使得浙江在产业发展综合指标得分上处于倒数第2的位置。北京、上海和江苏凭借颇具规模的高技术产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仍分列前三位(见图3‐62)。

图3‐62 产业发展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产业发展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居民生活

2009年,上海和北京在六省市中拥有最高的平均工资和可支配收入,但上海受较高的失业率影响,总排名虽然仍居第2,但与第1名的北京有较大差距。在该指标上,浙江省比2008年上升1位,排名第3(见图3‐63),但与第2名的上海差距微弱。这说明浙江省在近年来开始重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不断向领先省市靠拢。

图3‐63 居民生活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居民生活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经济效益

尽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列第4,但数额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浙江在2009年的创新型经济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上超过江苏,仅列于上海、广东之后,且与广东差距不大(见图3‐64)。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制约出口的各种不利因素估计仍将持续,浙江省企业尤其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企业开始考虑转型升级,思考如何以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来实现出口转型。

图3‐64 经济效益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经济效益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发展代价

2009年,北京在控制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得分最高;广东和上海在该指标上得分也较高,位列2、3位;浙江在节能减排的2个指标上的表现都处于中等,因而总评仅位于第4位(见图3‐65)。说明经济发达的省份已经将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img73

图3‐65 发展代价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发展代价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3.3.3一级指标

资源类指标

2009年,浙江省在基础设施资源方面领先于其他五省市,而投资资源上的落后使得浙江的资源类指标得分名列六省市中的第4位,江苏和广东超越北京、上海排名前两位,上海退居第5位(见图3‐66)。与去年相比,浙江省在该指标上只有略微进步,与领先省份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而第5名的上海市发展后退,值得引起重视。

img74

图3‐66 资源类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资源类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过程类指标

2009年,浙江省在过程类指标上的表现比去年有所退步,落后于北京、江苏和上海,列第4位(见图3‐67)。浙江省在技术独立性上的持续优势和创新组织与活动发展瓶颈的突破并没有使得浙江省在创新过程方面的表现出现较大的突破。这主要是受限于商业转化能力不强。因此浙江省当务之急是提高技术的商业转化能力,浙江省政府要继续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建立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和企业家成为技术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技术成为商品和加速技术商品转化进程的政策环境和新体制;建立有利于营造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市场法制环境;建立有利于组织技术市场与其他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有效互动和良性运行的机制;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服务的技术市场基础条件设施,包括信息平台、孵化器和科技服务中介设施建设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

图3‐67 过程类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过程类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产出类指标

2009年,浙江省在产出类指标上排名倒数第2,与去年持平。虽然在经济效益上的排名较靠前,但是,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和发展成本指标上,浙江省排名都处于中下(见图3‐68)。而北京在产出类指标上则具有明显的优势,除贸易顺(逆)差这一指标,其他产出类的指标上均名列前茅,因而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

img76

图3‐68 产出类指标得分

说明:根据2009年六省市在产出类指标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为了加快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确立自主创新和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识,大力发展创新型区域产业集群,加大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提升科技园区的辐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相关的引导、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必不可少。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鼓励和引导力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的支持。另一方面,落实创新高新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体制与机制也很重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多元化、实行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促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